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人间词话诗词 人间词话 所有诗词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到了那几首诗?要原文 冯延巳 鹊踏枝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到了那几首诗?要原文

冯延巳 鹊踏枝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秦观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陶潜 饮酒二十首 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元好问 颖亭留别 同李冶仁卿、张肃子敬、王元亮子正分韵得“画”字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子不受陵跨。

寒汉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角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宋祁 玉楼春 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

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张先 天仙子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冥,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杜甫 水槛遣心二首 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賖。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秦观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李白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范仲淹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夏竦 喜迁莺 霞散绮,月垂钩。

帘卷未央楼。

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茎露。

风髓香和烟雾。

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温庭筠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

梦长君不知。

韦庄 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冯延巳 菩萨蛮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

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远。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

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

李璟 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楼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屈原 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 李煜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

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赵佶 燕山亭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无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有时不做。

冯延巳 醉花间 晴雪小园春未到。

池边梅自早。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

自古金陵道。

少年看却老。

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韦应物 寺居独夜寄崔主薄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

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孟浩然 句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欧阳修 浣溪沙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冯延巳 上行杯 落梅著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

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帘春睡重。

梦里佳期,祗许庭花与月知。

梅尧臣 苏幕遮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嫰包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冯延巳 玉楼春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弟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外足。

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

林逋 点绛唇 金谷年华,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阙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

南北东西路。

欧阳修 少年游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秋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冯延巳 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该怎么看?全是文言文诗词

《人间词话》看起来确实费劲,都是文言文,现在也有专门注解的,可以对着看的。

也有《人间词话注释版》,都可以尝试看看。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人间词话的译文

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译文 诗词以有意境为最佳。

有意境的诗词格调高雅。

)我认为:北宋以前的词,拥素云黄鹤,也一定与理想的境界相近的缘故啊,对于这个问题有才华的诗人是能够自己有所建树的。

无我的境界,人只能从静观中得到。

有我的境界,从由动到静时可以得到,恐怕要遭到晏殊,是词人在平和恬静的心态中自然生发出来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是无我的境界。

有我的境界,是以我为主体观察外物! 什么是诗词意境“隔”与“”不隔的区别呢《人间词话》十则译文 词以有境界为高。

有境界就自然成就崇高的格调,自然有名句。

五代、北宋的词独成绝妙的原因就在这里。

古人填词,表现出有我意境是很多的,然而他们未必不能再现出无我的意境。

苏东坡的词旷达,和王士禛(号阮亭)主张的“神韵”说,写有我之境的为多,然而并不是不能写无我之境;而写实主义词人抒写意境时,也往往会表现出美好的人生理想。

诗有有我的境界。

词的意境也是这样。

下面就用一个词人的一首词来加以说明:欧阳修词《少年游》在吟诵春草的上阕说,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第二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所以外物都著上我的主观色彩,奇妙处在于意境不隔,而黄庭坚诗歌意境就略有隔膜。

谢灵运的名句“池塘生春草”,以及薛道衡的名句“空梁落燕泥”这两句,灯火阑珊处,拈出一个“弄”字,而境界全部显出来,而颜延之的诗歌意境就稍有隔膜。

苏东坡的诗歌意境不隔;才学渊博、感情丰富的诗人,自然能够再现出物我融合的意境,自然会有佳句出现。

五代,水中之影和镜中形象,安放一个“弄”字,整个词的意境马上被点染了出来;秦观词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但是两者之间又很难严格地加以区别。

这是因为理想主义作家构思的意境,必定脱离不开符合自然实况与社会真实的物象?可以这样认识:陶渊明、谢灵运的诗歌意境不隔,”那就有隔了。

但即使是南宋词中不隔的意境,同前代诗词比较起来,也还是有浅薄与深厚的差距。

有的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创造想象而缔造文学境界。

而南宋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渲染的意境,拈出一个“闹”字,而境界全部显出来,也有自然抒写的意境。

古今成就大事业:“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

否则就称它为无境界,就如同清水芙蓉一般。

”这是第一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是词人在高度亢奋和愤懑之后的构思中求到的。

因此,用了一个“闹”字,就将整首词的意境全部提示了出来。

张先词《天仙子》中吟道“云破月来花弄影”,所以作品具有生命力。

古往今来词人乐调的高雅。

深入内部,才能摹写创作。

”“可堪孤馆闭春寒:“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又一定要跳出它们之外来思考分析。

所以能写真景物,一定要经过三种境界。

诗人对于宇宙人生,一定要深入到它们的内部去体验。

宋祁词《玉楼春》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以物为主体观察外物。

因为大诗人所创造想象出的境界,一定会合于自然,所摹写的境界,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可以看作是人生的第三层境界。

“云破月来花弄影”:“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从不专门去拼凑物象,杜鹃声里斜阳暮,其写景一定使人耳目一新。

所以一为优美,一为宏壮。

跳出其外,所以能有高妙的情致。

周美成能入却不能出。

从姜白石以来。

大家的作品,没有矫揉造作妆扮的姿态。

没有二人的胸襟而学他们的词,辛稼轩的词豪迈,只是说出了意境的表层意思;不如我所提出的“意境”二字,一下就揭示出诗词艺术的本质。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须经过以下三种人生境界的洗礼:北宋晏殊在《蝶恋花》中营造的意境,用语言来表述总会感到力不从心、有许多文字达不到地方

这是因为他们所见真切,所知深刻啊。

诗词都这样。

拿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古今的作者、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特绝妙 , 其原因就在于有意境。

”是有我的境界、大学问的人,有的作品是摹写。

上述妙语神悟,只有大词人才营造得出来。

我在此冒昧地用人生境界来解释词义,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我,是以平等的态度与外物和谐相处;因此在作品中能做到物我合一,难以分割;不能反映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就叫作无境界、真感情的,称它为有境界、概括与提炼生活而形成境界,这就是理想和写实两派的区别。

然而二者很难区别开来。

只可惜他不愿在诗词意境上花费精力,因此他的词作往往意境不够丰满和深邃;终究称不上是第一流的大词人。

大文学家的创作,在他抒发情感时定能感人肺腑;写景时一定会开阔读者眼界;运用语言也能够通脱自然;结构不留丝毫造作雕饰的痕迹。

他们善于通过描写人们常见的景物,来展现深刻的人生意境。

诗词的创作都是这样的道理,拿上述见解来衡量古往今来的作家作品,是不会有什么误差的。

诗人们对宇宙人生的反映,必须先要深入具体事物作一番认真探求;然后又须跳出具体事物的狭隘圈套。

深入其中,因此能够具体地反映它;跳出其外,因而能够宏观地把握它。

深入其中,才能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跳出其外,因而能够多有创新...

解诗 lt;蝶恋花 gt;^.^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

蝶恋花①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②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③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④ 对酒当歌,⑤ 强乐还无味。

⑥ 衣带渐宽终不悔,⑦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高楼之上,凭栏久伫,微风细细,视野所极,天边一片迷蒙,春愁随之而生。

在这春草之色烟霭之光残照之里,默默无言,谁能懂我独自凭栏的心意。

本打算轻疏狂放地痛饮一番来个酩酊大醉,喝酒唱歌,可是尽管自己强颜欢笑却仍然感到没有意味。

衣带渐渐宽松了我却始终不后悔,为了思念的人儿我消瘦得如此憔悴。

疑难点注释:①柳永(987?- 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

因排行七,又称柳七。

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有《乐章集》。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

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蝶恋花①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② 罗幕轻寒,③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④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⑤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疑难点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②槛:栏杆。

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⑤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于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夕: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

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

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

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其体会是可信的。

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写灯,后一句写焰火。

上元之夜,满城灯火,就象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满天的焰火明灭,又象是春风把满天星斗吹落。

真是一片灯的海洋,焰火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

“花干树”、“星如雨”,不仅写出了灯火之盛、之美,而且也给人热闹非凡的感觉,渲染出了节日的热烈气氛。

“宝马雕车香满路”,是写游人之盛。

但这里主要还是为了渲染气氛,所以,作者并没有对游人作具体描绘,只是从整体印象上概括地勾勒了一笔。

然而,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的景象却已跃然纸上;最后三句描绘歌舞之乐。

节日的夜晚,一片狂欢景象,到处是笙箫齐鸣,到处是彩灯飞舞,人们在忘情地欢乐着,“一夜鱼龙舞”,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的情景。

下片写寻觅意中人的过程。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观灯看花”的妇女,头上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等装饰品,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她们一路笑语,带着幽香,从词人眼前走过,这里作者具体地描写了观灯的游人,也是对上片“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的一个补充,同时,一个“去”字也暗传出对意中人的寻觅。

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他寻找着,辩认着,一个个少女美妇从他眼前过去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是他要寻找的。

那么他所要寻找的意中人在哪里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终于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发现了她。

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与众不同...

《人间词话》有什么特色

《人间词话》熔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哲学、美学于一炉,而以发挥前者为主,建立起自己 的一套文艺理论体系。

王国维论词以“境界”说为中心,论述了关于艺术特征与创作方法的许 多问题。

境界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实 际_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所谓境界“非独谓景物”。

诗词要达到高境界必须用真景真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情景交融,两为一体,“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裕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即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量。

《人间词话》围绕“境界”这一中心还论述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景语”与“情语”、对宇宙人生的“人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等内容,见解之精辟,皆为文坛所罕见。

它高人一筹的思维水平与自成一家的创作形式都要高于当时其他诗词论著,但仍有失之偏颇之处,如美学和文艺思想还是立足于唯心主义,对唐、五代、北宋词人作品过于推寸。

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赞誉《诗经》中某一首诗“最得风人深致...

《蒹(jian)葭(叫)》,《诗经?秦风》篇名。

原诗为:“蒹葭苍苍,白露 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 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 水中址。

” 多数研究者认为,该诗是在水边怀念故人,泛指思念异地友人。

这首诗共三章,每 章八句,通过写蒹葭、白露、伊人、秋水情景交融的意境,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表达了对美好情谊的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惆怅心情。

《蒹葭》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原文

人间词话原文 ―― 清 王国维1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2 有造境,有写境。

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区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3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4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5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中也,也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6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喜怒哀乐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7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8 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9 严沧浪《诗话》曰:“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拍。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但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10 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堪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11 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

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

”差近之耳。

12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

若正中词品欲于其词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13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楼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14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已之词,骨秀也。

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15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恨水长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金荃》、《浣花》能有此种气象耶?16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17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阅世。

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18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也。

19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20 冯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阙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21 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

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

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22 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

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

兴化刘氏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

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弟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

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

”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23 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阙为咏春草绝调。

不知先有冯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写春草之魂者也。

24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25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所忧生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26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种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遂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27 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

人间词话读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读第一遍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只是王国维的一段段评论、正文下面一条条评析、注释里一首首词作、一位位此作家和词评论家----完全凌乱的文字,“花非花、雾非雾”,所谓此话,在水一方,只能遥望。

再读几遍就会发现,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现余将其正文内容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一、词以境界为上(王国维对词的境界的评析);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词作风格)三、诗词特点、诗人及词人;四、后人学填词的弊端;五、近人对词的看法。

下面是我的具体阐述。

词以境界为上王国维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

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国维谓之“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

”词以境界为最高审美标准。

那么,什么是境界呢?王氏是这样解释的:“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着,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像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天气之凉比不上相思之苦,秋风起时偏登楼,欲言无语更无人听,一切的一切在无可奈何之中变得难以承受。

这种用真感情写的真境界,不仅得到了王国维的赞赏,也获得了历经千年万年的力量,流传至今。

王国维还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写实之分,又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

然二者偏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

”就像冯延巳的《醉花间》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

能够感动别人的永远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

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有我之境”的要点在于“以我观物”,即从自我感情出发,对客体进行加工整理,一切外物都成为内在感情的表象,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幕”。

“无我之境”的要点则在于“以物观物”,强调客体存在的真实性,主体意识被客体化,如“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这也是主观诗跟客观诗的区别所在。

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较多。

但对名家高手来说,他们可以得心应手的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选择运用。

例如苏轼之词既有“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这样自然优美的无我之境,也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样壮美的有我之境。

境界有上述类别之分,但“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

”优美和壮美,只是审美的不同取向而已,它们之间不应该存在价值的判断。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宝帘闲挂小银钩”所描述的意境,并非不如“落日照大旗,风鸣马萧萧”、“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境界啊。

然而,炼字对境界的表达有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红杏指头春意闹”的“闹”字,使意象生趣盎然,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才智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五代北宋之词,可谓“生香真色”。

清代文学家潘德舆说,“词滥觞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

词之有北宋,犹诗之有盛唐。

至南宋则稍衰矣。

”清初有文学家说,“词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深。

”众说纷纭。

让我们来看看王国维的观点吧:“君之于词,于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于北宋喜永叔、子瞻、少游、美成,于南宋除稼轩、白石外,所嗜者鲜矣。

尤痛诋梦窗、玉田,谓梦窗砌字,玉田垒句。

一雕琢,一敷衍。

其病不同,而同归于浅薄。

六百年来词之不振,实自此始。

夫自南宋以后,斯道之不振久矣!元明及国初诸老,非无警句也,然不免乎局促者,气困于雕琢也。

嘉、道以后至此,非不谐美业,然无救于浅薄者,意竭于摹拟也。

”虽然“才之不可强也”,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学作品的形式体裁变化有其自身的萌芽、发展、壮大、衰落、消退和新体裁诞生的过程。

但单纯从词的角度来看,古人词作真的是“满园春色管不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啊.下面笔者以朝代为顺序,总结一下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到的部分词人词作及其风格。

唐代。

一代天骄李白不仅是诗仙,他的词也独有千古。

“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阕”,一首小令《忆秦娥》,足以包含千百年来所有诗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

如果说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词人,那么温庭筠则是晚唐文化培养出来的另一天才。

“飞卿精艳绝人”。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造语精致细腻,绵密隐约。

王国维对其评价是“飞卿之词,句秀也。

”五代。

“冯延巳之词不是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所谓五代风格,就是指追求婉媚、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酒筵的词风。

而冯延巳独造清语,“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疏散闳约,“细雨湿流光”五字便能摄春...

《人间词话》的作者是谁?

《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1877 -1927年)是近代著名的学者、词人。

他字静安,号观堂, 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

1898年前往上海,在梁启超主编的改良派报纸《时务报》任职。

1901年, 王国维赴日本留学,就学于东京物理学校

次年回国,曾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 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并致力于文学研究。

1906年到北京,集中精力研究宋词元曲。

1907年起在学部任职。

1911年12月随罗振玉移居日本京都,研究甲骨文、金文和汉简。

1916年, 受犹太富商哈同聘请,回上海编辑《学术丛编》。

1918年,任哈同创办的仓圣明智大学教授

1922年,受聘为北京大学通讯导师。

1923年,任清故宫南书房行走,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

1925年,任清华大学-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国学院四大导师。

1927年6月,投北京颐和园内的昆明湖自杀,年仅五十岁,遗书中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王国维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然而学术上,他在哲学、教育、文学、史学、文字学和考古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是近代学术界最早把乾嘉学派的治学传统和西方治学方法融会贯通的代表人物之一。

王国维毕生的主要精力花在史学研究上,著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周制度论》等论文,利用甲骨文探求、论证历史,被认为是“新史学的开山”。

在文学领域,他吸收西方哲学与美学理论法研究中国文学,对“五四”以后的新文学有过启蒙作用。

王国维在文学方面的重要著作有:《叔本华之哲学及教育学说》、《〈红楼梦〉评论》、《文学小言》、《屈子文学之精神》、《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以及《观堂长短句》等。

王国维的部分考证文章及诗词收人《观堂集林》;他死后,后人将他的著作编成《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