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对自己认识不清的诗词 对诗词雅韵的认识



形容识人不清的诗词形容识人不清的诗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题西林壁》苏轼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形容识人不清

形容识人不清的诗词

形容识人不清的诗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题西林壁》苏轼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形容识人不清的成语:有眼无珠[yǒu yǎn wú zhū]不识泰山[bù shí tài shān]...

形容识人不清的诗词

醒时为我梦时他,咫尺相依却天涯。

哪日醒来无你我,红尘滚滚尽浮华。

醒的时候是我(主意识)做梦的时候是潜意识。

我们咫尺相依,共用一个身体,却如相隔天涯一般,不能相见。

什么时候醒来,再也部分你我,那红尘中的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的,指寻到了真我。

形容不理解自己的诗词诸如,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之类的....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道不同,不相为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以我心 ,换你心,始知悲之深! 悠悠天地,奈何独立苍茫 满座衣冠尤胜雪,更无一人是知音 辛弃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其中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诗词雅韵(谈谈对诗词的认识)急求!!!对诗词的认识与理解!!!...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被尊为“婉约之宗”,其词被誉为“易安体”,受到历代人们的敬佩。

清代文学家王士祯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

”[1]清代文艺理论家李调元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之下。

词无一首不工。

”李清照词的总体特色可以说是善于白描、长于抒情、工于细腻。

我们读李清照的词,总有一种美的享受。

李清照词之所以能够流芳千古,受到历代人们的称誉,是因为她的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李清照词的美学成就作些初步探讨。

一、抒发真情实感 真实既是审美客体的属性,也是审美主体的属性。

我国古代对诗歌的审美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标准,例如,任情真率的审美思想自然平淡的审美趣味。

诗歌是主情的文学形式,感情是诗的生命,它必须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词的美,从本质上说,就是通过艺术形式所表现的人情美。

钟嵘提倡诗歌的“真美”,刘勰肯定《诗经》“为情”和“写真”的传统,李白提倡诗歌的“天真”和自然气都是主张任情真率之美。

李清照的词具有真率的审美趣味。

我们读李清照的词,能真切地体会到其词悲剧色彩的精髓——真美。

所谓“真”就是抒情真挚。

李清照绝大部分的词都充满着真挚动人的感情,她所抒发的爱和恨、喜和愁不是靠浮艳的辞采来修饰,而是凭借坦率的情操,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感情和感受表现出来。

例如《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表现的感情是强烈而真挚的,它抒写的是“愁情”,但词人把无形的愁和有形的小舟联系起来,使愁变成了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这愁也就具有了可感性。

因为词人从心理上感到它愁苦压人,也就感到愁有了重量,好像有千斤之重,重到船都载不动了。

这个“愁”字是“词眼”,有了“眼”,词的“神”就出来了:全词写的这个“愁”不是个人之愁,而是千千万万人之愁,是国家之愁和时代之愁。

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反映了国家的沦亡、家庭的毁灭给词人带来的痛苦。

美离不开形象,美的事物必须是形象的事物,同时应有真实的内容

如果词人创作脱离现实生活,不是从真情实感出发,而是抽象地说悲言苦,那么其词也就不能给人以感人的艺术魅力,同样也就失去艺术美了。

李清照善于把强烈真挚的感情熔铸于艺术形象之中。

例如《声声慢》中描写深秋景物并不是根本目的,只是作者抒发“秋情”的陪衬和烘托。

词中南去的大雁、枯萎的黄花、梧桐细雨,在这些残秋的萧瑟景象描写中,仿佛看到了词人孤寂怅惘、忧患悲苦的情景,仿佛看到一个老妇人在暗淡的屋子里若有所失地仿徨,恍恍然地隔窗怅望的情景。

这首词具有抒真情、说实话、写实感的特点。

真实是词生命之所在。

这首词之所以感人,也正因为它的真实性。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以后,夫妻情投意合,赵明诚出仕后,也屡有外出,这就难免给李清照甜美的生活带来几片愁云,因此,离愁别恨就成为李清照这一时期词的主要内容之一。

她在词中真实地抒发了丈夫离家后的相思之情,或直抒胸臆,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或抒写夫妻离别时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如“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或写她闺门独处,怀远难寐的愁苦,如“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真是“柔肠一寸愁千缕”,“离情别恨难穷”。

作者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忸怩,既像蜜一样的甜,又像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抒发得既那么大胆、坦率,又那么凝重、真挚,它和那些忸怩作态的婉约词径渭分明。

李清照把夫妻之间的爱情写得那么真实、健康,这就具有了美学价值。

总之,李清照的全部作品都是她一生哀乐的真实写照,她的词情感真切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崇高的悲剧美感 李清照的词具有一种崇高的悲剧美感。

刘大杰先生说:“她(李清照)生逢国变,家破人亡,在她的笔下,虽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不多,但是丈夫的死,她的流浪贫困,……是那个乱离时代和封建势力直接给她的迫害。

她是一个历史的受难者,她的生活情感,和当时无数流亡者生活情感基本是相通的。

……她是那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她的悲剧间接体现了历史的悲剧。

”[2]李清照处于一个悲剧的时代,这一时代的悲剧给李清照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她的悲剧命运决定了她后期词的悲剧色彩。

李清照后期的词探索时代和人生,忧国伤时,表现了悲壮雄伟之情,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体现了人民群众真、善、美的愿望和要求。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李清照词的悲剧色彩表现在她描绘了美好事物的毁灭。

她借“风”展现了恶劣的社会环境,“风”怒吼着,搅得天昏地暗;“风”摧残着美好的事物,“西风吹衬梧桐落”(《忆秦娥》),“风住尘香花已尽”(《武陵春》)。

花、梧桐叶在西风中飞舞,最终...

好的可以在作文里用的诗句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该句出自宋·朱熹《观书有感》,喻意为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应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展和向前推移。

该句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认识应该不断的深化和向前推移,这样才能保持“清如许”,永不过时。

2、“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 该句出自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意为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重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该句出自唐·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其意为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只要春风一吹,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首名句的寓意为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4、“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该句出自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其意为:堆积九仞高的山,还差一筐土就不能成功。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不, 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该句寓示人们,只有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该句出自唐李白?行路难?,其意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不能灰心丧气。

“长风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 该句出自宋苏洵?辨奸论?,其意为:月亮周围出现晕圈就要起风,柱子下面的石基潮湿就要下雨。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的,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通过对“月晕”和“础润”的分析,认识到大气运行的规律性,从而预见到天要刮风和下雨。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该句出自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其意为:从书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显得浅薄,要真正弄懂所学的知识,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

人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深化。

该句强调了实践的观点。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该句出自唐罗隐?蜂?,其喻意为: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的高尚情操。

考点透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句折射出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该句出自唐王翰?凉州词?,其意为:喝醉了躺倒在沙场上,请不要见笑,自古以来沙场征战,有几人能活者回来? 考点透视:不同的价值 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有很需要影响,该名句反映了守边卫国的将士们那种视死如归的价值观。

关于友情的唯美诗词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 我选择离开,不是想玉成,不是想保持,只是想你我重新认识。

擦身而过,也是一种很深的缘分。

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含糊。

学会放手,你的幸福必要本身的玉成。

你永久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外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须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关于友情的唯美句子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君子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行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君子与君子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须亲------汉乐府民歌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交------唐.韩愈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 经典诗句网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起伏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关于友情的唯美句子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须先同调------唐.杜甫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 ...

形容糊涂的诗句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元·脱脱《宋史·吕端传》。

这两句是宋太宗用以评价吕端的话。

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

可用来形容那种不斤斤于琐屑之事,而对重大问题却非常清醒的人。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吕端传》聪明了一世,蒙懂在一时。

糊涂名言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蒙懂:认识不清,不明事理。

这两句大意是:聪明了一辈子,却一时糊涂了。

这两句又作“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也作“精明一世,糊涂一时”,说明聪明人也有糊涂的时候。

常用来说白已或别人一时忘记,或者一时糊涂。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忍让非懦弱,自大终糊涂。

清代学者 王永彬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热情既使人疯狂糊涂,也使人明澈深思。

当代作者,学者 沈从文美国教育一塌糊涂,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

关于糊涂的名言2011年12月24日,周其凤在长沙市一中对长沙四大名校中学生进行演讲。

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不同态度,“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

”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人才

”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吉林学校长,现任北京大学校长

周其凤他们没本事让我们搞清楚,就想办法把我们搞糊涂。

海派清口创始人 周立波 《壹周立波秀》世界上最公平的美事在于:聪明人洋洋自得,糊涂的人也不认为自己差到哪去。

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 三毛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

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先知道自己糊涂,才能有转成聪明的希望;先知道自己卑鄙,才会有化为清高的可能。

糊涂名言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郑燮我这个人是这么一个怪人,我是一个矛盾体,我有时候看事看得很清,有时候自己看不清很糊涂。

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 周汝昌郭暧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

尚父拘暖,自诣朝童结罪。

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阿:名词的前缀。

家:通“姑”,丈夫的母亲

翁:丈夫的父亲

指公公婆婆。

唐代文人 赵璘 《因话录》 展开

著名的诗词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

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

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 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

“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

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

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

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 愁”。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

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 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这着实、妙!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

是它迎来了春天。

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

“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

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

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

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

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 零落”, 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

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

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

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

这是第四层。

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

读者在此时已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

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

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

而这“劲节”得以 “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

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

“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