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壶关边塞诗词 边塞诗词



中国古代边塞关卡有哪些不同朝代疆域范围也不一样,强盛的如汉唐,可以把边塞安置在西域漠北,甚至远到朝鲜交趾,而贫弱的朝代如南宋,边疆只能是淮河江汉,甚至仅能保住江南,这个怎么算。古代比较有名的关卡有:

中国古代边塞关卡有哪些

不同朝代疆域范围也不一样,强盛的如汉唐,可以把边塞安置在西域漠北,甚至远到朝鲜交趾,而贫弱的朝代如南宋,边疆只能是淮河江汉,甚至仅能保住江南,这个怎么算。

古代比较有名的关卡有:居庸关、阳关、嘉峪关、山海关、娘子关、壶关、大散关、玉门关、虎牢关、武关、函谷关、雁门关、阳平关等。

...

姓鲍的全部资料

鲍姓排行 鲍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6%,居第一百七十三位。

尤以青海江苏山东湖北浙江等省多此姓,五省鲍姓约占全国鲍姓人口的70%。

■姓氏源流 鲍(Bào 鲍)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姒姓,为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之后,以邑(国)名为氏。

据《姓苑》记载:“系出姒姓。

夏禹后。

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

又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即杞公子)仕齐,食采于鲍邑(原为夏朝的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省历城东三十里),其子叔牙以邑(国)名为氏,称为鲍姓。

2、出自庖牺氏,即伏羲氏,其后有鲍姓。

3、出自他族中有鲍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代北地区少数民族俟力伐氏(一说为俟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与汉族融合,遂改姓“鲍”,称为鲍氏。

另外,同时还有,代北的少数民族“鲍俎氏”也有改姓鲍的。

② 清满洲八旗姓保佳氏、瓜尔佳氏等后均有改姓鲍者。

③ 景颇族金别氏,汉姓为鲍;佤族羊布拉氏(亦称尤斯拜氏),汉姓为鲍。

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东部蒙古孛儿只斤氏后改为鲍姓。

⑤ 今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鲍叔牙。

夏禹裔孙敬叔之子,春秋时齐国大夫。

其父敬叔被封于鲍,叔牙开始以封邑为氏,称鲍叔牙。

叔牙少时与管仲友善,管仲家贫母老,他常给以资助,遂成莫逆之交。

襄公乱政时,管仲随公子纠奔鲁,他随公子小白出奔莒。

及襄公被杀,小白得内援回国,被立为齐君,拟任他为上卿。

他力劝桓公将囚拘的管仲开释,使之代己位,而以身下之。

管鲍之交,世传美谈。

鲍姓子孙也就尊这位德行高尚的鲍姓先人为其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鲍姓发源于今山东历城,鲍叔牙的子孙在齐国世袭卿位,见于史册的有玄孙鲍牵(鲍庄子),还有鲍文子、鲍苏,并有裔孙鲍焦隐居于周的国都(今河南省洛阳)。

战国初,田氏代齐后,子孙有逃往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间地者。

两汉时,鲍姓名人渐多,西汉末的鲍宣,乃渤海高城(今河北省盐山)人,后被王莽所杀,他极有预见的在生前将长子鲍永、次子鲍升避居于上党屯留(今属山西省),鲍永子鲍昱、孙鲍德、玄孙鲍昂俱有名于当世,尤以鲍昱最为著名,他贵至宰相,为后世鲍姓上党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汉时还有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人鲍鸿、鲍恢,京兆新丰(今陕西省临潼)人鲍邮,东汉初的九江(今安徽省凤阳)人鲍骏……。

表明在秦汉之际,鲍姓已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并有一支进入安徽。

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衍于山东、江苏间地,古属东海郡之地的鲍姓人丁兴旺,名家辈出,著名南朝乐府诗人鲍照即为此郡鲍姓之杰出代表

此郡鲍姓由于离东晋、南朝之国都南京较近,其由于仕宦、逃难进入今浙江、江苏、湖北等地。

此际,繁衍于上党、泰山、河南郡的鲍姓亦呈族大人众、名家辈出之态,昌盛为鲍姓上党、泰山、河南郡望。

唐末至五代的动乱导致鲍姓在今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定居下来。

两宋时,鲍姓发展出现了新特点,其除昌盛于山东外,繁衍于今安徽、江苏、浙江等南方省份的鲍姓十分抢眼,名人辈出。

元初、元末的动乱导致鲍姓向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徙居。

明初,山西鲍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安徽、江苏、河北、河南等地。

明中叶以后,鲍姓进入台湾省,有清一代,鲍姓分布愈广。

如今,鲍姓在全国分布很广,尤以青海、江苏、山东、湖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鲍姓约占全国汉族鲍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鲍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七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

历史名人 鲍宣:渤海高城(今河北省盐山东南)人,西汉大臣。

好学明经,举孝廉为郎,官至司隶。

常上书谏争,其言少而文多实。

曾批评西汉末年“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

2006-12-12 20:52 回复 220.178.1.*2楼鲍永:上党屯留人,汉初大臣。

更始时任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封为中阳侯。

汉光武时出任鲁郡太守,封关内侯。

后又出任司隶校尉,东海相、衮州牧等。

鲍昱:上党屯留人,东汉大臣。

任汝南太守时,因郡多陂池,岁岁决坏,他征发民工,用石头建造水门,拦泄得法,民以殷富。

迁司徒,又代牟融为太尉。

鲍恢: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人,东汉官吏。

光武时,被鲍永辟为都官从事,抗直不避权贵。

帝告诫贵戚,当敛手以避二鲍。

鲍信:泰山人,东汉末官吏。

任骑都尉,避董卓之乱,引兵回乡,旋为济北相,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后为黄巾军所杀。

其子鲍勋刚直守正,曹丕时拜侍御史,出为右中郎将。

鲍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省涟水)人,南朝宋文学家、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怀才不遇,羁族他乡,受尽坎坷。

所作乐府诗多写边塞战争和征夫戍卒之情景。

七言乐府对后世影响尤大。

代表作为《拟行路难》,表现强烈的愤世激情。

有《鲍参军集》。

鲍靓:晋代道教徒。

字太玄,东海人,或云陈留人,或云东海陈留人,或云上党人。

汉司徒鲍宣之后。

据《晋书》等记载,5岁时对父母说:“我本是曲阳李家子,9岁坠井死。

”父母...

鲍姓的由来

一、姓氏源流 鲍(Bào 鲍)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姒姓,为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之后,以邑(国)名为氏。

据《姓苑》记载:“系出姒姓。

夏禹后。

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

又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即杞公子)仕齐,食采于鲍邑(原为夏朝的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省历城东三十里),其子叔牙以邑(国)名为氏,称为鲍姓。

2、出自庖牺氏,即伏羲氏,其后有鲍姓。

3、出自他族中有鲍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代北地区少数民族俟力伐氏(一说为俟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与汉族融合,遂改姓“鲍”,称为鲍氏。

另外,同时还有,代北的少数民族“鲍俎氏”也有改姓鲍的。

② 清满洲八旗姓保佳氏、瓜尔佳氏等后均有改姓鲍者。

③ 景颇族金别氏,汉姓为鲍;佤族羊布拉氏(亦称尤斯拜氏),汉姓为鲍。

④ 内蒙古东部蒙古孛儿只斤氏后改为鲍姓。

⑤ 今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鲍叔牙。

夏禹裔孙敬叔之子,春秋时齐国大夫。

其父敬叔被封于鲍,叔牙开始以封邑为氏,称鲍叔牙。

叔牙少时与管仲友善,管仲家贫母老,他常给以资助,遂成莫逆之交。

襄公乱政时,管仲随公子纠奔鲁,他随公子小白出奔莒。

及襄公被杀,小白得内援回国,被立为齐君,拟任他为上卿。

他力劝桓公将囚拘的管仲开释,使之代己位,而以身下之。

管鲍之交,世传美谈。

鲍姓子孙也就尊这位德行高尚的鲍姓先人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鲍姓发源于今山东历城,鲍叔牙的子孙在齐国世袭卿位,见于史册的有玄孙鲍牵(鲍庄子),还有鲍文子、鲍苏,并有裔孙鲍焦隐居于周的国都(今河南省洛阳)。

战国初,田氏代齐后,子孙有逃往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间地者。

两汉时,鲍姓名人渐多,西汉末的鲍宣,乃渤海高城(今河北省盐山)人,后被王莽所杀,他极有预见的在生前将长子鲍永、次子鲍升避居于上党屯留(今属山西省),鲍永子鲍昱、孙鲍德、玄孙鲍昂俱有名于当世,尤以鲍昱最为著名,他贵至宰相,为后世鲍姓上党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汉时还有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人鲍鸿、鲍恢,京兆新丰(今陕西省临潼)人鲍邮,东汉初的九江(今安徽省凤阳)人鲍骏……。

表明在秦汉之际,鲍姓已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并有一支进入安徽。

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衍于山东、江苏间地,古属东海郡之地的鲍姓人丁兴旺,名家辈出,著名南朝乐府诗人鲍照即为此郡鲍姓之杰出代表。

此郡鲍姓由于离东晋、南朝之国都南京较近,其由于仕宦、逃难进入今浙江、江苏、湖北等地。

此际,繁衍于上党、泰山、河南郡的鲍姓亦呈族大人众、名家辈出之态,昌盛为鲍姓上党、泰山、河南郡望。

唐末至五代的动乱导致鲍姓在今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定居下来。

两宋时,鲍姓发展出现了新特点,其除昌盛于山东外,繁衍于今安徽、江苏、浙江等南方省份的鲍姓十分抢眼,名人辈出。

元初、元末的动乱导致鲍姓向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徙居。

明初,山西鲍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安徽、江苏、河北、河南等地。

明中叶以后,鲍姓进入台湾省,有清一代,鲍姓分布愈广。

如今,鲍姓在全国分布很广,尤以青海、江苏、山东、湖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鲍姓约占全国汉族鲍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鲍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七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

三、历史名人 鲍 宣:渤海高城(今河北省盐山东南)人,西汉大臣。

好学明经,举孝廉为郎,官至司隶。

常上书谏争,其言少而文多实。

曾批评西汉末年“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

鲍 永:上党屯留人,汉初大臣。

更始时任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封为中阳侯。

汉光武时出任鲁郡太守,封关内侯。

后又出任司隶校尉,东海相、衮州牧等。

鲍 昱:上党屯留人,东汉大臣。

任汝南太守时,因郡多陂池,岁岁决坏,他征发民工,用石头建造水门,拦泄得法,民以殷富。

迁司徒,又代牟融为太尉。

鲍 恢: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人,东汉官吏。

光武时,被鲍永辟为都官从事,抗直不避权贵。

帝告诫贵戚,当敛手以避二鲍。

鲍 信:泰山人,东汉末官吏。

任骑都尉,避董卓之乱,引兵回乡,旋为济北相,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后为黄巾军所杀。

其子鲍勋刚直守正,曹丕时拜侍御史,出为右中郎将。

鲍 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省涟水)人,南朝宋文学家、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怀才不遇,羁族他乡,受尽坎坷。

所作乐府诗多写边塞战争和征夫戍卒之情景。

七言乐府对后世影响尤大。

代表作为《拟行路难》,表现强烈的愤世激情。

有《鲍参军集》。

鲍 靓:晋代道教徒。

字太玄,东海人,或云陈留人,或云东海陈留人,或云上党人。

汉司徒鲍宣之后。

据《晋书》等记载,5岁时对父母说:“我本是曲阳李家子,9岁坠井死。

”父母寻访得李氏,推问,果符其说。

靓兼学道教和儒典,明天文、《河图》、《洛书》。

南阳中部都尉,为广东南海太守。

曾入海遇风,煮白石充饥。

曾与许谧往还。

曾见仙人阴长生,得受道诀。

为...

三国时期遏制南北要道的关隘是

楼上两位回答让人无语……楼主你所谓遏制南北要道,是说南北方向的要道?若是前者,最著名的应该是阳平关、葭萌关、以及涪关了,都在蜀汉地带。

东边多为平原,南北方向的通路基本没有关隘。

东部多为东西方向的通路有重要关隘,例如虎牢关、壶关、武关等等。

...

边塞诗词赏析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

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

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

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

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解】: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

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

在学人领悟。

"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

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

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回答者:feiduo_2001 - 童生 一级 3-2 11:28 ▲王翰《凉州词》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太原市)人。

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作过官,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

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

并自歌自舞。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尤以《凉州词》为人传诵。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

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

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

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

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

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

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人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

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

写到这里,突然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

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转折。

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

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

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

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显然,这里所控诉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

可谓深得作者用心。

此诗的确流露了如当代论者所批判的消极情绪,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残酷环境中,战士和诗人们对于无休无止的边庭争战,一般也只能产生这种悲痛的情绪,我们对此就不必苛求了。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①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 (今山西新绛)。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

晚年出任文安 县(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

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 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

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吟出塞,皎兮 极关山明月之思,萧...

【关于边塞的诗句】关于边塞的诗词有哪些?请大家帮忙

王昌龄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林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从军行七首·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 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 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高 适 《燕歌行》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 颀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千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张 籍 《没蕃故人》 前年戍月之,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苦此时。

卢 纶 《塞下曲四首》 (其 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 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 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 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柳中庸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王昌龄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范仲淹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关于古典边塞的诗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出塞》。

将军折戟破敌巢,长沙漫卷血风捎。

边戈裹尸未归去,断肢残体比山高。

《绝塞》旌旗断,塞北孤雁长徊绕。

倾军士,执盾戈,目刹万众敌眸强欢笑。

烟撩沙乱,塞异故乡,忧愁知多少。

马革裹尸,曾去胡虏,山绵杨尽红土笑。

边塞诗词的诗词有哪些?

塞下曲四首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钱起 评论卢龙塞行送韦掌记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万里飞沙咽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陈琳书记本翩翩,料敌张兵夺酒泉.圣主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耿湋 评论塞上曲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张籍 评论横吹曲辞·出塞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裴说 评论塞上曲极目望空阔,马羸程又赊.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王之涣 评论横吹曲辞·出塞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司空图 评论塞上万里隋城在,三边虏气衰.沙填孤障角,烧断故关碑.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悲.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周朴 评论塞上曲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常建 评论塞上曲翩翩云中使,来问太原卒.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武元衡 评论出塞作夙驾逾人境,长驱出塞垣.边风引去骑,胡沙拂征辕.奏笳山月白,结阵瘴云昏.虽云风景异华夏,亦喜地理通楼烦.白羽矢飞先火炮,黄金甲耀夺朝暾.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谒明光一报恩.李颀 评论古塞下曲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刘得仁 评论塞上行作乡井从离别,穷边触目愁.生人居外地,塞雪下中秋.雁举之衡翅,河穿入虏流.将军心莫苦,向此取封侯.王贞白 评论入塞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杜荀鹤 评论塞上伤战士战士说辛勤,书生不忍闻.三边远天子,一命信将军.野火烧人骨,阴风卷阵云.其如禁城里,何以重要勋.齐己 评论送人游塞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李昌符 评论书边事(一作边行书事,一作塞上行)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于鹄 评论塞上曲(一作出塞曲)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贾至 评论出塞曲万里平沙一聚尘,南飞羽檄北来人.传道五原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秦.杨炯 评论出塞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郭震 评论塞上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杜甫 评论前出塞九首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描写边塞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佛”王维(唐)《使至塞上》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唐)《从军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唐)《凉州词》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古从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曾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曾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就给你这些很经典的吧。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广为流传,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我想你需要知道一下的还有几个非常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维,王昌龄,岑参,高适(并称“高岑”)王之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