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中被误解的例子 生活中被误解的例子



古今中外被误解的例子谁有?为被误解的乌鸦正名 我们孩提时大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儿,不知谁不小心将窗玻璃打破了,主人却认为是你打的,其实是别的孩子。你这时肯定特委屈,不管你怎么解说都

古今中外被误解的例子谁有?

为被误解的乌鸦正名 我们孩提时大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儿,不知谁不小心将窗玻璃打破了,主人却认为是你打的,其实是别的孩子

你这时肯定特委屈,不管你怎么解说都没有用,主人就一口咬定是你。

这种被误解的滋味相信你不会忘记,而且在生活中你还会遇到……古今中外,大大小小这样的被误解、背黑锅、受委屈的人和事不乏其例。

这里不妨饶舌说几个例子。

庄子到梁国(诸侯国)去看望朋友惠子,被人误传是来争夺惠子的相位。

惠子信以为真,派人搜捕庄子。

于是有那一段精彩的庄子独白:“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凤凰,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这时,猫头鹰捡到一只腐臭的老鼠,凤凰从它头上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您也想拿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子是智者,用一个寓言就消除了朋友的误解。

明朝儒将袁崇焕,在与清军作战中,几次大败努尔哈赤、皇太极,却因崇祯帝听信离间计,误解袁崇焕叛国而将他问罪处死。

当时的北京城市民纷纷到菜市口,去争食袁将军被凌迟割下的人肉……这样的被误解导致被残杀,实在是令人发指。

还有在战争中、政治斗争中被误解误杀的冤魂,那些不知名的一般的人,又有谁去为他们申说?有谁能为他们去平反昭雪正名?即使平反昭雪正名了,又能挽回什么呢? 以上无非是说,被误解所造成的损失有多大!所遭受的伤害有多大!甚至会影响到人类历史的进程!难道我们没有看到人类曾经多次犯下过这样的罪责、造成过这样的灾难吗? 当然,我们这是以人的价值标准来衡量的。

一切是非曲直,好与坏,有益与有害,善与恶……都是拿人的价值标尺度量的。

对于人类社会,这个价值尺度或许具有普适性。

但对于人以外的生物界来说,就不具有这种普适性,或者说,就不见得合适,甚至有些荒唐。

自然界,每个生物都是为了自我活下去,自然生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否则,它无法活下去。

自然生存,这是自然界的公平法则。

“弱肉强食”这一丛林规则也是自然生存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不能仅从人类的角度去判定一切是非、好坏、利害、善恶等等价值。

换位思考,从动植物的角度比如鸟的角度看问题,它的生存原则就是捕食其它生物赖以维持。

它有错吗?在此仍借用人类的哲学命题来说:存在即是恶。

凡是存在的个体都是以牺牲别的个体的利益为生存条件的,那么,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是恶的结果,换句话说,每一个个体都是恶的。

那么,我们人类指责某一类个体为非、为坏、为害、为恶,就有失公允,甚至武断霸道了。

这也说明我们人类始终存在着傲慢与偏见。

就拿乌鸦来说,由于它的黑羽,它的粗砺的叫声,它的食量大且杂食爱吃腐肉,它的聪明不肯顺服于人,等等这些自然习性,就招致人们误解,把它与不吉祥等同起来。

有的甚至给它编造了不少坏的故事、寓言,来编排它,给它蒙上不少的恶名。

于是,我们就不假思索,人云亦云,众口一词,说,乌鸦是坏鸟,不吉利。

就像对待袁崇焕一样,恨不能置之死地,食肉寝皮而后快。

中国人最可怕的就是自己不去动脑子,不去想问题,只要有人说了,有权威下了结论,那就是绝对的,只管相信就是了!这是多么可怕的民族心理!这是多么可怕的思维定势!这是多么可怕的接受文化! 其实,关于乌鸦的知识和资料,书籍上、网络上均有记载,应该说较为科学和详细,不必费言,就到此打住吧。

总之,乌鸦是可爱的! 麻烦采纳,谢谢!

古今中外名人被误解的事例

·汉朝史记的编写者司马迁 其实也不能叫误解 他当时在史记中记述了汉武帝的过错(他当时是在汉武帝年间) 被汉武帝实施宫刑 后来不畏艰苦 写完了史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副主席刘少奇先生 因为党误认为偏重资产主义社会被杀 后来n年后被平冤 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曾战胜拿破仑的英国威灵顿将军 因为当时英国国王的误解一怒之下出了城堡 隐居乡下 后来国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想找到威灵顿却找不到了 威灵顿的晚年是非常贫穷和孤独的...

诗词中用典的作用

以典入诗 别有意趣——古诗词的巧妙用典 (宋玲)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

”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古诗人常说的:力透纸背,掷地有声!下面,我主要讲四点,一是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二是用典的主要形式;三是用典的手法;四是用典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首先具体说一下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如: 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如: 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用了四个典故,典中套典,我们就说一下最后用的廉颇的典故。

廉颇为赵名将,赵王听信谗言不信任他。

后秦攻赵,赵王想用廉颇,派人去了解他的情况

廉颇一心为国,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饭、十斤肉,披挂上马,以表示可以上阵,而使者受人贿赂,却谎报廉“一饭三遗屎”,赵王以为廉老,终于不用。

词中概括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以表达自己想报效国家却无人过问甚至还被小人中伤的悲愤之情。

由此我们也看出,诗人往往对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能正面直说,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如: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如: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

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

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其次我们来说诗词用典的主要形式。

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

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后世对她的词评价颇高,称其“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词坛丛话》)。

相对而言,李清照的诗流传下来的极少,但这一首却一扫其词的婉约缠绵,风格悲壮飘逸,最为人所赞叹!诗的一、二句语气激昂慷慨,铿锵有力,已成千古名句。

三、四句随即用典: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

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十面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

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去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像当年率八百儿郎那样破釜沉舟,还可背水一战!但他羞愧难当,自言“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遂拨剑自刎而死,死得...

请问:古诗文中的“可怜”都有哪些含义,最好举例。

谢谢。

一、可爱,有爱怜之意 如: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休道三五月圆好, 二八婵娟犹可怜。

(不好意思,出处忘记了。

) 二、可惜,同情之意 如: 可怜思妇楼头柳, 认作天边粉絮看。

——(吴伟业《圆圆曲》) 两鬓可怜青, 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

古诗词中有哪些多押,跳押的例子

妾颜日以空君恩何太薄,弃妾长门宫蛾眉不复扫,羞对此玉容绿草遍阶生,余晖落日红妾身长自怜,毋能与君同忆昔椒房宠,红泪泣无穷个人创作!,为卿空吟《洛神赋》文君怨阿娇深闭长门宫,梦断相如绿绮琴听君一曲《凤求凰》,葬妾一生《白头吟》洛神怨翩翩洛神凌波步,倾国倾城万古无陈王无缘重相见悲文君白首一心古难求,相如解作《长门赋》一朝新聘茂陵女,负心不独汉家武长门怨夜夜相思望君恩,花落花开复几春?莫笑长门宫中妾,曾居后宫第一人宫怨君恩日以新...

请举出古诗文中托物言志的例子。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

我愿平东海顾炎武《精卫》万事有不平,只留清气满乾坤,衔木到终古,任尔东西南北风。

大海无平期?长将一寸身。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鹊来燕去自成窠.竹石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身沉心不改,尔何空自苦。

青松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我心无绝时

古诗词中的拟物例子有吗?

说重、出二字应该交换的理由是,”重”是由千、里二字合成,“行千里当然要‘出’”而“出”是二山相叠,必然应该是”重”.这是对楷书的望文生义.”出”的甲骨文是下面一弧形,上面一只脚(类似一尖圆底v字,表示脚板,近开口处加上挑的一横,表示腿),是抬脚从坑里出来的意思.在文字使用演化的过程中,上面“脚”那圆底愈来愈小以致最后与上面的那一横重合,一横右端上挑部分变成直角上折,成现在的山字.下部的弧形”坑”,后来有加一突起.这变化有生活依据.人开始挖坑捕兽就是简单挖一个坑,后来就在坑中埋竖起的竹签,兽落坑中被刺伤就更难逃脱.在向楷书转变过程中,笔画基本是横平竖直,这有竹签的坑也就写成了”山”.因此,这两部分合成念chu是文字从图画向符号进化的必然结果,没有错.”重”从形象看,更像手提一大摞重叠一起的东西,它占据了全部空间(再难找到一个这么多等长横笔划被一竖贯穿的字!)能不”重”吗!这其实是个颇象形的字.不知我有没讲清楚.若能对照图讲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