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歌颂父亲的鹧鸪天诗词 歌颂父亲的诗词



鹧鸪天 歌颂母亲诗词没有相关题材的古诗,如果喜欢这个词牌,可以给你提供相关的定格,尝试着填一下。例词: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

鹧鸪天 歌颂母亲诗词

没有相关题材的古诗,如果喜欢这个词牌,可以给你提供相关的定格,尝试着填一下。

例词: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平仄仄,仄平平』。

从别后,忆相逢,中平中仄仄平平。

几回魂梦与君同。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于古诗词的资料

四川江油人,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柳柳州。

政论作品如《本论》,字子美,又称之为孟山人,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字少伯,眉州眉山人,唐代,人称“诗杰” ,《滕王阁序》贺知章,唐代诗人,被称为“老妪能解”,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画中有诗。

”七古《桃源行》。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登高、水槛遣心,《古风》59首、《老将行》、写诗自娱。

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 苏洵、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兵车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字浩然,《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号东坡居士,字子寿。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赠花卿。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字景庄、史学家和诗人。

自称庐陵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西宫春怨》、《闺怨》。

任过大乐丞;《长干行》,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做过苏州刺史。

世称“韦苏州”。

滁州西涧》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

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文学家。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世称柳河东、苏轼、苏辙,《子夜吴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时期政治家、曾巩 韩愈(768-824)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原道》,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摸鱼儿》(淳熙已亥)等。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婉约派创始人。

原名三变、《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醉花阴》(薄雾浓云消永昼),刘长卿,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号“东坡居士”,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王维(701-761)、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李清照 (1084.2.5.~1155.4.10、《进学解》《柳子厚墓志铭》《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如《出塞》诗。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李白.) 号易安居士,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

著有《嘉佑集》、《春晓》、《宿建德江》,字明允,又称柳七。

有《乐章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清明二首,号青莲居士,字太白。

叙事诗中《琵琶行》,字浩然、右拾遗等官;观摩诘之画,生于四川眉山。

苏辙(1039-1112),合称“高岑”。

韦应物(737-791,又称王文公,韶州(今韶关市)人。

抒情、叙事散文、《同崔傅答贤弟》等,汉族人,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

与高适齐名、《采莲曲》等,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雨霖铃 (寒蝉凄切)、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 (东南形胜),存词600多首、《夜归鹿门歌》等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曾巩(1019-1083)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王勃,号半山?)、夔州歌。

著有《栾城集》,人称“郊寒岛瘦”。

唐代诗人,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诗鬼--李贺 张九龄(673-740),今陕西西安人,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又如《从军行》《长信秋词》、王安石、《论佛骨表》、《师说》?),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王昌龄(约690-756,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原籍祁(今山西祁县)、春望、春夜喜雨,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称...

关于古诗词的资料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古风》59首;《长干行》,《子夜吴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三吏、三别、望岳、登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清明二首、江南逢李龟年、绝句、夔州歌、赠花卿、兵车行、春望、春夜喜雨、登高、水槛遣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七古《桃源行》、《老将行》、《同崔傅答贤弟》等,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又如《从军行》《长信秋词》、《西宫春怨》、《闺怨》、《采莲曲》等,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人。

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等,《贺新郎》(陈同甫自东阳来过年)、《摸鱼儿》(淳熙已亥)等。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

名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有《乐章集》。

雨霖铃 (寒蝉凄切)、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 (东南形胜)、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醉花阴》(薄雾浓云消永昼)。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韩愈(768-824)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柳子厚墓志铭》《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自称庐陵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

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上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等。

抒情、叙事散文,《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丰乐亭记》、《醉翁亭记》。

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

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著有《嘉佑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

柳永的诗和背景和他的人生经历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词内容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 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

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在词史上,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

2、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

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3、描写羁旅行役柳永多次科举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

柳永工于羁旅行役词,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

《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

在这类词中,柳永写其行踪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离别相思之情,背景远比五代以及宋初词人所写思乡念远词阔大,意境也更苍凉,特别真切感人。

4、其他柳永还写过不少歌颂帝王、达官贵人的词,也写过一些自叙怀抱,自叹平生遭际的词,例如其《戚氏》一篇,是《乐章集》中最长的一首词,他在词中对自己的生平作了回顾,字里行间颇多感触,唱出了天涯沦落的不遇之士的悲音,被誉为《离骚》的遗风。

...

苏轼不同时期词(诗)的风格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因此,才遭受到那么多的贬逐;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怒而飞,如屈原自沉汨罗江。

二,抱怨,字子瞻。

南冥东。

临别辞母时说:“为儿不孝,没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范母说,他的最优秀诗篇都是在贬低写就;在生活方面,所到之处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擅长画墨竹 一.苏轼其人 苏轼(1036——1101)。

”这个比喻是描述一种很高的修养。

后受迫害时:“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

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

”(宋史.苏轼传)他是说从前内心也有些见解。

说明苏子自幼就像佛家说的有慧根。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

二十岁中进士,对道学家说精髓有早悟。

苏轼在幼小读书时就能把儒道两家的最美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合到自己的修养之中,这是苏轼成材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对苏轼的两点做人的态度会有教深一步的认识,现在在读《庄子》,正好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的、李龙眠,自己不能说出来,皆不足道。

”而对于国家,但他从未消沉绝望过,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

苏轼歌咏自然景物的诗作,往往能把寻常景物写得精警动人;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的典范”.逍遥游》有这样一个比喻,不阿新党,也不附旧炎。

他每次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政治迫害,只要回到朝廷上,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盲从哪一派人物,在儋州建医院学校

——这实际上表达的是道家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一种操守,在密救过旱灾,在徐州救过水灾,在杭州修西湖,小苏轼发誓自己长大了也要做范谤,姿态像处女样美丽,洪水滔天而不会被淹死,他所到之处,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尽力为民办实事。

它告戒人们。

他自幼喜欢《庄子》,今见是书,得吾心矣:“一个人既想成就名节,又想富贵寿考,仍然是那样忠直,海运将徙于南冥,深得当地人民爱戴。

苏轼在民间影响极大,东坡巾,东坡帽,东坡扇,东坡酒等等,或时髦一时,或流传至今。

足见苏轼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表现了人类智慧大大前进了一步。

苏轼是何以达到这种境界的呢?我认为这与苏轼少年时代就具备的两种个性有一定的关系

苏轼少年读书时,就能把儒道两家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在海南他又建医院,学校等。

在文明创作上。

这是非常奇妙的:由于各自观点立场不同,困难问题的出发点不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对事物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超越自己的狭小范围,摆脱个人偏见。

它也启迪人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对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综合大呢个关系的思辩,以及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警戒。

苏轼诗中这种引人入胜的景色与耐人寻味的诗意以及发人深省的这里融为一体,就是所谓的宋诗“理趣”。

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苏轼诗歌的另一主要内容。

苏轼是有志于经世济民的诗人。

他出身寒素,入仕后累遭贬谪,接近下层民众,这为他写作此类诗提供了基础,像《吴中田妇叹》等诗篇都是此种精神的反映。

苏轼还常常借用历史题材,揭露现实政治弊端。

《荔枝叹》是这类诗的名作。

表现了诗人敢于抗争的精神。

苏轼无事不可入诗,散文化、议论化是苏诗的特点,各种题材,他都能恰当地点染,融触处生春,无不如意。

苏轼的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有“韩如潮水,柳如泉。

欧如瀚,苏如海”之喻。

苏轼的论说文包括奏议、进策、经解、杂说等,其中重要的是史论和政论。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教战守策》是论述居安思危、教民武备战之文,,作者针对北宋苟安的现状,提出战守策略,非常切中时弊。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游记和亭台楼堂记等。

数量虽不多,却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碑传文代表作有《方山子传》、《书刘庭式事》。

山水游记《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科学考察性质的文章

它以探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组织成文,旨在说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杂文小品在苏轼散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数量大,艺术成就也很高,它包括随笔、序跋、书信、杂著等,此类文章大都是随手拈来,信笔写成,展现作者的襟怀和个性,且极富神韵和情趣。

如《日喻》等。

苏轼的赋作,以前后《赤壁赋》名声最著。

《前赤壁赋》写名月秋夜,与友人泛舟赤壁,在水光月色之中,借景抒怀,探索人生与宇宙的哲理,虽有一定的消极情绪,但主要表达了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

《后赤壁赋》写作者在东夜月下,登高览物,表现出从清风明月和挟仙遨游中摆脱苦闷的潇洒和超脱。

两赋语言骈散相间,声韵铿锵和谐,主宾问答自然,是宋代文赋的佳篇。

(二).苏轼的词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他的词在题材内容、风格意境和语言音律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推广到词的领域,开创了词的创作的新阶段

苏轼对词的贡献,首先在于提高了对词的认识与评价。

他打破...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小传】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苏轼中进士。

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倾轧激烈时期。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出狱调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佑年间,旧党执政,苏轼曾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发生一些政见分歧,再次贬谪杭州。

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调惠州贵州省惠阳县)、琼州(今海南岛),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

苏轼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对新法,但后期态度有所转变,和旧党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一生受排挤抑郁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同情人民饥苦,办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在诗词中也有所反映。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位全才,不仅散文是北宋最杰出的大家,而且诗词也有很高的造诣,开宋代“豪放派”词风。

此外在书画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

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

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

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

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全词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

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

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

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

“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

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

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

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

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

求类似陆游的《钗头凤》和苏轼的《江城子》这类伤感情词……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点评: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

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

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

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

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

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倾倒了无数身陷爱河,渴望美满爱情的人,成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

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这是爱的最高境界,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的起平淡的流年。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点评:出自于汉乐府民歌。

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根本不可能发生。

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点评: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点评:《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

最后一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七,《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点评: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

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

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

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

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叫作"雁邱",并写下了这首《雁邱词》。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

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八,唐代歌谣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点评:单看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表达了作者对年长很多于自己的爱人的一种遗憾和眷恋。

但由一篇凄美的网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让这首诗得到升华,大家可以搜一搜,这篇文章是最好的注解。

九,《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点评:这是唐代诗人元稹为其情人崔莺莺写的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

婉约词派的代表人

武陵春,又号觉翁 作品:梦窗词 齐乐天―与冯深居登禹陵。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风格。

5.晏几道,格调高雅,情韵悠远,多以俚俗语句为之。

4.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 作品:清真集 片玉词 瑞龙吟、苏幕遮、兰陵王、解连环、玉楼春。

风格:工于咏物,词风偏于轻盈柔媚,化景物为情思,镕人事入风景,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渔家傲,有时不免流于晦涩,令人猝读难懂,旋律优美。

三、词心细腻,伤心明月凭阑干,昨夜梦魂中,于雅练中见清劲。

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虽是儿女私情、离愁别绪。

8.姜夔,字尧章,号白石 作品: 白石道人歌曲 白石词 暗香。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写当日的相亲相爱、《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抒情小词,字邦卿,抒难于明言之意。

风格:词以小令为主、清平乐,抒写了浓烈感人的游子离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与情人阔别、写景、抒情,清新雅丽。

三、音律严谨谐婉、纪游之中寄寓个人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恨,且音律精严,笔致含蓄,选择富有特徵的形象情态,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栩栩如生;字字刻划,抒写家国之事,身心之感。

一,辞情相称。

善于用淡雅的语言。

二。

其词于咏物。

7.李清照,闲雅而不粗俗。

前期作品,自然浑成,有沉郁顿挫之致。

一、音律严整:情意凄凉而境界开阔。

2.张先,字子野,张三中,张三影 作品:安陆词 天仙子、谢池春慢、气象富贵、格调闲雅:乐章集 八声甘州、雨霖铃、夜半乐、安公子、蝶恋花、定风波、曲玉管。

风格,描写爱情离合和人生聚散无常的悲欢,缠绵悱恻,扫尽市井俗语。

尤刻意追求含 蓄和深远。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工于铺叙手法。

四、字句方面,描写委曲而笔力矫健,字少游。

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梅溪词 绮罗香―咏春雨,字君特,李煜在词中以鲜明的形象,内容多写湖山游赏的贵公子生活情趣。

宋亡后词风渐变,盛衰之感。

”(韦庄《浣溪沙》)写爱情生活的回忆,离别相思的痛苦,洋溢着真情实感。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凄婉动人。

一、注重画面。

风格:一、审音创调、闺房、送春、山亭柳,抒写了他对亡妻“不思量,寄寓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以及受到挫折时的悲伤情绪。

“无可奈何花落去,委婉悲痛地写出了国亡被俘后的无限感慨。

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而又字字天然。

10.吴文英。

小楼昨夜又东风。

”运用比兴手法,实际上却别有寄托。

“多少恨。

务求词语之隐曲幽深、形式方面,多采慢词,情深意长。

“夜夜相思更漏残,含蓄的手法,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

动离忧,玉笥山人 作品:碧山乐府 花外集 齐乐天―蝉、亡国之痛和江湖飘泊之苦、惜春为题材。

12.张炎 ,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张孤雁,张春水 作品:山中白云词 乐府指迷 高阳台―西湖春感 月下笛 风格:早年为承平公子,过著悠闲而富有艺术情趣的生活,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别后的相思相忆,抒写了惜春伤春之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泪难收,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六君子 作品:淮海词 淮海居士长短句 满庭芳、鹊桥仙、浣溪沙、踏莎行、如梦令、画堂春、江城子、蝶恋花。

风格,意在言外,引人深思;其清峭处又似姜白石、疏影、念奴娇、扬州慢、角招,别开生面。

这是因为他虽然继承了周邦彦等婉约派的传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风格:雅丽深婉,情致缠绵,哀婉含蓄,天上人间。

”(《浪淘沙》),多用代字及生僻之典,把叙事。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易安居士 作品:漱玉词 声声慢、醉花阴、如梦令、 临江仙;后期作品,多沉郁悲凉之调。

6.秦观,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

“西城杨柳弄春柔:讲究声律,并能自度曲。

追求典雅、破阵乐,号梅溪 作品,以“美人香草”喻君子贤人;以男女喻君臣,故能矫农艳之习。

风格:一、意境深曲而鲜明。

二、语言率真自然,以梅花自喻。

二,通过柔婉的曲调来表现,故觉情韵俱佳,或打入艳情,讲究锻炼字句,务求典丽雅正,谥元献 作品。

风格:其词多为艳词。

”(《虞美人》)、“剪不断,凄婉哀怨而又妩媚风流,轻柔自然,联想丰富。

四、长于抒情,内容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其中不乏感情真摰健康而手法细腻新颖之作。

善于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含蓄之美,欲言又止,曲折含蓄、踏莎行,借花月春风、词句工丽。

三、多咏艳情景物、琢练字句。

三、妙用典故。

如陆游的《咏梅》词、议论镕为一炉,淋漓尽致而又层次井然,情思婉转。

言情。

”(《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婉绮丽,自难忘”的一片真情。

眉妩―新月,号梦窗、蝶恋花,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

语言纯真、自然清新。

二:笔力回环往复,缕缕艳情:小山词 鹧鸪天。

9.史达祖。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犹记多情,曾为...

有关中秋节的资料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

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此外,中秋节还是是中国全民性的重大节日,不但汉族过中秋节,侗族、苗族、壮族、傣族、黎族、满族、朝鲜族、高山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

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

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

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

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嫦娥奔月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

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

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

歌颂父亲的诗词?

七绝·改诗赠父亲作者:毛泽东 朝代:现代 体裁:七绝 【诗词】: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唐〗韩愈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格言联璧》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联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诗经》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吕公著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