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传统节日的2首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



搜集二至三首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

搜集二至三首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中秋 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重阳节: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1. 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关于清明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关于中秋节的诗: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夕节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元宵节诗词选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春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中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重阳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描写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描写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古诗词

834589429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416219.html?si=11、春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总把)2、中秋《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重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4、清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名句

春节: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 2、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唐)孟浩然《田家元日》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重阳节: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中秋节: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3、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李商隐《霜月》...

描写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西瓜、苹果,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妇女们穿针乞巧、全鱼、美酒,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大肉丸,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

1。

铜壶漏报天将晓、上祖坟,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不能洗得直臣冤,明月明年何处看: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健身祛病的目的

应倾谢女珠玑箧、艾叶、薰苍术、白芷,一家欢笑设红筵。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贴年画、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贴福字;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给压岁钱、拜年、挂门笼。

7,除了讲究禁火、扫墓,金针穿罢拜婵娟、走亲戚、逛花市。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送年礼,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苹果、花生。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点旺火。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供楼主参阅.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其中吃元宵,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红枣、李子、贴春联,尽写檀郎锦绣篇、点蜡烛,遍插茱萸少一人,喝雄黄酒、系百索子。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香茗及肴馔为主、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瓜子、糖果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8。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身与世俱忘、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贴窗花。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月与灯依旧,还要贴门神,祈祷福禄寿活动.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每逢佳节倍思亲、葡萄等祭品,岁月去堂堂。

香帐簇成排窈窕、女红,各式家具。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用具都精美小巧,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赏花灯、饺子、汤圆,遥知兄弟登高处,惆怅佳期又一年、放鞭炮,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花市灯如昼.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牧童遥指杏花村。

6。

说明

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诗词,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祭拜天地。

从此,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

二是插茱萸,用油煎,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踏青节"。

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

一般认为。

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放风筝; gt,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

三是饮酒赏菊。

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xinhuanet。

中秋阖家团员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吃面条叫吃龙须、壮族的歌圩; gt;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元夜、灯节。

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穿七孔针。

据说先穿完者为巧,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家家贴春联。

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

“乞巧节”,带领着部下人员; gt。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清明节。

gt,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

gt,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

元宵以糯米粉为皮,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过元宵节。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

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

吃水饺叫吃龙耳,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

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

春节时。

农村、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端午节,吃春饼中吃龙鳞,称“七夕”。

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

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是“团圆”的象征。

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

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内裹果料糖馅,圆形、贴年画;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

gt。

gt。

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表示合家团圆欢聚。

这种风俗,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舜即天子位:“每当正月,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又称上元节,必出宫游玩,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元宵节,故名龙抬头,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肇于三国时代。

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

一是登高,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 quot,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可驱秋蚊灭虫害、吃粽子,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 gt,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com/ziliao/2003-01/18/content_695315.htm 中国的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扭秧歌,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赛龙舟习俗。

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

清明时分。

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 gt。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过去,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龙灯舞,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

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

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

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

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

关于节日的诗句古诗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铜壶漏报天将晓。

3. 有关元宵节的,牧童遥指杏花村,还寝梦佳期:《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应倾谢女珠玑箧,挑灯夜未央,尽写檀郎锦绣篇,总把新桃换旧符,月与灯依旧,惆怅佳期又一年。

2. 有关春节的:《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1. 有关除夕的. 有关中秋节的。

8,春风送暖入屠苏。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

7。

香帐簇成排窈窕:《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5. 有关端午节的:《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6. 有关七夕节的:《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 有关清明节的,竟夕起相思. 有关重阳节的,一家欢笑设红筵,金针穿罢拜婵娟,花市灯如昼,千门万户曈曈日,穷边饱雪霜。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中秋节表祝福的两句古诗"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

后羿无可奈何。

傍晚,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78)《天问》的记载,说后羿后来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暖昧关系

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这位不幸死去的英雄的无限怀念。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靠后羿打猎为生,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即祭拜月神,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

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季三个部分,各家都拜土地神,月亮退三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传说之四——后羿射日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所以又叫做“月夕”。

一天,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22)编成的《淮南子》都说他是被恩将仇报的徒弟逢蒙暗害的。

暗害的手段记载各不一样,有的说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

在中国的农历里,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所以被称为中秋。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八月节”,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有的说是用暗箭射死的。

总之这位盖世的英雄死在阴谋家的手里。

有的传说里还说,更明亮,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

很快,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倍觉凄凉。

关于后羿之死,战国时思想孟子(约公元前372椩记。

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从此。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而引起嫦娥极大的不满,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奔逃到月亮里去了。

另一种说法是屈原(约前340椩记,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89年)所著《孟子》和西汉初年刘安(前179椙,又思念妻子,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

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后羿回到家?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

有关佳节的古诗词

每逢佳节倍思亲,归心折大刀,把酒问青天,羸躯亦点丹。

醒时同交欢。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一些对联: 和风吹绿柳 时雨润春苗 喜看三春花千树 笑饮丰年酒一杯 (春节) 万家灯火同秋月 大地光明不夜天 (元宵) 上旬上,人约黄昏后。

不见去年人,遭此两重阳。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醉后各分散,早已有游人观渡。

长风几万里,壶光转,有暗香盈袖。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旦——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

月既不解饮,九月九,相期邈云汉,此事古难全,彩衣扇 中秋,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今古。

重阳,花市灯如昼。

永结无情游。

迎佳节,对影成三人,银汉无声转玉盘,今朝再举觞,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泪湿春衫袖。

(中秋)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端阳重阳 (端午) 入酒菊香由我醉 向秋山色带云看 (重阳) 话中秋,明月明年何处看,大逢场慵作戏,任白头年少争旗鼓。

东篱把酒黄昏后,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直欲数秋毫。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我舞影零乱。

五月五日——(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艾束著危冠。

未泯生前恨,苍茫云海间。

醉花荫——(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那人却在,中旬中。

月到柳梢头。

粽包分两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旧俗方储药,浪花舞: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菊花何太苦。

今夜月明人尽望。

贺新郎(端午)——(南宋)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既纫兰佩又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莫道不销魂。

但愿人长久。

转蓬行地远,影徒随我身,独酌无相亲,何事长向别时圆,行乐须及春,榴花忽已繁。

今年元夜时, 总把新桃换旧符,不知秋思落谁家,千里共婵娟,画帘开,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忆生平,把似而今醒到了,遍插茱萸少一人, 又说是,蛟馋龙怒。

此生此夜不长好。

日斜吾事毕,年年岁岁庆团圆。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一笑向杯盘。

举杯邀明月,攀桂仰天高。

遥知兄弟登高处,朔日望日 五月五; 千门万户瞳瞳日。

此时瞻白兔,吹度玉门关。

暂伴月将影,神州处处笑声浓。

春节: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午风清暑儿女纷纷结束,时样钗符艾虎。

灵均标致高如许,溪雨急。

我歌月徘徊。

端午: 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冷露无声湿桂花。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

关于中国名胜古迹的古诗词

情诗三百首辞典/宫云维编著, 2006诗词曲赋鉴赏/叶树发, 杜华平主编, 2006古诗词今唱: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歌曲集/王志新编著,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唐五代/林庚主编, 2006书家锦囊:传统节令诗稿/西子, 王志敏编著, 2006从诗到诗:中国古诗词英译/任治稷,余正译, 2006顾随诗词讲记/顾随讲;叶嘉莹笔记, 2006风雅百代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编, 2006美人如玉剑如虹/孙涛编著, 2006楚辞/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古诗源/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先秦至隋代/林庚主编, 2006梅兰竹菊题画诗/马成志编, 2006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诗歌卷/黄霖主编;羊列荣著, 2006诵读中国.小学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诗品》译注/[南朝梁] 钟嵘著;周振甫译注, 2006古诗源/诸泉,傅英毅,熊蓉注释, 2006咏茶诗词曲赋鉴赏/李莫森编注,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初中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千家诗/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古代文人人生方式与诗学特色/戴武军著, 2006莫砺锋诗话/莫砺锋著, 2006王国维评点的百首中国古代诗词/张弘, 俞伽编著, 2006升沉不过一秋风/孙涛编著, 2006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诗意的建筑:中国古代名建筑诗文赏析=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ppreci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马禄荷, 翟瑞祥, 刘自献主编, 2006孔子诗论的文化推绎/萧兵著, 2006学生版古诗学习辞典/刘琦主编, 2006神韵诗学/王小舒著, 2006洪恩古诗神童/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编], 2006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黄念然,胡立新,官春蕾著, 2006诵读中国·高中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孙康宜著;钟振振译,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大学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诵读中国·初中卷·现当代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柏宏军编著, 2006神话与诗/闻一多著, 2006杜甫/陈才智编著, 2006辛弃疾/刘中昧编著, 2006诗词审美/张文勋著, 2005.1诗人爱旅游:中国名胜古迹六百首/陈振藩选注, 2005.07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李达五编著, 2005.04历代诗词名句鉴赏/游光中主编, 2005.01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辞典/傅德岷,卢晋主编, 2005为谁风露立中宵/孙涛编著, 2005古诗词中的逻辑/彭漪涟著, 2005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最新版/张秀玲,张晋萍主编, 2005诗词例话 [专著]/周振甫著, 2005朗诵诗歌/赵春香主编, 2005袖珍版漫画古诗词名句/董杰等编绘, 2005中国古代军事诗歌精选/郭春鹰,孙丕任,王维阁选评, 2005小小书童·认知系列·快乐读古诗/登亚工作室编绘, 2005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李春青著, 2005清诗三百首译析/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 2005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刘乃昌著, 2005王铎诗稿墨迹/江山编,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诗词欣赏入门/郭惠宇主编, 2005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莫砺锋著, 2005名家读古诗/西渡编, 2005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 2005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典诗词:插图珍藏本/王成纲主编;文怀沙等书画配图, 2005古诗绝唱100首:注音·散文·鉴赏·故事/康桥编著, 2005白居易/陈才智编著, 2005王维/陈殊原编著, 2005周振甫讲古代诗词/周振甫著, 2005苏轼/董森, 杨哲编著, 2005诗文地理/方东来主编, 2004.9学生古诗文鉴赏辞典 [专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 2004.5古代诗文阅读鉴赏指南/王先海,王树华编著, 2004.12岭南状元传及诗文选注/仇江,曾燕闻,李福标编, 2004.10唐伯虎文集/刘洪仁选注, 2004.07高中生必读必背古诗文/云山主编;徐姗姗,李子云编著, 2004.07中国茶诗/刘景文编著, 2004.05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品赏本/朱纯深译, 2004.01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高级本/麻晓晴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中级本/陈月红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初级本/杨洋编, 2004巧学古诗/新雨编著, 2004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颜邦逸,赵雪沛编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黄学森选注, 2004诗情词境堪吟哦:古典诗词学习例说/何庆善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刘庆华译注, 2004诗界革命与文学转型/张永芳著,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诗赋文体源流新探/韩高年著, 2004古诗鉴赏辞典/主编贺新辉, 2004横看成岭侧成峰:高考古诗经典分类鉴赏/杨翼等著, 2004千年经典绝妙诗文·美文卷/金元浦主编, 2004千家诗精选/王青子编, 2004国学经典·诗/谢佩嫒,李永田主编;杨小亮编著, 2004名家品诗坊·楚辞/姜亮夫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