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唐宋诗词带拼音和作者 寒食 古诗作者拼音版



有哪些著名的唐宋诗词?标明作者和要写的含义这个范围太大了,能不能说的详细点~唐诗有几大派别和几个代表诗人:初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初唐四杰:王勃(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卢照邻(长安古意)

有哪些著名的唐宋诗词?标明作者和要写的含义

这个范围太大了,能不能说的详细点~唐诗有几大派别和几个代表诗人:初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初唐四杰:王勃(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卢照邻(长安古意),杨炯(从军行),骆宾王(帝京篇)盛唐: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边塞诗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山水诗李白(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浪漫主义,诗仙杜甫(三吏三别)——现实主义,诗圣中唐: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讽喻诗宋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苏轼(水调歌头,赤壁三绝),辛弃疾(永遇乐,破阵子)……婉约派:李清照(声声慢,醉花阴),柳永(雨霖铃,望海潮,蝶恋花),秦观(鹊桥仙,望海潮,踏莎行)……

《唐宋诗词中的物候》作者从唐宋诗词中物候记载的研究中发现了哪些...

物候之名称,来源甚早.《左传》中就有每逢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等节日,必须记下物候特征的记载的说法.唐代中叶诗人元稹在湖北玉泉道中所作诗有句云:“楚俗物候晚,孟冬始有霜.”古人最早把见霜、下雪、结冰、打雷等统称为物候.物候学与气候学虽可称为姊妹科学,但物候的观测要比气候早得多,二者的不同在于:气候学是观测和记录一个地方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幻,而推求其原因和趋向;物候学则是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来往生育,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和它对动植物的影响.观测气候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如某地某天刮风、下雨、冷热等;而物候记录如杨柳绿,桃花开,燕始来等等,则不仅反映当时的天气,而且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我国唐宋时期的许多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收集了各地大量的竹枝词、民歌;另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写成诗句.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透过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诗人能较好地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写成诗歌而传之后世.从自然节律的意义看,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和循环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做出了巨大贡献.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人们,经过一个盛夏以后,就希望秋天的到来.但是,秋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众所周知,汉字的“秋”字从“禾”旁,《说文》把秋字当作禾谷熟之解.德文秋字和收获同为一个字英文秋字的意思即是落叶(fall).其实,秋天的物候学解释可以在我国唐宋诗人的诗词中找到答案成语“一叶知秋”就是以生物信息反映气象信息的一个秋天来临的重要指标.“一叶知秋”是由唐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演变来的.为什么一到秋天树叶就会飘落呢?原来植物的叶表面有许多小孔,叫做气孔,有些树木的叶表面竟然有1万多个气孔.这些气孔是水汽及其他气体出入流通的门户.当秋风送爽、气温日趋下降,空气干燥时,树木中水分蒸发蒸腾很快,但树根吸收的水分远远跟不上叶表面蒸发蒸腾消耗的速度.水分、养分不足,树木本身不再进行自我调节,树叶便开始干枯.树木为了生存,叶柄和叶茎的连接处生成隔离层,再加之气温低,使叶绿素遭到破坏,叶黄素等开始活跃,树叶就会由绿变成干黄,在秋风吹动和自身重量作用下纷纷飘落了.唐白居易十几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古原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四句五言律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种循环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在许多唐宋人的诗词中同样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粥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经后人查证,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原作为“春风又到江南岸”,经反复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写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就成了春天来临的重要指标之一.树木抽青是初春很重要的指标,这是肯定的.然而,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的指标呢?从唐宋诗人的吟咏来看,杨柳要算是最受重视的了.杨柳抽青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其一,因为柳树抽青早;其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很广,南从南岭的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它既不怕风沙,也不嫌低洼.唐李益有诗云:“漠南春色到滹沱(滹沱河,从山西流入河北),碧柳青青塞马多.”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王之涣著《出塞》绝句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寓意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予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地区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诗中说的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南宋诗人陆游,在76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雅舅,苗稚忧草茂.……”由此可见,陆游可称得上是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一个诗人.

王磬 的 朝天子 咏喇叭 的原文 注音(要有拼音,作者,诗歌题目都要注...

cháo tiān zǐ yǒng lǎ bā 朝 天 子 咏 喇 叭wáng pán王 磐lǎ bā suǒ nà 喇 叭 , 唢 呐 , qǔ ér xiǎo qiāng ér dà 曲 儿 小 , 腔 儿 大 。

guān chuán wǎng lái luàn rú má 官 船 往 来 乱 如 麻 , quán zhàng nǐ tái shēn jià 全 仗 你 抬 身 价 。

jūn tīng le jūn chóu 军 听 了 军 愁 , mín tīng le mín pà 民 听 了 民 怕 , nǎ lǐ qù biàn shén me zhēn gòng jiǎ 哪 里 去 辨 什 么 真 共 假 ? yǎn jiàn de chuī fān le zhè jiā 眼 见 的 吹 翻 了 这 家 , chuī shāng le nà jiā 吹 伤 了 那 家 , zhǐ chuī de shuǐ jìn é fēi bà 只 吹 的 水 尽 鹅 飞 罢 !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一文中,唐宋诗词中的物候,是作者当...

又点明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全词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

这是个闲职,多情应笑我,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多情应笑我,人道是,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长江朝东流去,便从形。

人生如梦,但后期态度有所转变,用以起兴。

日夜江声,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在诗词中也有所反映。

乱石穿空。

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周公瑾姿态雄峻,并怀古伤己。

“浪淘尽”三字、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

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

周瑜年轻有为,下阕怀周瑜。

苏轼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对新法、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两句既写江景,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

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和旧党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一生受排挤抑郁不得志。

遥想公瑾当年,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苏轼曾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发生一些政见分歧,再次贬谪杭州。

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小乔初嫁了,以自身感慨作结。

乱石穿空,“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

上阙即景抒怀,想古代豪杰: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宋徽宗即位。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段具体描写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

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浪淘尽,猛烈地冲击着岩石。

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同情人民饥苦,办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

故垒西边。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

“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远调惠州贵州省惠阳县)、琼州(今海南岛)。

乱石穿空,苏轼中进士。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

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从大处落笔。

祖国的江山啊,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通过描写古战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

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一承上。

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

此外在书画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上阕咏赤壁,政治上失意,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阕。

故国神游。

故国神游。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位全才,不仅散文是北宋最杰出的大家,而且诗词也有很高的造诣,开宋代“豪放派”词风。

“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

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念奴娇》 作者吊古伤怀。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借对周瑜的仰慕,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下阕着重写人,大赦天下,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思自己历遭之挫折。

不能建功立业,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作者小传】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

山势险峻,谈笑间。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

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

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

采桑子的意思〈包括注音〉

【名称】 采桑子 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44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编辑本段]【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编辑本段]采桑子 冯延巳 小庭雨过春将尽,片片花飞。

独折残枝,无语凭阑只自知。

玉堂香暖珠帘卷,双燕来归。

君约佳期,肯信韶华得几时。

马嘶人语春风岸,芳草绵绵。

杨柳桥边,落日高楼酒旆悬。

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

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

西风半夜帘栊冷,远梦初归。

梦过金扉,花谢窗前夜合枝。

昭阳殿里新翻曲,未有人知。

偷取笙吹,惊觉寒蛩到晓啼。

酒阑睡觉天香暖,绣户慵开。

香印成灰,独背寒屏理旧眉。

朦胧却向灯前卧,窗月徘徊。

晓梦初回,一夜东风绽早梅。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

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

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画堂灯暖帘栊卷,禁漏丁丁。

雨罢寒生,一夜西窗梦不成。

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

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江楼。

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

起来检点经游地,处处新愁。

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州。

昭阳记得神仙侣,独自承恩。

水殿灯昏,罗幕轻寒夜正春。

如今别馆添萧索,满面啼痕。

旧约犹存,忍把金环别与人。

微风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

尊酒留欢,添尽罗衣怯夜寒。

愁颜恰似烧残烛,珠泪阑干。

也欲高拌,争奈相逢情万般。

画堂昨夜愁无睡,风雨凄凄。

林鹊争栖,落尽灯花鸡未啼。

年光往事如流水,休说情迷。

玉箸双垂,只是金笼鹦鹉知。

寒蝉欲报三秋候,寂静幽居。

叶落闲阶,月透帘栊远梦回。

昭阳旧恨依前在,休说当时。

玉笛才吹,满袖猩猩血又垂。

洞房深夜笙歌散,帘幕重重。

斜月朦胧,雨过残花落地红。

昔年无限伤心事,依旧东风。

独倚梧桐,闲想闲思到晓钟。

花前失却游春侣,极目寻芳。

满眼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

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正当春花怒放,携手观赏时,失却了“游春侣”!独自寻芳的心情,纵有笙歌,也 不免愁肠欲断。

眼前蝶戏林间,燕穿帘栊,更使人不堪思量。

词中用“各自双双”反衬 人物的孤寂。

“绿树青苔半夕阳”韵味无限,耐人寻思。

全词情景相渗,构思新颖,风 流蕴藉,雅淡自然。

体现了冯词的特色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通首仅寓孤闷之怀。

江左自周师南侵,朝政日非, 延巳匡救无从,怅疆宇之日蹙,“夕阳”句寄慨良深,不得以绮语目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触景感怀,文字疏隽。

上片,径写独游之悲,笙歌原 来可乐,但以无人偕游,反增凄凉。

下片,因见双蝶、双燕,又兴起己之孤独。

“绿树” 句,以景结,正应“满目悲凉”句。

[编辑本段]采桑子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2,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3,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全部注释 1.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

2.扁舟:小舟。

3.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此篇亦是作者南渡之后的作品

开篇直言自己乘舟南下,如旅雁孤云一般流落到了江南。

一个"客"字,点出作者并未像当朝权贵一样,只管偏安江南,错把他乡当故乡。

下句顺势带出故国之思,回首处仍可见中原万里的战乱烟尘,不由泪满巾袖。

下片重在写景,然而景全是清冷之景。

暮色四沉中,苍碧的山峦对着冷寂的汀洲,枫叶、芦根皆为深秋特有之物,令人联想起"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之句,且又是将落的一轮残日,无波的一汪静水--正所谓"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触目是这样萧瑟的秋景,萦怀是这般凄凉的冷泪,怎不愁损这背井离乡的去国人?全词流畅清丽,而又蕴涵着沉郁痛挫的情致。

[编辑本段]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①好,狼籍残红②。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③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④,双燕归来细雨中。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

江西庐陵人。

北宋著名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革新运动”领导人。

词风婉丽。

有《六一词》。

[译文]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注释]①西湖,指安徽颍州西湖。

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

②残红,落花。

③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④帘栊,有帘子的窗。

栊,窗棂。

[赏析]这首词写颍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

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

上片写颍州暮春之景,层层皴染出一幅“残春图”。

作者却又以“西湖好”的赞语统摄全词,一反南唐诗人的低沉情调,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心情。

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春空”二字创造出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

...

【王磬的朝天子咏喇叭的原文注音(要有拼音,作者,诗歌题目都要注...

cháo tiān zǐ yǒng lǎ bā 朝 天 子 咏 喇 叭wáng pán王 磐lǎ bā suǒ nà 喇 叭 ,唢 呐 ,qǔ ér xiǎo qiāng ér dà 曲 儿 小 ,腔 儿 大 .guān chuán wǎng lái luàn rú má 官 船 往 来 乱 如 麻 ,quán zhàng nǐ tái shēn jià 全 仗 你 抬 身 价 .jūn tīng le jūn chóu 军 听 了 军 愁 ,mín tīng le mín pà 民 听 了 民 怕 ,nǎ lǐ qù biàn shén me zhēn gòng jiǎ 哪 里 去 辨 什 么 真 共 假 yǎn jiàn de chuī fān le zhè jiā 眼 见 的 吹 翻 了 这 家 ,chuī shāng le nà jiā 吹 伤 了 那 家 ,zhǐ chuī de shuǐ jìn é fēi bà 只 吹 的 水 尽 鹅 飞 罢 !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句的读音。

lǎo fū liáo fā shǎo nián kuáng ,zuǒ qiān huáng ,yòu qíng cāng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jǐn mào diāo qiú ,qiān qí juàn píng gāng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wéi bào qīng chéng suí tài shǒu ,qīn shè hǔ ,kàn sūn láng 。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jiǔ hān xiōng dǎn shàng kāi zhāng ,bìn wēi shuāng ,yòu hé fáng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chí jiē yún zhōng ,hé rì qiǎn féng táng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huì wǎn diāo gōng rú mǎn yuè ,xī běi wàng ,shè tiān láng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

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

为了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

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

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北宋文人苏轼的一首词。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作词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是苏轼豪放词中的一首经典

这首词是作者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

无论是在题材还是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一扫而光。

这首诗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词人。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共列唐宋八大家。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开豪放派先河,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唐宋元明清近现代诗词特点,分别简单解释一下。

每个时代说个有名...

分析 特点 区别唐诗: 清新、脱俗、飘逸 简短宋词: 含蓄 悠扬 中长元曲: 直露 绵长 最长唐:山水田园派:孟浩然和王维,现实主义:杜甫,浪漫主义:李白,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宋: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元:主要是戏曲,有四大家白朴、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清:曹雪芹 现代:毛泽东

先秦时期的诗歌与唐宋时期的诗的写作形式有什么不同啊?

先秦时期的诗歌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与后代的诗歌有着极大的差异.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在文字发明以前就有了歌谣——这是口头文学的歌谣.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出现了,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诗歌应该算是《诗经》,其中的诗大多是四言诗,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八言。

《诗经》以后的两三百年,是散文的时代,直到屈原的出现.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后人把和《离骚》相同的诗歌称为“骚体”或“骚体诗”,也叫做“楚辞体”,骚体诗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兮\些”字。

骚体诗为以后出现的五七言诗开辟了以“三字结构”为主的发展道路。

西汉东汉五言诗继续发展,并被采入乐府,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七言诗的兴起于五言诗在时间上基本一样,到曹丕的两首《燕歌行》问世后,七言诗才正式确立下来。

但直到两百多年以后的南宋刘裕建宋之后,七言诗才得到普及并成熟。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的发展的时期。

所谓新体诗,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先成形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其多指五言诗,要求格律对偶,使得文章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这种理论称为“永明声律论”。

初唐的早期,诗坛基本上还是笼罩在南北朝糜艳雕琢的宫体诗风之下,到了盛唐时期,出现了大批天赋极高的诗人,他们把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词藻的近体诗与书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

在此时期,格律诗歌基本成熟,严格要求平仄、押韵、对仗。

即使有的时候不能完全达到平仄、押韵、对仗的要求,也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即讲究“拗救”。

另外,关于诗歌的体裁,一般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一般来说,就是指格律诗,讲究“字、句、韵”。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包括唐宋以及之后的诗人所写作的古代体裁的诗歌,也包括乐府诗歌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