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武术文化诗词 关于武术的诗词



描写武术的诗词有哪些?《送赵大夫护边(一作送赵都护赴安西)》孙逖·唐外域分都护,中台命职方。欲传清庙略,先取剧曹郎。已佩登坛印,犹怀伏奏香。百壶开祖饯,驷牡戒戎装。青海连西掖,黄河带北凉。关山瞻汉月

描写武术的诗词有哪些?

《送赵大夫护边(一作送赵都护赴安西)》孙逖·唐外域分都护,中台命职方。

欲传清庙略,先取剧曹郎。

已佩登坛印,犹怀伏奏香。

百壶开祖饯,驷牡戒戎装。

青海连西掖,黄河带北凉。

关山瞻汉月,戈剑宿胡霜。

体国才先著,论兵策复长。

果持文武术,还继杜当阳。

《送李生谒张侯》石介·宋李生长七尺,栖栖长自吊。

一饮酒一石,常怀酒瓮小。

一食午一腔,平生未曾饱。

负剑出门去,满眼荒榛道。

行行何所适,泪下沾襟袍。

李生且收涕,不足苦悲悼。

非无咸池音,夔旷世所少。

不识伯乐氏,飞黄遍牛皁。

我闻张侯者,其人非草草。

六经探精微,九流得指要。

荀况或言兵,杜牧曾深考。

纵横文武术,难以寻常较。

磊磊公侯器,可以镇浮躁。

子将丈二矛,试向伊前掉。

见子伊心喜,扶子出泥淖。

王济牛心炙,李生应得咬。

《赠青潍将谢承制》苏轼·宋吾皇有意缚单于,槌破铜山铸虎符。

骁将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领五千都。

周王常德须攘狄,汉帝雄才亦尚儒。

君学本兼文武术,功名不必读孙吴。

《白马篇》曹植·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观公孙大娘剑器舞》杜甫·唐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足支〕。

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

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

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

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尝於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即公孙可知矣!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国粹,闻名世界

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

它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众多国家地区人民的重视和青睐。

在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

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少林武术作为一种人文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人体形态文化或是作为健身、御敌、竞技专案在中国早已家户喻晓、妇孺皆知,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少林林功夫是一项综合的武术体系。

宋词中很多爱国之词,与武术文化有没有相关的关系

1、这类所谓爱国之词,与武术没有关系的;2、传统武术的老拳谱,为了好记忆常常整理提炼得象诗歌类似,但是注重表述动作要领或精气神要领,不会跟什么爱国发生关联;按照什么诗词编武功是小说里面的创意而已;3、如果脑筋转弯非要找个联系,这些诗词和传统武术的共同点----都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

赞美武术的诗

这里选20篇,供君参考:1、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 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 中华有神功,棍扫一大片 枪挑一条线,身轻好似云中燕 豪气冲云天,外练筋骨皮 内练一口气,刚柔并济不低头我们心中有天地,卧似一张弓 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 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 中华有神功。

……2、国民蔫则国蔫,国蔫人家就来欺负。

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识的精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点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中华武术被誉为中国“国宝”和“国粹”,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结晶,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因此,大力弘扬中华武术,对培养民族精神,对我国在新时期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追求和执着,人生才会丰富多彩,壮志凌云!从古到今,莫不如此。

曾记得,大汉将军霍去病的梦想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少年毛泽东的梦想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周恩来的梦想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科学家袁隆平的梦想是“发展杂交稻,造福全人类”;武术明星李连杰的梦想是“让中华武术传遍世界”;……,这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梦,最终汇聚成一个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国之梦。

……4、中国功夫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何将传统的东方文化以及东方价值观念向世界传输,把“把武术推向世界”,是全新而艰巨的挑战。

女:功夫诗是创新艺术体裁,它融入了艺术、文化、宗教等独具特色的元素,舞武相连,舞武相融,刚柔并济,令人耳目一新。

……5、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

两广人称为功夫,民国初期简称为国术(后为中央国术馆正式采用之名称);被视为中国文化之精粹,故又称国粹。

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分布关系,衍生出不同门派。

中国武术主要内容包括搏击技巧、格斗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术

……6、人的向上精神及本源冲动依赖于强健的体魄和内在精神;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化过程中不断创新,改变,逐渐形成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的国之瑰宝,是我们祖宗留下来的可使中华民族鹤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精髓。

练武不但可以增强人民体质,更重要的是能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人们吃苦耐劳、积极上进、健康自律的生活态度,改变人民精神面目,增强自信心。

……7、武术是中国祖先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荣耀。

从武功来看,千百年前,中国的祖先就把它推向了顶峰,成为世界人们仰慕的一种体育项目,不用说,就连我,也羡慕的张大嘴巴。

……8、清风剑在手双刀就看走,行家功夫一出手 那就知道有没有,手是两扇门 脚下是一条根,四方水土养育了中华武术魂,东方一条龙 儿女似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 中华有神功,东方一条龙儿女似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 中华有神功。

……9、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中,随岁月流逝,多少艺术被人淡忘,化蝶向人们遗忘的地方,可千百年的风吹雨打并没洗刷一种艺术,那便是武术。

……10、武术精神也表现为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国武术各门各派,创造的各种拳法剑法,多的数不胜数,还有一些仁人志士,凭借自己的习武经验和聪明才智,悉心研究,大胆创新。

武术经过不断的发展积淀,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体系,后人要想学习它也不得拥有执着的探索精神。

都是中国人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的体现。

习武之人要充分发扬刻苦奋进的精神。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便是这种精神形象的说明。

……11、武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强盛自身的独特锻炼方式,是中华民族繁衍为世界最大种族并生生不息蓬勃向上之大术!是真正的“国术”!在全球化的今天,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的强大,有赖于吸收各民族的精华,而更重要的在于发掘弘扬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髓。

……12、纵观中华武术的历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爱国史。

所以,武术的精神是:爱国、修身、正义、助人。

中华武术,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带着健身娱乐的元素造福人类,带着众多的门派存立于世。

中华武术,人们感受着传统武术的魅力,体会着中华武术文化的精深玄妙。

你看,朝霞余辉之中,男女老少习拳练剑,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幸福画卷。

所以,千万个你和我,站起来,共圆一个梦,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

……13、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太多的文化瑰宝,其中功夫文化就占了一定的分量。

大家都知道,中国功夫是名扬天下的,从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杰以一身高超的武艺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有很多的文章歌曲都是赞美我们的中国功夫的。

……14、商周时期,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

故认为武术可以以舞蹈形式演练。

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御,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

谁有描述武术或是功夫的诗句

武术是以肉体与冷兵器互相格斗的技术,前者之内容为锻链身体各部位以攻击对手,种类分为踢打拿摔四大类;后者之内容,族繁不及备载。

发明火枪(musket)前,兵器为以刀枪棍剑鞭镖锤矛钯等冷兵器为主,另有不常见之奇兵;发明火枪后,冷兵器逐渐被淘汰。

火枪的发明,间接导致以冷兵器与肉体为武器的攻击技术在战场上势微,而仅存于警察公安、保全业与军中特种部队

“武术”这词语,在历史上的第一个记载是负面的。

南朝宋的太子舍人,颜延之(384~456)做了首四言诗《皇太子释奠会作》:“偃闭武术,阐扬文令。

庶士倾风,万流仰镜。

” 意思是“废止武术,促进文学

使百姓佩服,大家仰慕好榜样。

”但是此句中的“武术”应该是指“军事”。

此词后来还有在明朝用。

李渔的《闲情偶寄·种植部》:“自幼好武术。

”也称功夫。

[编辑] 具代表性的武术 拳击 (Boxing, 限制只使用拳作为攻击的武术) 修斗 踢拳击 (Kick-Boxing, TaeBo,一种结合跆拳道及拳击的技击,被广泛使用为健身拳击舞的代名词) 修拳击 (shoot boxing,一种结合跆拳击及修斗的技击) 泰拳 (Myal Thai,Thai-Boxing, 泰国古有武术) 功夫 (中国武术的统称) 散打 (以中国功夫为主导的一项武术比赛) 少林拳 (有天下功夫之源称号的少林寺的功夫) 剑术(刀术) 剑道 柔术 (Jiu-Jitsu, 日本古代武术) 合气道 (Aikido, Happkido, 前者为日式合气道,后者为韩式合气道, 两者皆以用气和圆为主的摔锁武术,但Happkido则加入了不少韩式跆拳道的搏击技法) 柔道 (Judo,鼓励以体育,胜负,修心为目的的武术) 桑搏 巴西柔术 (Brazilian Jiu-Jitsu , 又称格雷斯柔术Gracie Jiu-Jitsu ,为巴西格雷斯家族综合日本柔术改造出来的武术) 自由搏击 (Vale-Tudo,Mixed Martal Art, 为一种限制较少的搏击比赛,主要代表有UFC及Pride) 相扑 (Sumo,日本国技,日本职业相扑手为国家供养的选手) 截拳道 摔角 剑击 空手道 (Karate,前称唐手道或那霸手,据知为源自福建附近地域的中国功夫) 跆拳道 (Taekwondo/Taekwon-Do,为韩国近代创立的武术) 少林寺拳法 [编辑] 各国武术 [编辑] 中国武术 [编辑] 基本功 内功 梅花桩 卢氏结构 抟气心法 太极导引 外功 铁沙掌 铁布杉 [编辑] 少林派 北少林 潭腿 劈挂拳 通背拳 孙膑拳 查拳 螳螂拳 七星螳螂拳 六合螳螂拳 秘门螳螂拳 八步螳螂拳 南少林 南拳五大家 洪家拳 刘家拳 蔡家拳 李家拳 莫家拳 周家拳(出自洪家及蔡家) 蔡李佛拳(发展自蔡家、李家、及佛门内外拳法) 雄胜蔡李佛 鸿胜蔡李佛 北胜蔡李佛 白眉拳 白鹤拳 飞鹤拳 鸣鹤拳 宿鹤拳 食鹤拳 龙形拳 [编辑] 西藏功夫 喇嘛派 白鹤派 [编辑] 武当派 心意拳 河南派心意拳 上海派心意拳 山西戴氏心意拳 形意拳 宋氏形意拳 尚氏形意拳 车氏形意拳 河北形意拳 意拳 八卦掌 程序八卦掌 --**程序高派八卦掌 尹式八卦掌 傅式八卦掌 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 傅氏太极拳 和氏太极拳 八卦太极拳 忽雷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 郑子太极拳 [编辑] 咏春拳 叶问咏春拳 宏极拳 岑能咏春拳 阮奇山咏春拳 古劳偏身咏春拳 红船咏春拳 刨花莲咏春拳 彭南咏春拳 [编辑] 八极拳 [编辑] 燕青拳(迷踪拳) [编辑] 摔跤 关内摔跤 拳跤 保定摔跤 北平摔跤 天津摔跤 关外摔跤 蒙古摔跤 藏滇摔跤 [编辑] 擒拿 鹰爪功 新兴门派 禅宗自然门 轨迹拳学 现代武学 截拳道 散手(散打) [编辑] 印度武术 卡拉里帕亚图 [编辑] 日本武术?武道(日本武道) [编辑] 日本武术 [编辑] 柔术 浅山一传流 荒木流 荒木新流 为我流 为我流派胜新流 起倒流 直信流 良移心当流(笠原流) 扱心流 小栗流 诸赏流 神道北窗流 九鬼神流 制刚流 关口新心流(关口流) 涩川流 涩川一流 转心流 专当一心流 大东流 八光流 立身流 无双直传流 竹内流 宗家 相传家 备中传 竹内亩流 片山伯耆流 片山心动流 天神明进流 双水执流 高木流 心月无想柳流 普门杨心流 力信流 呑敌流 竹内三统流 难波一甫流 不迁流 至心流 四心多久间四代见日流 真极流 本覚克己流 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 天然理心流 户田流 气乐流 四天流 长尾流 柳生心眼流 杨心流 自刚天真流(为势自得天真流) 真之神道流 天神真杨流 真荫流 柳心介胄流 石黑流 扬心古流 神道扬心流 和道流 水鴎流 不二流体术 小具足术 和术 组讨术 体术 兵术 杀活术 打拳术 马上组讨术 [编辑] 忍术 伊贺流 甲贺流 根来流 雑贺流 户隠流 纪伊流 纪州流 名取流 户田流 宇命流 楠木流 黒田流 白云流 玉心流 武田流 中川流 羽黒流 上杉流 加治流 甲阳流 青木流 伊藤流 芥川流 松本流 松田流 忍光流 越前流 美浓流 松叶流 一全流 多罗尾流 理极流 服部流 百地流 波多野流 备前流 福岛流 南蛮流 北条流 风马忍法 萨摩忍法 福智流 松本(元)流 [编辑] 手里剑术 白井流 知新流 根岸流 新阴流 香取神道流 本覚克己流 诸赏流 讲武実用流 一空流 明府真影流 八角流 [编辑] 剑术(刀术) 念流 远松念流 奥山念流 马庭念流 未来记念流 家川念流 柿沼一刀流 妙道流 鹿岛念流 中条流-富田流 钟卷流 一刀流 小野派一刀流-一刀正伝无刀流 梶派一刀流 中西派一刀流 天真一刀流 天真伝兵法 北辰一刀流 伊藤派一刀流 沟口派一刀流 甲源一刀...

祖国的传统文化武术的意思

武术是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中国哲学、医学、伦理、兵学、文学、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均在武术文化中有所体现。

无论从武术的运动形式来讲,还是从其技术特色、技击特色来谈,它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就运动形式而言,具有套路形式本身就是武术的一大特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重“道”的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武技,然而很少国家的武技具有套路的运动形式,即使是中国传统文化辐射到的几个东方民族的武技偶有套路形式,但其发达和显扬程度绝对无法与中国武术相提并论。

中国传统哲学十分重视“道”,强调凡事都要合乎道,合乎规律,讲究规矩,中国的诗词歌赋、舞蹈戏剧、书法绘画、园林建筑都讲究一定的程式,武术套路也如此。

中国武术具有显扬的套路,而外国武技没有,这正体现了武术的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哲学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究“天人合一”,具体到技术上即“内外兼修”,不仅武术,书法、戏曲等民族艺术形式都讲究“内外兼修”,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

从武术技术而言,不仅强调外练,更注重内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正是对武术技术练习的恰当描述。

“重智轻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这种思想有其消极的一面,即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但是单纯对武术而言,却使武术形成了“重巧轻力”的技击特色,从先秦时期的庄子“以巧斗力多奇巧”、“后发先至”的理论,到明清时期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的技法,无不体现了中国武术“尚巧”的特色。

比试中以巧取胜往往得到人们的称赞。

我国武术宗派很多,介绍我国的武术文化及流派?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巨系统之中的一个子系统。

因此,它体现中华民族对攻防技击的理解和经验积累,以及自立、自卫、强身、健体的自我运作,同时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思想冶链等民族文化特征。

由是,同所有的其它技击一样,中国武术往往带有人文哲学的特色、意义,对现今中国的大众文化有著深远影响。

一般估计,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当时的人类用棍棒等工具与野兽搏斗,逐渐积累了一些攻防经验。

而商代产生田猎更被视为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

商周时期,武术为舞蹈的一种形式。

通常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

周代设“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御,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格斗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

齐桓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

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秦汉时期,盛行角力、击剑,有宴乐兴舞的习俗。

鸿门宴中即有项庄舞剑。

其形式更接近于今天武术的套路。

汉代枪的应用达到颠峰,各种枪法开始出现。

据传华佗首创“五禽戏”,是中国武术的滥觞。

许多的认识都认为武术起源于战斗的需要,但是《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一书却提出武术虽然部分来自军事需要,但是大部分还是来自民间的私斗。

军事用途的武术和民间武术的要求不同。

《国家地理杂志》在《郑和下西洋》里的研究报导指出[来源请求],南北朝时期,佛教禅宗始祖达摩把印度的武学带入中土河南嵩山少林寺,为中国的武学融入了国际性的精华。

唐朝实行武举。

并用考试的办法授予一定的称号,这大大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此时武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并产生流派。

是在这段时期,中国武术开始影响到东南亚各国。

宋元时期,是武术发展的高潮。

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练枪棒的“英略社”,习练弓射的“弓箭社”等。

也出现了浪迹江湖,习武卖艺为生的“路歧人”。

有单练、对练的形式。

明清时期,武术大为发展。

明朝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流派,许多记载武术的书籍也相继出版;清朝官方禁止习武,民间通过“社”、“馆”等形式秘密传授武艺。

产生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流派达几十家之多。

清代是武术融合的时代,摔跤技法融入武术之中。

使武术的技击技巧得到完善,也是武术的分水岭,观赏套路和实战技击技术正式的分离。

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

1936年8月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

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

1987年,在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

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竞赛项目。

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成员,这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标志。

中国武术门派之多,在世界武术中也是非常少见的。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历史清楚,脉络有序,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约300多个。

郭希汾的《中国体育史》中提到门派众多是由于南北地理、气候、人的不同而造成的。

北方人身材高大,北方气候严寒造成北派拳术气势雄劲,大开大合。

南方多水,南方人身材矮小,拳术也比较细腻。

谚语也有“南拳北腿”之说。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例如起源自北方的八卦掌就很少用腿攻击,而南方的咏春拳却有不少腿击技巧。

中国武术的流派繁多,却没有统一的命名方法。

有些按地区命名(如河南派心意拳);一些按山脉、河流(如武当派);有以宗师姓氏命名(如杨氏太极拳)……以往,这些流派会以主修内功、外功来粗略划分,成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类;现代,一般按其内容分为套路和搏击格斗两个类别。

少林派 武当派 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 和氏太极拳 八卦太极拳 忽雷太极拳 形意拳(心意拳) 宋氏形意拳 尚氏形意拳 车氏形意拳 上海派心意拳 河南派心意拳 山西戴氏心意拳 意拳(又名:大成拳) 六合八法拳,又名水拳,全称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 八卦掌 尹氏八卦掌 程氏八卦掌 梁氏八卦掌 史氏八卦掌 宋氏八卦掌 樊氏八卦掌 刘氏八卦掌 张氏八卦掌 高式八卦掌 傅氏八卦掌 八极拳(巴子拳) 苌家拳 南拳 咏春拳 洪拳 蔡李佛 白鹤拳 劈挂拳 大圣劈挂拳 通背拳又称通臂拳 五行通背拳 祁家通背拳 燕青拳(迷踪拳) 螳螂拳 北螳螂拳 南螳螂拳 中国武术的学习,目前在武馆或一些武术教学场所公开招收学徒。

而传统武术的拜师学艺目前在民间却仍然保持了许多古代的传统,需要有人推荐,然后递帖子行拜师礼。

虽然已经很少像以前那样“师看徒三年,徒看师三年”,但是仍然会有较长时间的观察期,让师傅了解这个徒弟是否可教;让徒弟了解师傅的功夫是否可学。

中国武术的修炼,各门各派都不相同。

大体上都包括了基本功、套路、内功和外功。

尤其是其中的内功和外功都被各派视为最重要的内容,素有“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不肯轻易示人,即使自己的徒弟也不见的倾囊相授。

就内功而言,主要的中医理论基础是中医...

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什么,鲜明的表现出了传统文化中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什么是中华武术?

中国武术与古典文学,是同根同源的共生关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双碧,堪称双子星座,同样辉煌,同样灿烂。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中国武术的滥觞,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轫;文事与武备至少在两三千年以前,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携手而行;舞枪弄棒与吟诗作赋,很早就是被我们先民所看重的文化修养的两个方面。

历史中,有无数的武术家本身就是文学家,而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中也洋溢着武术的风采。

这在世界文化史上尚无先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

一般来说,人们很少把武术与古典文学拿到一块儿来谈论,尤其是在学术讨论会上;而我们也很少在各种出版物上,看到武术与古典文学两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的探讨与论述。

尤其在武术与古典文学联手合作,像是配合默契的两个铁匠一样,经过了数千年的加温、淬火,共同锻造了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和完善的民族性格这一点上,还没有人发现、至少是没有人明确地加以阐释。

当我惊奇地发现这一点时,我对武术与古典文学的敬意油然而生。

恨不得在45岁的时候,开始闻鸡起舞,凿壁偷光。

《易经》诞生最早的武术观念先秦时代的四书五经,都是很好的古代散文,完全可以当作文学读本来欣赏。

《易经》开篇就有一句鼎鼎有名的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成白话文,是"天体的运行刚健不辍,君子也应自强不息。

"这句话,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位武术家对一位习武之人说的话。

如果一个对中国武术情有独钟的外国人,问什么是中华武术的精神,我们完全可以告诉他《易经》第一页第一段的这个结句。

"健",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字。

它本身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刚强",另一个是"康强",前者指性格和精神的坚强,后者指身体和体质的健康。

加上个"儿"字---健儿,就成了军卒、壮士和剑客,剑客就是武术家。

古乐府中有"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的诗句。

《易经》中,明确地谈到武术的,有"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之句,说的是"君子应整治兵器,以防不测"。

这和现代人习武为健身、防身的观念非常一致。

其中,"利武人之贞"中的"武人"---则是武术家在古籍中的直接"亮相"。

"刚健中正"说的是做人,也是练武。

所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及对宇宙与人生规律的论述包括八卦概念的确立,都对后世的武术发展起到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一阴一阳之谓道。

知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固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你把《易经》中的这些理念,说给现在八卦太极拳和八卦掌拳师,都像是在说他们行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