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民间诗词句 赞民间博物馆诗词



民间四句诗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安得广

民间四句诗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田家少闲月,五月人陪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与民间故事有关的古诗句

孟夏草木长②,绕屋树扶疏③.众鸟欣有托④,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⑤,频回故人车⑥.欢然酌春酒⑦,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⑧.泛览周王传⑨,流观山海图⑩.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注释]①这组诗共十三首,这是第一首.山海经:一部记载古代神话传说、史地文献、原始风俗的书.②孟夏:初夏.农历四月.③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④欣有托:高兴找到可以依托的地方.⑤深辙:轧有很深车辙的大路.⑥频回故人车:经常让熟人的车调头回去.⑦欢然:高兴的样子.⑧与之俱:和它一起吹来.⑨泛览:浏览.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游的书.⑩流观:浏览.山海图:带插图的《山海经》.⑾俯仰:在低头抬头之间.终宇宙:遍及世界.[解说]这首诗写陶渊明好读书的种种乐趣:“孟夏”两句,宜读书的季节初夏气候宜人;“众鸟”两句,宜读书的居所有一个小屋;“既耕”两句,宜读书的时机农忙已过;“穷巷”两句,宜读书的环境没人打搅;“欢然”两句,宜读书的景色有和风细雨相陪.最后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总写一笔读书的乐趣.陶渊明真算得上会读书、善读书的人.

经典诗句、诗词

民间有俗语说:“今日人间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俗称“七夕”,相传是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时刻,又叫“乞巧节”。

由于织女心灵手巧,在凡间曾把织布、绣花的技巧传授给妇女们,因此,每年七月初七晚上,趁着织女与牛郎团圆之时,女孩们为之祭拜,希望自己能够心灵手巧,祈望美满幸福

在这样的晚上,遥望那条天河,让人想到了关于七夕的无数诗词。

这一天,比泊来的情人节,更多了一种传统的、古典的韵味与诗意。

这一天,我们古人总会望着银河两岸的牵牛星与织女星,想象着他们一年仅一夕的相会,该是如何的让人断肠。

对着茫茫的星空,那些诗词,就喷涌而出了。

关于七夕的诗,最为经久传唱的,应该是秦观的那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两句,给了相爱却无缘的人多少安慰与期待。

唯借烈酒万般思 奈惜丹桂空留香 玉盘轻舞寂寞纱 恐惊钩月随西下 今朝弦月梦相依 更鼓催促无人回 流水聆听相思语 折柳相送待七夕 年年七夕今又至 翩翩飞鹊各不同 银河渡桥人依旧 相思离苦化雨愁 和青鸟七夕诗 青云直上九宵去 鸟鹊相随银河里 话别牛郎织女情 七七相会泪如雨 夕阳不肯西山坠 绝唱千古无人比 银河天际开,相思两界来。

鹊搭情义桥,雨诉别离愁。

七夕诗 风雨七夕夜--啸之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

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

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

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日暮晴空起墨云,无端又阻有情人。

一生几度一良夜?泪若倾盆又一年。

风雨七夕计已久,炎凉人事亦非鲜。

年来惯作孤灯读,哪管晴天或雨天. 七夕--啸之 一纸书成寄不成,远游长啸且徐行。

登峰日落天辽莽,踏岸江流月半明。

利欲功名似易水,家国儿女若浮萍。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 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自掐檀痕教小伶。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黄。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已多。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月试看看。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 (唐)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七夕 (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

帮忙找一些定场诗或有哲理的民间诗句谢谢

定场诗大全【转的】希望对你有用1、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厮人不堪言,吆酒催肠三杯醉 ,寻香惊梦五更寒 钗头凤斜倾有泪,徒迷花寥我无缘,小楼寂寞心与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

2、大将生来胆气豪 ,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橐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到归来日 ,朕与将军解战袍 。

3、八月中秋薄露 ,路上行人凄凉 ,小桥流水桂花香 ,日夜千思万想 ,心中不得宁静 ,清早览罢文章 ,十年寒苦在书房 ,方显才高志广 。

4、道德三皇五帝 ,功名夏侯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 ,顷刻兴亡过手,青石几行名姓 ,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播种后人收 ,说甚龙争虎斗 。

5、结草衔花遍地愁 ,龙争虎斗几时休 ,抬头吴越楚 ,再看梁唐晋汉周 。

6、伏法朝朝忧闷 ,强梁夜夜欢歌 ,损人利己骑马骡 ,正直公平挨饿 ,修桥补路瞎眼 ,杀人放火儿多 ,我到西天问我佛 ,佛说……我也没辙 。

7、马瘦毛长蹄子肥 ,儿子偷爹不算贼 ,瞎大爷娶个瞎大奶奶 ,老两口过了多半辈儿谁也没看见谁 。

8、难难难,道德玄 ,不对知音不可谈 ,对了知音谈几句 ,不对知音枉废舌尖 。

9、色色色 ,千古一过 ,君子失德小人常乐 ,大丈夫也难把美人关过 。

10、好色风流 ,不是冤家不聚头 ,只为淫人妇 ,难保妻儿否 ,嬉戏眼前谋 ,孽满身后 ,报应从头 ,万恶淫为首 ,因此上美色邪淫一笔勾。

11、曲不为直终必弯 ,养狼当犬看家难 ,墨染鸬鹚黑不久 ,粉刷乌鸦白不天 ,蜜饯黄莲终清苦 ,强摘瓜果不能甜 ,好事总得善人做 ,那有凡人做神仙。

12、依山傍水房树间 ,行也安然,住也安然 ,一条耕牛半顷田 ,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雨过天晴驾小船 ,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夜晚妻子话灯前 ,今也谈谈,古也谈谈 ,日上三竿犹在眠 ,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进门得花钱。

14、天上冷飕飕,地上滚绣球。

有馅的是包子,没馅的是窝头。

15、马瘦毛长蹄子胖,老两口子睡热炕。

老头儿要在炕头上睡,老婆儿还偏不让,老头儿拿起顶门棍,老婆抄起擀面杖,两口乒登乓当打了个大天亮, 炕也晾了个冰凉,谁也没摸着睡热炕。

15、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财是惹祸根苗,气是无烟火炮。

16、无酒不成宴席,无色人类灭绝, 无财寸步难行,无气反被人欺。

17、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陆走中央。

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18、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魏,切糕沾白糖。

19、初三十三二十三,两口子吃饭把门关, 苍蝇叼走一饭米粒,老头子一年气追到四川。

老婆子在家算了一卦,伤财惹气赔盘缠 20、南北大街东西走,十字街头人咬狗, 拣起狗来砍砖头,倒叫砖头咬了手。

21、山前梅鹿山后狼,狼鹿结拜在山岗; 狼有难来鹿答救,鹿有难来狼躲藏; 箭射乌鸦蓬头起,箭头落在狼身上; 劝君交友需谨慎,千万莫交无意郎。

22、大燕打食四海飘,为儿孙垒下窝巢;终朝打食几千遭,唯恐儿孙不饱。

小燕将养数日,臂膀扎下翎毛。

忘了父母养育劳,展翅摇翎飞了。

飞到荒郊野外,遇见避鼠的狸猫。

连皮带骨一齐嚼,可叹小燕的残生--丧了! 23、天上一阵黑咕咚,好似白面往下仍,倒比棉花来的冲,如柳栽花一般同。

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坟头总比馒头大,井口儿是个大窟窿。

24、腊月三十月光明,树梢不动刮大风。

只刮得碌碡满街跑,碌碡让鸡蛋撞了一个大窟窿!鸡蛋坏了用钉子钉,碌碡破了用线缝。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新鲜事儿,臭虫坐月子,养活一个大狗熊! 25、南北大街东西走,十字街头人咬狗,拣起狗来砍砖头,倒叫砖头咬了手。

有个老头才十九,嘴里喝藕就着酒,从小没见过这宗事儿,三轮儿拉着火车走。

26、天地玄黄宇宙浑,有一年八月十五打了春。

那一年的事情好奇怪,提将起来吓坏人。

种茄子愣接独头蒜,老窝瓜变成狗头金。

杨八姐游春骑着一辆自行车,眼望着南店,哈哈大笑,可又泪纷纷。

她一只眼哭,一只眼笑,哭了声,小白脸儿的丈夫--程咬金!只皆因大破天门阵你死得苦,那本是刘伯温害你命归阴。

心中恼怒黄三太,决不该手榴弹炸死了潘巧云。

乱七八糟大杂烩,到下面,三堂会审--窦尔墩! 27、远瞧忽忽悠悠,进看飘飘摇摇,不是葫芦,不是瓢,在水中一冲一冒。

这个说像足球,那个说象尿泡,而人打赌江边瞧,原来是两个和尚洗澡! 28、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29、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30、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31、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32、富贵五更春梦,功名一片浮云。

眼前骨肉亦非真,恩爱翻成仇恨。

莫把金枷套颈,休将玉锁缠身。

清心寡欲脱凡尘,快乐风光本分。

33、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34、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早知死后无情义,索把生前恩爱勾。

35、杀妻吴起太无知,荀令伤神亦可嗤。

请看庄生鼓盆事,逍遥无碍是吾师。

36、海鳖曾...

民间诗句:山中富贵有亲戚!的下一句是?????

从古代诗歌看古代邮驿 一、我国古代的邮驿与烽火台通信 我国最早关于通信的记载,是来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殷代即商代,亦称殷商。

殷的故都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清光绪年间,在此掘得龟甲兽骨,上刻文字,后称甲骨文。

甲骨文中记载着殷商盘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边戌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有“来鼓”二宇。

经考证,“来鼓”即类似今天的侦察通信兵。

在古书《待经》中,也有“简书”的记载,“简书”就是用兽骨刻上文字,由通信兵传递的官府紧急文书。

“简书”出于殷末周初(公元前12世纪一11世纪),这也就是邮驿的前身。

邮驿与烽火台通信,都源于奴隶制国家政治和军事方面对通信的需要。

历史记载,在两千七百年前的周幽王时代,就有了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方法

关于烽火通信有个叫“千金一笑”的故事。

故事的大意是说:周幽王有个爱妃褒姒,她虽长得很美,但轻易不肯一笑。

为此,周幽王使出了个赏格:“谁要能叫娘娘一笑,就赏他一千斤金子”(当时把铜叫金子)。

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点起烽火戏诸侯的办法,想换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爱妃褒姒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起烽火。

临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西戎(当时西方的一个部族)来犯,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但见灯火辉煌,鼓乐喧天。

一打听才知是周幽王为了取乐于娘娘而干的荒唐事儿,各诺侯敢怒不敢言,只好气愤地收兵回营。

袭姐见状,果然淡然一笑。

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来犯,虽然点起了烽火,却无援兵赶到。

原来各诸侯以为周幽王又是故伎重演。

结果被西戎攻下城堡,杀了周幽王,从此灭了四周。

这个历史故事不仅生动的描绘了当时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情况,同时也告戒后人,不企是什么人和什么时候,都不能拿通信当儿戏。

利用烽火台传递信息,虽然较快,但只能起到报警的作用,很难满足掌握敌情,指挥作战的需要。

所以,随着社会发展和政治军事上的需要,从殷商时代的“来鼓”到了周代已逐步形成了传送官府文书的更加严密的邮驿制度,并与烽火台互为补充,配合使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在全国修驰道,“车同轨、书同文”,建立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绎站网,制订了邮驿律令,如竹简怎样捆扎、加封印泥盖印以保密;如何为邮驿人马供应粮草;邮驿怎样接待过往官员、役夫等,形成了我国最早的邮驿法。

汉代邮驿继承秦朝制度,并统一名称叫“驿”。

规定五里一,十里一亭,三十里置驿。

邮驿还随着“丝绸之路”的形成而通达印度、缅甸、波斯等国。

到了唐代,邮驿大大发展,全国共有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邮驿1600多处,行程也有具体规定,并订有考绩和视察制度,驿使执行任务时,随身携带“驿卷”或“信牌”等身份证件。

宋代由于战争频繁,军事紧急文件很多,要求既快又安全,因而将由民夫充任的驿卒改由士兵担任,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五百里,银牌四百里,铜脾三百里。

实行每到一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

到了元代,由于军事范围和疆域扩大,仅在国内就有驿站1496处,并将邮驿改称为驿站。

明代在沿袭旧制的基础上,由于海上交通日渐发达,随着部和七下西洋,还开辟了海上邮驿。

清初有官办驿站1600余处,驿卒七万余名,驿马四万多匹,归兵部主管。

19世纪中叶以后,驿站经费多被官吏贪污中饱,驿政废驰。

到了清朝末年,近代邮政逐步兴起,驿站的作用日渐消失,于是,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销驿站。

邮驿制度起源于奴隶制度的国家,盛行于封建社会,并随着封建制度的衰亡而告终结。

邮驿与烽火台通信虽系历代封建王朝的御用工具,但同时也是我国进入有组织的进行通信工作的开始。

它不仅在我国邮政通信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为促进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我国古代民间的通信组织 驿站是官府的通信组织,只传递官府文书。

一般老百姓传递信息,只有托人捎带,然而辗转传递,缓不济急,且易延误遗失。

我国古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鸿雁捎书”一类的故事,可见古代人民通信多么艰难。

而今天人们依旧把鸿雁作为邮政通信的象征,又可见人民群众对邮政通信所寄于的厚望。

民间通信组织的形成,大约始于唐朝。

当时主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商贸易的需要。

首先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有了为民间商人服务的“驿驴”。

当时还有一种叫“飞钱”的办法,就是各地商人把在长安贩卖货物所得的钱,存入各地方政府驻长安的办事机构,然后再凭收据到各地方官府如教取回,这也就是今天汇兑业务的萌芽。

到了明朝才出现了专为民间传递信息的民信局。

在西南各省也曾有“麻乡约”探亲带信的出现。

相传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被迁往四川开垦的农民,由于思念家乡,相约每年推派代表回乡探望,往返时带些土产和信件,而后逐渐形成民信局。

民信局开始出现于交通方便、贸易发达的沿海城市,以后逐渐发展到内地。

民信局由私人经营,以谋利为目的

他们一方面是哪里有利就在那里办,偏僻地区无人管;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招揽生意,相竞为主顾提供方便,如派人上门收取信件、汇款,收费也可...

表达民间处处有高手的诗句是

孟姜女哭长城 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

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孟姜女哭崩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对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痛苦。

也有的认为该故事出自战国时期

据说庙东南4公里处两块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坟与碑,而庙后巨石上的小坑,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迹。

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个大字。

庙内殿门两侧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朝”、“长”两字按汉字不同读音才能读出有几种不同的意义。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范喜良(卫辉人)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而死,埋于长城之下。

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

至今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

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

由于故事流传较远和民间的以讹传讹,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有些出入,一称范杞梁、万喜良、范喜良、万杞梁、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

此文中统一为范杞梁。

杞梁:一作杞殖(公元前?-前550),春秋时齐国大夫。

攻战莒国时,冒矢突进,身中数箭战死,传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倒塌。

后人编造“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误其为万杞良或范杞梁、范喜良。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

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

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

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来。

两位老人喜欢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

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

半年过去了,范杞梁一点消息也没有。

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

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范杞梁。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

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范杞梁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

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

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

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

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

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

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

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

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一说认为,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

因此,孟姜女和范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

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

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书写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这当是中允之论。

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

齐为姜太公的封国,读过《东周列国志》的人都会知道,书中出现的“*姜”,总是齐国人。

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

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

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

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

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

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

关于十二生肖的诗句

南北朝时,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著名文士沈炯还创作了我国第一首有趣的十二生肖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

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

”这首诗在首字按序 嵌入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谓别开生面,文采娱人。

南宋儒学大家朱熹也曾写过一首十二生肖诗。

他把十二生肖名,巧妙地散嵌于诗句中。

诗云:“昼间空箪啮饥鼠、晓驾赢牛耕废圃。

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国嗟差卤。

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

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

手种猴挑垂架绿,养得昆鸡(昆鸡:古书指像鹤一种鸟)鸣角角。

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 元代文人刘因的咏十二生肖诗颇为有名:“饥鹰吓鼠不起,牛背高眠有如此。

江山虎踞千里来,才辨荆州兔穴尔。

鱼龙入水浩无涯,幻镜等是杯中蛇。

马耳秋风去无迹,羊肠蜀道早还家。

何必高门沐猴舞,肠栅鸡栖皆乐土。

柴门狗吠报邻翁,约买神猪谢春雨。

”诗中嵌入十二属相,且每一句都是一个寓意生辉的故事,别有情趣。

明朝大学者胡俨也写有十二生肖诗,诗云:“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 。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

此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让人在享受情趣之余品味内涵。

民国初年,大画家王梦白曾为门生李漪绘十二生肖图,顷刻而就,当时正逢知名学者黄浚在场,李即以图向黄讨球诗句,黄乃为之作《十二生肖题句》一首:“世情偃鼠已满腹,诗稿牛腰却成束。

平生不帝虎狼秦,晚守兔园真碌碌。

龙汉心知劫未终,贾生痛哭原蛇足。

梨园烟散舞马尽,独剩羊车人似玉。

子如猕猴传神通,画课鸡窗伴幽独。

板桥狗肉何可羡,当羡东坡花猪肉。

”每句都嵌一生肖名,且每句皆有典故,可谓用心良苦,独出机杼,趣味无穷。

...

两句含有生活哲理的古诗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

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

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

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

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

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

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

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

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

秋草黄已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

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