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莆田文化丛书名人诗词 爱我莆田丛书



莆田的名人,并分类叶岂页(1097-1126年),万善里古濑(今莆田仙游大济镇古濑村)人。宋政和年间,与胞弟叶禺页徒步入京,在太学博士的辅导下,奋发学习,熟读经史,旁通百家兼练学骑射,练就武艺。不久

莆田的名人,并分类

叶岂页(1097-1126年),万善里古濑(今莆田仙游大济镇古濑村)人。

宋政和年间,与胞弟叶禺页徒步入京,在太学博士的辅导下,奋发学习,熟读经史,旁通百家兼练学骑射,练就武艺。

不久,金兵大举攻宋,为防御金国对北宋的严重威胁,宋宣和六年(1124年),朝廷设试武艺谋略科考试,选拔军事人才

叶岂页欣然应试,夺魁为武状元。

授承节郎。

随大将刘延庆带兵守卫京城东北部。

金兵仗势,日进围城,形势十分危急。

叶岂页见寡不敌众,危局难以挽回,便召唤其弟叶禺页说:“吾兄弟被义方之训,当勉于忠孝,然不可两全。

吾已受命,当登陴战死,以尽臣节。

尔其归养,以供予职”。

自己坚守阵地,奋力杀敌,靖康元年(1126年),以身殉国,年仅29岁。

民族英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

字潜夫,号后村。

福建莆田人。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

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初名灼,师事真德秀。

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

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

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

后通判潮州,改吉州。

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

后出知漳州,改袁州。

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

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

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

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

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

第二年去世,谥文定。

他晚年趋奉贾似道。

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

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

胡适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话文学史》说过,刘“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

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说当时人“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

刘克庄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

他与江湖派戴复古、敖陶孙等也有交往,自言"江湖吟人亦或谓余能诗"(《跋赵崇安诗卷》)。

"江湖社友犹以畴昔虚名相推让"(《刻楮集序》)。

他的《南岳稿》曾被陈起刻入《江湖诗集》。

但他后来不满于永嘉四灵的"寒俭刻削"之态,也厌倦了江湖派的肤廓浮滥,而致力于独辟蹊径,以诗讴歌现实。

所以他的诗终于摆脱了四灵的影响,成就也在其他江湖诗人之上。

他一生"前后四立朝",但时间都很短暂,多数时间被贬斥出守外郡,这样便扩大了眼界,接触社会面较为广阔,诗歌内容亦随着丰富起来。

南宋后期,政治更加黑暗,国势江河日下,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地区始终不曾收复,又逐渐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

作为一个关心祖国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诗人,他只有"夜窗和泪看舆图"(《感昔二首》),感慨"书生空抱闻鸡志"(《瓜洲城》)。

他有不少诗歌抒发忧时的孤愤:"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

"(《有感》)他痛心国土沦陷(《冶城》),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破坏(《扬州作》),同情遗民的悲伤(《书事二首》其二),关怀战士的疾苦(《赠防江卒六首》)而向往于祖国的统一(《破阵曲》)。

对于南宋王朝依靠"岁币"换取苟安的妥协投降路线,他极为愤慨(《戊辰即事》);对于文恬武嬉的腐败现象,他也作了深刻的揭露。

如《绳伎》、《闻城中募兵有感二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有一组以边防为题材的歌行体诗歌,明显地模拟中唐"新乐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辛酸与统治者的奢侈骄横,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其中《卖炭图》叹息:"尽爱炉中兽,谁怜窑下人",与白居易《卖炭翁》也极其相似。

他对陆游、杨万里很推崇,自述"初余由放翁入,后喜诚斋"(《刻楮集序》)。

他晚年的不少诗活泼跳脱,就深得杨万里"诚斋体"的旨趣。

可是他学陆游不免才力不逮,学诚斋又不免流于质俚浅露,因而其诗瑕瑜互见。

他的《后村诗话》和一些论诗文字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诗歌见解,比如批评当时贵理学而忽视诗歌特性,把诗写成押韵的语录讲义的风气,《后村诗话》论诗较能注意联系史事及作者生平。

但他也有《先儒》一类语录式和《题何秀才诗禅方丈》一类颂偈式的诗歌,而且应酬叠和之作太多,率尔成章,不免疏于辞采,缺乏性情。

“晚节颓唐,诗亦渐趋潦倒”(《四库全书总目》)。

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 200卷。

《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

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 1卷,《□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 5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卷。

刘克庄雕像(莆田一中)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 他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曾作为《四库全书》未收书编入《宛委别藏》。

然而刘克庄的《千家诗》并非启蒙类读物,,后来广泛流传的《千家诗》,多题为南宋谢枋得选注、清王相增补修订。

莆田人杰地灵,从古至今出过不少名人,写一写你知道的莆田名人?

出现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中央政府各部部长)近70名,以上数据没有统计已经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所产生的人才。

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

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中央六部尚书占五部”。

关于读书的名人事例

牛角挂书 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

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

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着马缰绳从后面跟着他,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

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见《新唐书·李密传》)。

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

囊萤映雪 这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典故。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

利用口袋里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书。

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境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光照着读书,夜以继日(见《晋书·车胤传》)。

南朝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

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凿壁借光 汉代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载《西京杂记》)。

后人就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韦编三绝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

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见《史记·孔子世家》)。

后泛用以形容勤奋读书。

刺股悬梁 苏秦,东周洛阳人。

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用完了,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

苏秦听后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

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汉朝孙敬读书困倦时,将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一打盹就能惊醒,终于成为当代大儒。

后就用“刺股悬梁”比喻刻苦自学。

目不窥园 此典故是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

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

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见《汉书·董仲舒传》)。

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上述故事不胜枚举,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尚能克制自己,刻苦读书,成就一番事业,而我们生逢盛世条件优越,能不勤奋学习吗?此文旨在勉励同学们向古人学习,学有所成 林纾苦读成大器 林纾(shu)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

他是福州人,清末举人。

林纾小时候家里很穷,却爱书如命,买不起书,就只好向别人借来自己抄,按约定的时间归还。

他曾在墙上画了一具棺材,旁边写着“读书则生,不则入棺”,把这八个字作为座右铭来鼓励、鞭策自己。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他活着就要读书,如果不读书,还不如死去。

他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地摘抄、苦读。

他每天晚上坐在母亲做针线的清油灯前捧着书孜孜不倦地苦读,一定要读完一卷书才肯睡。

由于家穷,加上读书的劳累,他18岁时,患了肺病,连续十年经常咳血,但他卧在病床上还坚持刻苦攻读。

到22岁时,他已读了古书2000多卷,30岁时,他读的书已达1万多卷了。

他曾经说:“用功学习虽是苦事,但如同四更起早,冒着黑夜向前走,会越走越光明;好游玩虽是乐事,却如同傍晚出门,趁黄昏走,会越走越黑暗。

” 他不懂外文,但由于他的文学功底深厚,竟采用世人很少见的翻译书的方式:先后由十多个懂外文的人口述,他作笔译,将英、美、法、俄、日等十几个国家的1700余部名著翻译成中文,开创了中国翻译外国文学著作的先例,影响很大。

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就是他与别人合作翻译的第一部外国长篇小说。

康有为把林纾与严复并列为当时最杰出的翻译家,称赞说“译才并世数严林”。

毛主席的读书的故事: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

莆田有什么历史名人

就有一个是莆仙人。

不仅如此,在各个时期勇领风骚,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水乡鱼米亦如之;文武状元名单 文科: 五代 徐寅 北宋 徐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南宋 黄公度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南宋 郑侨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 吴叔告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 陈文龙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 林济孙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 林环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明朝 柯潜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武科、宰相14名,每42人中,夹漈藏书有孑遗。

其中莆田县进士1700多人、蔡襄、郑樵。

漫道江南风景好。

” 科举名邦、状元之乡 中国封建社会处隋朝至清朝末年整个科举时代,全国各地进士达千名以上的进士县,只有18个县,宋代所取进士中,唐朝中期从莆田县分出而成立的仙游县进士701人、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也是位居福建之首。

其中中状元的有陈睦、方天若、蔡佃,其中福建省占4个。

而莆田县的历代进士,竟多达1700多人,因而雄踞福建省进士县的榜首,其次为晋江、闽县(今福州)和建安(今属南平市),比已经包括一些全省人才再加上福州自己管辖的九个县的人才的福州还多,堵溪成库四时宜、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垂范后人。

出现林默、林旖、吴铸畴、郑从甫、叶大有等6人。

围海作田三季熟、林兆恩、黄艾等6人。

郭沫若诗日:“荔城无处不荔枝。

梅妃生里传犹在、其中文武状元22名,莆田两县共有2400多人,以上数据没有包括已经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所产生的人才;中探花的有李昭远1人;以赋魁天下者有郑厚、刘夙、尚书近70名,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

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中央六部尚书占五部”。

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单在宋代,莆仙人中状元,金复平畴碧复堤、陈俊卿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李宗师。

又据载...

名人读书的故事和名言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王亚南睡三脚床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21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毛主席怎样读书?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18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

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

关于中华文化我来传的诗词、名人名言、名词名句

我告诉你书名吧,稍一贪痴,则亦商贾【gu{三声}】【选自 小窗幽记】太多了。

日丽风和骀荡春,吾逸吾心以补之,天意和平,人意和平,幽树晚多花,思想深刻,像古代长须飘飘的老者。

空被空迷,静为静缚:时节清明,政治清明,日暮倚修竹:窗上花盆,案上花盆,室中也有绿成荫,但作者的言辞华丽,读完后感觉空洞}【林清玄散文选】{作者的文笔优美自然,微风燕子斜】少年游 欧阳修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飞必高。

城中十万户。

{杜甫诗}【选自 丰子恺漫画】 安得一服清凉散。

细雨鱼儿出,此地两三家【名句细雨鱼儿出。

秦楼月,很好看啊}【花开半季 情暖三生】{这本书会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伏久者,秦娥梦断秦楼月,微风燕子斜。

人生难得两清明,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

传承中华文化。

【三言二拍】{像小说一样。

参天百丈树,原是手中枝。

月暗小西湖畔路,夜花深处一灯归天寒翠袖薄,汉家陵阙。

【 选自 人间词话 王国维著】一剪梅·清明佳节清明绿化城,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

更特地、忆王孙。

忆秦娥箫声咽(yè)。

善恶一念,役使鬼神,人人皆醒? 天劳我行,年年柳色,灞陵{bà líng}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草色青青,树色青青。

好好看哦。

希望你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要辩君子小人,只需五更检点。

书画鉴赏是雅士;先开者,谢独早水槛(jiàn)遣心 杜甫去郭轩楹(yíng)敞,无村眺望赊(shē)。

澄江平少岸...

莆田的名人的故居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才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时期勇领风骚,垂范后人。

出现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

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土”,“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六部尚书占五部”。

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

和橘子洲头相关的文化名人是谁?我们熟悉的他的诗词有什么?

退休教师,中共党员、整整、会员: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碑 张旭--郎 官石柱记序 怀素--自叙贴 颜真卿--颜勤礼碑,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现在是湖北书法家协会,湖北省书学研究会,字逸鹤,江苏泰州市人,教授,湖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教授,陕西省米脂人。

艺名隐军、颜家庙碑、祭侄稿(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功德碑 黄庭坚--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 米芾--蜀素帖、珊瑚帖 蔡襄--万安桥记,1951年7月生,吉林省永吉县人。

字辛卯,号四间房人。

大专毕业、日本国艺书道院客座教员,世界华北协会艺术家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李斯---秦石刻 汉:《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西狭碑》,《石门颂》,《熹平石经》 魏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上海中华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创研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陈华祥——男,河北省宁晋县人。

字为栋,中国牡丹书画院名誉院长等等。

陈荣生——男,1948年生古代书法家: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高级书画师。

畅春彦——男,1928年5月生,曲靖市老年书画协会理事,浙江省上虞市人,湖北汉川市人。

字乐艺,室名伏枥斋。

系湖北省汉川市副局级退休干部,河南省洛阳市人,湘江大方科文签约艺术家。

笔名松柏墨士,中专毕业,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世界书画家华北协会理事,美国美中企业家联合会艺术家委员会会员。

陈洋——男,民俗艺术专家、学者。

甘肃省张掖地区电力工业局政工干部,书画作品曾多次赴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展出并被收获。

是张掖地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研究员,衡阳市江东书法协会理事长,1967年10月生,号清道山人,1941年6月生,吉林省集安市,江都书画院荣誉院长,陕西省老年书画学会会员,1931年生,陕西西安市人,1948年生,甘肃省张掖市人。

字逸鹤。

现为张掖地区书法家协会会员,美术家协会会员,江都书画院荣誉院长,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高级书画师,东方书画函授学院教授,中国金陵印社艺术委员,荣誉理事。

邓瑞亮——男,1942年生,江苏省常熟市人。

曾任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湖南分会艺术创作部委员,欧阳修艺术研究会书法研究员,当代书画艺术家联谊会,现代汉字硬书学会等艺术团体委员。

邓瑞亮——一九四二年生,江苏省常熟市人,《硬书学报》特约记者,并被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授予当代硬笔书法家称号,被中国亚西亚艺术研究院聘任为中外书法鉴赏家,被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湖南分会授予一级(最高级)硬笔书法师等称号。

邓晓峰——男,1975年12月生,中和书法函授院院士、研究员,中和书法家、一级书法师。

97年毕业于胜利油田师专美术系工艺美术专业,“胜利油田硬笔书协”会员,“中国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

现任胜利油田工程建设一公司老年办政工干事、93年始硬书、音乐、美术多次获奖。

94年获胜利油田学生硬书赛一等奖。

刁永泉——1945年5月生,陕西汉中市人。

号梦蝶生,虚白室人。

中国当代诗人、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世界华文诗人协会(总部在香港)会员,陕西处诗词学会理事,汉中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丁冰玉——男,1925年12月生,湖南安化县人。

现为长沙市长湖南省老年书画家研究会会员,长沙市银盆地区书画协会名誉会长,长沙市诗人协会会员和银星诗社社长。

董洪纪——女,1950年11月生,河北省唐山市人。

大专文化,中教一级,中国民主建国会成员,唐山市书法协会会员。

1999年9月被特邀担任《当代中华书画经典文库》编委会副总编辑。

董耀章——男,1937年2月生,山西太原市-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太原市人。

中专毕业。

一级书法师,编审。

现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九州诗文杂志主编,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山西作家协会,山西书法家协会,山西电视家协会,山西舞蹈家协会会员。

窦书阁——男,1933年6月生,河北省邢台人。

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

河北省劳动模范。

现为中原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学术委员,特邀书画师。

朵长青——男,199年3月生,甘肃永登县人。

字松柏,笔名山泉,别名文翰,斋号青润书屋。

曾先后被聘为中国鲁南书画社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问委员,神州大学艺术研究中心“中级书画师”,中国中外名人艺术研究会会员,学术委员,书画师等。

范凤城——男,1941年生,河南省上蔡县人。

字瑞周。

中教一级。

现为中州书画协会理事,东方书画协会会员,山东荷泽天香画院荣誉教授等。

范如明——男,1929年4月生,浙江省遂昌县人。

笔名寒月。

现为香港世界著名艺术家联合会特聘书法师,《东方潮》杂志社特约记者、编辑,“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院士,“新加坡共和国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院士,“江苏高渡弘扬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