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赞美上饶诗词 赞美十九的诗词



写上饶的诗句《送苏修游上饶》年代: 唐 作者: 崔峒爱尔无羁束,云山恣意过。一身随远岫,孤棹任轻波。世事关情少,渔家寄宿多。芦花浅淡处,江月奈人何。《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年代:宋 作者:

写上饶的诗句

《送苏修游上饶》年代: 唐 作者: 崔峒爱尔无羁束,云山恣意过。

一身随远岫,孤棹任轻波。

世事关情少,渔家寄宿多。

芦花浅淡处,江月奈人何。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连云松竹, 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 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 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 老夫静处闲看。

《送人贬信州判官》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地僻山深古上饶,土风贫薄道程遥。

不唯迁客须恓屑,见说居人也寂寥。

溪畔毒沙藏水弩,城头枯树下山魈。

若于此郡为卑吏,刺史厅前又折腰。

《送孟信州去矣行》年代: 宋 作者: 苏泂青丝络马黄金羁,紫衣导从前驱驰。

男儿四十作太守,路人指点生光辉。

我时笑与路人说,太守襟怀世人别。

平生为政学鲁论,爱民如儿少鞭挞。

上饶之民吾贺君,君独不见南安军。

是家官职未渠已,太后垂帘功盖世。

《喜晴》年代: 宋 作者: 章甫连山春雨来,径滑不容足。

行人相攀援,泥泞及马腹。

欲往不得前,野店可投宿。

朝来天宇佳,笑语闻童仆。

宣城半程耳,山路听诘曲。

自别贤主人,三岁如转烛。

应烦倒屣迎,喜气见眉目。

新堂几日成,春酒此时熟。

珠玑倾锦囊,尘埃拂楸局。

上饶千里远,策蹇许追逐。

北归预可料,诗作牛腰束。

谁知道有关江西上饶的古诗?

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今西安)人.qinqishuhua、《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

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

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

代表作有《南池》、《晓井》等,字楚望、《孔雀》、《画鼓》,云开谷鸟还,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信州溪岸夜吟作 韦庄 夜倚临溪店,怀乡独苦吟。

月当山顶出,星倚水湄沈。

雾气渔灯冷。

始得消忧处、《晚泊松江驿》。

田苗映林合,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

雨歇河珠定。

李郢,享年70岁 夏日登信州北楼 李郢 高楼上长望,钟声谷寺深、《中元夜》://gushi,任性自用。

更多关于上饶的诗词见 http,少孤贫力学、《七夕》、《江亭晚望》。

韦庄(约公元900年左右,生卒年不详)。

一城人悄悄,蝉声催入关,百里见灵山,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才敏过人。

为人疏旷不拘题上饶亭 张祜 溪亭拂一琴,促轸坐披衿。

夜月水南寺,秋风城外砧。

早霜红叶静,新雨碧潭深。

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

张祜(约785—849?),字承吉,唐诗人,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

初寓姑苏,牛犊傍村闲。

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长安人,琪树宿仙禽,字端已...

辛弃疾为上饶山水作的诗词

【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 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 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 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 老夫静处闲看。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岁 的,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 但随即又因台臣王蔺的弹劾,被免掉了职务,作者不 得不回到在上饶灵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过退隐 的生活。

作者不仅没有因被迫闲居而苦恼,反倒有摆 脱官场纷扰的愉悦。

因此,在闲居期间,他创作了大 量赞美带湖风光、歌唱村居生活的词篇。

这首词便是 其中之一。

题目中的“山园”,就是他的带湖居第。

洪迈的《稼轩记》说,这里“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 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

乃 荒左偏以立圃,稻田决决,居然衍十弓”。

“故凭高作 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整个庄园,廊庑曲折,花木 扶疏。

亭台有植杖亭、集山楼、婆娑堂、信步亭、涤 砚渚..陈的《与辛幼安殿撰书》则说,“作室甚 宏丽”,朱熹曾“潜入去看,以为耳目所未睹”。

“检 校”,是查核的意思。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①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

②“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③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 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 风光。

...

谁能告诉我关于上饶灵山的诗词,越多越好! 谢谢!

巷头巷尾树荫低。

空檬过钓台,断续闻渔唱。

征途苦偏仄,舒啸喜清旷。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玉山道中 (宋)杨万里 村北村南水响齐, 冰为溪水玉为山。

更将旧政化邻邑送前上饶严明府摄玉山 (唐)戴叔伦 家在故林吴楚间, 遥望逋人相逐还。

咏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正在南溪上。

青山自负无尘色,尽日殷勤照碧溪。

玉山县南楼小望 (宋)陆游 小楼在何许,更无山与齐...

关于赞美英雄烈士的词诗

革命烈士诗二首《囚歌》 叶挺被捕入重庆中美合作所,对威胁利诱全然不理,于渣滓洞集中营二号牢房壁上,大书一首《囚歌》,以表心志: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鲜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名将。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

生平 ■北伐时他连战连捷,从团长被破格提为少将 ■广州起义首次打出“红军”旗号,他当了两天的总司令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

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阳县一个农家,父亲开过药铺,到南洋打过工。

他从小过着贫寒的生活,养成勤俭朴实的作风。

7岁时,他上了刚由私塾改成的小学,15岁时考上了免费的惠州蚕业学校

辛亥年受广州起义影响,他带头剪辫子而入狱一次。

此后,他感到救国应从军,于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五年时间逐级升入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和全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军校

在校期间,他喜欢读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在黑暗的军阀式教育中向往新思想光明

1917年,叶挺回广东后不久参加粤军。

1922年,他任孙中山的警卫团二营营长。

翌年,在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叶挺率部苦战,保护孙中山和宋庆龄脱险。

1924年,孙中山为了培养国民党的军事人才,亲自决定让叶挺去苏联学习。

他先入东方大学,受到李大钊和同学中共产党员的影响。

翌年,他又与聂荣臻等人进入军事学院,在那里提出入党要求并得到批准。

1925年秋,周恩来、陈延年领导的中共广东区委,经过争取得到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的同意,建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独立团(起初番号为第三十四团),派刚回国的叶挺担任团长。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

叶挺率独立团作为先锋首出湘南,连战连捷,一路攻下武昌

他以团长职务被国民政府破格提为少将。

随后,该团扩编为两个师,他任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南昌起义时,他率部作为主力,部队受挫后潜往香港

同年12月,广州起义首次打出“红军”旗号,他任总司令。

两天后,广州起义失败。

组织上对叶挺有不适当处分,调他到莫斯科学习后又对其进行批判。

叶挺一气之下出走西欧,与党脱离关系

背景 ■在德国学习军事,因生活困难开过饭馆 ■“革命好比爬山……我有一段时间,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了!” 叶挺脱党后到德国学习军事,因生活困难开过饭馆,旅欧五年后回到澳门。

国民党要人们得知后纷纷送礼拉拢,叶挺一概拒绝并积极寻找共产党。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马上赶到延安

毛泽东主持为他召开欢迎大会

会上,叶挺激动地说:“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险,一直向上走。

我有一段时间,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了!” 叶挺受中共中央的委托,以非党员的身份向国民党交涉,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并担任军长。

在皖南抗日前线,新四军副军长、中共东南局书记项英用对党外人士的眼光看待叶挺,两人关系不融洽,国民党乘机挑拨。

毛泽东却一直要求项英等尊重叶挺。

周恩来亲自出面劝说后,叶挺为顾全大局还是留下工作

1941年,国民党在皖南围攻新四军军部的危急关头,毛泽东致电决定全军由叶挺指挥。

叶挺对中央的信任非常感激,率军血战,最后奉命去谈判时被国民党扣押。

经中共中央长期交涉,他于1946年3月获释。

出狱第二天,叶挺便致电中央请求再次入党,两天后得到批准。

1946年4月8日去延安时,因飞机在大雾中撞山遇难。

故事 ■1955年授衔时,陈毅对叶剑英感叹说:“若是叶挺同志还在,就该有两个叶帅了!” ■毛泽东、朱德等经过长期实践,提出适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一整套独特的原则。

但是,就我军历史的延续性来讲,这里面也应该包含叶挺在军事上的开拓和探索 任何一支军队的历史都有着继承性,如同子体都脱胎于母体。

尽管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是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军队正式诞生日,但此前的叶挺独立团已经奠定了组织基础,而北伐时期在武昌城下等一系列血战中也已积累了战争经验。

叶挺从军的时代,正是中国军事制度的新旧交替之际。

在他的同学大都为军阀服务的时候,他却把才能献给了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军队的事业———他使军事与最先进的政党相结合。

应该承认,叶挺从正规军校中没有学到适合共产党军队进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作战时硬打硬拼吃了亏。

这在全党都缺乏军事经验的时候,也不能过于苛求前人。

毛泽东、朱德等后来经过长期实践,提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一整套独特的原则。

但是,就我军历史的延续性来讲,这里面也应该包含叶挺在军事上的开拓和探索。

讲人民军队的建设,不能忘记这位虽然只正式当过两天“总司令”、未等到授元帅衔就不幸遇难的北伐名将。

■陈炯明叛变时,叶挺手持一支“花机关枪”,为当时已怀孕的宋庆龄杀出一条血路 ■北伐时有人说:“打仗千万不能后退,小心叶挺...

金秋诗词欣赏解释

江势涛1933年生,湖北浠水人。

高级政工师。

离休干部。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东坡赤壁诗社理事,浠水县文联、作协名誉主席、顾问,浠水清泉诗社名誉社长。

诗作在《中华诗词》、《诗词之友》、《华夏吟友》及省、地诗刊发表约300余首。

出版有诗集《笔花诗集》,自撰和编辑其它书籍约200万字。

农村春日情趣春暖花开春意浓,备耕战鼓震长空。

田平似镜微波漾,泥烂如浆沃土松。

嫩绿秧苗将出嫁,芳香肥料已分工。

催耕布谷飞来晚,旧调迟啼脸也红。

蔡河行绿色工程何处觅?时逢重九蔡河行。

茶桑园圃连千亩,柑橘人家聚万金。

漫架葡萄垒硕果,成荫松竹掩新村。

无边景色迷人眼,犹把金秋误作春。

赠县政协副主席陈寿曾光荣离休同君共事胜从师,恨遇时迟慰是时。

除弊不辞当诤友,兴农岂惜费神思。

风云无改鲲鹏志,岁月难更战士姿。

谁信人生随职易,清流激处好吟诗。

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开馆感怀今朝馆启叶归根,壮士归兮故土馨。

红烛照明先哲帜,文章哺育后来人。

胸怀广阔通千艺,铁笔纵横抵万军。

一代宗师风范在,清泉白石榜先生。

江泽民1926年生,江苏扬州人。

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

吉林雾凇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江绍芝1928 年生,湖北应城人。

师范毕业。

退休教师

城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在全国40多家书刊发表诗联作品200余副。

传入《中国传统文学选集·对联卷》、《中国对联年鉴》、《中华诗词十五年年鉴》、《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中华当代诗词家大典》、《中华诗词家宝鉴》等。

元宵十五良宵景万千,火龙几路舞狂颠。

山城今夕人潮涌,欢度辉煌不夜天。

赞教师桃李芬芳园丁栽,精心培育栋梁材。

教鞭逐赶残冬去,得意春风带笑来。

咏菊百态千姿满月台,年年秋菊重情开。

花馨喜得群芳羡,晚节保持香自来。

游园垂柳芳草耀春光,城港弦歌绕画廊。

茉莉花丛鸠唤雨,蔷薇架上蝶寻芳。

爷孙牵手童心荡,伴侣联翩舞兴狂。

人在画中嫌日短,动人怀感是诗乡。

江茂鹏1928 年生,福建泰宁人。

北师大毕业。

中学高级教师。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曾任县老年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关工委副主任、杉阳诗社副社长等职。

爱好诗词,其作品在《中国当代诗词》、《当代千家诗词选》等书刊发表。

传略辑入《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华英模大辞典》等辞书。

农村新貌农家昔日苦辛尝,改革今朝意气扬。

少妇骑车奔大道,老翁着履入高堂。

家家足食呈新貌,户户层楼换旧妆。

应感中枢多善政,黎元十亿乐无疆。

园丁颂莫道园丁淡且穷,春风化雨暖心胸。

施肥浇水蓓蕾茂,培土修枝花朵红。

科教兴邦邦旺盛,英才治国国昌隆。

欣看桃李齐争艳,笑煞夕阳胜彩虹。

江诗炎土家族,1932年生,湖北长阳人。

副研究员。

1951年入伍赴朝参战。

归国后毕业于汉口高级步校。

曾主编《抗美援朝亲历记》一书。

先后有50余首诗词发表。

瞻仰毛主席遗容伟人安卧簇鲜花,仰瞻凝望泪沾纱。

薪传三代承遗志,领袖英灵耀中华。

忆就读汉口高级步校各路精兵聚军校,熔炉锤炼铸英豪。

国魂卓绝真如铁,习武研文一代骄。

武落钟离山廪君颂武落山颠向王庙,悠悠千载系巴魂。

清江碧浪浮沤处,土舫依稀逐白云。

志愿军颂金刚鸭绿艳如霞,美帝贪婪欲采花。

抗美援朝伸正气,保家卫国击狂鸦。

三年激战犹拉朽,五次鏖兵似切瓜。

莫道美军装备好,铁拳揍得叫哇哇!四方洞水电站群山峻岭水源寻,万丈落差惊鬼神。

七洞导洪威力大,双流跨越布局新。

平湖高峡苍岚秀,翠谷飞旋机电轮。

直上云梯九千步,工程宏伟众人钦。

西江月·重阳秋色染红枫叶,滴滴露润黄花。

艳阳九九倍光华,情醉琴棋书画。

柳荫闲庭信步,欣逢老友拉呱。

谈今论古漫无涯,心系振兴华夏。

江冠英又名绪明,字映月,号东村耕夫。

1947年生,福建连城人。

农民

姑田农民诗社副社长。

诗联、谜、书等作品入编各类大型专辑。

著有《高山流水》、《耕庐汇稿》诗文集。

西山游记(五首选三)耸峙西陲气势昂,巍然亭阁立苍茫。

奇松百尺风涛涌,怪石千方神态扬。

日映清潭花弄影,烟笼翠幕鸟梳妆。

红霞春色迷人醉,举手攀天挽夕阳。

花明柳暗路重重,景物斑斓触思浓。

古迹无存遗石鼓,新亭半壁唱松风。

谁怜鸟雀缚篁树,可叹僧尼迷磬钟。

举首云天舒雁字,高峰欲上觅诗踪。

江勇勐1963年生,辽宁岫岩人。

中华诗词学会团体会员,富锦市诗词协会理事。

著有诗集《边草》。

望山偶题他山突兀此山平,有负游人一望中。

问汝同乡谁死后,丰碑堪上当奇峰。

与友人会饮祝辞总是无暇话友情,奔忙生计各西东。

难逢眼下三杯尽,一笑人间万事轻。

缭乱愤忧从酒散,峥嵘志气作山横。

胸怀日月空为耳,大义何当试请缨!登山感题奋力殊途共一登,山头感受岂相同?云争兴致山争势,我养丹心汝养容。

既敞胸襟怀旷远,还舒羽翼造长空。

人间自有高风在,不入低俗想象中!沁园春·暮春登乌尔古力山望远咏怀万古山川,复此登临,感慨如歌。

叹光阴荏苒,沧桑变换;晃然吾至,壮岁时节。

数术文章,痴迷少小,立志何宏奈窘多!终于是、落犁前钝骨,虚共蹉跎。

今逢盛世家国。

这既往沉沦且莫说。

...

年级上册古诗词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辛弃疾《满江红》的诗词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

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

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

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荚阵,菖蒲叶。

时节换,繁华歇。

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

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赏析】 辛弃疾先作了一首《水调歌头·送厚卿赴衡州》,这首《满江红》是此后作的,所以题目是《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郑厚卿将赴衡州做官,在饯行的酒席上连作两首词送他,要做到各有特点,互不雷同,是相当困难的。

辛弃疾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克服了这些困难,因而两首词都经得起时间考验,流传至今。

先看《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

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

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春草,紫盖屹西南。

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

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

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

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这首词先写衡州形胜;然后期望郑厚卿到达衡州之后振兴文化发展农桑,富民益国,大展经纶;直至结尾,才稍露惜别之意。

雄词健句,络绎笔端,一气舒卷,波澜壮阔,不失辛词豪放风格的本色。

有这么一首好词送行,已经够朋友了。

还要“再赋”一首《满江红》,又有什么必要呢? 读这首《满江红》,看得出作者与郑厚卿交情颇深,饯别的场面拖得很久。

先作《水调歌头》,从“仁者赠人以言”的角度加以勉励,这自然是必要的;但伤心人别有怀抱,送别之际,仍须一吐,于是又作了这首词。

送别的作品太多,在平庸作家的笔下,很容易落入陈套。

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却角度新颖,构想奇特。

试读全词,除结句而外,压根儿不提饯行,自然也未写离绪,而是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写暮春之景,并因景抒情,吐露惜春、送春、伤春的深沉慨叹。

及至与结句拍合,则以前所写的一切皆与离别相关;而寓意深广,又远远超出送别的范围。

开头以劝阻的口气写道:“莫折荼蘼!”,好象有谁要折,而且一折就引起严重后果。

这真是惊人之笔。

“荼蘼”又作“酴醿”,春末夏初开花,故苏轼《酴醿花菩萨泉》诗有“酴醿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之句;而珍惜春天的人,也感叹“开到荼蘼春事了”。

辛弃疾一开口劝人“莫折荼蘼”,其目的正是要留住最后“一分春色”。

企图以“莫折荼蘼”留住“春色”,这当然是痴心梦想

然而心愈痴而情愈真,也愈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这正是文学艺术区别于自然科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的特点。

开端未明写送人,实则点出送人的季节乃是暮春,因而接着以“还记得”领起,追溯“青梅如豆,共伊同摘”的往事。

冯延巳《醉桃源》云:“南园春半踏青时,……青梅如豆柳如眉。

”可见“青梅如豆”,乃是春半之时的景物。

而同摘青梅之后,又见牡丹盛开、榆荚纷落、菖蒲吐叶,时节不断变换,如今已繁花都歇,只剩几朵荼蘼了!即使“莫折”,但风雨阵阵,鹈鴂声声,那“一分春色”,看来也是留不住的。

“鹈鴂”以初夏鸣。

《离骚》云:“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张先《千秋岁》云:“数声鹈鴂,又报芳菲歇。

”蔡伸《柳梢青》云:“数声鹈鴂,可怜又是,春归时节。

”姜夔《琵琶仙》云:“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这里于“时节换,繁华歇”之后继之以“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表现了对那仅存的“一分春色”的无限担忧。

在章法上,与开端遥相呼应。

上片写看花,以“少日”的“醉梦”对比“而今”的“醒眼”。

“而今”以“醒眼”看花,花却“笑我头如雪”,这是可“恨”的。

下片写物换星移,“花”与“柳”也都“老”了,自然不再“笑我”,但“我”不用说更加老了,又该“恨”谁呢?“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两句,属对精工,命意新警。

“花”败“柳”老,“蜂”与“蝶”还忙忙碌碌,不肯安闲,有什么用处呢?春秋末期,孔丘为兴复周室奔走忙碌,有个叫微生亩的很不理解,问他道:“丘何为是栖栖者与?”辛弃疾在这里把描述孔子的词儿用到蜂蝶上,是寓有深意的。

以上所写,全未涉及饯别。

结尾却突然调换笔锋,写了这样两句:“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即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一系列悬念和疑问。

全词从着意留春写到风吹雨打,留春不住。

跟着时节的变换,花残柳老,人亦头白似雪。

洋溢于字里行间的似海深愁,分明是“春去”引起的,却偏偏说与“春去”无关,而只是“因离别”;又偏偏在“愁”前着一“闲”字,显得无关紧要。

这就不能不引人深思。

辛弃疾力主抗金,提出过一整套抗金的战略方针和具体措施,但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他遭到百般打击。

淳熙八年(1181)末,自江南西路安抚使任被罢官,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达十年之久。

这首《满江红》约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此时仍在带湖,虽蒿目时艰,却一筹莫展。

他先作《水调歌头》,鼓励郑厚卿有所作为,又深感朝政败坏,权奸误国,金兵侵略日益猖镢,而自己又报国无门,蹉跎白首,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宏愿如何能够实现!于是在百感丛生之时又写了这首《满江红》,把“春去...

古人忧国忧民的故事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

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

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

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

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

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