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背讼诗词技巧 公益诉讼背景



有谁知道作古诗词的技巧?怎样记住纷繁芜杂的词牌名和曲调? 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

有谁知道作古诗词技巧?怎样记住纷繁芜杂的词牌名和曲调?

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

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 ...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

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

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

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

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

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

以下流行词谱,足资参考:⑴《白香词谱》[清]舒白香 收100调⑵《唐宋词格律》龙榆生 收150调⑶《汉语诗律学·词谱举要》王力 收206调⑷《词律》[清]万树 收825调,1670体⑸《词谱》[清]王奕清等 收826调,2306体

请教背文言文方法

怎样才能既背得快,又记得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这除了具有顽强的学习毅力外,讲究科学的背诵方法是提高忘记效率的有效途径。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一、抓住关键词语背诵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语,一是指句段的领头字,背诵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已能背诵的文言文,再次背诵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住,这时,如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就能很快地往下背。

这说明领头字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作用

二是指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重任的人遭受艰难情状的句子,可以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词语。

根据这个思路,不但有助于记忆,也有利于今后对材料的提取、运用。

二、结合句子特点背诵 在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时,这几句同为“**非不**”,背诵下面的“域民不以封疆为界……战必胜矣”,可理清这几句先排比句、再骈句、后散句的句式特点,从而加强记忆。

对某些具有“重章叠唱”的特点的课文,我们在背诵时可以求同存异,即在背诵第一节后,找出其余各节与第一节不同的字句并记熟它们就可以了。

例如《君子于役》共两节,第二节只有一少部分文字与第一节不同,因此,背熟第一节后,第二节只要记住不同的文字就可以了。

三、省略部分文字背诵 这种背诵方法适用于那些记忆力比较差的人。

具体作法是:把课文读几遍后,再把它抄在本子上,抄时只保留每句话的开头和结尾的一两个字,中间的文字省掉,背诵时再补齐省略的文字。

如背诵《出师表》就可以这样:“先帝……崩殂,今……分,益州……,此……也,……”运用这种方法背诵,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

四、利用课文画面背诵 有些课文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了课文,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从而产生联想记忆。

如《醉翁亭记》一文的二、三两段,作者在这两段中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风景画,即朝暮四季图;二是风俗画,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若能将这些山水风光、游人活动、个人情感等画面印记于胸,就能快速成诵。

又如对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也可按诗的意境勾画出一幅山、水、日、帆组合而成的简笔画

这样不仅有利于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

五、按照写作顺序背诵 这是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背诵的一种方法。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如《扁鹊见蔡桓公》可以按时间顺序背诵: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

对《核舟记》可以按空间顺序背诵:整船-→船中-→船头-→船尾-→船背;对《活板》则按逻辑顺序背诵:活字板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

六、参照课文译文背诵 课文中,有些句子或段落绕口难读,更难记,如《愚公移山》一文第三段中的几个句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背诵时,错读、漏读、颠倒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时,可以采取参照译文的方法来加强记忆,即可避免错漏颠倒等现象。

七、根据课文线索背诵 文章的写作线索有写人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等。

《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展开记叙,从他逢桃林、入桃花源写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寻未果而告终,按照这一线索就比较容易记忆。

背诵《陋室铭》,可按题眼“陋”这一线索来记忆,文章先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的“陋”,再用作者的陋室与古代名室相比,写得层次分明。

八、进入课文角色背诵 背诵《核舟记》中描述船头三人动作神态的文字,可以让三位同学分别扮演东坡、鲁直、佛印,通过表演“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竖其左膝”这些惟妙惟肖的动作,然后进行记忆,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背诵《曹刿论战》一文,可由三们同学分别模仿同乡人、曹刿和庄公的语气进行对话训练,然后再背诵,效果将会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特别强调培养能力,体现在背诵上就是既要能记忆又要能理解,在记忆的同时求得理解,要想写出诗文中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表达了某种思想感情的句子,或主旨句、名言警句等就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内容,按要求截取有关片断或句子。

如果仅能机械记诵而不能透彻理解,就会答非所问。

因此说,记忆只是手段,理解才是目的,是记忆的生命力之所在。

婉约派经典诗词

上段写更漏报晓的情景,下段述夜来怀念远人的梦思,绣帘垂。

【注释】 ①小山。

③浥(yì):沾湿,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殷勤致意的意思,弄妆③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有画的屏风。

②鬓云,以人惜春收束全词,更增添了全词的抒情色彩。

这首小词。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

杨柳依依,丛兰洒泪,花面交相映。

香雾薄③,透重幕,惆怅谢家④池阁。

红烛背⑤。

度,斑斑如泪痕,满江深夜月明时。

先以柳丝春雨,花外漏声。

全词哀婉幽怨,思绪缠绵,梦君君不知⑥。

【注释】 ①迢递:远远传来。

洛城人,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词中写的是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之情。

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

这种化呆为活、假物言人的写法,实即指人亦闻声而动。

夜来怀人。

这里泛指仕宦人家。

⑤红烛背。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

③瓜州,体现了梦得词的风格特色

古代之管弦乐器。

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恨悠悠、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象云朵似的鬓发。

③香雾。

下面用两个“悠悠”:皱眉。

【评解】 这首词,作者曾自注:“和乐天(即白居易)春词。

⑤悠悠,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新帖绣罗襦④,双双金鹧鸪⑤,写薰香独坐之无聊,灭烛就寝之入梦。

通首柔情缱绻。

【注释】 ①斜晖:偏西的阳光

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

后多用以寄情思。

③白苹洲:深长的意思。

【评解】 刘禹锡《潇湘》一曲:指烛光熄灭: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流到瓜州③古渡头。

吴山④点点愁。

【注释】 ①汴水。

在朦胧的月色下。

④颦(pín)。

写思妇的离愁别恨。

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恨到归时方始休。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①。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②金鹧鸪。

刻画人物,形象

④罗襦。

“深夜月明”,潇湘泛舟,愁肠欲断。

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

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都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写来婉转有致,耐人寻味,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既擅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服饰写得很华贵,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不写人惜春。

梦江南(二首)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依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①脉脉②水悠悠,肠断白苹洲③,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揭示人物心理,细腻。

⑥梦君君不知:又作“梦长君不知”。

【评解】 这首词描写古代仕女的离情,抒发了惜春,又有凝练的绝妙好词,即画上鹧鸪: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借咏斑竹以寄怀古之幽思:长满了白色苹花的小洲。

【评解】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

诗人通过拟人化手法、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②泗水:源于山东曲阜,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即洛阳人。

②袂(mèi):衣袖。

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流畅,写思妇白日倚楼,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娥皇、女英二妃追至,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在今江苏扬州市南面。

④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诗人触景生情,怀古抒怀。

月明人倚楼。

【注释】 ①多谢。

【评解】 这首《长相思》、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潇湘曲 斑竹①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②怨,却从春恋人着笔。

【评解】 这首《菩萨蛮》:香炉里喷出来的烟雾:覆盖。

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哭啼极哀,泪染于竹。

最后“独坐亦含颦”:西晋谢安的家族,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写晓色迷朦的气象。

再写居室禽鸟为之惊动的情景。

不独城乌塞雁:金光闪耀的样子。

懒起画娥眉,描写细腻,手法多变。

【注释】 ①斑竹。

金明灭,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故谓“斑竹”。

②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似亦被惊起,色彩鲜明。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①,鬓云欲度香腮雪②。

④谢家。

第二首,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②画屏;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即湘妃竹。

相传舜崩苍梧。

思悠悠⑤、伤春之情。

构思新颖,多谢洛城人①。

弱柳从风疑举袂②,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丛兰浥③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④,和谐的音律,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①流,泗水②流、生动、传神 展开

南宋词与北宋词在艺术上有什么区别

一、南北宋词的不同特色 《北宋词史》写到结束的时候,南宋词人的创作已经隐约可见。

这里应该对南北宋词不同特征做一个回顾与总结,以为进入《南宋词史》阅读的过渡。

首先,南北宋词的不同来自于音乐的演变。

词,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音乐文学,词的诸多变化都与音乐的嬗变息息相关。

古代社会,缺乏科学的音乐曲谱记录方法,音乐的传授或教学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优美的曲调都是依赖歌妓和乐工之口耳相传。

于是,新的曲谱乐调的不断涌现,必然淹没大量的旧曲调,许多当年盛极一时的流行音乐,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之中。

南宋许多词虽然还可以合乐歌唱,但是“旧谱零落,不能倚声而歌也”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南宋末年词人张炎《国香·序》说:“沈梅娇,杭妓也。

忽于京都见之,把酒相劳苦。

犹能歌周清真《意难忘》、《台城路》二曲,因嘱余记其事。

词成,以罗帕书之。

”可见“旧谱零落”,时能唱周邦彦某几首曲子者,便是凤毛麟角。

诗歌总是先从歌中借来适当的节奏,并直接继承其抒情的性格。

在适应了这种节奏以后,诗和歌便进入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最后变成不歌而诵的徒诗。

”北宋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

北宋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南宋词作,越来越脱离音乐的羁绊,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逐渐成为文人案头的雅致文学。

另一方面,南宋社会环境的巨大改变,迫使歌词创作不得不走出象牙之塔,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

南宋词作,很多时候是文人墨客间相互酬唱或结词社应酬的结果,有时还是抗战的号角,是服务于现实的工具。

南宋词人作词,是高雅的艺术活动,是精心的组织安排,甚至是庄重的情感表达。

所以,《介存斋论词杂著》说:“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

” 其次,与这种音乐背景的演变和创作环境的改变相关联,北宋词人多率情之作,往往就眼前景色,抒写内心情感,自然而发,生动感人。

南宋词人则费心构思,巧妙安排,精彩丰富,门径俨然,句法章法可圈可点,警策动人。

周济说:“北宋主乐章,故情景但取当前,无穷高极深之趣。

南宋则文人弄笔,彼此争名,故变化益多,取材益富。

然南宋有门迳,有门迳故似深而转浅。

北宋无门迳,无门迳故似易而实难。

”又说:“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

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使深者反浅,曲者反直。

”两者各有春秋。

北宋词即见性情,易于引起阅读者的普遍共鸣;南宋词巧见安排,值得阅读者的反复咀嚼。

这种作词途径的根本性转变,肇始于北宋末年的周邦彦,在大晟词人的创作中已经广泛地看出这一方面的作为。

《白雨斋词话》卷三更是从这个角度讨论词的发展与盛衰:“北宋去温、韦未远,时见古意。

至南宋则变态极焉。

变态既极,则能事已毕。

遂令后之为词者,不得不刻意求奇,以至每况愈下,盖有由也。

亦犹诗至杜陵,后来无能为继。

而天地之奥,发泄既尽,古意亦从此渐微矣。

”这种“古意”,恐怕就是率情,就是“自然感发”。

再次,北宋词率情而作,浑厚圆润,表达个人的享乐之情,就少有意外之旨;南宋词匠心巧运,意内言外,传达词人的曲折心意,就多用比兴寄托手法。

周济说:“北宋词,下者在南宋下,以其不能空,且不知寄托也。

高者在南宋上,以其能实,且能无寄托也。

南宋则下不犯北宋拙率之病,高不到北宋浑涵之诣。

”②南宋词就在这一方面,最受清代词人的推崇。

最能体现南宋词人比兴寄托之义的当推咏物之作,词人结社之际也喜欢出题咏物。

因为古人咏物,“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芬陀利室词话》卷三说:“词原于诗,即小小咏物,亦贵得风人比兴之旨。

唐、五代、北宋人词,不甚咏物,南渡诸公有之,皆有寄托。

白石、石湖咏梅,暗指南北议和事。

及碧山、草窗、玉潜、仁近诸遗民,《乐府补遗》中,龙涎香、白莲、莼、蟹、蝉诸咏,皆寓其家国无穷之感,非区区赋物而已。

知乎此,则《齐天乐·咏蝉》,《摸鱼儿·咏莼》,皆可不续貂。

即间有咏物,未有无所寄托而可成名作者。

”重大的社会与政治题材,通过比兴寄托的手法表现在歌词之中,南宋词的境界自然不同于北宋词。

清人就是立足于这一点改变对南宋词的看法。

二、南北宋词优劣论 关于南北宋词的不同创作特色、优劣比较,是历代词人、词论家热心关注的问题。

这种关注,首先来自对南北宋词作的感性认识。

众多作家,根据个人喜好,或浸染于北宋词之中,或细心揣摩南宋词,各有心得,各抒己见,有时还形成交锋与争论。

大致说来,截止到清初朱彝尊,北宋词更受人们的喜欢与推崇,创作中北宋词更多地被学习与模仿。

《词苑萃编》卷八《品藻》说:“容若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善为诗,尤工于词。

好观北宋之作,不喜南渡诸家,而清新秀隽,自然超逸。

海内名人为词者,皆归之。

”喜好北宋词作,是当时词坛的普遍情况。

朱彝尊以后,清代词坛上...

为什么唐朝诗有名,而宋朝词有名?

唐诗兴盛的原因 唐诗兴盛的原因 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曾经编纂《全唐诗》,收录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诗人约二千二百多人,由此可见唐诗兴盛的情况。

唐诗兴盛的原因,可以约略归纳为下列四种: 一、 帝王的提倡: 唐代很多帝王极力提倡唐诗的写作,对诗人非常礼遇,使诗人的地位大大的提高,无形之中也鼓励了文人从事诗歌的创作,促进唐诗的兴盛。

二、 科举的影响: 唐代以科举取士,诗是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使天下的读书人把写诗当作参加考试,求取功名的途径,诗人不断提升写诗的技巧,使唐代的诗歌的成就比前几代进步很多。

三、 诗的写作范围扩大: 唐代以前的诗歌,大多数是描写贵族生活,作者大都是贵族,或是围绕在贵族身边的读书人,所以写作的范围比较狭窄,题材比较单调贫乏。

但是到了唐代,写诗几乎是全民运动,作者来自各个不同的阶层,描写的内容丰富多变,使唐诗的作者由贵族普及到民间,唐诗的内容从描写少数的贵族生活,扩充到反映多数人的生活,唐诗与人民的距离更接近,更多人喜欢读诗、写诗。

四、 诗歌本身的发展: 诗歌的发展,从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因为声律之说的兴起,在唐代有了平仄与押韵更严格的绝句、律诗,加上原来的古诗,形成唐诗三种主要的体裁。

唐代的诗人大量写作这三种体裁的诗,使唐诗兴盛。

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继唐诗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尽管历来毁誉不一,但普遍的看法是:宋诗的成就远在元、明、清各代诗歌之上,自唐以后,能够与唐诗对垒的只有宋诗堪与,唐以后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风格,没有超出唐宋两大派别以外的。

到宋诗,由於理学的沉潜、宋文化的深静,而益使诗作更趋向意境与理趣之高妙方向发展 宋词兴盛的原因 词到了宋代,继承著晚唐、五代词体初兴的机运,在那三百年中 ,经过许多天才作家的努力创作,发扬光大,终获得光辉灿烂的成绩

当时各阶层的人,都有作品流布,可见创作是旺盛的。

由於在当时 士大夫眼里,存在道统文学观念,轻视词,所以流传和保存下来的作 品远不及唐诗之多。

这可以想见宋词散失的定然不少。

宋词像唐诗一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艺术花朵之 一。

唐是诗的黄金时代,而宋则是词的全盛时代。

宋词兴盛的原因, 言其大者,约有几点: 一、城市的繁华,歌舞的宴乐 词是一种合乐的给人歌唱的曲辞 。

词在宋代既是诗歌,又有积极的音乐实用功能。

那时,词有广泛的 用处,朝廷盛典,士大夫筵宴,离人送别,娼楼妓女卖唱,和鼓子词 及诸宫词的歌唱部分,都使用了词,白话小说话本中,也杂用不少唱 词。

由於特殊的音乐功能,使宋词能普及於民间。

北宋的汴京,南宋 的杭州,是极度繁荣的大都市,工商业发达,君臣上下,生活奢侈, 在各种歌舞娱乐艺术蓬勃生长中,词的用处越广泛,词的发展便越增 快。

二、词体本身的历史发展 词由晚唐、五代而入宋,恰好是青春 的少年时代。

它的幼小生命正待发展,它的前进,正待创造。

小令虽 在五代开了花,词运还在初期。

抒情写恨的内容,虽在西蜀、南唐词 人笔下,成就了许多名篇,但那些伤时、吊古、说理、抒情、写景、 咏物以及感伤国事、歌咏田园各个方面,都有待词人去开拓、创造。

三、君主贵族的偍倡 词是最流行的新诗体。

君主贵族,竞趋风 向,或能妙解音律,自制新篇;或是提倡奖励,拔识词人。

因此士子 以此干禄,奸佞以此献媚。

在此种名利诱惑下,上下从风,自然作者 日众,促进宋词的发展。

元代兴盛的是散曲。

展开

婉约派经典诗词

名句排行榜[转]名次 作者 诗题 精选名句 总投票数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599 2 佚名 击鼓《诗经.邶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418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213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2671 5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2482 6 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2467 7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2330 8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323 9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2280 10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2165 11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159 12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2143 13 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2130 14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2096 15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2087 16 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2065 17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43 18 张先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025 19 黄景仁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1995 20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1958 21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1952 22 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1917 23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905 24 张仲素 燕子楼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1890 25 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1886 26 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884 27 张可久 塞鸿秋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1860 28 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1835 29 李冠 蝶恋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805 30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794 31 佚名 绸缪《诗经.唐风》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1770 32 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735 33 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722 34 文廷式 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1689 35 曹雪芹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1671 36 李商隐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1670 37 况周颐 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1647 38 欧阳修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1613 39 佚名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1598 40 欧阳修 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1594 41 柳永 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589 42 李之仪 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582 43 晏几道 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572 44 陈陶 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563 45 辛弃疾 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563 46 温庭筠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549 47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1541 48 聂胜琼 鹧鸪天 寻好梦,梦难成。

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1535 49 柳永 昼夜乐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1533 50 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一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1532 51 席慕蓉 印记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1529 52 范成大 车遥遥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1529 53 戴叔伦 相思曲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1499 54 柳永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479 55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1474 56 顾敻 诉衷情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1457 57 鱼玄机 江陵愁望有寄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1446 58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434 59 乐婉 卜算子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1412 60 白居易 浪淘沙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1395 61 温庭筠 新添声杨柳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379 62 邵瑞彭 蝶恋花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1374 63 晏殊 玉楼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360 64 曹雪芹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1359 65 周邦彦 玉楼春 ...

谁能告诉我几个在高考中出现的苏轼诗词鉴赏题?

字子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故称寒食节,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苏轼当时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上任,其时,与初夏的勃勃生机构成一种和谐的情调,触景生情,眼前花红柳绿满全城、轻烟细雨暗千家的景象,诗意盎然,为抒情制造气氛,抒情出自肺腑,情真词显,又紧扣季节景物,上下呼应,词人说,抒发了特有的随缘自适、自我解慰的旷达胸怀。

面对着来自家乡的“故人”,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高柳、鸣蝉。

”诗句有云、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似一特写镜头,细腻地描绘出季节的特征。

“斜斜”两字。

由于以上所写的景物分别诉诸于视觉(绿槐,无疑给词坛,只见“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疏慵、倦怠,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当地“比岁不登,点出其超然物外,但用了一个“燃”字,意欣然喜之,小荷翻,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且不说“棋声惊昼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

榴花本是静物,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下片写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超然物外、忘却世间一切愁思苦闷吧! 全词写登超然亭所见的春景及由此牵动的羁留异乡的乡愁,又以“超然”的情怀贯穿其中,情景相融,形象地表现了柳条垂垂,随风摇荡的风姿。

后三句再写登亭后眺望的景色,词人为眼前的春色所触动,情兴盎然地登上超然亭去欣赏全城的春景,让我避而不谈思念家乡的愁肠。

休时故人思故国,赋诗饮酒、享受人生。

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他于熙宁八年底修葺园北田台而成超然亭,由其弟弟苏辙命名,多为李白的~~~~~~~~~好累~~~~~~~。

(8分) 阮郎归?,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

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优游自乐的情性。

同时他还注意了动态描写、抱负未展却又不得归隐山林而叹息:“不闻人声。

词的上片写密州春景;“风细柳斜斜”。

〔赏析〕苏轼(1037年-1101年),没有苏轼的,天衣无缝。

写景抓住时节特征、听觉(咽新蝉)和触觉(熏风),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

“碧纱窗下水沉烟、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

在苏轼之前。

”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为《南风》伴奏,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

苏轼有《观棋》四言诗,显示了苏轼按谱填词的过人技巧,堪称双调《望江南》的典范之作,为仕途失意,热爱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

这是一种健康的女性美。

07年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又是初夏的气候特征:“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

寒食节后,重新生火,博通经史。

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

”据《礼记?。

“壕”,写女性的闺情词。

她热爱生活。

诗词开豪放一派,成为一种双调新格体、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

下片又以微雨 07年全国卷一:12,且将断火试断茶。

苏轼的此种词作,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兴奋,不能自持,多次被贬官放逐,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

(8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本为单词,宋人将其重复一遍。

但苏轼是一位豁达超然的人物,四川眉山人。

女主人公单纯、天真;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

碧纱白烟相衬,不仅具有形象之美。

榴花开欲燃,08年我找过了。

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总离不开相思、孤闷。

古人寒食、清明。

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间,棋声惊昼眠”,进入室内描写,其序云。

苏轼的词在2007年通吃10省高考题,所以在08和09的时候会少些,轻风把荷叶翻转,且有异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

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

熏风,就是暖和的南风。

古人对这种助长万物的风曾写有《南风》歌大加赞颂:“南风之熏兮。

这里的“熏风初入弦”,是说《南风》之歌又要开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风初起。

小荷初长成、高柳),此时未泯灭“致君尧舜”的宏愿,故而结尾三句笔锋一转。

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可以想见。

这首词便是次年春登超然亭而作。

词题一作“暮春”,高大的柳树。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强化了欲归不得归的感慨和叹息。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

其谋篇布局。

他一生坎坷,又有扫墓的传统风俗。

词前两句写登台前所见春色——“春未老”。

词调《望江南》即《忆江南》,而悠然自得地生起新火煎烹新焙制的茶,都是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

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我们可以想象,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寒食、清明时节的传统风俗,勾起了词人思乡的情思,指护城河,半沟碧绿的春水环城绕墙,满城娇红的鲜花相映绽放...

如何简单快速记住八宫六十四卦?

乾:姤遁否观剥晋有坎:节屯既革丰夷师艮:贲大损睽履孚渐震:豫解恒升井过随 巽:小家益无噬頣蛊离:旅鼎未蒙唤讼人坤:复临泰壮夨需比兑:困萃咸蹇谦小妹 用这样一首七言八句七律诗来记忆周易八宫六十四卦是不是很轻松很方便呢?答案应是肯定的,不仅方便记忆,在用周易六十四卦进行预测时也很方便纳甲与安世应的使用,并且不容易出错。

一、周易八宫六十四卦七律诗编写原理与方法。

大家知道,六十四卦是从八卦的八个单卦组合而来,也可以说是从八个八纯复卦演变来。

伏羲八卦方位图又名“先天八卦”,文王八卦方位图又名“后天八卦”。

八宫六十四卦排列是用文王后天八卦从乾到兑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出来的。

八个单卦可用“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形象口角记忆。

后天八卦”,亦即是“文王八卦”的方位源自洛书,学《易经》学到需要在某一方面应用,而且用得有功效,就要特别研究后天八卦了。

“先天八卦”等于是表明宇宙形成的那个大现象,“后天八卦”是说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到,后天八卦的位置,坎卦在北方,离卦在南方,震卦在东方,震卦对面的西方是兑卦,东南是巽卦,东北是艮卦,西南是坤卦,西北是乾卦。

象诸葛亮等古人能掐会算是把这个后天八卦及天干地支,放到左手的手指上,八卦排的位置是这样的: 无名指的根节上放乾卦,中指的根节上放坎卦,食指的根节放艮卦,食指的中节放震卦,食指的尖节放巽卦,中指的尖节放离卦,无名指的尖节放坤卦,无名指的中节放兑卦。

记住了这个手指上的后天八卦,要注意同时记住几个数字,记忆的方法,可以用下面四句歌词,背诵下来,更容易记住: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 由这首歌谣,可见古人教育方法的高明,把如此复杂难记忆的事,写成韵文以后,可以唱出来,不但容易学,容易熟记,尤其容易运用了。

从图上看数字,好像很乱,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一点也不乱,试把这个八卦圆圈,加几条线,改成方图: 从这个图的位置上看,凡是相对的两个卦加起来,都得十的和数,如果连中心的五亦计进去,则无论任何一行,横的、直的、斜的三格总和都是十五,而两卦相加,都合而为十。

所以中国人、印度人,乃至天主教徒,行礼都是两掌合起,就是合十。

数是科学的东西,其中的道理非常多,不要轻视它。

我们即使不管八卦,以这个数字排列的现象,以这个法则来领导人事、管理人事、处理家务、驾车,乃至西洋拳都有用处,这是运用它的道理,不是迷信。

六十四卦的来源 《易》的象、数,该如何开始学起?大家要先把八卦、六十四卦默诵熟了,不过这很困难,但是每天如果能够抽出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坐在公共汽车上背诵,三个星期就默诵熟了。

一般文章,论也好,述也好,句句有道理,还容易默诵;八卦的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个卦,是韵文,也还易默诵。

至于八八六十四卦,就难了。

从中国学术史上看,唐宋以前,还没有分宫卦象次序,学《易经》,默诵《易经》,还没有这个分宫卦象次序可资遵循,就更不容易记忆。

还是到宋朝以后,才把这个次序列出来。

这个次序的排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由每一卦变出了八个卦,八个卦变成六十四卦,如乾卦的变: 乾为天,乾是卦名,接下来天风姤,为什么接下来就是天风姤?是什么道理?其中的是有规律与秘诀的,掌握这个规律与秘诀就易于理解背记与应用了,这就是要先明理,理懂了,就容易背诵。

像这个三乾卦,从下数到上,有三爻,名三爻卦,这是先天卦的画法,是伏羲画的卦,亦是中国有文字的开始。

这八个图案,是中国文字的始源,亦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来源。

后来人类社会越发展,人事越复杂,三爻卦已经不够用,就变成了六爻卦,如乾为天,便是六爻卦。

现在的卜卦者所卜的卦,就是六爻卦。

后天卦统统是六爻的图案,这六爻卦是很精细的,亦是很科学的。

为什么要用六爻?因为一直到现代的科学时代为止,宇宙间的事情、物理,没有超过六个阶段的。

一切的变,只能变到第六个阶段,第七个变是另外一个局面开始。

以现代科学证明,物理上、化学上、电子、原子的变,都是六个阶段,只有化学的变有七个阶段,可是化学的第七个阶段是死的,没有用的。

我们的老祖宗的头脑真厉害,当时并没有仪器,不知是如何发现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变的阶段不会超过六个的大原则。

到今天为止,把全世界的文化集中起来,亦没有超过这个范围,所以后天只用六爻变,这是我们现代的解释。

古代的解释,孔子在《系传》中说六爻的道理是:“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什么是“三极”?就是天地人三才。

人文文化中是人就有男有女,亦即有阳有阴,三才有阴阳相对,三二就得六,这是孔老夫子的心得报告,几千年来,没有脱离他的范围。

这些是我当年吃过苦头得来的,现在不再带大家去绕那些迂回的路。

从我的经验中,找一条捷径,使初步学《易》的人可走,使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懂得,至少可以把门打开了。

要...

如何记住六十四卦

乾:姤遁否观剥晋有坎:节屯既革丰夷师艮:贲大损睽履孚渐震:豫解恒升井过随 巽:小家益无噬頣蛊离:旅鼎未蒙唤讼人坤:复临泰壮夨需比兑:困萃咸蹇谦小妹 用这样一首七言八句七律诗来记忆周易八宫六十四卦是不是很轻松很方便呢?答案应是肯定的,不仅方便记忆,在用周易六十四卦进行预测时也很方便纳甲与安世应的使用,并且不容易出错。

一、周易八宫六十四卦七律诗编写原理与方法。

大家知道,六十四卦是从八卦的八个单卦组合而来,也可以说是从八个八纯复卦演变来。

伏羲八卦方位图又名“先天八卦”,文王八卦方位图又名“后天八卦”。

八宫六十四卦排列是用文王后天八卦从乾到兑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出来的。

八个单卦可用“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形象口角记忆。

后天八卦”,亦即是“文王八卦”的方位源自洛书,学《易经》学到需要在某一方面应用,而且用得有功效,就要特别研究后天八卦了。

“先天八卦”等于是表明宇宙形成的那个大现象,“后天八卦”是说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到,后天八卦的位置,坎卦在北方,离卦在南方,震卦在东方,震卦对面的西方是兑卦,东南是巽卦,东北是艮卦,西南是坤卦,西北是乾卦。

象诸葛亮等古人能掐会算是把这个后天八卦及天干地支,放到左手的手指上,八卦排的位置是这样的: 无名指的根节上放乾卦,中指的根节上放坎卦,食指的根节放艮卦,食指的中节放震卦,食指的尖节放巽卦,中指的尖节放离卦,无名指的尖节放坤卦,无名指的中节放兑卦。

记住了这个手指上的后天八卦,要注意同时记住几个数字,记忆的方法,可以用下面四句歌词,背诵下来,更容易记住: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 由这首歌谣,可见古人教育方法的高明,把如此复杂难记忆的事,写成韵文以后,可以唱出来,不但容易学,容易熟记,尤其容易运用了。

从图上看数字,好像很乱,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一点也不乱,试把这个八卦圆圈,加几条线,改成方图: 从这个图的位置上看,凡是相对的两个卦加起来,都得十的和数,如果连中心的五亦计进去,则无论任何一行,横的、直的、斜的三格总和都是十五,而两卦相加,都合而为十。

所以中国人、印度人,乃至天主教徒,行礼都是两掌合起,就是合十。

数是科学的东西,其中的道理非常多,不要轻视它。

我们即使不管八卦,以这个数字排列的现象,以这个法则来领导人事、管理人事、处理家务、驾车,乃至西洋拳都有用处,这是运用它的道理,不是迷信。

六十四卦的来源 《易》的象、数,该如何开始学起?大家要先把八卦、六十四卦默诵熟了,不过这很困难,但是每天如果能够抽出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坐在公共汽车上背诵,三个星期就默诵熟了。

一般文章,论也好,述也好,句句有道理,还容易默诵;八卦的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个卦,是韵文,也还易默诵。

至于八八六十四卦,就难了。

从中国学术史上看,唐宋以前,还没有分宫卦象次序,学《易经》,默诵《易经》,还没有这个分宫卦象次序可资遵循,就更不容易记忆。

还是到宋朝以后,才把这个次序列出来。

这个次序的排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由每一卦变出了八个卦,八个卦变成六十四卦,如乾卦的变: 乾为天,乾是卦名,接下来天风姤,为什么接下来就是天风姤?是什么道理?其中的是有规律与秘诀的,掌握这个规律与秘诀就易于理解背记与应用了,这就是要先明理,理懂了,就容易背诵。

像这个三乾卦,从下数到上,有三爻,名三爻卦,这是先天卦的画法,是伏羲画的卦,亦是中国有文字的开始。

这八个图案,是中国文字的始源,亦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来源。

后来人类社会越发展,人事越复杂,三爻卦已经不够用,就变成了六爻卦,如乾为天,便是六爻卦。

现在的卜卦者所卜的卦,就是六爻卦。

后天卦统统是六爻的图案,这六爻卦是很精细的,亦是很科学的。

为什么要用六爻?因为一直到现代的科学时代为止,宇宙间的事情、物理,没有超过六个阶段的。

一切的变,只能变到第六个阶段,第七个变是另外一个局面开始。

以现代科学证明,物理上、化学上、电子、原子的变,都是六个阶段,只有化学的变有七个阶段,可是化学的第七个阶段是死的,没有用的。

我们的老祖宗的头脑真厉害,当时并没有仪器,不知是如何发现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变的阶段不会超过六个的大原则。

到今天为止,把全世界的文化集中起来,亦没有超过这个范围,所以后天只用六爻变,这是我们现代的解释。

古代的解释,孔子在《系传》中说六爻的道理是:“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什么是“三极”?就是天地人三才。

人文文化中是人就有男有女,亦即有阳有阴,三才有阴阳相对,三二就得六,这是孔老夫子的心得报告,几千年来,没有脱离他的范围。

这些是我当年吃过苦头得来的,现在不再带大家去绕那些迂回的路。

从我的经验中,找一条捷径,使初步学《易》的人可走,使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懂得,至少可以把门打开了。

要注...

如何记住六十四卦

乾:姤遁否观剥晋有坎:节屯既革丰夷师艮:贲大损睽履孚渐震:豫解恒升井过随 巽:小家益无噬頣蛊离:旅鼎未蒙唤讼人坤:复临泰壮夨需比兑:困萃咸蹇谦小妹 用这样一首七言八句七律诗来记忆周易八宫六十四卦是不是很轻松很方便呢?答案应是肯定的,不仅方便记忆,在用周易六十四卦进行预测时也很方便纳甲与安世应的使用,并且不容易出错。

一、周易八宫六十四卦七律诗编写原理与方法。

大家知道,六十四卦是从八卦的八个单卦组合而来,也可以说是从八个八纯复卦演变来。

伏羲八卦方位图又名“先天八卦”,文王八卦方位图又名“后天八卦”。

八宫六十四卦排列是用文王后天八卦从乾到兑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出来的。

八个单卦可用“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形象口角记忆。

后天八卦”,亦即是“文王八卦”的方位源自洛书,学《易经》学到需要在某一方面应用,而且用得有功效,就要特别研究后天八卦了。

“先天八卦”等于是表明宇宙形成的那个大现象,“后天八卦”是说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到,后天八卦的位置,坎卦在北方,离卦在南方,震卦在东方,震卦对面的西方是兑卦,东南是巽卦,东北是艮卦,西南是坤卦,西北是乾卦。

象诸葛亮等古人能掐会算是把这个后天八卦及天干地支,放到左手的手指上,八卦排的位置是这样的: 无名指的根节上放乾卦,中指的根节上放坎卦,食指的根节放艮卦,食指的中节放震卦,食指的尖节放巽卦,中指的尖节放离卦,无名指的尖节放坤卦,无名指的中节放兑卦。

记住了这个手指上的后天八卦,要注意同时记住几个数字,记忆的方法,可以用下面四句歌词,背诵下来,更容易记住: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 由这首歌谣,可见古人教育方法的高明,把如此复杂难记忆的事,写成韵文以后,可以唱出来,不但容易学,容易熟记,尤其容易运用了。

从图上看数字,好像很乱,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一点也不乱,试把这个八卦圆圈,加几条线,改成方图: 从这个图的位置上看,凡是相对的两个卦加起来,都得十的和数,如果连中心的五亦计进去,则无论任何一行,横的、直的、斜的三格总和都是十五,而两卦相加,都合而为十。

所以中国人、印度人,乃至天主教徒,行礼都是两掌合起,就是合十。

数是科学的东西,其中的道理非常多,不要轻视它。

我们即使不管八卦,以这个数字排列的现象,以这个法则来领导人事、管理人事、处理家务、驾车,乃至西洋拳都有用处,这是运用它的道理,不是迷信。

六十四卦的来源 《易》的象、数,该如何开始学起?大家要先把八卦、六十四卦默诵熟了,不过这很困难,但是每天如果能够抽出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坐在公共汽车上背诵,三个星期就默诵熟了。

一般文章,论也好,述也好,句句有道理,还容易默诵;八卦的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个卦,是韵文,也还易默诵。

至于八八六十四卦,就难了。

从中国学术史上看,唐宋以前,还没有分宫卦象次序,学《易经》,默诵《易经》,还没有这个分宫卦象次序可资遵循,就更不容易记忆。

还是到宋朝以后,才把这个次序列出来。

这个次序的排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由每一卦变出了八个卦,八个卦变成六十四卦,如乾卦的变: 乾为天,乾是卦名,接下来天风姤,为什么接下来就是天风姤?是什么道理?其中的是有规律与秘诀的,掌握这个规律与秘诀就易于理解背记与应用了,这就是要先明理,理懂了,就容易背诵。

像这个三乾卦,从下数到上,有三爻,名三爻卦,这是先天卦的画法,是伏羲画的卦,亦是中国有文字的开始。

这八个图案,是中国文字的始源,亦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来源。

后来人类社会越发展,人事越复杂,三爻卦已经不够用,就变成了六爻卦,如乾为天,便是六爻卦。

现在的卜卦者所卜的卦,就是六爻卦。

后天卦统统是六爻的图案,这六爻卦是很精细的,亦是很科学的。

为什么要用六爻?因为一直到现代的科学时代为止,宇宙间的事情、物理,没有超过六个阶段的。

一切的变,只能变到第六个阶段,第七个变是另外一个局面开始。

以现代科学证明,物理上、化学上、电子、原子的变,都是六个阶段,只有化学的变有七个阶段,可是化学的第七个阶段是死的,没有用的。

我们的老祖宗的头脑真厉害,当时并没有仪器,不知是如何发现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变的阶段不会超过六个的大原则。

到今天为止,把全世界的文化集中起来,亦没有超过这个范围,所以后天只用六爻变,这是我们现代的解释。

古代的解释,孔子在《系传》中说六爻的道理是:“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什么是“三极”?就是天地人三才。

人文文化中是人就有男有女,亦即有阳有阴,三才有阴阳相对,三二就得六,这是孔老夫子的心得报告,几千年来,没有脱离他的范围。

这些是我当年吃过苦头得来的,现在不再带大家去绕那些迂回的路。

从我的经验中,找一条捷径,使初步学《易》的人可走,使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懂得,至少可以把门打开了。

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