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曹丕曹植诗词 关于曹丕和曹植



曹丕.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

曹丕.曹植诗歌艺术成就。

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曹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一. 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

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

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

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

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

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

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

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

《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

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

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曹操,曹植,曹丕的诗歌各一首

急·······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洛神赋》曹植: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襛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的诗词和曹植有什么不同?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曹植的诗歌广泛地吸纳、融汇前代诗歌艺术,远绍《风》、《骚》,近取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既有慷慨悲凉之刚健,也有委婉含蓄之柔美,是刚健与柔美的完美结合。

钟嵘《诗品》评价曹植诗歌说:“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这可以说是对曹植诗歌艺术风格的总的概括。

(2)曹植诗歌加强了多方面写作艺术技巧的琢磨。

善用比兴、象征、寄托的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形象更加丰富,感情的抒发更加深婉。

讲究词采的华美和对偶的工整,努力锤炼字句,以增强诗歌的形式美和语言的表现力,并锻炼出不少的警句

注意声韵的和谐,富于韵律美。

注意结构布局和层次的按排,尤其注重开头、结尾的布置。

(3)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被钟嵘誉为“建安之杰”(《诗品》)。

诗歌贡献最大的是他的五言诗,他是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现存九十余首诗中,就有六十多首五言诗,他的写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曹丕诗歌的艺术特点:(1)曹丕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士气”,虽然其诗是向乐府民歌学习,但是趋向于文人化。

诗歌的情感体验真挚深刻、细腻含蓄,语言清丽工致、婉转流畅。

正如沈德潜在《古诗源》中所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曹操的王霸之气、曹丕的文人之气,正是人格在诗歌风格上的显现。

曹丕诗歌的基本风格清丽柔和、深婉细腻、低徊哀怨,但也有少数诗歌写得雄奇壮大。

如《饮马长城窟行》、《董逃行》。

不过,曹丕的诗歌仍有建安诗歌悲凉的特征,只是曹操是悲而壮,曹丕是悲而婉而已。

(2)曹丕诗歌的特点还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上。

其诗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皆备。

《董逃行》是少见的六言诗。

《燕歌行》是我国诗歌史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

曹操 曹植 曹丕怎样的诗文风格

曹操 曹植 曹丕怎样的诗文风格 曹操: 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曹丕 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曹植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快乐、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后期主要表达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三曹的评价及作品分析 曹操: 诗歌的突出成就: ①曹操诗是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

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

②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短歌行》等诗“汉人乐府本色尚存。

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

锺嵘说:曹公骨直,甚有悲凉之句。

③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

作品: 《蒿里行》 找出诗中名句并说明? 答:“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你认为锺惺〈古诗归〉评此诗说“汉末之实录,真诗史也”的评论如何? 答:诗歌首写群雄起兵,次叙军阀混战,末言人民遭殃,真实而概括地记录了东汉末年诸侯拥兵自重,为争夺权利而互相残杀,至使百姓遭殃的受沉重灾难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特别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短歌行》 举例说明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此诗的语言特点? 答:以“朝露”比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比喻才德高盛。

以山、海比喻胸怀宽阔,招纳人才越多越好;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绪

本诗主旨(思想感情)? 答:诗歌开头便抒写自己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接着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他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最后用周公吐脯的典故,抒发其延揽贤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大理想。

艺术特点? 答:①这首诗在表达感情上运用诗经成句②诗中运用典故表达③运用比兴手法贴切恰当④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向上情绪。

曹丕 诗歌分类:1、宴游诗 2、抒情言志诗 3、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

作品: 《燕歌行》 前四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前两句比兴手法领起下文造成气氛的作用。

后两句增加气氛,大雁南飞更能勾起对子女丈夫的思念之情。

全诗于写景抒情为一体,秋天的悲凉气氛为少妇的孤独寂寞情怀起了烘托和渲染的作用。

简析这首诗的感情内容? 这首《燕歌行》着意描写出一幅萧条寂寞的深秋景象,接着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拟闺中少妇在秋夜思念出门未归的丈夫,倾诉自己独处空房,对月伤感的怀抱,最后以牛郎织女的故事比喻自己相思的衷肠。

艺术特点? 答:全诗于写景抒情为一体,秋天的悲凉气氛为少妇的孤独寂寞情怀起了烘托和渲染的作用。

而一韵到底,句句押韵的形式,更适合于婉转抒情的舒缓旋律,流畅的语言,抑扬的节奏,使全诗产生出一种感伤的情调和音韵和谐的美感。

曹植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快乐、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后期主要表达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内容可分四类:一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瞒。

代表作《赠白马王彪》 二:用思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

三:述志诗。

四:游仙诗 如何理解锺嵘《诗品》对曹植诗歌的评价? 答:1、这一评价准确而高度概括指出了曹植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也就是说其诗内容充实而丰富,多慷慨多悲愤之气。

艺术表现形式上注意辞藻的华美从而形成了既华丽绮焕的浑厚雄健艺术风格。

曹植一生热爱于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对抗迫害面对迫害转而有和多悲愤之情。

所以诗歌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他诗歌骨气奇高的一面,骨气奇高的一面。

骨气奇高主要指他诗歌的内容。

2、在艺术上他继承了汉乐府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汗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加以改造和创新,描写细致,辞藻华美,使诗歌逐渐文人化,从而造成了他的诗歌辞藻华茂的一面。

谈曹植对五言诗发展的贡献? 答: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无言诗的文人,他现存诗歌九十馀首,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涵了《楚词》窈窕深邃的奇橘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他的诗又有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曹植一个人完成了”。

诗歌分析: 《白马篇》 中心内容?为什么说这也是他的自况诗? 答:这首诗热情赞颂了边塞游侠儿驰骋沙场,奋勇杀敌,...

为什么曹丕要曹植走七步作一首诗

这样可以名正言顺的杀了他,解除他对自己王位的威胁想借机杀了他曹植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

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

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的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马屁的。

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

按理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残忍无道啊。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

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这样可以名正言顺的杀了他,解除他对自己王位的威胁想借机杀了他曹植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

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

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的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马屁的。

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

按理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残忍无道啊。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

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

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想要证明曹植的无能,只是徒有虚名,然后杀了他这样可以名正言顺的杀了他,解除他对自己王位的威胁想借机杀了他曹植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

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

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的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马屁的。

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

按理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残忍无道啊。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

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

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想要证明曹植的无能,只是徒有虚名,然后杀了他这样可以名正言顺的杀了他,解除他对自己王位的威胁想借机杀了他曹植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

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

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的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马屁的。

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

比较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从内容,遭遇,...

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清新淡雅 豪放飘逸 苍凉悲壮 简洁含蓄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 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 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 《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 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 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 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 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 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 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 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 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 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征高□时,诗 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 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 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 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 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 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 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 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 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 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 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 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 《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 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 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 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等.曹操是不信 方士神仙之说的,所以他写这些诗当别有所寄,不能据 此把他与秦皇,汉武的求仙等量齐观.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 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 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 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 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 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 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 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 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 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2曹丕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3曹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 一. 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

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

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

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

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

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

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

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

《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

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

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求曹丕所有的诗词歌赋

生平作品 曹丕全集 《浮淮赋》《沧海赋》《济川赋》《临涡赋》《述征赋》《校猎赋》《登台赋》《登城赋》《感物赋》《感离赋》《离居赋》《戒盈赋》《永思篇》《悼夭赋》《寡妇赋》《出妇赋》 《愁霖赋》《喜霁赋》《弹棋赋》《玛瑙勒赋》《车渠碗赋》《玉玦赋》《柳赋》《槐赋》《莺赋》《迷迭香赋》《蔡伯喈女赋》《定正朔诏》《追崇孔子诏》《为汉帝置守冢诏》《息兵诏》《灾异免策三公诏》《拜日东郊诏》《禁母后预政诏》《改封诸王为县王诏》《鹈鹕集灵芝池诏》《取士不限年诏》《轻刑诏》《平准诏》《禁复仇诏》《禁淫祀诏》《罢墓祭诏》《外国遣使奉献诏》《与群臣诏》《下颍川诏》《增封中牟侯彰诏》《答临淄侯植诏》《答北海王衮诏》《待杨彪客礼诏》《赐华歆诏》《论孙权诏》《以陈群为镇军司马懿为抚军诏》《诏王朗等三公》《与王朗诏》《报王朗诏》《答蒋济诏》《与夏侯尚诏》《报何夔诏》《与于禁诏》《于禁复官诏》《追赠夏侯尚诏》《封朱灵鄃侯诏》《与张合诏》《答孟达诏》《手报司马芝诏》《封张辽李典子为关内侯诏》《以李通子基为中郎将诏》《赐张既子翁归为关内侯诏》《赐温恢子生爵关内侯诏》《以张登为大官令诏》《制诏三公》《服色如奏诏》《改雒为洛诏》《曹植贬封安乡侯诏》《诛鲍勋诏》《蒋济复为东中郎将诏》《赐桓阶诏》《刘靖迁庐江太守诏》《张既为凉州诏》《与张既诏》《褒田豫诏》《追溢杜畿诏》《与群臣》《诏司马懿》《向化手令》《答许芝上代汉图谶令》《答辛毗等令》《答司马懿等令》《答刘廙刘晔等令》《让禅令》《让禅第二令》《让禅第三令》《答刘廙等令》《答苏林等令》《答华歆等令》《又答相国歆等令》《薄税令》《复(樵)[谯]租税令》《以郑称为武德傅令》《广询令》《问雍州刺史张既令》《拜毛玠等子男为郎中令》《收敛战亡士卒令》《追封邓公策》《谥庞德策》《策孙权九锡文》《以孙登为东中郎封侯策》《答卞兰教》《让禅表》《让禅第二表》《让禅第三表》《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与钟繇谢玉玦书》《与钟繇五熟釜书》《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与钟繇书》《答钟繇书》《答繇钦书》《啁刘帧书》《答友人书》《与吴监书》《与群臣论蜀锦书》《与群臣论被服书》《与朝臣论粳稻书》《报崔琰书》《与曹洪书》《与王朗书》《与刘晔书》《与诸将书》《报吴王孙权书》《又报孙权书》《又报孙权书》《与孟达书》《又与孟达书》《报吴王孙权书》《答曹洪书》《戒鄢陵侯彰书》《答杨修书》《送剑书》《典论自序》《繁钦集序》《陈琳集序》《建安诸序》《典论论文》《典论论方术》《周成汉昭论》《汉文帝论》《汉武帝论》《交友论》《田畴辞封议》《连珠三首》《露陌刀铭》《赐钟繇五熟釜铭》《即位告天文》《武帝哀策文》《弟苍舒诔》《终制》《临高台》《钓竿》《十五》《陌上桑》《短歌行》《猛虎行》《燕歌行》《秋胡行》《善哉行》《丹霞蔽日行》《折杨柳行》《饮马长城窟行》《上留田行》《大墙上篙行》《艳歌何尝行》《煌煌京洛行》《月重轮行》《黎阳作二首》《黎阳作》《于谯作》《孟津》《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至广陵于马上作》《杂诗二首》《清河作》《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黎阳作》《寡妇》《令诗》《于明津作》《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夏日诗》《游猎诗》《歌辞》《董逃行》《遗句》《哀己赋》《征吴临行诏司马懿》《答邯郸淳上受命述诏》《诏雍丘王植》《成皋令沐并收校事刘肇以状闻有诏》《机击令狐浚诏》《禁诽谤诏》《诏议迫崇始祖》《伐吴诏》《诏群臣》《诏群臣》《赐薛梯等关内侯诏》《诏报孙邕》《制傍枝入嗣大位不得加父母尊号诏》《止群臣议禅代礼仪令》《罢设受禅坛场令》《禅让令》《三让玺绶令》《以李伏言禅代合符谶示外令》《止群臣议禅代礼仪令》《与曹洪书》《论太宗》《论周成汉昭》《诫子》《酒诲》《内诫》《论郤俭等事》《奸谗》《诸物相似乱者》《剑铭》《敕豫州禁吏民往老子亭祷祝》《太子》《叙诗》《代刘勋出妻王氏作二首》《东阁诗》 著名诗词: 芙蓉池 乘辇夜行游,巡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已终百年。

杂诗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杂诗 西北有浮云, 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 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 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 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 客子常畏人。

燕歌行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

七步诗诗句

七步诗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七步诗《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作品名称:七步诗创作年代:三国时期文学体裁:古诗作者:曹植 编辑本段诗词原文版本一: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版本二: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注释】①持:用来。

②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如:蛋花羹,玉米羹...)③漉(lù):过滤。

④菽: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菽一作豉。

[1]⑤萁: 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⑥釜:锅。

⑦本:原本,本来。

⑧相煎: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

⑨何太急:为什么过分紧急。

⑩燃:燃烧。

燃一作然。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长出来的,豆秸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中心】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

【赏析】这首《七步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

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2]编辑本段诗歌典故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 《七步诗》诗意图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因此受到曹丕嫉妒。

曹操死后,曹操大儿子,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

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

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

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

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

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

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可是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

终年40岁。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真实度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

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

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

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

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

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

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

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

”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字子建,为曹操之子。

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曹植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

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

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的四句古诗

曹植的四句古诗: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赏析】此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

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

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

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

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

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

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

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

”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丕的诗有???

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

有关曹丕作品的注释本,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北京大学出版组192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曹丕嗣位为丞相、好击剑、副丞相。

七年五月,病卒于洛阳。

曹丕今存诗歌,改元黄初。

登极以后,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皆已散佚。

明代张溥辑有《魏文帝集》。

即魏文帝。

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曹操卒。

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又有《典论》5卷,《列异传》3卷等,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

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23卷,较完整的约40首。

曹丕著作,在黄初三年(222)、六年曾两次亲征孙吴,皆未能过江,不果而还,即能为文,又善骑射、魏王。

同年十月,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二十五年正月曹丕(187~226),魏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