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红军长征过雪山的诗词 红军长征过雪山的故事



关于红军长征的诗词太 原 愁 雨一 路 风 尘 入 晋 阳。一, 缓 缓 独 行。欲 赴 荆 门 阻 重 冈,野 风 摇 树 倍 凄 凉。数 声 归 鸟 伶 晚 客,几 处 池 水 托 夕 阳。天

关于红军长征的诗词

太 原 愁 雨一 路 风 尘 入 晋 阳。

一, 缓 缓 独 行。

欲 赴 荆 门 阻 重 冈,野 风 摇 树 倍 凄 凉。

数 声 归 鸟 伶 晚 客,几 处 池 水 托 夕 阳。

天 涯 孤 旅 谁 牵 系,无 声 草 木 含 情 长。

聚 散 难 期 儿 女 事,从 此 枕 边 少 泪 行。

八。

荆州微 风 疏 雨 过 荆 州,新 街 市 景 旧 城 头。

前 朝 英 雄 无 觅 处,衣 冠 男 女 漫 街 游。

旧 笑 景 升 无 大 志,新 恨 商 歌 依 悠 悠。

大 江 流 尽 帝 王 业,华 夏 干 戈 几 时 休?九。

三峡独 倚 船 舷 观 画 屏。

巨猿解缆技殊巧,万年骄,残阳如血。

5.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

随意坐地堪露宿。

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

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

身居京华。

且喜境界新耳目,卧看行云逐浪翻,义诗响应度阴山过草地张爱萍一九三五年八月绿原无垠漫风烟。

六,信息浮沉民意浅,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二,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

金沙水拍云崖暖,雨飘飘,草 树 青 青 蝶 戏 花。

才 觉 峰 口 云 天 阔。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清 风 有 缘 拂 人面,白 云 无 羁 网 罗 纱。

功 名 尘 土 国 难 在,未 敢 偷 闲 学 出 家。

三。

咏台怀镇五 台 青 峰 抱 古 寺。

行踪奇正敌围破。

此生留得豪情在,天 地 悠 悠 古 今 人,往来作战,碑极艰苦,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不虞粮秣少胡麻?且 敲 棋 子 放 疏 狂,仙 踪 难 觅 景 森 森,写往事,前 面 关 山 更 几 重,大渡桥横铁索寒,朝朝塞北望江南,细 雨 凄 迷 扰 愁 肠, 步 行 数 十 里 无 村 落, 暮 至。

帐月席茵刀枪枕,盘 蛇 伏 我 入 云 中。

相 逢 且 问 西 来 客,无那西风日末斜,谁予便利敢分家江 城 子忆长征李志民 一九八六年长征万里路遥迢。

五岭逶迤腾细浪,烟 笼 黄 河 水 天 浑,谈笑低吟道明天。

也 慕 佛 国 清 凉 境。

半 岭 行 来 脚 下 软?两 三 灯 火 商 州 城,四 面 流 云 过 山 来。

四,破 天 绝 壁 挂 祥 云。

长 征一九三五年八月,经巴西阿西作林 伯 渠刚过草地到巴阿,乌蒙磅礴走泥丸。

登 华 山华 山 奇 险 天 下 闻,又 追 丹 江 驾 长 风。

赴 荆 门 路 上胎 爆 于 道,常盼归鸿早。

日 迫 长 安 秦 川 碧.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4.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

溪 水 潺 潺 鸟 迎 客,群 峰 拥 路 路 难 行。

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1.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东方欲晓,更加郁郁葱葱。

2.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七。

捷报迅传逾朔漠,野虻射人事可嗟,蓬高没膝步泥潭,风萧萧?3, 过 大 荒 岭十 八 盘 上 叹 紫 荆 ,古 来 客 外 路 难 行。

今 天 再 越 大 荒 岭,更 恨 人 间 路 不 平。

风 瑟 瑟, 雨 蒙 蒙,行 程 百 里 力 未 乏, 上 五 台 山六 月 青 山 景 色 佳。

临 壑 苍 松 腾 紫 气。

从 西 安 奔 商 州一 辞 西 安 赴 楚 荆,水 天 黯 淡 客 多 情。

船 过 巴 东 忽 夜 降,沿 江 灯 火 乱 如 星,只 疑 银 汉 落 江 中。

十。

公安县公安朋友云 雾 初 开 天 放 晴,不 期 公 安 阻 行 程。

平 生 初 为 警 门 客,斗 湖 城 关 乍 认 朋。

你 行 公 事 我 忧 民,同 谓 报 国 道 不 同。

莫 说 异 乡 无 知 己,最 无 情 处 尚 有 情。

长征歌十月里来秋风凉, 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雩都河, 古陂新田打胜仗。

十一月里来走湖南, 宣临兰道一齐占,冲破两道封锁线, 赫得何键狗胆寒。

十二月里来过汀江, 广西军阀大恐慌,四道封锁线都突破, 势如破竹谁敢挡。

一月里来梅花香, 打进贵州过乌江,连占黔北十数县, 红军威名天下扬。

二月里来到扎西, 部队改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 扩大红军三千几。

三月打回贵州省, 二次占领遵义城,打坍王家烈八个团, 消灭薛吴两师兵。

四月里来向南进, 打了贵阳昆明,巧妙渡过金沙江, 浩浩荡荡蜀中行。

五月里来泸定桥, 刘文辉打得如飞跑,大渡河天险从容过, 十七个英雄姓名标。

六月里来天气热, 夹金山上还积妇,一四两个方面军, 懋功取得大会合。

七月进入川西北, 艰苦奋斗为那个,为了抗日救中国

八月继续向前进,草地行军不怕冷, 草地从来无人过,无坚不摧是红军。

九月出发潘州城,陕甘支队东北行, 腊子口渭河安然过,打了步兵打骑兵。

二万五长征到陕北,南北红军大会合, 粉碎敌人新“围剿”,统一人民救中国!长征组歌《到吴起镇》肖华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这里有几首还可以啦。

《长征》一部两万五千里的浩瀚史诗独版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抄在了斯诺的美式笔记里让全人类的读者为之颤栗史诗因围剿的抑窒奋然起笔几万双草鞋的灵感奔涌如铁流决堤七百...

红军长征过雪山的资料

红军长征过雪山的资料: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

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死。

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

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

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

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有关红军长征中过雪山的资料

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

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

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死。

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

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

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

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

红军长征诗歌

读者啊,若是允许我有更多的篇幅来书写,我??要歌唱,即使部分也吧,那决不会使我感到足??够的甘露??———但丁《神曲》????除了你们,有谁敢轻松地一路放歌??特别是在时间历史??移到了雪的刀刃和白的后面是血的时候????只一付脚板披挂一袋小米一支步枪??就举着锋利的镰刀和锤头??走进原始的野性和香火燎绕的地方??走进了供果可怜野菜根扎进骸骨的地方??脚跟跋涉的声音??砥砺了诗歌??亦烧痛了贫穷与荒凉??没有柴禾和融雪??就用胃跟野菜和皮带煮在一起并一起沸腾??孕育比爱情更欢乐的一种精神比一颗珍珠??更珍贵的一种品质??种植在没有火把照耀有路或没路的泥泞里??从此??枯死的日子发芽了泛青了发绿了成熟了??失血的土地瘦瘦的肋骨??开始微笑丰润??一路上的渺无人烟亦开始升腾如缕的烟火与歌唱????瘦且漫长的路??有无字的长眠??有长歌当哭或长哭当歌的哀悼??亦有温柔的爱情??还有用眼泪做下的铮铮誓言??一走就是二万五千里??腿缠绷带的革命??脚跟一个接一个??草鞋一双接一双??从洪湖到井岗??从井岗到陕北??你们把骨殖还给土地??把肉体交给逶迤的道路??把丹心留给光明之后??仍有一群人另一群人??在普通的斗笠之上??在粗布的八角帽遮阳之上??缀上一颗颗相同的红星??从敌人的溃败??从褶皱的荒凉里??从大江南北??一茬又一茬传到远方??从雪山到雪山??从草地到草地??行走在泥泞里雪亮的刀刃之上??感觉一如痉孪的痛苦??但沉重且高贵的头颅马蹄和一身风雪浇铸的沉默??足以荷起沉甸甸的理想??在遵义在金沙在六盘山??都有王佐们黄公略们的灵魂??都有十七勇士的灵魂??都有方志敏朱德毛泽东的灵魂????从一九三四年起雪山草地长征??就有了血的凝重歌的气吞山河和??成批成批的英雄??应感谢什么呢??裸露无遗的骨骼??一泻千里的波浪??清丽如露的浪漫的诗行??谁能写出大诗谁就是大师??诗歌的光芒片片飞雪的晶莹??在超越在飞升在凝聚??成为经典成为旗帜????这是二万五千里竞走二万五千行辉煌的大诗呀??日常生活里遭遇到饥渴高兴与悲痛甚至生与死??一走完这旷远的马拉松??就像走完了从稚声的啼哭到纪念碑的人生??所有的征途都不叫遥远??所有的苦难都不叫苦难??生的凝固铺排的战事掩埋伙伴的痛苦??都败在将千山万水踏为泥丸的精神之下????为红军作证的只有草地雪山??为草地雪山作证的只有红军??无须再证明些什么??就凭这被风雪搓揉过烈日曝晒过??被殷红的血浸淫过的结痂的线条和棱角??你们!以坚如磐石柔如似水的精神??养活了自己养活了具有黄河血统的整个民族??也养活了几千年的锦绣河山??你们!以拙朴的动作长城般的坚毅饮如血的夕阳??以草鞋的速度寻到真理??从此从陕北到北京的路??不再峥嵘不再孤苦伶仃??清丽的信天游在大难之后??把陕北的爱情陕北的窑洞唱得通红??枣园里的枣香一直染上晚霞的红晕????如今??我和我的年轻的伙伴??在自由地品尝爱情??用幸福的雪洗净双手之后??虔诚地捧起这部巍峨的作品??长风浩浩正气凛凛??平平仄仄的字里行间??打着灰色绑腿负重的道路还很长很长??而用野菜充实思想的岁月??用热血赴汤蹈火的精神??离我们最远离我们最近 展开

谁有红军长征过雪山时的故事

红军长征事迹: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

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

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

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

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

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

而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

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

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

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

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

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中央纵队9853人。

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

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

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江拦阻,左有广西军,右有河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军阀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

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

26日,红1、3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2、4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长的湘江两岸。

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

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白白地丧失了。

11月29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

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

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

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

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

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

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

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的故事

介绍一个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

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

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

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

张思德忙赶上去。

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

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

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参考资料: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6/10/05/001426090.shtml12岁就参加红军的邓岳当年是个人见人爱的红小鬼。

长征途中因患疟疾,被部队发了10块光洋动员就地复员当老百姓。

倔强的邓岳坚决不干,咬着牙坚持行军。

有一天突然发作,躺在路边抽搐。

正巧一辈子都爱跟孩子扎堆的陈赓骑马路过,心痛得不得了,“这不是小邓吗?赶紧上我的马!”邓岳知道陈赓也是拖着一条残疾的腿,死活不肯。

自己常常都是大孩子的陈赓怎么也说服不了这位执拗的小战友,只好让他牵着马尾巴跟着走,马蹄溅起的泥土糊了他一脸,他就闭着眼睛跌跌撞撞地跟着走了一路。

经过诸多类似的艰难困苦,以及无数次与倒在雪山草地的战友洒泪而别,他用一个孩子稚嫩的双脚,量完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终于走进了黄土高原上那个有着一座宝塔的小城。

而当今许多相同年龄的小皇帝,还在铺天盖地的营养品中挑挑拣拣呢。

走过雪山草地的孩子却比他们都生长得迅速、健康、强壮。

邓岳,出息成了一个机智果断的指挥员,一个毛泽东赞赏的“勇敢而明智的英雄”。

1955年,邓岳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参考资料:http://bbs.ent.tom.com/forum/view_thread.php?forumid=208 threadid=4690

红军长征过雪山的资料

红军长征过雪山的资料: 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

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死。

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

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

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

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

红军长征过雪山概述

红军不仅要战胜雪山阻挡和恶劣气候的侵袭。

前进道路上要连续翻越3座5000米以上的大雪山。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7月初,物资匮乏,粮食奇缺。

在最后断粮的日子里,更加严重的是缺粮断炊的威胁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总之帮你一下吧!呵呵1936年5月,红12团担负红二军团的前卫团,全团工作都压在团长黄新廷肩上。

他尽力做好全团的军政工作,是藏族聚居区,人烟稀少,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了最充分的思想准备,还忍饥挨饿翻越了一座4200米的雪山,部队27日才到达阿坝,在前边开道,黄新廷与新调来的政委杨秀山率红12团到达甘孜的绒坝岔,与专程赶来迎接他们的红四方面军第30军263团会师。

前卫团在迎接部队的引领下向阿坝开进。

计划10天的行程整整走了半个月,雪山重重,峡谷纵列。

团政治委员朱照辉在战斗中负伤后。

红军要经过的地方海拔3000米以上...

长征的诗歌

长征 作者: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该诗应该作于长征胜利结束之时。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又称大雪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五千米以上。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

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

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

那么,由此可看出毛泽东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

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

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

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

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

毛泽东有关长征的诗词(七律)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愕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