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乡村四月古诗词 古诗词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古诗的意思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子规——杜鹃鸟. ②才了——才料理完.【译文】 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乡村四月古诗的意思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子规——杜鹃鸟. ②才了——才料理完.【译文】 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乡村四月古诗的诗意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

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著有《西岩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苇碧轩集》,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

二集互有出入。

【注释】 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②子规——杜鹃鸟。

③才——刚刚。

. ④山原-----山坡原野 ⑤蚕桑--种桑养蚕。

⑥了——料理完 ⑦如——好像 【译文】 (1、2句)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4句)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中心】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川流。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几乎是没有的。

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画面

乡村四月古诗的意思

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子规、烟雨.【译文】 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

后两句写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白茫茫的水,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运苗,有人插秧,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

【注释】 ①子规——杜鹃鸟. ②才了——才料理完:绿原、白川,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两句着重写景,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村居古诗 乡村四月

请问你要的是原诗吗?希望我的答案是你所要的。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 高鼎,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4)醉:迷醉,陶醉。

(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一句时间和自然景物。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译文】 (1、2句)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4句)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中心】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之名号。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川流。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几乎是没有的。

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画面。

乡村四月古诗的译文是什么?

1、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全诗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

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

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

4、作者简介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

翁卷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屡考进士不中,布衣文人。

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

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有清新淡远的意味,讲究锤炼字句,写景善白描,时有佳句,为人传诵,著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

古诗乡村四月?????????????????????????...

田园诗。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子规——布谷鸟。

②才了——刚刚做完。

【译文】 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

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关于古诗《乡村四月》的问题

在这里,了的意思是完了、结束的意思,所以读liǎo● 了liǎo 1. 明白,知道:明~。

一目~然。

2. 完结,结束:完~。

~结。

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

办得~。

4.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其它字义● 了le 1.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2.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改写古诗《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著有《西岩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苇碧轩集》,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二集互有出入. 【注释】 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②子规——杜鹃鸟. ③才——刚刚.. ④山原-----山坡原野 ⑤蚕桑--种桑养蚕. ⑥了——料理完 ⑦如——好像 【译文】 (1、2句)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4句)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中心】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川流.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几乎是没有的.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