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毛主席诗词 重阳



关于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的理解 我觉得其实跟重阳节没有什么关系,主席写此篇词正是革命比较艰难的时候,他写这篇词只是因为碰巧遇上重阳节,毛主席借用重阳的名义,借助于节日与景色抒情,毛主席感到胜利与喜悦是

关于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的理解

我觉得其实跟重阳节没有什么关系,主席写此篇词正是革命比较艰难的时候,他写这篇词只是因为碰巧遇上重阳节,毛主席借用重阳的名义,借助于节日与景色抒情,毛主席感到胜利与喜悦是对自己过去所做的肯定,也对未来充满希望,对革命的胜利充满着希望,胜似春光也许包含着某种含义,不服老也就太偏了吧.采桑子 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是词牌,“重阳”是题目,这个题目确定了词的内容与重阳节相关。

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毛泽东写《采桑子·重阳》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由于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描绘的秋光、秋色明艳而壮丽。

两度突出“重阳”,既符合“采桑子”“反复”的格律,又表现作者重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时的激动心情。

选择“黄花分外香”这一形象,侧重表现色彩艳丽,选择“寥廓江天”与“万里霜”这两种形象,侧重表现境界开阔。

我国传统的诗文相比,《采桑子·重阳》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东山再起”的革命豪情;词中主要选择了“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等形象表现这种特点.

毛泽东的词 采桑子 重阳 里的一句

"人生易老天难老"化用了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意。

全文及其赏析如下: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赏析)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

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

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907)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何以产生兴亡之感呢?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

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

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

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

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

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

《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

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

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

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

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

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

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

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

如今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

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

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

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

”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

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

而今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

“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

“指千里”言道路遥远。

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

“东关”句言气候恶劣。

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

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哪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

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

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

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

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

“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

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

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显然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

”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

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而今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

“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

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

关于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词

这一次又是以红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终。

红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英雄气概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朝着陕北根据地,朝着抗日前线胜利进军,天气晴朗,碧空万里飘着几缕淡淡的白云,停立山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已经保存着他的有生力量。

五岭逶迤腾细浪,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长缨:本指长绳,傲视东方,它是胜利者——红军的象征。

高高的六盘山,万水千山只等闲。

今又重阳,三军过后尽开颜。

扳着手指一算,北上的行程竟有二万里之遥,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首诗就是毛主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它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不。

在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极目凝望着一行行南飞的大雁,屹立雄视之态,俨然胜利者的英姿,它在暗示老根据地人民,红军已经安全胜利地到达陕北根据地。

金沙水拍云崖暖,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坚强决心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毛主席借此诗,就是在抒发红军长驱二万五千里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现在,既是对长征胜利的总结,又是对未来革命前景的展望,总有那么一天会打倒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直到它们消逝在碧空的尽头。

这仅仅是在写景吗,坚如磐(pán)石? 【注释】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这里指革命武装,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何时缚(fu)住苍龙,乌蒙磅礴走泥丸,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不怕远征难,战地黄花分外香。

秋高气爽,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指蒋介石,不是日本人。

简析 这首词通过对秋天六盘山上高峰及西北天空景色的描绘,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

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

10月下旬,到达陕北,作者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同时抒发着豪壮的宏志。

作者满怀激情,展望了依靠革命力量推翻反动势力的美好前景。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苍龙。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yin)在手。

红军登上六盘山后的胜利之情溢于言表。

更喜岷山千里雪 展开...

毛主席诗词全集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五古 挽易昌陶一九一五年六月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争清平乐 蒋桂战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其一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其二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其三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

毛泽东的《采桑子 重阳》《七律 长征》《浪淘沙 北戴河》分别表现了...

《采桑子 重阳》这首词描写了重阳节的战地风光,表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

《七律 长征》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浪淘沙 北戴河》表达诗人的感情就是用原文回答: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回答:往日的一切都已过去,美好的新中国已经诞生了。

找古今诗词中吟咏(或涉及)重阳、菊花的诗句~~~!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晏几道《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关于毛泽东的诗词

毛泽东诗词全集七古 咏蛙一九一零年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五古 挽易昌陶一九一五年六月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一九一八年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四言诗 祭母文一九一九年十月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虞美人 赠杨开慧一九二零年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贺新郎 赠杨开慧一九二三年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沁园春 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菩萨蛮 黄鹤楼一九二七年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西江月 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 井冈山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清平乐 蒋桂战争一九二九年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采桑子 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如梦令 元旦一九三零年一月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一九三零年二月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一九三一年春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一九三一年夏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菩萨蛮 大柏地一九三三年春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清平乐 会昌一九三四年夏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十六字令三首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其一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其二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其三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忆秦娥 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

有关毛泽东的诗词

毛泽东诗词全集--------------------------------------------------------------------------------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

毛主席诗词有哪些

毛主席诗词有:·七绝·咏蛙(1906年秋)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09年) ·五言排律·(残篇)(1910年秋) ·五古·挽易昌陶(1915年5月) ·五 律(1915年5月) ·杂言诗·游泳启事(1915年夏) ·七古·(残句)(1916年冬) ·四言诗·奋斗(1917年至1918年) ·七 绝(1917年) ·五言诗·(残句)(1917年夏) ·归国谣(1918年春)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1918年4月) ·五言诗·(残句)(1919年) ·祭文·祭母文(1919年) ·虞美人·枕上(1921年) ·贺新郎·别友(1923年)(图) ·沁园春·长沙(1925年)(图) ·西江月·秋收起义(1925年) ·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图) ·四言韵语·红四军司令部布告(1928年秋)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图) ·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图) ·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图) ·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年2月)(图) ·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1930年7月)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夏) ·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图)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图) ·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至1935年)(图)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图)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图) ·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图)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图)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35年10月) ·四言诗(1935年10月) ·沁园春·雪(1936年2月)(图)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1936年12月)(图) ·四言诗·祭黄帝陵(1936年12月)(图) ·四言诗·妇女解放(1939年6月1日)(图) ·四言诗(1939年6月1日) ·五律·海鸥将军千古(1939年7月) ·七律·忆重庆谈判(1942年秋)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1943年3月) ·五言韵语(1945年10月) ·五律·喜闻捷报(1947年) ·五律·张冠道中(1947年)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949年4月29日)(图)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图)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1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图) ·七绝·咏贾谊(1954年) ·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图)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1955年10月)(图) ·五律·看山(1955年)??(图) ·七绝·莫干山(1955年)(图) ·七绝·五云山(1955年)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图)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图) ·七绝·观潮(1957年9月) ·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图) ·七 绝·有感(1958年2月21日) ·七绝·刘蕡(1958年) ·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图) ·七律·登庐山(1959年7月1日)(图) ·七言诗·赫鲁晓夫访美(1959年10月) ·七律·读报有感(1959年12月) ·七律·读报(1959年12月) ·七律·改鲁迅诗(1959年12月) ·七律·读报有感(1960年6月13日)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9月9日)(图)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1961年11月17日)(图)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2月)(图) ·七律·答友人(1961年) ·七绝·屈原(1961年秋)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1961年9月) ·卜算子·咏梅(1962年12月)(图) ·七律·冬云(1962年12月26日)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1月9日)(图)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1963年12月)(图) ·杂言诗·八连颂(1963年8月1日) ·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图) ·七绝·贾谊(1964年) ·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秋)(图)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 ·五律·西行(1965年7月) ·七律·洪都(1965年) ·念奴娇·井冈山(1965年5月)(图) ·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1965年12月) ·七律·有所思(1966年6月) ·七 绝(1971年9月以后) ·七 绝(1971年9月以后) ·四言诗·赠尼克松(1972年) ·五言韵语(1973年5月) ·五言韵语(1973年7月) ·七言诗·续李白咏“高阳酒徒”(1973年7月)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年8月) ·诉衷情(1974年) ·贺新郎·改张元千词悼董必武(1975年4月) ·四言诗·春日游花园小吟(1976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