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毛主席诗词最长的



毛泽东的最好的诗词《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

毛泽东的最好的诗词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

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

“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

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清平乐 六盘山》 目前能够欣赏到的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手书共有五幅,但被书法界誉为经典之作的是“一九六一年九月应宁夏同志嘱书”的《清平乐·六盘山》。

欣赏这幅作品可以看到,整幅作品气势磅礴,刚柔共济,字体瑰丽参差错落有致,笔势浩畅飘逸宛若行云流水。

毛泽东在这幅《清平乐·六盘山》词后题注:“一九六一年九月应宁夏同志嘱书”。

多年来,许多人都在猜想这位“宁夏同志”是谁,是如何请毛主席书写这首词的。

在宁夏就有几种说法,而且见诸报刊,以讹传讹。

八十年代为原自治区主席黑伯理当秘书的喻通听黑伯理讲过当年通过董老请毛主席书写《清平乐·六盘山》的有关情况

1959年9月,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根据周恩来总理意见,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计、命名了会议厅。

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决定,各省会议厅分别由各省、自治区自己设计布置。

人民大会堂会议厅作为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场所,宁夏厅作为与外省区交流的一个窗口,广大干部群众都希望把宁夏厅布置得新颖别致,具有民族特色地方风格

宁夏厅的布置工作由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负责。

黑伯理任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秘书长,他刚从北京调宁夏工作,对布置人民大会堂宁夏厅的工作非常热心。

在制定方案时,许多同志提出,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宁夏六盘山,并写下了光辉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已在全国人民中广为传诵,最好的方案是用宁夏独有的贺兰石雕刻上毛主席亲笔写的这首词,再配上一幅毛主席长征过六盘山的画,这将是对宁夏回汉各族人民极大地鼓舞。

这一方案得到了自治区党委的批准和北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赞同。

当时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负责布置会议厅的黄文奎、王晓风同志先后到中国军事博物馆和中央档案馆,查找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诗词的手稿。

查了好几处,没有找到这首词的手稿,据说当年毛主席过六盘山时是在马背上吟成的,很难找到这首词的手稿。

他们又从能够见到的毛主席手迹中找字拼写这首词,拼字不仅找不全,拼出的字之间也不连贯。

布置会议厅的同志十分着急,提出只能由自治区领导出面请毛主席亲笔书写。

自治区领导感到为难,还把有这种想法的同志批评了一通。

之后,董老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全文如下:“主席:我受了宁夏自治区人委一位同志之托,他要我转恳你把你在六盘山作的清平乐词写一纸给宁夏,那里的同志将把他刻石立碑于六盘山上以留纪念。

受托很久了,总觉得这样的琐事麻烦你太不应该。

日前,宁夏来信催问,无奈,只得请你原谅,费神随笔一挥为盼!我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你的诗词十九首中录出清平乐一词如另纸供阅,以省记忆!此致敬礼!董必武(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董老在另一纸上工笔录写了《清平乐·六盘山》一词。

董老信中提到的“宁夏自治区人委一位同志”,就是时任自治区人委秘书长的黑伯理。

1961年在江西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在开会之余,于9月8日书写了《清平乐·六盘山》一词。

《清平乐·六盘山》词中有一句,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为“旄头漫卷西风”,毛主席书写时改为“红旗漫卷西风”。

并复董老一封信:“必武同志:遵嘱写了六盘山一词,如以为可用,请转付宁夏同志。

如不可用,可以再写。

顺祝健康!毛泽东一九六一年九月八日”。

毛主席在董老给他的信竖排末行左上方用铅笔批注“已办”。

董老从庐山回到北京后,申德纯打电话告诉...

毛泽东最著名的诗词

毛泽东诗词全集--------------------------------------------------------------------------------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

毛主席诗词有哪些

毛主席诗词有:·七绝·咏蛙(1906年秋)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09年) ·五言排律·(残篇)(1910年秋) ·五古·挽易昌陶(1915年5月) ·五 律(1915年5月) ·杂言诗·游泳启事(1915年夏) ·七古·(残句)(1916年冬) ·四言诗·奋斗(1917年至1918年) ·七 绝(1917年) ·五言诗·(残句)(1917年夏) ·归国谣(1918年春)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1918年4月) ·五言诗·(残句)(1919年) ·祭文·祭母文(1919年) ·虞美人·枕上(1921年) ·贺新郎·别友(1923年)(图) ·沁园春·长沙(1925年)(图) ·西江月·秋收起义(1925年) ·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图) ·四言韵语·红四军司令部布告(1928年秋)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图) ·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图) ·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图) ·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年2月)(图) ·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1930年7月)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夏) ·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图)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图) ·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至1935年)(图)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图)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图) ·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图)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图)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35年10月) ·四言诗(1935年10月) ·沁园春·雪(1936年2月)(图)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1936年12月)(图) ·四言诗·祭黄帝陵(1936年12月)(图) ·四言诗·妇女解放(1939年6月1日)(图) ·四言诗(1939年6月1日) ·五律·海鸥将军千古(1939年7月) ·七律·忆重庆谈判(1942年秋)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1943年3月) ·五言韵语(1945年10月) ·五律·喜闻捷报(1947年) ·五律·张冠道中(1947年)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949年4月29日)(图)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图)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1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图) ·七绝·咏贾谊(1954年) ·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图)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1955年10月)(图) ·五律·看山(1955年)??(图) ·七绝·莫干山(1955年)(图) ·七绝·五云山(1955年)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图)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图) ·七绝·观潮(1957年9月) ·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图) ·七 绝·有感(1958年2月21日) ·七绝·刘蕡(1958年) ·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图) ·七律·登庐山(1959年7月1日)(图) ·七言诗·赫鲁晓夫访美(1959年10月) ·七律·读报有感(1959年12月) ·七律·读报(1959年12月) ·七律·改鲁迅诗(1959年12月) ·七律·读报有感(1960年6月13日)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9月9日)(图)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1961年11月17日)(图)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2月)(图) ·七律·答友人(1961年) ·七绝·屈原(1961年秋)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1961年9月) ·卜算子·咏梅(1962年12月)(图) ·七律·冬云(1962年12月26日)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1月9日)(图)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1963年12月)(图) ·杂言诗·八连颂(1963年8月1日) ·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图) ·七绝·贾谊(1964年) ·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秋)(图)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 ·五律·西行(1965年7月) ·七律·洪都(1965年) ·念奴娇·井冈山(1965年5月)(图) ·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1965年12月) ·七律·有所思(1966年6月) ·七 绝(1971年9月以后) ·七 绝(1971年9月以后) ·四言诗·赠尼克松(1972年) ·五言韵语(1973年5月) ·五言韵语(1973年7月) ·七言诗·续李白咏“高阳酒徒”(1973年7月)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年8月) ·诉衷情(1974年) ·贺新郎·改张元千词悼董必武(1975年4月) ·四言诗·春日游花园小吟(1976年春)

毛泽东诗词最大特色是什么?

读毛泽东诗词的最鲜明体验就是感觉毛泽东诗词的境界博大开阔、气势恢宏、摧山撼岳。

往往是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能展示纵横万里的境界,发出吞吐山河、雷霆万钧的气势。

如:《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段词以“千里”“万里”极轻松的概括北国万里山河冰封大地瑞雪纷飞的景象,又用一个“望”字把雄伟的长城、滔滔的黄河、绵延的山脉、突兀的高原尽收笔端,用如此轻松简洁的笔触,描绘出如此博大壮美的境界,确实是前无古人

再如,下阕对历史名帝的评价,用了一个“惜”“略输”和“稍逊”“只识”对功赫一代、名垂千古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做了极恰切又带有傲视意味的评价。

又用“俱往矣”把这些曾受人崇拜的历史英雄,送回历史,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 在当代。

这种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在以前史学家和文学家中是从所未见的。

毛泽东在他的作品中,不做历史名人的崇拜者,赞美当代英雄,是因为他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点,运用的是最新的唯物史观,这就使他的评古具有前人所没有的大“气”,这一特点就是帝王诗人曹操,和以气魄宏大而著称的苏轼也无法向其背。

与其博大境界和相辅相承的是毛诗词的磅礴的气势。

在毛泽东诗词中,气势宏大的句子比比皆是,如“千村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些写景的诗句显示了惊天动地,吞吐风云的气势,形象的概括了时代激变的特征。

毛主席的好的诗词

喜欢一首: 忆秦娥·娄山关(1935.02)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题解】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就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

二月五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

上任伊始的毛泽东求胜心切,敌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

没料到四川辣子们十分打得,红军兵数千,败下阵来。

毛泽东当机力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

这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

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

这首词,应该是作于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毛主席诗词全集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五古 挽易昌陶一九一五年六月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争清平乐 蒋桂战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其一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其二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其三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

毛泽东的主要诗词作品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

在同时代的革命领袖人物中,他更具有鲜明的诗人气质和风采,这是由于他的兴趣、爱好和深厚的素养所使然。

他的诗词创作成就,一方面与他作为伟大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的恢宏气魄和宽广胸怀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与他对文学艺术的深刻见解有直接关系

从毛泽东关于诗词与欣赏的见解和主张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创造无产阶级新文化的。

为了深入说明这一点,本文不能不涉及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些有关问题。

一、肯定“诗言志”。

1945年毛泽东为诗人写了“诗言志”的题词。

这既是他关于诗的一种见解,也是他对诗人的一种主张和号召。

所以关于“诗言志”的内涵,必须加以说明。

“诗言志”之说,屡见于先秦以来的古籍,为历代优秀诗人所遵循。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人对于诗歌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它作为中国诗歌最基本的审美创造原则,一直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史。

这样的诗歌传统,必然被毛泽东所接受。

青年时代在湖南师范读书时写的《讲堂录》,就记述了关于诗歌特征的一些语录,这些语录自然反映了他当时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

录中所记“有情而后著之于诗,始美且雅”;“性情识见俱到,可与言诗矣”等,就属于“诗言志”的范畴。

他从青年到中年写的诗词作品,也鲜明地表现了忧国忧民、奋发有为的豪情壮志。

因此,他在抗战期间提倡“诗言志”,就不是偶然的了,而且他又使这条古老原则增添了新的光彩。

但是,毛泽东不仅肯定了“诗言志”的积极内涵和优秀传统,而且又给它赋予了新思想、新内容

关于“诗言志”的“志”,他没有直接进行诠释,但我们可以从他的大量诗词品评中看出来。

从1937年到1944年期间,他在给何香凝、柳亚子、萧三等人的书信中,屡屡以不可抑制的激情,赞美他们的诗中所表现的那种不被恶势力所压倒的“骨气”和为民族解放全力以赴的“战斗”,就清楚地表明了他之所谓“诗言志”的新内涵。

毛泽东自己的诗词所表现的“志”,不论是战争年代的作品还是和平时期的作品,都具有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骨气,具有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

二、注重“诗格”。

1945年秋,毛泽东由延安到重庆谈判期间,曾多次致函柳亚子。

其中有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这里所说的“一首词”,指的是1936年2月他写的长调词《沁园春·雪》。

这里所说的“诗格”指的又是什么呢? 关于“诗格”,在中国古典诗学中也是由来已久的。

它的含义大致有这样几种:一种是指诗的体制、格式或格律;一种是指诗的品格、风格或格调。

毛泽东所说的“诗格”是属于后者。

因为他在寄词之前,曾收到柳亚子的赠诗,并当即复信赞赏:“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

”这就为他的“诗格”作了注解。

陆游和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词人,力主抗战,反对求和;所作诗词,慷慨激昂,为历来诗评家推为高格。

然而毛泽东竟以为柳亚子超过了陆游和陈亮,其诗格之高可想而知。

毛泽东说自己的《沁园春·雪》略近于柳诗,显然是谦逊之辞,但也说明了他是多么重视“诗格”。

柳亚子接读毛词后,极为激动,赞赏不已,当即次韵奉和,盛赞毛词高格:“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

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其中“黄州太守”,指的是北宋大词人苏轼。

他打破了唐五代以来婉约词风的传统,开创了豪放词风的新生面。

柳词所谓“稼轩居士”,指的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将豪放词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柳亚子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是这样的词坛巨擘的豪放高格,也是比毛词逊色的。

在“诗格”上,柳对毛之评价,大体说来不算是溢美,毛词《沁园春·雪》确是绝唱,自有词这种艺术形式以来,以《沁园春》的词牌咏雪的,还没有如此雄浑的作品,千古词人向他折腰敬服是可以想见的。

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毛泽东为什么将“慨当以慷”的作品视为高格?这是因为中国文学史历来以“建安风骨”为高格,而“建安风骨”就是以“雅好慷慨”为其特征的。

毛泽东所说的“慨当以慷”一语,就出自领导“建安风骨”的曹操之《短歌行》。

1949年所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又用此语:“天翻地覆慨而慷。

”总之,他很喜欢“慨当以慷”的作品。

关于这个问题,他自己作了回答,即给柳亚子信中所说的:“读之使人感发兴起。

”这句话十分重要,因为它将慷慨高格的审美价值的精髓很集中地提炼出来了

三、崇尚“诗味”。

关于“诗味”问题,是毛泽东于1957年1月12日给臧克家等人的信中提出来的,在1965年7月21日致陈毅的信中有比较深入的探讨,因此是他十分重视的诗歌理论问题。

“诗味”的“味”,也是一个最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非常有趣。

“味”,本来是一个味觉概念,把它引入艺术领域也是源远...

毛泽东的爱国诗词

编辑词条 毛泽东诗词 [编辑本段]1、简介 毛泽东诗词是怀着巨大的诗的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

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 毛泽东要求文艺家“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

”毛泽东诗词正是运用这样的世界观分析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光辉的典范。

比如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群众观点的强烈表现。

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人类社会同样是如此。

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

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

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千古绝唱。

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

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

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种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改革,创造奇迹。

毛泽东1928年在井冈山创作的《西江月·井冈山》 ,连同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清平乐·会昌》等九篇精品构成了一组气势雄伟,笔力千钧的井冈山道路的胜利凯歌。

这一组意境超拔,诗采飞扬的词,多是“在马背上哼成的”。

它们是伟大革命领袖的战斗豪情与杰出诗人的创作激情浑然一体结成的革命诗词的奇葩。

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灵里铸造美的殿堂。

毛泽东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

它表现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我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

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的传统。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满江红》)等都是这一传统的代表作。

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

在他的诗词中全不涉及自然美的作品,为数很少;而单纯描写自然美的几乎没有。

《沁园春·雪》这首词,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在雄伟中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长城、大河,远近映衬,动静结合,错综生辉,描绘出一幅天低野阔、一望无际的壮美的雪景图。

然而,这只是太阳不出来的时候的景色,待到雪止云开,阳光普照时,景色又推向更高的档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美丽动人,画面开阔,气势磅礴,诗意盎然。

下半阕以“江山如此多娇”的警句,既总括了前边雪景的美的境界,又引出了诗人要突出歌颂的理应主宰这美丽江山的“风流...

毛泽东诗词著名的30首诗

毛泽东著名的诗词1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3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4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5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6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7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8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9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10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11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2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3 清平乐 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4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妖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5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6 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 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17 浪淘沙 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18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19 蝶恋花 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青杨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20 七律二首 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6月3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千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譬摇 借问瘟神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21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地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22 七律 登庐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23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24七律 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25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