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苏州山塘诗词 七里山塘诗词



山塘街的古诗 七里山塘是苏州古代的金粉地、闹市区(类似南京的夫子庙),是开发的新景点。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我们

山塘街的古诗

七里山塘是苏州古代的金粉地、闹市区(类似南京的夫子庙),是开发的新景点。

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

我们到的时候正是傍晚,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山塘走笔 阅读题目

横塘远去 秋末 在人们印象里,苏州西郊的横塘,不是旅游景点。

苏州周边远远近近的古镇,借旅游的东风,一个一个在兴盛起来,唯独没有横塘。

能勾起游兴一去横塘的,就是运河边上睡着的古老的驿亭。

横塘,可是诗人骚客常吟唱的呀,读了点诗词又谁人不识君。

范成大以横塘为题,有专门吟唱横塘的。

“南浦春来一绿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一幅江南烟雨送客图。

“阵阵轻寒细马桥,竹林茅店小帘招。

东风已绿南溪水,更染溪南万柳条”,一派田园风光。

清代诗人吴宽也以《过横塘》为题,“夏半横塘风日多,画船载酒压晴波”,把过横塘作为“登山第一歌”;唐寅在《江南四季歌》中,说“吴山穿绕横塘过,虎丘灵岩复元墓”,把横塘与虎丘、灵岩吴中诸山连了起来;厉颚在《自石湖至横塘二首》中,“为爱横塘名字好,梦肠他日绕吴门”,化用《吴书》孙坚“母怀妊坚,梦肠出绕吴昌门”的典故,把爱横塘推到了极致。

横塘更出了名的,还在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江南黄梅时的烟雨、满城飞絮,比作一腔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种不同的愁,异曲同工,到了绝处。

也因“梅子黄时雨”,贺铸得了贺梅子的雅称。

词的开头,“凌波不过横塘路”,横塘也出了名。

张中行老先生二十年前来苏州,在《姑苏半月》中就因贺铸的《青玉案》而专写了一节过横塘的思绪:坐汽车西行三次,往返过那个地方六次,每次过,看江水,看路旁的房屋,心里都泛起“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的思情。

这是由贺铸的一首《青玉案》词引起的,词的开头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我读,同人闲谈,常常接触这首词,以为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类所谓豪放的相比,这写得才是词境,值得用心灵去吟味…… 横塘还在,可是,这么烟雨,这么尽绿,让人寻芳,引起诗人骚客万般怜爱的横塘,已经远去,只能像张中行先生一样,车过横塘,想想罢了。

横塘,你是怎么远去,怎么消失的? 或许横塘没有许多名胜古迹留下来,没有像沈万三那样的沈厅、明清时的民居留下来,没有同里、角直那样的河桥留下来,或许后来再没有像范成大、贺铸那样的诗人住在横塘附近了,这或许都是原因;但横塘的消失,可能已有一二百年了,我猜想,横塘的功能变了,横塘已不是苏州水陆交通的津口和要冲了。

或许就是,公路的开通,路失横塘。

“凌波不过横塘路”,女士去石湖、太湖,去灵岩、洞庭,到了横塘就要改乘水路,男士也是如此。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浪游记快,说:“吾父稼夫公唤女伶演剧,宴客吾家。

余患其扰,先一日约鸿干赴寒山登高,藉访他日结庐之地。

芸为整理小酒榼。

越日天将晓,鸿干已登门相邀,遂携榼出胥门,入面肆,各饱食。

渡胥江,步至横塘枣市桥,雇一叶扁舟,到山日犹未午……”横塘是游石湖、太湖、灵岩的第一站。

横塘,通胥口,通越溪,连太湖,连京杭大运河,苏州水路交通的要冲,西行、北进的渡口,水路造就了横塘。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尽管今天横塘仍是苏州西部水路交通的必经之地,但作为石湖、太湖诸多名胜的起始,作为折柳送客的站头,陆路的兴盛,公路的畅通,这样的作用减少了,降低了,乃至可有可无了。

横塘因水路而名,也因水路而失。

这或许也是交通发展的一种结果,用不到读古人诗而伤今人的神。

很久没有去横塘了,横塘成不了旅游景点,也得去问问。

兴致一来,再热的天,也挡不了。

或许横塘的小街比不得周庄、同里的老街,或许横塘不想走古镇新区的路,原来一条临河而建的街,已是荡然无存,展现在面前的是江南千镇一面的新镇,一条水泥路的两边,林立着四五层高的楼房,底层开着商铺。

穿过一条小路,来到大运河岸边。

亭子桥卧龙似的横亘在运河上,与彩云桥、古驿亭,组成一个直角,运输船川流而过,多少给人一点今古奇观。

而瞅瞅运河两岸,一边在装卸红砖,一边在下载金属废件,一边碎砖满地,一边满地油污,游兴了然无痕。

彩云桥卧在胥江与运河的交接处,与驿亭相连。

不知为何,刻有“彩云桥”的花岗石栏,被弃在一旁。

还能使人唤起横塘古镇思绪的,古驿亭静静地蹲在河边。

在遥远的过去,这儿灯悬待月、客到烹茶、远映胥江,冷清之中还是相当有热气的。

而今,无论白天夜晚都没有客到烹茶了,唯有月照胥江。

古驿亭,还能吸引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河东边杂乱的民居,家家门前屋后的铁栅栏,一条墨黑似的小河,发着阵阵臭味,游兴绝对不会再有了。

应该包蕴在横塘里,镇东一里许就是吴中才子唐寅的墓。

经过多次修葺,加上边上新筑的秋香园,无论旅游,无论拜谒这位使苏州名声远播的才子,横塘还是有吸引力的。

尽管天大热,游客不多,唐寅纪念室里还是见到七八个来自外地的年轻学子。

传媒介绍,苏州将花大力开发石湖,苏州发展又在西进,石湖离不开横塘,横塘又是西进的门户,西进的起点,北边苏州高新区又在合围过来,横塘应该兴盛起来。

唐寅纪念室有副楹联,半联云:“继宋玉招魂之后,此番...

苏州有哪些桥?

唐代诗人、苏州刺史白居易有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诗词虽有夸张,但从宋代《平江图碑》上刻有城内359座桥梁是真实的。

加上城外700余座,总共达1000多座。

据有人统计,苏州的桥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5座,桥梁之多为世界之最,远远超过了世界著名水城意大利威尼斯每半平方公里一座桥的密度。

迄今随着道路的开通,仍有一百多座古桥存在。

例如苏州有名的古街山塘街就有横跨在山塘河上的九座古桥:渡僧桥、山塘桥、通贵桥、星桥、彩云桥、普济桥、望山桥、西山庙桥、新民桥;和竖贯在山塘街上的十二座古桥:白姆桥、毛家桥、桐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万点桥、同善桥、引善桥、万福桥、虎阜桥。

古路平江路上横跨平江河的有十二座:苑桥、思婆桥、寿安桥、雪糕桥、积庆桥(胜利桥)、苏军桥(青石桥)、众安桥(大新桥)、通利桥、胡相思桥、保吉利桥、庆林桥、潘家桥;横向南北向桥梁十三座:支河悬桥巷河上有郭家桥、顾家桥;新桥巷河上有小新桥、通济桥,柳枝巷河上有朱马交桥、新桥里桥、南开明桥,胡厢使巷河上有唐家桥、中家桥、北开明桥,仓街徐鲤鱼桥。

麒麟巷河上有奚家桥,北街河有华阳桥。

苏州桥梁的“三鼎甲”是胥门公园跨护城河著名的万年桥、南郊唐刺史王仲舒捐玉带助建的宝带桥、山塘彩云桥。

有名的桥有最早汉代建的学士河上的皋桥,三国时东吴建造的乐桥,唐代白居易建造的石岩桥,夏侯司空所建的夏侯桥,张继诗中的枫桥,北宋石氏善人捐资建造的苏州最高的单孔古石拱桥吴门桥、南宋建的寿星桥,元初僧人敬修发愿倡建的觅渡桥,明代建造的下津桥、普安桥,清代建的普济桥,石湖的行春桥,商人严庆祥出资改建的裕棠桥。

在景点里保存完好的有虎丘景点里的海涌桥、塔影桥、报恩寺的香花桥,寒山寺的江村桥,泰伯庙的泰伯庙桥,崇真宫的崇真宫桥,上塘街关帝庙的普安桥等。

还有种福桥、普济桥、普福桥、平安桥、广济桥、众安桥,同善桥,香火桥,观桥、乌鹊桥、黄鹂坊桥、花桥、女冠子桥、思本桥、尚义桥、道前街福民桥,当然还有一些桥已经没有了,只留下名字令人遐想。

例如饮马桥。

形成苏州有路就有桥,有桥就有名,有桥就有故事的意境。

...

我的家乡苏州的 名人

苏州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

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间.科举仕进的,苏州辖区共出文状元45名,占全国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为8名,清代为26名(占清代114科状元的22.8%),明代苏州府有进士437名,清代则有600名。

至于封疆大吏、征战良将、地方官员、社会名流,有贡献于社稷的苏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苏地而为后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间沧浪亭所立名贤祠,初建即列名贤像赞570名,后又续增名贤600余名。

名贤祠几经兴废,民国30年(1941)重修后,尚存名贤像赞594名。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吴地,教民农耕,三以天下让,号为至德,堪称吴地文化的开化之祖。

春秋时期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将北方儒家文化传播吴地的第一人,世称“南方夫子”。

孙武,齐景公时齐国贵族,因齐国内乱而奔吴。

著就《兵法》十三篇,帮助吴王阖闾南服越国,西破强楚,争霸中原,号称“兵圣”。

三国 陆绩(187—219),字公纪,天文学家。

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专著《浑天图》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怀橘遗亲”,为官卸任“载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为后人楷模。

两晋 陆机(261—303),字士衡,文学家。

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弟陆云并称“二陆”。

20岁时写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完整的文学论著。

他的《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南北朝 张僧繇,梁天监至大同年间大画家。

擅长人物及佛教画,所绘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被雕塑者取作模范。

亦精绘肖像,作风俗画,尤善画龙,曾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故事。

僧繇作画,骨气奇伟,“六法”精备。

用笔多依书法,有意到笔不到之妙。

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中国古代画家“四祖”。

陆探微(?~约485),著名画家。

画学东晋顾恺之法,画史上常与顾恺之并称“顾陆”。

平生爱画古圣贤肖像,骨秀神清,严正生动。

后人谓其画笔迹周密,劲利如锥刀刻划,号为“密体”。

亦工绘蝉、雀、马、猴,及绘捣衣、荡舟、斗鸭等,被誉为中国古代“画中四祖”之一。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

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唐 张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

著名书法家。

能诗,长于七绝,与包融及贺知章、张若虚都有名当时,号称“吴中四友”。

其书法以草书名世,所书“狂草”逸势奇状,潇洒豪放,连绵回绕,别具一格。

人们尊为“草圣”。

张旭嗜酒,常于大醉后呼叫狂走而后落笔,甚至以头发濡墨而书,酒醒后,自己都认为是神来之笔,不可能再写出第二幅,世称“张颠”。

文宗时诏以李白诗歌、斐旻剑舞与张旭草书为“三绝”。

杨惠之,唐开元天宝年间(712~755)雕塑家。

先学画,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法,后专攻雕塑,成为天下第一雕塑手,与“画圣”吴道子齐名。

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

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形与神情特征,生动传神,对后世塑像艺术影响甚大,被尊为“塑圣”。

昆山慧聚寺大殿佛像、吴县角直保寺圣罗汉像相传出自其手。

韦应物(737—约791),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洛阳人。

贞元四年(788)秋,由左司马郎中任苏州刺史,在任3年,清正勤政,又能宾礼儒士,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辈,与之酬唱。

其性高洁,以清德为唐人所重,号称“韦苏州”。

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得建安风韵。

著有《韦苏州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宝历元年五月任苏州刺史,翌年九月因病离任。

任苏州刺史时,勤政除弊,主持修筑苏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于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后人纪念他,与西湖之堤同称之为“白堤”。

他离任苏州时,百姓啼哭相送,刘禹锡赠诗云:“姑苏十万户,皆作婴儿啼。

”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长于诗,多至数千篇,在苏州时也有歌颂姑苏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诗歌。

陆龟蒙(?—876),字鲁望,唐代长洲县人。

隐居甫里(今吴中区角直镇),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

他生活清贫,一面亲自下田耕作,一面读书论撰不辍,史称“乐闻人学,讲论不倦”。

他擅长诗文,与皮日休友善,互相唱和,同负盛名,人称“皮陆”。

所作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写景咏物为多。

所著《耒耜经》,是研究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文献。

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

景佑元年(1034)知苏州时,大水成灾,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导太湖水入江、海,解除了水患,保障了农业生产。

他在苏州还创设郡学,成为苏州有学之始。

范仲淹工诗词散文,善书法。

文章阐述其政治主张,词多写塞上风光,风格较为明健。

其《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凝聚了范仲淹毕生心志,成为激励后代志士仁人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

范成大(...

苏州最必看景点有哪些、太湖在苏州吗

太湖在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太湖度假区可以去看看(免费),苏州园林是苏州招牌:但是园林基本格局大同小异,不过还是建议看:《拙政园代表作》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 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狮子林》 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

《木渎古镇》 木渎是江南著名古镇,地处苏州城西,太湖之滨,四周群山环抱,峰联岭属,灵岩、天平、狮山、七子、尧峰等吴中名山环如障列,苍翠悦人,形成一座物富民丰,人杰地灵的"天然聚宝盆"。

木渎历史可上溯吴越春秋,文化蕴积深厚,名胜古迹遍布。

境内除了山川林石之美,更有小桥流水之秀,古宅深巷之幽。

镇上河道纵横,桥街相连,其中胥江、香溪均为吴越遗迹,山塘老街则为乾隆御道,小镇人家或临街或枕河,粉墙黛瓦,重脊高檐,一派典型的水乡古镇风貌。

古镇区深宅大院毗连,尤以严家花园、榜眼府第和古松园等私家花园为最,其中严家花园集苏州园林之大成,为江南名园。

木渎古镇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中少有。

清人王汝玉的诗句道出了木渎古镇之魅?quot;山近灵岩地最幽,香溪名胜足千秋。

"苏州第一名街:山塘街 (免费) 下午与朋友匆忙一游,流连忘返,故傍晚独自重游,可惜没有带架,山塘夜景更显美丽,只好提高感光手持留念。

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

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

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3600米,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

山塘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近年来修复后的山塘街是苏州古城自然与人文景观精粹之所在,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街道呈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建筑精致典雅、疏朗有致,街面店肆林立,会馆集聚,再现了山塘街的盛世繁华。

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

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

”这便是对山塘街的生动写照。

具体还要看自己在苏州游玩几天,如果一天这些地方可以完全够了,如果三四天,还可以去周庄看看。

关于苏州名桥的资料

苏州,别称姑苏,自古以桥梁之盛闻名内外,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古诗云: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 攸攸 千载的苏州,在那久长的历史岁月,到底建下了多少座桥?这确实难以探究。

然而,唐朝诗人白居易曾作过描状: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阑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可见,远在唐代,这里就已 经是一派小桥众多,景色迷人之地了。

小桥,它繁荣了经济、孕育了文化。

它牵萦着人们的心:苏州的桥,有着它美丽的命名:以人称者:陆侍郎桥、周太保桥、李师堂桥、三太尉桥:以事物称者:渡僧桥、饮马桥、剪金桥、过军桥;以方位称者:吴县东桥、子城后桥、朱舫宅前桥、雍熙寺西桥:以祝愿、祈祷称者:升乎桥、普济桥、积善桥、乐安桥。

它还有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 :乘渔桥,古代有二贤者,一法海,一琴高。

一日,两人路过桥头,见绿水河中有鲤鱼丈许,头角、腹足、鼓翼蝙踵。

琴高奇之,入河跃鲤背、谁知,大鲤竟腾然飞去……。

琴高由此羽化而仙。

落瓜桥,宋初,吕蒙正落 难苏州求乞。

一曰晨至醋坊桥处,见一农夫担西瓜两姜,急急东行。

忽一瓜坠地,蒙正捡瓜呼喊,农夫见乃一穷书生,将瓜遗之。

蒙正与旧感激。

正捧瓜上桥,却又坠地,瓜成碎片可以这么说:苏州的每一座桥,都有着它独自的风姿与神韵:古风质朴的乌鹊桥 乌鹊桥,是苏州城中最古的石拱桥,与阖板城同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原位在「子城」正门前直街,因春秋时吴王在此建乌鹊馆而得名。

这是一座集政治、经济、文学和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名桥。

原来周武康石建造 :整体彤红,魏魏耸峙,与城中其它桥梁相较,大有鹤立鸡群之势。

据史书记载: 乌鹊桥拱之顶,与玄妙观内三清殿屋脊对峙。

登高远眺,似两巨龙静卧。

每当黄昏来临,乌鹊桥则又一番别样景色:月色之下,莹莹折折 、通体透明、如琼雕玉凿,颇为壮观。

对此,历代诗人墨客无不竞相吟咏 ,一抒情怀。

曾任苏州刺史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徐有「乌鹊桥如夕带阳」 、「乌鹊桥高校秋凉」的诗句外,在「三月三日闲行」中,还有「黄鹤巷 口莺欲语,乌鹊河水水欲销」佳句。

对它真可谓情真意笃。

宋代杨备在「上元诗」中则写道: 「月明星移水照天,南飞鸟鹊影翩翩。

」 明人高启也留下了「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河水盈盈;夜来桥上吴娃过,只道天边 织女行。

」的吟咏。

乌鹊桥,它创造了多少诗情画意:历尽沧桑的乌鹊桥,随看历史的变迁也几度兴衰、几换容颜。

清初民 末,进行过一次大修整1934年,为方便交通,修整中改建为乎桥: 1987 年,从实情出发,再度拓宽翻新,为了不损古风,下半部仍保留原桥石拱 。

因此,今日的乌鹊桥,是仍保持其原来风貌而不失苏州一处景观的。

是的,在晚霞铺天,整个乌鹊桥透明形红的时候,你站立在桥上,能不情思 绵绵嘛? 声名遐尔的枫桥 可否这样认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 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而使枫桥添翅远飞、声名遐尔呢?看来是可以这样认定的。

它不但从此由「封桥 」更名「枫桥」,并且还有明代诗人高启的「画桥二百映江城,诗里枫桥 最有名」诗句左证。

枫桥,在苏州阎门外七里之遥的枫桥镇。

它置身于运河枫桥湾,与寒山寺前的江村桥遥遥相对。

双桥都呈月牙单拱状。

它始建年代已难考定:咸丰十年被毁后,千清同治六年重新修造。

据「寒山寺志」!这里为古代 水陆交通要道,因当年设有「粮卡」,当「皇粮」北运经过此处,便封锁 河道,禁止它船航行,以保障皇粮通畅;因此得名「封桥」。

南宋范成大 编纂的「呈郡地」记载:「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往来之客经由,未有不想 之桥面题咏者」。

在所有的题咏中,我想当首推「枫桥夜泊」,可以说, 自唐以来,代代传诵,脍炙人口。

当今,不仅在中国妇糯皆知,在日本、 东南亚一带也已经几乎深受千万人所吟咏喜爱了。

明代嘉靖年间,由阊门至枫桥一带,就已被称作「翠袖三千楼上下, 黄金百万水东西」的商业繁荣之地。

当时曾流传一首俗谚: 「探听枫桥价 ,买物不上当。

」 然而清政府武备不修,海防废弛,因此,倭寇常来骚扰 ;为有效地防御外患,苏州人民在枫桥东首又筑起了一座耸立四周的高楼 ,称为「铁岭关」。

从此,桥关相结,扼守镇西,大有「一去当关万夫莫 开」之势。

春雨霏霏,古运河湾处,枫桥横卧,雄关魁伟,流水环环,舟揖鳞集 : 近处,六朝古刹寒山寺,幽净地栖息在曲曲折折的黄墙之内,壮严肃穆 : 再放眼远视,古老的苏州城在一片烟雨云蔼之中,蒙蒙拢拢、迷迷茫茫 ,好一幅水印彩画。

这景象,真难使人忘却。

哦,毋怪古人要作如此感谓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惟有别时令不忘,暮烟疏雨过枫 桥」了。

高耸峙立的吴门桥,座落在苏州仅存的古城遗址,也是全国仅有的水陆城门 盘门(盘门始建于吴王阖板元年,初名蟠门,门上列有蟠龙,以示镇压越国。

后因水陆萦回曲折,而称盘门。

另外,它建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 ),宋绍定中重建,明正统、弘治以及清顺治...

形容虎丘的诗词

《忆旧游 寄刘苏州。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忆旧游,旧游安在哉。

旧游之人半白首,旧游之地多苍苔。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

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

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

修蛾慢脸灯下醉,急管繁弦头上催。

六七年前狂烂熳,三千里外思裴回。

李娟张态一春梦,周五殷三归夜台。

虎丘月色为谁好,娃宫花枝应自开。

赖得刘郎解吟咏,江山气色合归来。

《和人题真娘墓》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虎丘山下剑池边,长遣游人叹逝川。

罥树断丝悲舞席,出云清梵想歌筵。

柳眉空吐效颦叶,榆荚还飞买笑钱。

一自香魂招不得,只应江上独婵娟。

《次韵蒲左丞游虎丘十首》年代: 唐 作者: 朱长文丘如蹲虎占吴西,应得佳名故国时。

未必金精能变化,空传怪说使人疑。

...

描写中国古代建筑的诗歌

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苏州虎丘附近的古镇或者带有苏州古典特色的旅游景点都有哪些呀? ...

虎丘 60元 葛贤五人墓 2元 苏州博物馆 20元 曲园 2元 东园 5元 革命博物馆 5元 钱币博物馆 3元 枫桥景区 25元 欢乐世界 60元 普明宝塔 5元 园林博物馆 5元 森林博物馆 5元 盘门三景 25元 运河公园 3元 北塔公园 6元 太湖明珠 25元 寒山寺 20元 留园 40元 半园 2元 怡园 45元 西园寺 10元 定园 38元 藕园 30元 狮子林 30元 拙政园 70元 北寺塔 15元 艺圃 3元 双塔 3元 玄妙观 4元 唐寅墓 3元 灵岩山 3元 吴越春秋 30元 石湖楞伽园 5元 石湖余庄 4元 苏州乐园水上世界 60元 七里山塘 45元 《这个我蒙外地游客的 大摇大摆的进去装成很熟的样子没人问你收费》 石湖石佛寺 4元 寄畅园 35元 旺季时间:4月16日——10月30日 淡季时间:10月31日——4月15日(一般情况下) 环秀山庄门票 :15 艺圃门票: 10 其它景点: 西园门票: 25 寒山寺联票(寒山寺、陈列馆):20 寒山寺钟楼门票:5 枫桥风景名胜区门票:25 北塔报恩寺联票:25 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门票:15 苏州丝绸博物馆门票:7 木渎古镇:严家花园20元,虹饮山房25元,古松园15元,榜眼府第10元,如果买这四景点联票的话是60元。

景点简介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十里枫桥西南不远处。

座东朝西,门对古运河,旧临官道今属江苏苏州金阊区枫桥镇。

寒山寺相传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509)其经始年月不详。

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始见于《吴郡图经》、而后《吴郡志》、《姑苏志》、《百城烟水》、《苏州府志》均沿其说以迄其今。

)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

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

咸宁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而此园独存。

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

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

其间以曲廊相连。

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阊门3.5公里的郊外。

虎丘海拔34.3米,占地约20公顷,山体为距今1.5亿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流纹岩。

虎丘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历史悠久。

北寺塔占地1.3亩,北寺塔是报恩寺的俗称,位于北塔公 园,是中国楼阁式佛塔,号称"吴中第一古刹",始建于三国,相传是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因而得名抱恩寺塔。

北寺塔为九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每层挑出平座、腰檐,底层对边18.8米 ,副阶周匝,基台对边34.3米,塔顶与刹约占1/5。

塔高76米,重檐覆宇,朱栏萦 绕,金盘耸立,峻拨雄奇为吴中诸塔之冠,登塔远眺,可俯瞰苏州全景。

西园寺位于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始建于元至元年间,初名归元寺。

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太仆徐泰时置建东园(今名留园),同时将归元寺改为宅园,易名西园。

以后,其子徐舍宅为寺。

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住持茂林和尚为弘扬“律宗”,改称“戒幢律寺”。

“幢”是旗帜的意思,“戒幢”就是以戒律为旗帜,弘扬戒法的寺院,该寺成为当时著名的律宗道场之一。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毁于战乱。

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由广慧和尚筹资建修,更名为 “西园戒幢寺”,俗称“西园寺”。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

南宋绍兴初年,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改名“韩园”。

清康熙年间,巡抚宋荦重建沧浪亭,并将明朝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三字作为匾额。

一九六三年沧浪亭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面积约16.5亩,是苏州古典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