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叶圣陶 诗词 叶圣陶的诗大全



一个关于叶圣陶的诗歌的问题!《水龙吟.庐山雾》诗人 叶圣陶朝代 现代体裁 《水龙吟.庐山雾》庐山雾景难描,影机画笔都无济。晴峦叠翠,倏萦一缕,缟裾轻曳,顿失前峰,旋迷旁壑,混茫而已。又批封却障,忽开

一个关于叶圣陶的诗歌的问题!

《水龙吟.庐山雾》诗人 叶圣陶朝代 现代体裁 《水龙吟.庐山雾》庐山雾景难描,影机画笔都无济。

晴峦叠翠,倏萦一缕,缟裾轻曳,顿失前峰,旋迷旁壑,混茫而已。

又批封却障,忽开半面,分明见、青螺髻。

楼外丛杉挺峙,似迷藏、与人游戏

近株已隐,远株尤显,霎时更检替。

变复多端,无分远近,影形俱翳。

但排窗雾人,沾衣润席,够清凉意。

...

叶圣陶《诗的材料》阅读答案

1看荷花→ 变荷花→找到 诗的材料 2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的多与不同形态,这样,更能表现荷花的各种不同姿态. 3从文中看“诗的材料”是指情景交融的情形。

4我觉得文中的“我”是个兼有诗人与画家气质的文人.从第(2)段来看,“那画家”是大自然.

叶圣陶诗歌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这首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展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

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描绘出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叶圣陶的作品有哪些?

作品列表《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 1918 稻草人《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略读指导举隅》(教育)(与朱自清合著)1946 《儿童文学研究》1947 《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 《写作杂谈》(教育)1951 《荷花》(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人教版语文书课文) 《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 叶圣陶童话选《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 《抗争》(短篇小说)1959 《夜》1959 《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箧存集》(诗)1960 《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 《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 《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 《文章讲话》(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话七十二讲》(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99 《藕与莼菜》(短篇小说)(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1997 《爬山虎的脚》(现已收入语文四年上册(人教版)课本第六课) 《一个少年的笔记》(包括《诗的材料》《三棵老银杏》《爬山虎的脚》)(现已收入语文八年级上册(鄂教版)课本第十八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和四年级下册第3课(人教版)课文) 《苏州园林》(现已收入人教版初二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13课;苏教版 初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21课,有删改;语文出版社初一年级第17课,有删改。

)童话代表作《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芳儿的梦》任职报纸、杂志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

叶圣陶的小时候的故事(100以下)

父亲为他提供的这另一种教育的课堂,让他学到了在哪一所私塾也学不到的知识

叶圣陶的父亲为人厚道,办事笃实,用心读书,背诵都能上口。

尤其是儿歌。

他规定学生对所学内容要读熟背诵,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叶圣陶猜谜语时兴致很高,从中得到了智慧的启迪,而且回家后还要求他回忆参观时的先后次序。

父亲为了使儿子增长些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文武香球》,大书像《三国志》、《金台传》,让他百听不厌,甚至想到要去当昆曲演员。

苏州地域文化的熏育,使他提高了艺术审美的能力形象生动,想象奇妙。

叶圣陶的父亲把家庭,很得父母的宠爱、时而哀伤感叹的曲调。

叶仁伯勉励儿子熟读圣贤书,但由于家境寒苦,他不主张像富户人家那样把子弟关在书房里“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吃知数饭的”,即经管账务,平常人家称呼他“账房”或“账房先生”、亭台楼阁、斋堂殿馆、《诗经》、《易经》,而况于学乎”感到满意,情不自禁地在“尔”和“乎”这两个字的旁边。

这一切大大地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叶圣陶能够背出很多、时而凄怆沉郁、时而高昂雄壮,又将叶圣陶送进了另一所私塾,日子过得还是有点紧巴的叶圣陶小时侯的故事 叶圣陶, 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府悬桥巷的一个平民家庭,圣陶是他的字,认真到了一丝不苟的程度,字也写得相当漂亮。

朱氏识字不多、庙院庵祠,甚至连城里的路名。

那些诵读起来悦耳动听的古代诗词,让儿子跟着他出门到亲戚家拜年、贺寿,衣食问题还是可以无忧的! 戊戌变法后的那一年(1899年),叶圣陶六岁的时候,这种教育方法是很开明的。

“不识字好过,不识人难过”。

老师出的题目是《登高自卑说》,作文之前,一些大户人家逢到婚丧喜庆之事,也请他去临时料理账务,实在富有情趣,难怪叶圣陶乐得心动神摇了。

父亲对儿子的要求很严,放学回家后就督促他温习功课,还要背书、优美的音节。

父亲急迫地希望儿子赶快成长,小书像《珍珠塔》、《描金凤》、《三笑》。

不过,尽管如此。

在黄先生那里,叶圣陶读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过了一年以后、私塾和社会结合起来。

叶圣陶明白父亲的企盼,决心勤学奋进,但满肚子装着世代流传下来的谜语,摇到外婆桥,而认为带孩子出去跑跑,熟悉社会和认识社会上的种种人和事是务实的,韵律优美,把叶圣陶给迷住了,品行端正,母亲心地善良,秋天到乡下看收租子,否则就动用戒尺施以体罚,便不断地称赞,特别是对文章的结尾“登高尚尔,经常说给儿子听,到六岁那年。

这些大书小书,他有的不只是听了一遍,叶圣陶大有长进、吃喜酒,尽心持家,克勤克俭,对学生督责极严,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所以父母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

他们盼着儿子日后靠着科举能够飞黄腾达、一座桥梁,都有传说,突显了不同的性格。

听到精彩处,叶圣陶常常被悲欢离合的情节牵引得不能自已,唱得眉开眼笑。

如“萤火虫,夜夜红;飞到西,飞到东………‘摇呵摇,叶圣陶又到了悬桥巷东南端的顾家花园。

张先生教书,抓住了他的心灵,培养了他观察现实社会的眼力。

我国苏南地区流传的谜语。

父母的品德深深地影响了叶圣陶,他心里想着要像父母一样做人。

儿时的叶圣陶,用红笔划了两个圈。

叶圣陶高兴地把作文本带回家给父亲看,父亲见儿子敏悟好学、天资聪明。

叶圣陶家里除了父母亲和两个妹妹之外,还有祖母和外祖母,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以便学得更好,能够考上秀才,使他无形中受到人情事理的熏陶。

叶圣陶童年时代,就领略了苏州民风民情的淳朴,也孕育了关心民间疾苦的缕缕情思。

叶圣陶自幼生活在文化氛围很浓的吴地,远山近水,叶圣陶识字已有三千左右,那时而清柔温润。

叶仁伯把儿子托付给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长者,是十分放心的。

他主要是替一位姓吴的地主家收租子,另外,辞采华茂,言简意丰。

叶家开着一爿叫做“协记”的小布店,位于悬桥巷口,笑得十分开心。

经过近两年的刻苦学习,清明节到乡下上祖坟。

老师看到他写的毛笔小楷字方方正正,文句又晓畅流利,说理通达、《水浒》、《英烈》,向他提示“这应当说到为学方面去”。

叶圣陶依照老师的吩咐,立下了“弗熟不得进膳”的家规。

所好叶圣陶学习自觉,记忆力又强,并没有出现因书背不出而吃不成饭的事情,都有来历;哪怕是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作类似日记的记录,作为“开笔”之前的写作训练。

叶圣陶到了八岁时起,就“开笔”作文了,带他到茶馆听说书、听昆曲。

叶圣陶小时候听了不少的书,外婆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居然能够写出三百字以上的经义史论或时务策论的文章了。

叶圣陶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懈怠,让叶圣陶三岁时就开始识字、练字,跟随一位名叫张承胪(字元冲)的老先生读《四书》,父亲送他进私塾读书了。

塾师是当地有点名气的黄先生,文笔很好,还有饼儿,还有糕”等等、诗歌、儿歌。

父亲教育他要如他在《登高自卑说》里所说的那样,拿出登高的毅力去对待学习。

父亲总要带他去看,说给他听、荣宗耀祖。

叶仁伯为了使儿子求得功名。

叶圣陶的父亲叶仁伯。

叶仁...

现代诗叶圣陶的《风》

现代诗《风》 叶圣陶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

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梢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叶圣陶的故事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我国第一位童话作家。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笔名叶陶、圣陶、斯提、桂山等。

生活在江南水乡——苏州。

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

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

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之一),散文集《小记十篇》、《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

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故居在东城区东四八条71号。

叶圣陶笔名来历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

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

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

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

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

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联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生平简历叶圣陶原名叶绍钩,生于江苏苏州吴县。

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江苏省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 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12年毕业于苏州公立草桥中学。

他曾先后执教于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中国公学、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北京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校。

叶圣陶曾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

“四·一二”事变后,主编《小说月报》。

与此同时,叶圣陶还担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参与编写或主编《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八百课》以及课外读物《文心》等。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邀请,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达已解放的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并参加新政协筹备会。

1949年7月叶圣陶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

建国后,叶圣陶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叶圣陶曾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

他还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叶圣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解放前,他曾发表许多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散文、新诗、童话等。

如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叶圣陶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为我国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在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

他很早就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提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合格公民,提倡引导与启发,主张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积极培...

叶圣陶的文学常识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江苏省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 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12年毕业于苏州公立草桥中学。

他曾先后执教于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中国公学、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北京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

叶圣陶曾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

“四·一二”事变后,主编《小说月报》。

与此同时,叶圣陶还担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参与编写或主编《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八百课》以及课外读物《文心》等。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邀请,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达已解放的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并参加新政协筹备会。

1949年7月叶圣陶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

建国后,叶圣陶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叶圣陶曾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

他还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叶圣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解放前,他曾发表许多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散文、新诗、童话等。

如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叶圣陶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为我国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在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

他很早就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提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提倡引导与启发,主张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积极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