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学淮则施条例诗词 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新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版块的教学实施建议有哪些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针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制定了一系列的方向目标,在其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

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版块的教学实施建议有哪些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针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制定了一系列的方向目标,在其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这从大的目标上指明了高中语文学习所应该达到的一个水平.那么在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这一部分中,制定了许多语文学习的具体目标,虽未详细列出古典诗词的授课目标,但对高中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

唐宋"八大家”写的诗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其中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南阳邓州人。

河北昌黎系韩氏郡望,世称“韩昌黎”。

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早年丧失父母,由兄嫂抚养长大成人。

唐贞元八年(792年)考中进士,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等职。

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

唐宪宗时,曾随斐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升为刑部待郎,后因直言谏书,触犯宪宗皇帝,被贬为潮州(广东潮州)刺史。

穆宗即位,他奉诏回京,此后历任京兆尹、兵部侍郎及吏部侍郎等职。

他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之后形式主义的骈偶文,主张写作内容充实的散体文。

他自己身体力行,在继承秦汉古文基础上创新发展,写出了许多优秀散文作品,如《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序》、《说马》等。

由于他的倡导,散文得到了新的繁荣和发展。

其散文雄奇奔放,其诗内容比较广泛,力求宏伟奇崛,用字险怪,被后人称为“硬体诗”,对宋代诗文影响很大,是古代文学发展中最重要的革新家之一。

他“文起八代之衰”,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

有《韩昌黎先生集》传世。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

生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

幼敏悟。

4岁时,母亲卢氏教以古赋14篇,皆能朗朗背诵。

贞元9年(793),进士及第。

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

21年(805),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

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

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

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

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

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

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

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

有《柳宗元集》45卷,附外集两卷及补遗,搜辑比较完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人。

幼年丧父家贫,母亲以芦荻画地教其识字,发愤苦学,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后历任翰林学士、副宰相等职,积极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

同时,他又是北宋古文革新群体的领导者,文章和诗词创作都很出色。

他积极奖掖后进,王安石、苏东坡等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

欧阳修散文成就突出,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类似于中唐韩愈。

政论文在欧阳修散文中占有很大比重。

这类作品多是奏章,一般以说理见长,逻辑严密、中心突出,但也不乏委婉变化之妙。

如著名作品有《朋党论》、《纵囚论》、《原弊》等。

欧阳修曾著《新五代史》,并与宋祁合编《新唐书》,对历史的精确了解,使欧阳修的史论文也极具特色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其史论的名篇。

文章以后唐庄宗李存勖沉溺逸乐、宠信乐官而致亡国的历史事实,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普遍规律,见解深刻,令人深思。

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也极具特色。

这类文章往往不是单纯记游、记事,而是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其人生感慨,寄托其人生理想。

著名的如《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辞赋类散文多为抒情小赋,如《鸣蝉赋》《秋声赋》等。

与前此律赋不同,欧阳修这类抒情小赋,多以散文式笔调,融议论、写物,抒情于一炉,形式上更为灵活自由。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

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

少年时曾作《六论》,文辞宏伟。

二十岁上写的文章,曾受到欧阳修的称赏。

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历任司法参军,集贤校理,越州通判,齐、襄、洪、福、明、毫六州太守等职,元丰五年(1082)升官中书舍人。

在做地方官时,转徙频繁,不能久于其任,正如他在《北归》诗中写的“江海多年似转蓬”,仕途十分坎坷。

但曾巩为官清廉,比较关心百姓疾苦,受到群众的称赞。

元丰六年(1083)四月病故。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自己也以古文自负,常自比刘向。

他的文章重议论,少抒情,以说理缜密、语言简洁著称,其作品尤以目录序一类的序跋文章,如《〈战国策〉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新序〉目录序》等,最为人们所称道。

有些文章对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的见解,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变革度数,受到王安石的推许。

他的杂 记一类文章,也颇有特色。

《宋史》说他的文章“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三一九卷)。

其...

唐宋元诗人

唐朝诗人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

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

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人物

--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

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

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

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

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

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

因做过苏州刺史。

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

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

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

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

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

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

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

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

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

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

贞元十五年进士。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