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叶剑英的诗词评价 叶剑英的诗词全集



求毛泽东晚年的一首诗”写罗荣桓的思想品德和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从而引发作者的深思。 长征不是难堪日,承首联写出,这是以退为进的写作方法。长征,战锦,当是用“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

求毛泽东晚年的一首

”写罗荣桓的思想品德和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从而引发作者的深思。

长征不是难堪日,承首联写出,这是以退为进的写作方法

长征,战锦,当是用“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胜利后骄傲享乐,终于招致衰亡)的典故:喻意见常不相合,林彪写信给中央军委。

说是古时用锦类织物奖赏沙场有功将士,又是亲密战友。

因此。

有注为。

追忆战争年代的战斗生活与深厚情谊。

毛泽东与罗荣桓是湖南同乡。

也有不同的解释、贺龙、陈毅。

长期以来引起学者的争议。

一是“草上飞”。

在这里:长征是对革命者最严峻的考验,实则把“同心”二字带了出来,他的资历最浅,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草上飞,战锦方为大问题。

”而罗荣桓也认为长征不是难堪日:每、直接标明“吊罗荣桓同志”的吊唁诗。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切的哀悼与怀念之情。

首联。

是最早一位离我们远去的元帅?因为“战锦”喻指用枪杆子打下的锦绣江山,诗云: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这是毛泽东唯一的悼念元帅,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

十大元帅是,不见面的意思。

有注为:指在红军队伍里相见甚稀,彼此都有过遭排斥打击的经历,而心却是相通的。

……我认为这种解释比较切合诗义。

颔联“长征不是难堪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北京医院

同时,他又是十个元帅中学历最高,即辽沈战役的第一个关键性的大仗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毛泽东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注释赏析】 毛泽东唯一的悼念元帅诗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五 木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又是什么呢?于是:每每,往往,认为这样“走弓背路”,“造成疲劳”。

林彪的这个要求、徐向前:常有不同意见的争执、叶荣臻,大多的注释为:指的是在长征途中?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中断会议,领头起立默哀,积劳成疾。

1962年,病情越来越严重,血压不稳,住进北京医院,进行腹膜透析、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举国悲恸。

消息传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正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会议的毛泽东心情非常沉重,像若有所思,是毛泽东诗词注释中的一大难点。

目前、江西军区、第八军团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兼代理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此处意思相近、叶剑英,红军队里每相违,心脏也不好,忠于党的事业,很不容易啊!”这是对罗荣桓一生的高度评价,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但还算不上是什么最难忍受的日子,“过了岷山,豁然开朗,借用相传为唐代黄巢的《自题像》。

长征不是难堪日,对“每相违”的注释,其分歧点是涉及到了林彪与否。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恐怕也是毛泽东诗词中最难解的诗句。

有注为、上过大学的元帅。

其中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1902-1963)。

1963年9月28日,罗荣桓肾衰引起尿毒症,同心与我违”,前人注:“同心,犹知己。

违,就是分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0年起,历任红军第四军政治委员,第一军团,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诗句(有人考证此诗为后人伪托。

)。

二是“每相违”,指在红军队伍里相见甚稀,彼此都有过遭排斥打击的经历,而心却是相通的。

每相违,语出唐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置酒长安道,有大功者朝廷还赐锦衣、锦带等,加官封爵,一谓意见相对立,是众所周知的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

在十大元帅中,讲“每相违 ”,继而写下了《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这首哀悼诗:“他年战场获锦归”。

又陈毅《赣南游击词》中有句,“战锦”是保卫江山,中国党不出修正主义这样的大问题。

罗荣桓,毛泽东服了大量的安眠药后仍然睡不着,暗喻秋收起义及井冈山割据之时,红军在游击战争中机动灵活。

他说:“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

作者当时考虑的就是如何使中国不变色。

有注为。

这就使我们联想到,作者在这里指长征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困难时日,是暗含夺取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的意思。

战争胜利了,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才是大问题,湖南衡山县人。

参加过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谓自己和罗荣桓同志在红军时期曾有两次因为党内军内发生意见分歧或路线斗争而暂时离别。

…… 有注为:常常互相见不到。

违,背离,当罗荣桓辞世后:常有不同意见的争论,这说明了罗与毛的心情是相同的,思想是一致的,向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的罗荣桓的遗体告别。

几天后,十分悲痛的毛泽东讲话很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令毛泽东追忆的地方一定很多,躺在床上时而闭着眼睛不停地独自吟着,它们有所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

“长征”是夺取江山、罗...

叶剑英其人有何过人之处?

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广东省梅县人。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之一,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一位杰出领袖,他在九十年的生命历程中,在无数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被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1897年4月28日生,原名叶宜伟,字沧白。

广东省梅县人。

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

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2月率领所部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

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

1930年回国。

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北军委会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区司令,闽赣及福建军区司令员。

参加了长征,任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

到陕北后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参谋长,并协同周恩来在国民党统治区做统战工作

1941年2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北平市市长。

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首席代表。

1948年12月—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书记。

建国后,历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广州市市长、市委书记,华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南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

1949年10月当选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49年12月—1953年1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0年4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

1950年9月—1954年7月任广东省政府财经委员会主任(兼)。

1953年1月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4年9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4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

1958年3月任军事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兼政委。

1959年4月、1965年1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6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5年1月任国防部部长。

1978年3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83年辞)。

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83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还曾任中国钓鱼协会名誉主席,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

1985年9月经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同意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同年辞去党、国家和军队领导职务。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2年获哥伦比亚众议院授予的特级大十字民主勋章。

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人物生平民主革命时期1921年,叶剑英在广东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

少年时在丙村三堡学堂和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立志报效国家。

1916年随父赴南洋。

翌年回国,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民主革命。

1920年夏,叶剑英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驱逐桂系军阀之役。

翌年10月,随大总统孙中山出巡广西

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叛变。

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率部护卫孙中山脱险,同叛军英勇作战。

嗣后,前往福建任东路讨贼军第八旅参谋长,随军入粤讨伐陈炯明。

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初,叶剑英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

受廖仲恺先生邀请,参加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授部副主任,是当时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这时,他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叶剑英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

英勇善战,指挥果断,显露了出众的军事才能。

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

初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

攻克南昌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

土地革命时期1938年周恩来和郭沫若、叶剑英同彭德怀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

随即奔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

7月,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南昌起义前,叶剑英得知汪精卫阴谋加害叶挺、贺龙,立即冒着风险找他们商量对策,决定叶挺和贺龙指挥的部队迅...

描写杜甫的诗句就是对杜甫的评论几个就好

评论的诗好像没怎么见到过,评论他的对联到是不少,我给你摘录了下来做参考,希望对你有用.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仇.大廨,进草堂正门,过石桥,穿梅林便是大廨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何绍基题大廨杜陵落笔伤豺虎;爱国孤悰薄斗牛.叶剑英题大廨.杜陵: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孤悰:孤苦的心志忠爱托诗人,李谪仙差许齐名,奚屑三唐科第;栖迟因地主,严节度颇称知己,尚留数亩湖山.陈次山题大廨.李谪仙:李白.严节度:严武,杜甫因安史之乱流寓成都,严武委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陈毅集杜诗题诗史堂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题诗史堂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沈葆桢题诗史堂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诗史堂一枝笔挺起马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陈逢元题诗史堂即今耆旧无新咏;何处老翁来赋诗.诗史堂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诗史堂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当时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樊荫荪题诗史堂.寓公:寄居他乡的官吏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五陵孰年少,知交只陇右词臣,咸阳节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诗史堂.五陵:指汉代长陵、字陵、阳陵、茂陵、平陵.词臣:李白.节度:严武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谢威凤题工部祠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谭光福题水槛,杜甫曾于此经营药圃垂老但吟诗,亦先生所不得已;斯人常作客,正天下莫可如何.伍介康题水槛.斯人:此人,指杜甫吏情更觉沧洲远;诗卷长留天地间.陈逢元题独立楼.饭颗:饭颗山,传为长安山名,李白《戏赠杜甫》诗:“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诗瓢:贮诗稿的瓢名望重三唐,是谁敌手?陵厉骚坛,春树暮云,竞传白也诗篇上;遭逢同五代,故事回头,纵谈天宝,秋风茅屋,令我呜呼感慨多.万慎子题独立楼.三唐:唐代的三个时期.春树暮云:语出杜甫诗《春日忆李白》.五代:五个朝代,此指梁陈齐周隋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罗曼罗兰或者华罗庚的故事及评价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回答者:劝你放弃 - 魔法师 五级 2-26 20:16 知识就是力量.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及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华罗庚同志,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二日晚在日本东京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华罗庚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科学技术事业上的一个重大损失。

全国人民为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万分悲痛。

华罗庚同志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

一九二四年他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离开了学校,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

在此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

一九二九年,他在金坛中学任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

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华大学-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

经熊教授推荐,他一九三一年到清华大学工作。

他只用了八年的时间,从管理员、助教、讲师进而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一九三八年受聘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

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白天教学,晚上在菜油灯下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工作,写下了名著《堆垒素论》。

但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一名著无法出版,只好送到国外出版,直到解放以后才以中文版在我国正式发行。

一九四六年秋,迫于白色恐怖,他出走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

195O年,华罗庚同志响应祖国召唤,毅然从美国回到北京,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长等职。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一九五七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

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元)方法”。

华罗庚同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二百篇学术论文,十部专著,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

他还写了十余部科普作品

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他的名字已载人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

华罗庚同志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十亿中国人民的骄傲。

华罗庚同志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他就走出书斋和课堂,来到广阔的工农业生产实践之中。

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乎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

二十多年来,华罗庚同志为推广“双法”,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

他组织和领导了广大工人、农民、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推广“双法”,使“双法”得到大面积普及和推广,以至运用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不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科技队伍。

毛泽东同志对华罗庚同志在科学上的这一创新曾给予高度评价,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两次写信给华罗庚同志,”祝贺和勉励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十年动乱期间,当华罗庚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时,周恩来同志以大无畏的精神挺身而出,保护华罗庚同志,支持他继续从事“双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胡耀邦同志一九八二年给华罗庚同志写信,充分肯定他把数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号召“更多的同志投身到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行列中去,从而把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共同建造中国的“通天塔”。

华罗庚同志是一位经历过新旧两个不同时代,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早年,他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

谁告诉我5首关于竹子的诗句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 周芳纯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水调歌头·咏竹” 钱樟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 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董必武 1952年3月4日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题竹 叶剑英 1963年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 (题画诗) 邓拓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 (题画诗)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萧湘竹子诗词》代序 熊文愈 1991年4月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咏 竹 宋·文同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 春江晓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笋 宋·王元之 数里春畦独自寻。

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

抛掷三个玳瑁簪。

摘自《咏物诗选》 谢刘仲行惠笋 宋·朱子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咏物诗选》 竹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摘自《咏物诗选》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关于西湖的名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六和塔 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我即兴写了一首诗:“小雨淡雾景朦胧,游船轻入西湖中。

碧波方圆五公里,满湖诗句惹秋风。

”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佳作更具神韵和特色。

他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的这首七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山影送斜辉/波光迎素月” “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

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

”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 杭州楼外楼菜馆 “西湖醋鱼何时美,独数杭州楼外楼”。

有诗人留下诗句:“西湖西畔天外天,野味珍馐里鲜,他日腰缠三万贯,看舞越姬学醉仙。

” 孟浩然有《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一首诗: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南宋杨万里曾留下:“海潮也怯桐红净,不遣潮头过富春”的诗句。

宋代曾在富阳石头山(今鹳山)设观涛所;而元代杨维桢“风送江声万里潮”正是在这一带的记载;清代陈子澜《恩波桥诗》又有“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之作。

北宋刘克庄有“惟有浙江潮事好,肯随逐客到严州”;南宋谢翱又有“潮信到严滩”的诗句(这里所指的严滩即严子陵钓台一带的急流险滩);元代仇远有“直上严滩势始平”;而清代黄仲则更有“海潮连日大,直过子陵滩”的诗句。

飞来峰,是灵隐地区的主要风景点。

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苏东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潭”的诗句称道龙井的山泉。

广东籍革命老前辈叶剑英元帅的一首诗句:“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 宋代杨万里的那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动人的诗句,真可谓西湖咏荷诗中的千古绝唱了! 古时的白乐天守杭时有:“绕郭荷花三十里”之句。

古人又把荷花比作光彩照人的美女,称之:“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足可见其对西湖的眷恋之情。

唐朝诗人张á的《孤山诗》,由于诗中有“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等诗句 诗人白居易曾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诗句。

找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

王昌龄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

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李频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

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王昌龄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李渤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

尔解分飞却回去,我方从此向南行。

陈叔达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

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

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

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上官仪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王昌龄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李商隐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李商隐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义净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

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

叶落乍难聚,情离不可收。

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

韩愈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

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

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

许浑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

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

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韩愈势要情所重,排斥则埃尘。

骨肉未免然,又况四海人。

嶷嶷桂林伯,矫矫义勇身。

生平所未识,待我逾交亲。

遗我数幅书,继以药物珍。

药物防瘴疠,书劝养形神。

不知四罪地,岂有再起辰。

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囷。

韩愈英英桂林伯,实惟文武特。

远劳从事贤,来吊逐臣色。

南裔多山海,道里屡纡直。

风波无程期,所忧动不测。

子行诚艰难,我去未穷极。

临别且何言,有泪不可拭。

韩愈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

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

寤寐想风采,于今已三年。

不意流窜路,旬日同食眠。

所闻昔已多,所得今过前。

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杨衡桂林浅复碧,潺湲半露石。

将乘触物舟,暂驻飞空锡。

蜀乡异青眼,蓬户高朱戟。

风度杳难寻,云飘讵留迹。

旧户闲花草,驯鸽傍檐隙。

挥手共忘怀,日堕千山夕。

韩愈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

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

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发。

两岩虽云牢,水石互飞发。

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

余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为不忍别,感谢情至骨。

李商隐辰象森罗正,句陈翊卫宽。

鱼龙排百戏,剑佩俨千官。

城禁将开晚,宫深欲曙难。

月轮移枍诣,仙路下栏干。

共贺高禖应,将陈寿酒欢。

金星压芒角,银汉转波澜。

王母来空阔,羲和上屈盘。

凤凰传诏旨,獬廌冠朝端。

造化中台座,威风上将坛。

甘泉犹望幸,早晚冠呼韩。

韩愈 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

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

子兮何为者,冠佩立宪宪。

何氏之从学,兰蕙已满畹。

于何玩其光,以至岁向晚。

治惟尚和同,无俟于謇謇。

或师绝学贤,不以艺自挽。

子兮独如何,能自媚婉娩。

金石出声音,宫室发关楗。

何人识章甫,而知骏蹄踠。

惜乎吾无居,不得留息偃。

临当背面时,裁诗示缱绻。

李群玉兰香佩兰人,弄兰兰江春。

尔为兰林秀,芳藻惊常伦。

灿灿凤池裔,一毛今再新。

竹花不给口,憔悴清湘滨。

一朝南溟飞,彩翮不可亲。

苍梧云水晚,离思空凝颦。

我亦纵烟棹,西浮彭蠡津。

丈夫未虎变,落魄甘风尘。

大禹惜寸阴,况我无才身。

流光销道路,以此生嗟辛。

万里阔分袂,相思杳难申。

桂水秋更碧,寄书西上鳞。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李大钊: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邓中夏: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3、蔡和森:党的早期卓越领导人、党建理论家4、杨匏安:党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理论家和活动家5、恽代英: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6、瞿秋白: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7、赵世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8、罗亦农: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革命先驱9、陈潭秋:党的"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10、何叔衡:党的"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11、向警予: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12、何孟雄:最早的党员之一,工人运动的重要组织者13、张太雷: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14、邓恩铭:党的"一大"代表15、林育南:二七大罢工的重要组织者16、阮啸仙:广东地区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者。

17、黄爱:"我的生命,终必为劳动运动一死!"18、苏兆征: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19、林祥谦:二七大罢工的著名烈士20、施洋:二七大罢的领导者之一,劳动者的律师21、彭湃:中国农民运动大王22、蒋先云:优秀党员、革命烈士23、左权:八路军在抗战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24、王若飞:一切要为人民打算25、韦拔群:右江农民运动和百色起义领导者26、叶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杰出的军事家。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27、方志敏: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始人,写有《清贫》、《可爱的中国》28、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29、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30、袁文才:协助毛泽东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革命烈士31、周逸群:中国湘鄂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34、黄公略:军事家,被毛泽东称为"偏师借重黄公略"35、郭亮:鲁迅说:"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36、杨靖宇:东北抗联的重要领导人37、刘志丹:陕甘根据地的创始人,周恩来称之为:"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

"38、王尔琢:井冈山时期的红军重要指挥员39、关向应:早期军事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40、杨开慧: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毛泽东诗词中"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怀念亡妻之作,几乎为世人周知41、陈然:红岩烈士、《我的"自白书"》的作者42、许建业: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人物,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兼工运书记。

43、茅丽英: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为义卖而生,为义卖而死"陈毅亲笔写了挽联:"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光荣的,人民永远纪念她!44、何功伟:革命烈士45、缪伯英:第一个女共产党员46、于方舟:天津五四运动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

47、马骏:党的早期活动家和领导者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人物,第一批入党的回族党员。

48、毛泽建:衡山朱凤,傲霜秋菊49、吴焕先:鄂豫陕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50、曹渊:周恩来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

叶挺称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

51—52、周文雍和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53、李林:雁北游击队独立支队骑兵营教导员,贺龙称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54、江竹筠:江姐的原型55、张思德: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高度评价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56、刘胡兰:生得伟大,死得光荣57、张森林:冉庄地道战的组织者58、何敬平59、冯平60、王孝和: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陈毅写了"为工人阶级牺牲"的题字。

61、陈翰章:东北抗联的早期领导人这一,"死也不当亡国奴!"62、罗世文63、耿长锁:被毛泽东誉为"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64、杨暗公:"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可绝不能丝毫动摇我的信仰。

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65、熊雄:我党早期从事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人之一66—67、陈觉、赵云霄:革命伉俪义感天地68、赵一曼: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69、冷云:八女投江70、陈为人:中央文库的保管员71、李白:〈永不消逝的电波〉72、田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73、聂耳谱出中国最强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74、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作曲75、吴运铎:中国的保尔76、李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77、毛科文:"在行的农民运动领袖"78、"刘老庄连"群体: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把它誉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79、董天知80、马天训:"山东爆破大王"81—85、狼牙山五壮士86、杨承贵:《林海雪原》杨子荣原型87、王克勤:"王克勤运动"中思想、技术、生活三大互助的带兵经验迅速在全军推广,对人民军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88、杨根思: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89、董存瑞:"为了新中国,冲啊!"90、陈树棠:独胆英雄91、魏大光: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在...

中国历史上姓任的名人都有谁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孔子七十七贤弟子之一,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楚聘上卿不就”。

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殁于周元王八年九月。

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

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

任鄙(生卒年不详):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代。

著名勇士。

史记》有秦人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任鄙当时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嚣(前?-前208):任不齐七世孙,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进兵岭南失利后,任嚣、赵佗率军再入岭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

首任南海郡尉,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

以番禺(今广州)为郡治,在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

前208年病逝。

任延(生卒年不详):字长孙,宛城(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吏。

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

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越南河内以南一些地区)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

后汉书》载《任延善政》:显宗拜颍川太守。

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

视事九年,病卒。

任敖(前?-前179):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

初为沛县狱吏,素与刘邦相善。

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

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

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

高后当政时,封任敖为御史大夫。

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赐谥号“懿侯”,葬于广阿县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间隆平县知县袁文涣曾吊以诗曰:广阿城外夕阳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烟分野色,残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业光青史,十载勋名起汉刘。

丰沛当年成往事,萧萧叶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于隆尧县城东偏北2.5公里处的丘底村南。

此墓高10米,占地12亩。

该墓系土封墓葬,虽经两千余年的风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肃穆壮观。

该墓墓顶有树木数株,并立有隆尧县“重点文物保护”标志。

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汉代筒瓦和卷云纹瓦当。

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的“乡贤汉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

该碑现已搬迁到隆尧县文物保管所保存。

现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任安(生卒年不详):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

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

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

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回信《报任安书》。

关于此信的写作年代,一说是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说是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公元?-29):字伯卿,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初为乡啬夫、郡县吏。

后归降绿林农民起义军。

随刘秀参加昆阳之战,击破王寻、王邑等新莽军。

后任信都太守,坚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刘秀。

被刘秀任为左大将军,封武成侯。

谏阻刘秀加入城头子路、力子都军。

不久,助刘秀攻克邯郸,讨平王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万户。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卒。

任尚(公元?-118):东汉将领。

初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为都护。

安帝时,任征西校尉,率军镇压羌人起义,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大败。

后又任中郎将、护羌校尉,与邓遵(邓太后弟)、马贤等镇压汉羌联合起义,杀起义军首领杜季贡和零昌。

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和邓遵争功,被邓太后所杀。

任峻(公元?-204):字伯达,河南中牟(今属河南)人。

东汉末天下大乱,他劝中牟令杨原代理河南尹,被任为主簿。

不久归附曹操,任骑都尉,娶操从妹为妻。

操每出征,常留守,供应后勤。

曾任典农中郎将,主持许下屯田,获得成功,保证了军粮供应。

魏文帝时谥成侯。

任棠(生卒年不详):字季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

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话。

《后汉书?庞参传》载:“庞参拜为汉阳太守。

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

参到,先候之。

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

主簿白以为倨。

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

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

”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赞其事:“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任询(公元1133-1204):字君谟,号龙岩,又号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县)人。

金代著名书画家。

父贵,有才,善画,喜谈兵,宣、政间游江、浙。

询生于虔州,为人慷慨多大节。

书为当时第一,画亦入妙品。

评者谓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然王庭筠独以其才具许之。

登正隆二年(公元1157)进士第。

历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

年六十四致仕,优游乡里,家藏法书名画数百轴。

年七十卒。

任昉(公元460 -508):南朝梁著名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