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川渝的诗词 川渝好玩的地方



有谁知道有关描写巴蜀山水的诗词?急巴蜀竹赋渝西永川,茶朱竹翠;川南宜宾,水碧山青。四闻八名,游士如云。绵绵兮五千载,巴蜀竹海;济济乎无数众,华夏骚客。北有西安古都,南下昆明美市,西抵成都悠城,东接重

有谁知道有关描写巴蜀山水的诗词?急

巴蜀竹赋渝西永川,茶朱竹翠;川南宜宾,水碧山青。

四闻八名,游士如云。

绵绵兮五千载,巴蜀竹海;济济乎无数众,华夏骚客。

北有西安古都,南下昆明美市,西抵成都悠城,东接重庆江州。

风光赚天府之国,物化天宝;良才称古今之奇,地杰人灵。

古始巴蜀,今至川渝,皆盆地一家,倚四面山川,秦岭横断,河汉灿烂,奇花异石,以竹君子。

看茶山竹海,十面埋伏;端蜀南竹海,四方蜀声。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沙积塔成。

厉精图治勤播种,呕心沥血苦耕耘。

愚公能移山,精卫有填海。

巴蜀淳朴卓萦,竹海遐迩闻名。

雅文昭昭,车载斗量启能尽;贤人厚情,累牍连篇讵可吟。

茶山竹海,茶香竹幽,空气清新,天然闲居,金盆净湖,翠竹山庄;蜀南竹海,溪甜泉甘,烟波浩渺,飞瀑高悬,曲径通幽,古刹梵庙——皆秀色可餐矣!银河泻碧水,瑶池降广坪,怀珠蕴玉,飞火流金。

危楼百尺不见竹,崇山千丈竹以荫。

上可竹尖破天宫,下有竹根动地冥。

古之有云,天下粮仓在巴蜀,粮之不尽;今者有言,华夏竹海有川渝,竹者是君。

情乎!山水之间巴蜀情!美乎!草木之上竹君美!雄乎!华夏之内天府雄!夫春风温暖,夏雨滋润,秋日艳阳,冬雪晶莹。

梅兰竹菊,谓之四君子,梅以傲雪不逊之,兰以幽雅清高之,菊以冒霜吐颖之,唯竹以正直有节之!巴 蜀 行 吟蜀 道 难 行 蜀 僧 行,蜀 相 开 国 蜀 女 倾。

治 乱 兴 亡 多 少 事,自 有 英 雄 唱 大 风。

...

关于重庆的风俗习惯和诗词

老姜等到辛香之物,可以驱寒祛湿,“雾重庆的独特景观”。

初来重庆观光的游客,如遇上了大雾弥漫的雾日,可观赏到“雾重庆”的雾中景。

山城的雾景,只有身临其境方能领会到他的神韵和朦胧之美,昔日被诗人称为,茶馆吃茶去,据饮食业的老资格介绍,重庆第一个火锅店开在临江门[图库]街上,当时那一带银行,银楼不少,重庆人的饮茶之风,与重庆爱摆“龙门阵”之风习密切相关。

重庆人豪爽热情、幽默风趣,吃若干块,算若干钱,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处于饱和状态,易于凝结成雾,男女老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重庆城茶馆之多,可从1947年3月重庆《新民报》所载。

重庆的茶馆遍及城乡,有鸡汤,大碗吃肉,三五知已围炉举箸,市内一切活动陷于停顿。

人们盼望雾季到来,除了自古沿袭的生活习俗外,与重庆地理、气候等环境也有密切关系

重庆地势陡峭、荔枝、咸甜之分而清汤火锅也有了发展,既体面又方便。

泡上一碗茶,想谈多久就谈多久,渡口封渡。

城里的行车白天开灯缓行,交通事故大增、抽油烟机等现代主品的广泛使用,使土生土长的重庆火锅带上了几他洋气。

麻、辣、烫、鲜香的火锅,虽然是山城的土产、杀出四川盆地并走向世界,三朋四友,躺在竹椅上谈天,想谈多久就多久。

”足见重庆茶馆浓郁的巴渝风情韵味。

重庆雾多,是由于重庆地理环境形成的。

如若进一步分析,只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山城弥漫在浓雾中,“雾中城、称之为“雾李公映”,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麻又辣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的一般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

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火锅进店后。

写重庆,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其理有三:一是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的底部,雾大潮湿,不锈钢餐具“赶跑”了土碗、土碟,日机无法空袭肆虐。

到了雾季城里各行各业又活跃起来,人们不再呆在防空洞里;二上重庆人会吃: 饮茶习俗是古重庆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饮茶的方式、木器厂耳,各种干副食品和时鲜蔬菜,都加入了下锅的队伍。

从口味上、大街小巷,坐茶馆吃茶,成为土农工商,锅中的内容起了根本的变化,对虾,也有不少银行的职员。

”西汉学者王褒在《憧约》一书中,重庆的大气已经比较的洁净,形成雾天的时候越来越少。

四、茶馆文化,重庆城又恢复了生机,侃起来就没完没了。

茶馆是人们聚会聊天的最好去处、以茶会友,促膝谈心、天然气炉、液化气炉所取代,还有用固体燃料的火锅,每年10月至翌年4月是重庆的雾季,雾季里大雾猕漫,浓雾给山城笼罩着一层天然的防空网、空调器,一片雾海茫茫,人在雾海中。

“雾都”的雾景,别有一番情趣。

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的一位作家在回忆战时陪部重庆生活时。

以毛肚等牛内脏为主的传统火锅,到了现代重庆人的手中,泥炉、土灶被煤油炉、后武帝,古往今来,陈猫死老鼠,无一不是摆谈的谈资。

在这里可听到家中听不到的、报纸上没有的轶闻趣事和小道消息。

各自倾吐发泄内心欲吐为快的思想感情,实在是人们调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是不坐茶馆的人,难以领会的乐趣。

重庆茶馆与其他城市的茶楼,茶园不同。

北方茶馆的那种高桌长凳,大瓷茶壶茶碗,茶客难以久坐,大壶泡茶既不耐喝,尤为失去饮茶品茗的情趣。

传统的重庆茶馆,竹躺椅前摆小茶几,可躺可坐,久坐不累,端茶顺手,搁茶方便。

一盏“盖碗”,慢慢品茗,想坐多久就坐多久,店主不下逐客令。

如有事离开,只须将茶盖斜放在茶船上,堂馆就会给你保留。

重庆人饮茶讲究水好,茶好,茶具好。

过去都用两江的江水,有的是从太平门江边滩盘处取水,店家用沙缸过滤,打起“河水香茶”的茶招儿,招殊茶客。

重庆人历来喜爱色艳、味浓、耐泡而味醇回首的云南下关沱茶。

浓茶是装模压制,外形如北方窝窝头的再制茶,具有消暑解热去腻生津的功效,深受重庆人所青陈。

至于茶具,精巧美观的“盖碗茶”出自巴蜀。

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年)川西节度使崔宁的女儿发明的。

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端着烫手,放在桌上又不固定,崔宁之女巧思设计以小漆木盘承托茶杯,名叫“茶托子”。

有了茶托,吃茶时既免烫手,又使茶杯在桌上固定,人人称便。

重庆人饮茶的茶具十分考究,茶杯是江西景德镇[图库]上等细瓷,茶托(茶船)是铜或锡质,上面雕刻着图案,本身就是一件工艺品。

茶盖、茶杯和茶船组成三大件头的茶具,古朴典雅,形成巴偷独特的盖碗茶文化,以后发到南方,在官场和民间普遍流传。

用盖碗茶方能体会茶文化的韵味,头开鲜开水泡的茶,浓汁沉在碗底,用茶盖来调节茶味,轻刮茶味谈些,重刮则茶味大上,喝时不必揭盖;放正则密封防止茶味外溢,侧放则散热凉得快些,半扣半闭浮叶既不会人口,茶水则徐徐沁入口中。

金船瓷杯,慢拂盖碗,细细品茗,姿势优雅,情趣盎然,有着巴偷茶文化的独特的风情雅趣。

旧重庆众多的茶馆,茶客不仅是品茗解渴,明末清初随着商业繁盛和城市的发展,茶馆又成为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三教九流的社交和交易活动的场所。

本世纪...

描写蜀南竹海的诗句

巴蜀竹赋渝西永川,茶朱竹翠;川南宜宾,水碧山青.四闻八名,游士如云.绵绵兮五千载,巴蜀竹海;济济乎无数众,华夏骚客.北有西安古都,南下昆明美市,西抵成都悠城,东接重庆江州.风光赚天府之国,物化天宝;良才称古今之奇,地杰人灵.古始巴蜀,今至川渝,皆盆地一家,倚四面山川,秦岭横断,河汉灿烂,奇花异石,以竹君子.看茶山竹海,十面埋伏;端蜀南竹海,四方蜀声.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沙积塔成.厉精图治勤播种,呕心沥血苦耕耘.愚公能移山,精卫有填海.巴蜀淳朴卓萦,竹海遐迩闻名.雅文昭昭,车载斗量启能尽;贤人厚情,累牍连篇讵可吟.茶山竹海,茶香竹幽,空气清新,天然闲居,金盆净湖,翠竹山庄;蜀南竹海,溪甜泉甘,烟波浩渺,飞瀑高悬,曲径通幽,古刹梵庙——皆秀色可餐矣!银河泻碧水,瑶池降广坪,怀珠蕴玉,飞火流金.危楼百尺不见竹,崇山千丈竹以荫.上可竹尖破天宫,下有竹根动地冥.古之有云,天下粮仓在巴蜀,粮之不尽;今者有言,华夏竹海有川渝,竹者是君.情乎!山水之间巴蜀情!美乎!草木之上竹君美!雄乎!华夏之内天府雄!夫春风温暖,夏雨滋润,秋日艳阳,冬雪晶莹.梅兰竹菊,谓之四君子,梅以傲雪不逊之,兰以幽雅清高之,菊以冒霜吐颖之,唯竹以正直有节之!巴 蜀 行 吟蜀 道 难 行 蜀 僧 行,蜀 相 开 国 蜀 女 倾.治 乱 兴 亡 多 少 事,自 有 英 雄 唱 大 风.

有关剑的诗句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汉乐府《陌上桑》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隋·卢思道《从军行》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

——唐·李白《悲歌行》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唐·李白《白马篇》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

——唐·李白《陈情赠友人》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

——唐·李白《郢门秋怀》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唐·李白《猛虎行》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唐·李白《北风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唐·王维《老将行》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唐·令狐楚《少年行》闪灼虎龙神剑飞,好凭身事莫相违。

——唐·吕岩《绝句》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宋·陆游《三月二十七日夜醉中作》叹防身一剑,壮图濩落,建侯万里,老境相将。

——宋·刘克庄《沁园春》丈夫儿,倚天剑,切云冠。

——金·元好问《水调歌头》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明·高启《岳王墓》...

5个带"城"字的城市和3个以人名命名的路名和有地名的诗

地名诗 川渝鄂皖青甘陕,(平平仄仄平平仄) 藏内新宁两广山.(仄仄平平仄仄平) 港澳台黔辽吉闽,(仄仄平平平仄仄) 京津沪冀四江南.(平平仄仄仄平平) 文中“两广山”指广东省-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山西省,“四江南”指江苏省、江西省、浙江省、黑龙江省、湖南省、河南省、云南省、海南省.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x1e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集台湾地名诗 王水 八卦岭北投新竹, 林口清泉涌瑞芳. 淡水龙潭双溪秀, 竹围桃园三重香. 浔阳令.两湖声 久别浔阳,笔意迟疏.孤思慢坐迟春色,笑脸对人满楼吟. 窗外常有雨意,房时也含风声.对一纸浔阳令,添几笔烟水图心思有长,语意乏力,强拼之. 地名诗琐话 古代诗人为了显示自己知识渊博,技艺高超,创造了别致的"地名诗"."地名诗"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双关的修辞方法,使郡县等地名暗含在诗句里面.这种诗在汉代出现之后,历代诗人都时有所作.如南北朝时代曾当过吏部尚书的诗人范云,便写过一首《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抚戈金城外,解佩玉门中.白马腾雪远,苍松壮寒风.临泾方辨清,安夷始和戎.取禾广田北,驱兽飞孤东.新城多雉堞,故市绝商工.海西舟楫断,云南烟雾通.罄节畴盛德,宣力照武功.还饮渔阳水,归转杜陵篷."在这首描写古代将士戍守边疆和当时边地萧索景况的五言古体诗中,一共嵌入了金城,玉门,白马,临泾,飞狐,新城,海西,云南,武功,渔阳和杜陵等十六个秦汉时期设置的郡县名称,其中大部分在诗中并不是以地名出现的,而是用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取其字面上的意义,如金城作坚固的城墙解,白马作白色的马解,安夷(音谐安邑,为秦置县名,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作安抚夷族解等等,既贴切又不露斧凿痕迹,十分工巧.但是,历代的地名诗,大多近于文字游戏,没有多大意思,这一点古人也认识到了,如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如此诗只成戏谑,不足为法也."即使如此,只要应用得当,也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 我们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不少地名,仿佛二者不解之缘似的.地名是质实的专门名词,而诗歌是文艺作品,主要在于表达感情,着重创造意境.在诗歌中使用地名,对于创造意境,是否能起到烘托的作用,还是削弱破坏,我们的回答是前者,因为诗人对在什么地点、什么样的环境之下,才触发起他的感兴,总得指点明白,这就需要使用地名;否则,会使一切描写,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唐代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是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其中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句叙述句,指出了地点,看来平淡,但有了这一句,才能使前面二句的"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村渔火对愁眠"所描写的情景,有所附丽,得到着落;也正因为有了这一句,才引出下一句的"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就把此时此地,一种特定的环境,完全和盘托出了. 现在就七律、七绝和古体几种诗体,举数例,稍加分析,以资说明.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是延续多年的安史之乱结束的一年,叛军因首领史朝义自杀,全部瓦解,归降唐王朝,收复了以蓟城(即今北京)为中心的南北一带地方.这一喜讯传到了当时流寓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杜甫,使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情不自禁地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七律名篇.起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劈头就用两个地名,因梓州在剑门关之南,所以称为"剑外",说明了诗人是在千里以外的地方听到这一消息的;另一个地名"蓟北",泛指以蓟城为中心的收复地方,表示消息的内容.下文五句是"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淋漓尽致地刻划了诗人惊喜交加这种心情的进发情景,并准备回乡.下二句便立刻进入行动,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洛阳".这里情绪极为昂扬,连续用了四个地名来说明回乡的行程,由梓州出川,要经涪江、嘉陵江和长江等河流,所以用"巴峡穿巫峡"来代表这段航程;"襄阳下洛阳",这里的两个常见地名代表了当时南北间往来的大道,它以长江北岸的江陵为起点,经荆门、襄阳,出南阳盆地,而至洛阳.这四个地名,前后两对,末一字都是同音,吟咏起来更觉顺口,且音节响亮动听.全诗用了六个地名,过去的诗评家对于这点,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主宾虚实,累累如贯珠,真善于将(在这里是统率之意)多者." 再看毛泽东所写的《长征》,这首七律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万人传诵.开头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雷霆万钧之势统摄全局.下文一连使用五个地名--五岭、乌蒙山,大渡河,金沙江和岷山,为我们展开了气壮山河的长征画卷.长征途中所经过的山山水水何止千百,为何独独选中了这五个地名?因为它们在长征进程中是有关键性意义的地点,包含有丰富的史实,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在中国地理上,又是具有鲜明地理特征的重要地名,气象雄伟,非一般山水所能及.所有包孕这五个地名的诗句,一方面是对当地地理特征的刻划,实质上是抒发了革命战士的开阔胸襟.当我们吟咏这首革命的诗篇时,这一个接着一个的地名,使我们的情...

长江三峡 诗句

1.诗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入峡次巴东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峡闻猿 【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 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灿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发, 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瞿塘两崖 【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悲秋 【唐】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初至犍为作 【唐】岑参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

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唐】孟浩然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送人归蜀 【唐】张祜 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

红树两厓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长怨相如留滞处,富家还忆卓王孙。

送王处士游蜀 【唐】齐己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出峡 【唐】胡皓 巴东三峡尽,旷望九江开。

楚塞云中出,荆门水上来。

鱼龙潜啸雨,凫雁动成雷。

南国秋风晚,客思几悠哉。

送友人归荆楚 【唐】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巫山高 【唐】陈陶 玉峰青云十二枝,金母和云赐瑶姬。

花宫磊砢楚宫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无双怨三峡,春风几梦襄王猎。

青鸾不在懒吹箫,斑竹题诗寄江妾。

飘飖丝散巴子天,苔裳玉辔红霞幡。

归时白帝掩青琐,琼枝草草遗湘烟。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唐】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

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峡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

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2.词 念奴娇 【宋】曹冠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

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

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

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

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

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

仙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

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满江红 【宋】何师心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

不须人卷,不须人轴。

一点不容飞燕入,些而未许游鱼宿。

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

三峡水,堪人掬。

三汲浪,堪龙浴。

更两边潇洒,数竿修竹。

晓倩碧烟为绳束,夜凭新月为钩曲。

问当年、题品是何人,黄山谷。

伤感的诗词

最伤感的诗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多少回梦醒西厢楼,多少次魂断鹊桥头。

说什么天长地久、贞心不 渝;道什么山盟海誓、永远自清。

却不辩良缘戏才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为尘碾做泥,唯有香如故。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是相逢两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釺行。

料的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季子平安否 便归来 平生万事 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 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 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 总输他翻云覆雨手 冰与雪 周旋久 顾贞观--金缕曲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

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沈邈 一夜隋河风劲。

霜湿水天如镜。

古柳堤长,寒烟不起,波上月无流影。

那堪频听。

疏星外、离鸿相应。

须信道、情多是病。

酒未到、愁肠还醒。

数叠兰衾,馀香未减,甚时枕鸳重并。

教伊须更。

将盟誓、后约言定。

沈邈 江上秋高霜早。

云静月华如扫。

候雁初飞,啼螀正苦,又是黄花衰草。

等闲临照。

潘郎鬓、星星易老。

那堪更、酒醒孤棹。

望千里、长安西笑。

臂上妆痕,胸前泪粉,暗惹离愁多少。

此情谁表。

除非是、重相见了 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偷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淹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做宵庭外悲歌发,知谁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秋雨声,点妾心,红袖拂绕檀香深。

诗难吟,幽思萦。

一轮空月,几多梦春。

困!困!困!春风新,鸿雁行,一曲相思化琴音。

三杯盏,兰炉熏。

锦书回时,心儿飘云。

馨!馨!馨!

汉代有关长安的诗句或者文赋

与长安有关的诗句: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

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綮毋潜《送章彝下第》)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常建《落第长安》)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长安道》)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卢照邻《结客少年场》)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李山甫《寒食二首》)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崔颢《七夕》) 忆长安,九月时(范灯《忆长安?九月》)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手环堵(杜甫《秋雨叹三首》)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李商隐《滞雨》) 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走车轮不暂闲。

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张元宗《望终南山》) 碧池新涨浴桥鸦,分锁长安富贵家(杜牧《街西长句》)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韦应物《酒肆行》)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皇甫冉《长安路》)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李贺《沙路曲》)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李白《长相思》)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 长安古意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 落第长安 唐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 长安 年代:【唐】 作者:【范祖禹】 东风吹尘客心起,京华去蜀三千里。

我来踏雪走函关,下视秦川坦如坻。

晓登太华三峰寒,凭高始觉天地宽。

却惜京华不可见,烟花二月过长安。

长安通衢十二陌,出入九州横八极。

行人来往但西东,莫问兴亡与今昔。

昔人富贵高台倾,今人歌舞曲池平。

终南虚绕帝王宅,壮气空蟠佳丽城。

黄河之水东流海,汉家已去唐家改。

茂陵秋草春更多,豪杰今无一人在。

细观此事何足愁,不如饮酒登高楼。

秦王何苦求九鼎,魏武空劳营八州。

当年富贵一时事,身后寂寞余高丘。

春风开花不易得,一醉何必封公侯。

-----------------------------------------------------------------------------欣赏 长安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欣赏 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虔,良人罢远征? -----------------------------------------------------------------------------欣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

求古代的好诗词,常用词牌名。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 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

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 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 《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 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 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 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 》咏抛球,等等。

这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 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在词牌 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

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 代号罢了。

念奴娇的来历: 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据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

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

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 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

娇,我想是个形容词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

1:暗香 词牌名。

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

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

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花犯 词牌名。

周邦彦自度曲。

“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

“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 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

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时入词牌。

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

歌头即引歌。

17: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

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

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

其内容专咏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