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中国诗词典故菜谱 家乡南肉菜谱典故



中国诗词常用典故有哪些 1.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 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 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 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 喻一个人光

中国诗词常用典故有哪些

1.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 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 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 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 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 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 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 晶莹、局洁〇2.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 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 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 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 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 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 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 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 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 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 搅天飞^卯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 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 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 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 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 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 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 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 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 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 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 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 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 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 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 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 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 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 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 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 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 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 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 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 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 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 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 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 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曰的繁华已荡 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 去昔曰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 巷口。

6.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 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 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 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 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 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 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 长: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 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 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 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 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 送别之所。

8.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 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 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 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 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 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 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 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 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 别的愁绪。

9.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 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 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 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 有舍情。

”把伤/( 、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对芭蕉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 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 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 不多,大多表示一...

中国诗词常用典故有哪些

1.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 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 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 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 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 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 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 晶莹、局洁〇2.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 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 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 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 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 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 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 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 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 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 搅天飞^卯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 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 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 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 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 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 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 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 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 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 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 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 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 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 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 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 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 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 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 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 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 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 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 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 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 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 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 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曰的繁华已荡 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 去昔曰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 巷口。

6.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 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 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 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 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 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 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 长: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 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 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 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 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 送别之所。

8.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 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 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 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 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 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 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 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 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 别的愁绪。

9.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 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 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 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 有舍情。

”把伤/( 、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对芭蕉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 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 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 不多,大多表示一...

古代诗词中行吟一词有何典故?

据《唐会要》三十《华 清宫》载:“唐骊山(今陕西临潼县) 上有华清宫,山下有温泉,称华清池。

相传杨贵妃常浴于华清池。

后 人因以为典。

宋?吴文英《宴清都?连李海棠: “人闲万感幽单,华清惯 浴,春盎风露。

”宋?陆游《项里观杨 梅》;“细织筠笼相映发。

华清虚说荔 枝筐,清?张大受《题大临故宫词 后》:“阿谁尚记华清恨,听谱霓裳泪湿巾。

”淸?惋仁吉(埋宫意图“听来记得华清夜,疏雨梧桐独坐时。

古代诗词中孟贲一词有何典故?

战国时著名勇士。

《孟 子?公孙丑上》:“若是,则夫子过孟 贲远矣东汉?赵歧注》:“贲,勇士也。

”据宋?孙奭疏引《帝王世纪》及 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引《尸子》记孟贲力量超人,雄猛无比,能从 牛头上拔出牛角,“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虎。

”故被秦武王收为勇 士。

又据《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记孟贲坐船,睁目而视,“发 植、目裂、鬂指”,舟中之人不敢直视,纷纷落入河中。

后代诗文用以咏 指勇士。

唐?罗隐《芳树》:“若使威可以制,力可以止,则秦皇不肯敛手 下沙丘,孟贲不合低头入蓠里”。

元?萨都拉《黯淡滩歌》:“上滩之难难 于绝壁,虽有盂贲难致力。

古代诗词中应刘一词有何典故?

建安作家应场、刘 桢,二人名列建安七子中,合称应 刘。

《文选》曹丕(与吴质书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 俱逝,痛可言邪! ”后以应刘喻文学 幕宾或用为伤悼亡友的典故。

唐? 杜甫《哭李尚书重题还赡魏太 子,宾客减应刘。

”唐?韦庄过樊川旧居》:“应刘去后苔生阁,嵇阮来时 雪满头。

”明?谢榛《送王侍御按河南》:“知君最爱应刘赋,吏向西园一 寄声。

古代诗词中夏台一词有何典故?

据《史记?夏本纪》载:“乃召汤而囚之夏台。

”索引注:“狱名,夏曰均台。

”又据汉?蔡 邕《蔡中郎集?独断》载:“四代狱之别名古代诗词中一词有何典故?……《尚书》曰:睾陶作士;夏 曰均台;周曰囹图;汉曰狱。

”后人因 以此典指监狱,亦称“复台”。

唐?骆宾王《幽系书情通简知己“揆画渐 周道,埔优滗里台,”唐?沈同《狱者叹狱中无燕 》:“何许乘春燕,多 知辨夏台。

古代诗词中马卿一词有何典故?

据《史记?司马相如 传》载,司马相如字长卿,为蜀郡成 都人,以文学名。

汉景帝、汉武帝时先后为官,著有《子虚赋》、《大人赋》 等。

后世诗文中有时简称为马卿?唐?骆宾王《帝京篇》诗:“马卿辞蜀 多文藻,扬雄仕汉之良媒。

”唐?杜甫《即事》诗:“多病马卿无起,穷 途阮籍几时醒。

古代诗词中行窝一词有何典故?

据《宋史》卷四二七 《邵雍传》记载,宋人那雍自名其居 为安乐窝,出则乘小车,一人驾车,随心所欲。

好事者照邵雍住所的模 样另造了一座房屋,等候那雍到来,名曰行窝。

后来泛指小住或待客的 别舍叫“行窝”。

宋刘克庄《病起》诗之一:“徒使大寒并大暑,小车时 出至行窝。

”元?袁桷《次韵马伯庸春思兼简继学》之二:“行窝春匝匝, 下榻望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