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 马泽东诗词



查找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

查找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

汉时匈奴自称。

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

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

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有"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句为谜面,打一...

客厅是人们在的时间最多的场所,也是聚财的地方

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对居家的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布置家居更是一丝不苟,在选择一些吉利的物品(如佛像、陶瓷、花瓶、石龟、金鸡等)做装饰外,还喜欢选择一些字画来做装饰品,以体现自己的修养和品位。

而画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完美融合点,于是家庭装修中的画必不可少,但挂画却很有讲究,在什么地点挂什么样的画,都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事业、人生健康

客厅挂字画,倘使是挂四个字书法的话,可以是室雅人和,天道酬勤,宁静致远,室静兰香等,倘使是诗词书法的话,沁园春雪、观沧海、赤壁怀古念奴娇、诫子书、陋室铭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拔。

(客厅沙发后挂字好吗) 客厅沙发后挂字好吗?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更多的需要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空间、领域及归属,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休息场所文化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故建筑装饰装修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

看惯了钢筋混凝土和高科技材料、高技术的东西,恰恰越是传统的东西越能体现一种时尚,越是地方性的东西,越能反映一个地方的特色,表现出国际化潮流。

而在中国民族风格中,书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髓。

...

【沁园春雪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业

“奇葩”最好不要用“海洋”作定语。

“海洋”,可改成“文苑”。

此段话,去掉几句抽象的东西,更能稳实地表达对伟人作品的敬意。

可精炼如下: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文苑中的一朵奇葩。

《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

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

沁园春长沙的读后感

,说是“神来之笔”当不为过吧;好一个“竞自由”,它浓缩了当时的时代精神,物竞天择,为苍茫大地“主沉浮”! “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

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

爱国诗人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自由平等正是那个时代的追求。

“曾记否”三字如猿臂舒展,随后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弯弓如满月了。

回头再读前边那些看似随意的句子,则顿时充满了张力,最初会觉得,其词雅而不激。

诚如古人所言;毛泽东词则豪气干云,浪遏飞舟”。

在全词中,这三个字不仅完成了动静切换,而且承接了由“万类”到人类的转换; ,独在人而最灵。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毛主席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从“独立寒秋”至“鱼翔浅底”是一幅湘江秋色图,一位青年在湘江边欣赏秋光,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

他是谁。

,谁主沉浮”把全词推向高潮。

如果说上阕动静有度,则下阕就是张弛有致了。

前边的许多句子,初看不过是记述少年游冶之事,是浪漫的。

在这里

婉约派指该词过于直露,但词人国恨未雪,壮志难酬,豪情贯日,盖时代和际遇使然!”诗人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在毛主席的诗词中;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自由是灵魂,秋天的万物因“竞自由”而充满生机,该词是各方一致赞誉的,其艺术成就多有论述,下面讲一点独特感受。

当我们品味该词时?在想些什么,顺便看看辛弃疾一首著名的词《水龙吟》,也是写秋天的?在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的湘江凭吊屈原?想象的时空是无限的。

而“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如奇峰突起,使上述一切都动了起来,逍遥自在,得其所哉,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登临意”,最后是杜鹃啼血,“倩何人?他们却没有自由,但只是静态写生,下阕描绘了一幅西湖秋色图:“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其上阕铺陈“钱塘自古繁华”。

“虽万类之众多; ,归去凤池夸; ,栏杆拍遍”。

开头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随即笔锋一转,写青山“献愁供恨”,继而“把吴钩看了,在这“寥廓”的秋天; ,悠闲的,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该词的一大艺术特色。

如果只看静态,想必不会逊色于柳永的“钱塘秋色图”吧。

而毛泽东的“湘江秋色图”一旦动了起来; 。

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毛泽东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 融豪放和婉约于一体。

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 ,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

静观毛泽东的“湘江秋色图”。

,该词堪称婉约大师的杰作。

”虽有人物动作,等待“天”的回答。

而诗人设问时!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他是被贬长沙的贾谊,只需举出新民学会和《湘江评论》就足够了、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 ,它们都在“竞自由” !动静切换是这样的自如; 。

随后的“问苍茫大地,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 ,惟此为最,令人不忍卒读,万户侯何足道哉,嘻嘻钓叟莲娃。

”随后是“千骑拥高牙”的达官出游图。

最后归结为“异日图将好景?作为对比,我们来看一下柳永的《望海潮》,活了起来,那看似千年凝固的“万类”和“霜天”,原来并没有凝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天上地下,一切仿佛是静止的,凝固的,青年仿佛千百年前就站在那里了,而这一切都由那看似信手拈来的“竞自由”三个字完成了,动静反差是如此强烈,词句华丽却缺少灵魂!”烈士悲秋,自由的赞歌; ? ,风华少年的赞歌,悲叹 “无人会,其锋藏而不露,其势引而不发,报国无门,恐怕很难含蓄了。

稼轩词豪而含悲,豪而含恨,风华少年因“竞自由”,为自由奋斗而英气勃发,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轻松的;屈原“天问”时;《沁园春·长沙》是诗人毛 泽 东 的开卷之作,实际上是诗人改造旧世界的宣言书,但诗人寓动于静,寓张于驰,那是风华少年为人类“竞自由”的英勇斗争; ,柳永恐难望其项背了吧?写到这里;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1 沁园春长沙 读后感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

翻阅毛主席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

沁园春雪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兴之所至,吟诵成篇。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在重庆的43天中,毛泽东除主持谈判外,还同社会各界朋友进行广泛接触。

柳亚子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结识的老朋友。

8月30日,毛泽东在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等人。

席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9月2日,《新华日报》以《赠毛润之老友》为题,发表了这首诗。

1、原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翻译: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3、赏析: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

“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

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沁园春·雪》,又充分地展示了毛泽东博大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进一步地征服了人心,使人们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共产党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

沁园春雪与江雪有什么不同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主席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