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柳州 诗词 关于柳州的诗词



描写柳州的诗句有哪些柳宗元在柳州的诗词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

描写柳州的诗句有哪些

柳宗元在柳州的诗词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登柳州峨山》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种柳戏题》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柳州寄京中亲故》 林邑山连瘴海秋,牂牁水向郡前流。

劳君远问龙城地,正北三千到锦州。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放鹧鸪词》 楚越有鸟甘且腴,嘲嘲自名为鹧鸪。

徇媒得食不复虑,机械潜发罹罝罘。

羽毛摧折触笼籞,烟火煽赫惊庖厨。

鼎前芍药调五味,膳夫攘腕左右视。

齐王不忍觳觫牛,简子亦放邯郸鸠。

二子得意犹念此,况我万里为孤囚。

破笼展翅当远去,同类相呼莫相顾。

《柳州峒氓》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圩人。

鹅毛御腊缝山蹋罽( ji ,毛制毡),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 手种黄甘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鋩,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别舍弟宗一》: 寥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

请问谁有柳宗元《登柳州峨山》的诗词解析,谢谢帮助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注释】 荒山:指峨(鹅)山。

柳宗元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说,“峨山在野中,无麓”。

悠悠:指无限的忧思。

如何:奈何。

乡:故乡。

这里是指京城长安

融州:唐武德四年置,古称融州、玉融州,治所在今融水苗族自治县。

《元和郡县志》说,柳州“北至融州陆路二百二十三里,水路三百八十里”,非在柳州目力所能及。

【译文】一个秋天的中午我登上了荒山,独自一人形影孤单意乱心烦。

无可奈何望不到故乡的踪影,西北方向尽是融州的高大山峦。

...

诗歌鉴赏题,,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的详细解答,,,

此诗通过种柑一事,反映了作者任柳州刺史时的生活思想状况,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同时也流露了久谪的哀怨。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形象生动,含意丰富。

诗题点明写作时间是在贬官柳州时期

诗的内容是抒发种柑树的感想。

开头用叙事语泛泛写来:“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首句特别点明“手种”和株数,可见诗人对柑树的喜爱和重视。

次句用“新”字来形容柑叶的嫩绿,用“遍”字来形容柑叶的繁盛,不仅状物候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而且把诗人逐树观赏、遍览城隅的兴致暗暗点出。

诗题点明写作时间是在贬官柳州时期。

诗的内容是抒发种柑树的感想。

开头用叙事语泛泛写来:“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首句特别点明“手种”和株数,可见诗人对柑树的喜爱和重视。

次句用“新”字来形容柑叶的嫩绿,用“遍”字来形容柑叶的繁盛,不仅状物候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而且把诗人逐树观赏、遍览城隅的兴致暗暗点出。

关于自己对柑橘树怀有如此深情的原因,诗人这样说:“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原来他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事见《太平御览》果部三引《襄阳记》)心交古贤,寄情橘树,悠然自得,不慕荣利,诗人的心地是很淡泊的。

然而透过外表的淡泊,正可以窥见诗人内心的波澜。

屈原当年爱橘、怜橘,认为橘树具有“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和“秉德无私”的品质,曾作颂以自勉。

今天自己秉德无私,却远谪炎荒,此情此心,无人可表。

只有这些不会说话的柑橘树,才是自己的知音。

这一联的对偶用反对而不用正对,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分别灌注到两个含意相反的典故中去,既做到形式上的对称,又做到内容上的婉转曲达,并能引起内在的对比联想,读来令人感到深文蕴蔚,余味曲包。

接着,诗人从幼小的柑树,远想到它的开花结实:“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几岁”、“何人”都上承“怜”字来。

“怜”之深,所以望之切。

由于柑树已经成了诗人身边唯一的知音,所以愈写他对于柑树的怜深望切,就愈能表现出他的高情逸致,表现出他在尽力忘怀世情。

这一联用“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下一个“闻”字,把“喷雪”奇观与柑橘花飘香一笔写出,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气氛;用“垂珠”形容累累硕果,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

但这毕竟出于想象。

从想象回到现实,热闹的气氛恰恰反衬出眼前的孤寂。

他不禁向自己的心灵发问道:这幼小的柑橘树究竟要过多久才能开花?将来由谁来摘它的果实?言外之意是:难道自己真的要在这里呆到柑橘开花结果的一天吗?尾联本可以顺势直道胸臆,抒发感慨,然而诗人仍以平缓的语调故作达观语:“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字面的意思是说: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

但这是托词,实际上的意思是感伤自己迁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

清人姚鼐说:“结句自伤迁谪之久,恐见甘之成林也。

而托词反平缓,故佳。

”(《唐宋诗举要》卷五引)这首诗的整个语调都是平缓的,而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却隐藏着诗人一颗不平静的心。

这是形成“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

其妙处,借用欧阳修的话来说,叫做:“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全诗言淡意远,韵味深厚。

关于广西的诗歌

啊,广西我的故乡你生我养我让我成长虽然人在他乡但我不会将你淡忘你是我的母亲我的娘啊,广西美丽的你是个自治区那是我的自豪我的骄傲你的水和山在桂林你的楼和房在柳州你的银行在南宁广西啊,广西让我骄傲不已的广西我永远爱你这片土地爱那劳动人民的生生不息爱那葛岭文学的魅力爱那水天诗社的诗气

参加散文比赛,想讨教一些技巧,想写柳宗元在柳州 的一些事迹,...

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

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他)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

此地人借钱时习惯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

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

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他们的人质。

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

衡山飞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把子厚当作老师

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讲解而作画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牡丹亭中所用到的诗词

汤显祖是明代最杰出的戏曲作家 ,他的戏曲代表作《 牡丹亭》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作品之一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对这部作品 ,汤显祖自谓“一生‘四梦’ ,得意处唯在《牡丹》”(王思任《牡丹亭叙》) 与他同时代的沈德符亦云 :“《牡丹亭梦》一出 ,家传户诵 ,几令《西厢》减价”(《顾曲杂言》)可见 ,《牡丹亭》在当时就有巨大的影响。

《牡丹亭》取得如此之大的艺术成就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之一就是大量引用、化用古典诗词 ,这对描写景物 ,刻划人物形象 ,推动剧情发展 ,增强作品语言的抒情性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牡丹亭》所引用的古典诗词的时代跨度比较长 ,自先秦两汉 ,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至宋金元明 ,汤显祖之前各个朝代的诗词都有引用 ,而以唐代最多

这些诗词涉及的诗人也比较广 ,既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一流诗人 ,也有曹植、柳永、 李商隐、周邦彦等杰出诗人 ,还有张祜、许浑、赵孟 等著名诗人 ,其中被引用诗作最多的诗人是杜甫。

所引诗词种类比较多 ,既有乐府民歌、民谣谚语 ,也有元杂剧剧诗 ,还有无名氏诗作。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 ,往往将剧中人物与古典诗歌或诗人联系起来 ,构成一种对应关系

杜丽娘父亲杜宝是“西蜀名儒 ,南安太守” , 他“表字子充 ,乃唐朝杜子美之后。

”杜宝从姓到名都与大诗人杜甫有联系 ,同姓“杜” ,一“子美” ,一“子充” ,也都是一个字的名 ,一“甫”一“宝”。

杜甫曾在四川生活多年 ,杜宝也有“流落巴蜀”的经历。

杜丽娘母亲和诗人曹丕、植兄弟有关系 ,在《训女》一出中 ,杜宝云 :“内有夫人甄氏 ,乃魏朝甄皇后嫡派。

”他说的甄皇后即指魏文帝曹丕的夫人甄氏 ;杜丽娘母亲也说自己是“甄妃洛浦”。

男主角柳梦梅与柳宗元有关系。

柳宗元被人称为“柳河东” ,而柳生也是“河东旧族” ,并指明柳生“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

”一些次要人物也与诗人有关系 ,如柳生的朋友韩子才和仆人郭橐驼孙 ,韩子才是“唐韩退之”之孙 ,“韩退之”即诗人兼古文家韩愈 ;从上面的叙述看 ,《牡丹亭》将剧中主要、次要人物都与诗人联系在一起 ,或姓氏名字相似 ,或生活事迹类同 ,汤显祖把它们连接起来 ,有的甚至有些牵强 ,显得虚虚实实 ,甚至模糊不清 ,但这正是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读者不仅不觉得附会 ,相反 ,还觉得更加真实可信 ,增强了人物的历史感。

在剧情发展上 ,引用、化用古典诗词的作用更加明显和重要。

柳梦梅上场时 ,用了“门前梅柳烂春晖”(张窈窕 )来写他的年轻而有活力。

“梅柳”与柳生姓名暗合 ,“烂春晖” ,一个“烂”字 ,写出他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杜宝为官清正 ,年过五旬却膝下无子 ,用苗发诗“伯道暮年无嗣子”来描写最合适不过。

为了教育好女儿 ,以便日后知书知礼 ,杜宝请了陈最良作塾师 ,这位老先生“灯窗苦吟” ,虽然“观场十五次” ,但终因“考居劣等停廪” ,“兼且两年失馆 ,衣食单薄” ,如今“年可六旬”的他 ,“谁睬髭须白似银 ?”(曹唐 )当柳梦梅穷困潦倒 ,衣食无着时 ,心里是“应念愁中恨索居”(段成式 )杜丽娘整天在闺房里 ,父母亲严加管束 ,六十岁的陈老先生是她可接触的惟一男性 ,她的心里有“无限春愁莫相问”(赵嘏 )的烦闷 ,毕竟是及箅的年龄了。

她去花园游玩甚至也被认为是出格的事情。

有一次 ,趁着父亲“日暮不辞停五马”(羊土谔 )去下乡劝农的时候 ,她才和春香溜到花园 ,这里真是“东郊风物正薰馨”(崔日用 ) ,看到如许美丽景致 ,联想到自己还孤身一人 ,便有“回首东风一断肠”(韦庄 )之感。

在礼教森严的封建社会里 ,想自由地与心上人相识相爱是不可能的 ,她只有寄希望于“从此时时春梦里”(白居易 )了。

此时的柳生 ,到处游历 ,可谓“此身飘泊苦西东”(杜甫 )。

金主完颜亮利用李全攻打南方 ,他巴不得“饮尽江南酒”(化用张祜“可胜饮尽江南酒”)。

李全是一个“汉儿学得胡儿语 ,又替胡儿骂汉人”(司空图 )的贼子。

杜丽娘为情而病 ,父母亲一边“紫微寇女夜焚香”(王建 ) ,一边“道家妆束厌禳时”(薛能 ) ,但杜丽娘还是“魂归冥漠魄归泉”(朱褒 )。

【麻烦老师解答:语文专题活动.(1语文专题活动.(1)古代诗词中常...

(1)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北逐步推进的.(2)理由:北方大雪纷纷,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南迁.启示:不可拘泥于前人的经验,可从事实出发大胆怀疑和批评前人的结果.(意思对即可)

含柳的离别诗句有哪些

王涯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闺人赠远五首 其一】韦应物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

【寄卢陟】吕温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嘲柳州柳子厚】柳管依然在,千秋柳拂天。

【嘲柳州柳子厚】李商隐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

【巴江柳】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乾。

【柳枝五首 其四】武元衡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

【寒食下第】钱珝柳拂斜开①路,篱边数户村。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一十八】高适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闲居】韩愈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伯刍)三堂新题二十一咏 柳溪】柳巷还飞絮,春馀几许时。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伯刍)三堂新题二十一咏 柳巷】戴叔伦柳条将白发,相对共垂丝。

【赠李唐山人】

有哪些描写荷花或荷叶的诗句

芳心苦/踏莎行 贺铸 宋 词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伺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 ①回塘:环曲的水塘。

②别浦:水流的叉口。

③红衣:此指红荷花瓣。

④芳心:莲心。

⑤返照:夕阳的回光。

⑥骚人:诗人。

⑦“当年”句:韩偓《寄恨》诗云:“莲花不肯嫁春风。

” 【评解】 此词咏秋荷,于红衣脱尽,芳心含苦时,迎潮带雨,依依人语,自有一种幽情盘结其间,令人魂断。

前人谓贺铸“戏为长短句,皆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

以此词观之,可谓知言。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骚情雅意,哀怨无端。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是咏荷花的,暗中以荷花自比。

诗人咏物很少止于描写物态,多半有所寄托。

因为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可以类比,情感可以相通,人们可以利用联想,由此及彼,发抒文外之意。

------------ 江城子 牛峤 唐 词 鵁鶄飞起郡城东。

碧江空。

半滩风。

越王宫殿,萍叶藕花中。

帘卷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蒙蒙。

【注释】:鵁鶄:鸟名,俗称“池鹭”。

郡城:此指古会稽(今浙江绍兴)。

藕花:荷花。

鱼浪:秋水鱼肥,逐浪出没。

蒙蒙:迷茫还清貌---------- 渔家傲 欧阳修 宋 词 花底忽闻敲两桨。

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

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

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饷。

惊起望。

船头阁在沙滩上。

【注释】 ①逡巡:宋元俗语,犹顷刻,一会儿。

②当:代替。

③“时时”句:谓莲花映入酒杯,随舟荡漾,显出红色波纹。

④厮:相互。

清厮酿:清香之气,混成一片。

⑤花腮:指荷花。

⑥饷:即一晌,片刻。

⑦阁:搁。

【评解】 欧阳修以《渔家傲》词调共作六首采莲词,此词为其中之一。

花底敲桨,荷叶当盏,花影人面,醉倚绿阴,风格清新婉丽,又巧用俗语,化俚为雅,妙趣盎然。

-------------------- 念奴娇 姜夔 宋 词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原序:予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

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予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

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

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

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评析】 这是一首歌咏荷花的词篇,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艺术想象与艺术手法,它代表了作者清刚冷隽与高雅峭拔的艺术风格。

下面主要讲三个特点。

一是以少总多。

所谓"以少总多",就是说,这首词里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

本篇以优美而精炼的笔触描绘出荷花的风神及其个性。

词中所写的荷花,非仅一时一地,而是作者把所见过的最美的荷花与池塘打总儿概括到一起,融汇成这首词的主题和形象。

作者在词前小序中说,有三个地方的荷花给他的印象最为美好:一是武陵,二是吴兴,三是杭州

作者写这首词的地点可能是在"吴兴(《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将本词附于吴兴之后),但词中所咏却非止吴兴一地。

它把三个地方的荷花巧妙地组织在一起,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一个新的意境:池塘中有小船,船行过程有鸳鸯相伴,船儿驶入人迹罕到的池塘深处,这里有美如仙女的荷花,使人神清气爽,醉意消失,在飒飒的雨声之中,播散出阵阵幽香,这幽香竟然凝结成迷人的诗句。

直到日暮时分,诗人尚不忍离去,怕的是西风颇吹、红花凋谢。

还有高柳、老鱼都在把作者深情挽留……美好的大自然对诗人无限深情,诗人对大自然也深情无限。

词中很难分出哪里是人、那里是花了。

词中也很难分出作者所在之处到底是武陵,还是西湖、吴兴了。

二是词中有人。

之所以出现上述意境,是因为词中有人在。

这"人"不光指作者,而是指作者把荷花以及自然中的一切都人化一了。

看:"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看:"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然而真正被人化了的却是荷花。

看!这荷花打扮得多娇艳:"水佩风裳无数。

"在作者感到暑热时,她为你"翠叶吹凉",甚至还可洒下一阵"菰蒲雨",(这"雨"实际是传来耳畔的荷叶相互磨擦的响声)。

不管是日晒,还是雨淋,她始终为你撑起一把翠绿的雨伞:"青盖亭亭。

"假如你饮酒过量,微有醉意,那么她的笑脸会使你清醒:"玉容消酒"。

不仅如此,她的微笑,她的舞姿,以及随之而散发出的清冷的幽香,霎时间便转化成诗句。

词中有人,正是诗意之所在。

三是句中有味。

词之感人,在于词中散发出一种诱人的"冷香"。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是词中极富创造性的词句,充分反映出作者丰富而又独特的想象力。

按常情分析,"嫣然摇动"怎么就会有"冷香飞上诗句"了呢?然而在词人看来,这"香"与"诗"却果真具有一致性。

"香"是一种客观物质,是人们喜欢的一种气味,它直接...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大诗词人?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起源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

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

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韩愈(768-824)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南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

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

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

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文集》里。

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字永叔,祖籍江南西路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

由于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

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

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

著有《嘉佑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世称苏东坡。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

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颍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

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于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è事和议论于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1019-1083) 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

“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

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

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叙。

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概括 在唐贞元元和时期,韩柳崛起,欣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

“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都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