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的情感结构 诗词的结构



诗词鉴赏中的思想情感 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

诗词鉴赏中的思想情感

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

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等。

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见之景,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2007年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题是王维的《新晴野望》,标题直接表明了久雨初晴,作者放眼远望村野之景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从题目中得知,这是一首抒离愁别恨的送别诗,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抒怀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标题的一个“问”和正文相互照应,更是意趣横生,亲切自然

读诗时,一定要细品标题,把诗歌标题中隐含的信息了然于胸,切不可绕道而行,舍近求远。

诗眼是一首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趋向,抓住了诗歌的主题。

诗眼可以在诗歌标题中,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夜晚一场春雨的喜悦之情;诗眼可以在诗的正文的某句中,如杜甫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诗中“眼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把国家民族命运的艰难和个人前途命运的伤感浓缩在一个“恨”字中,家国之恨让人感到无尽的沉重与辛酸!宋之问《渡汉江》中有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怯”字真切表达了作者由贬所还归家乡,既渴望了解家中近况,又害怕听到家中近况的矛盾心情。

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切不可轻易放过。

(二)学会知人论世 中华诗歌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并且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

再如高考中几次考到王维的诗,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田园诗派杰出代表,再加上其人多才多艺,诗歌而外,兼擅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几者相互影响,故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风或清幽恬淡或壮丽雄阔,“诗中有画”就是王维诗的主要内容和风格。

当然,如李白的乐府歌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五七言绝句豪放飘逸;杜甫一生工于诗作而命运多舛,其诗以其爱国忧民的激情,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东坡才冠古今,虽宦海沉浮屡遭排挤却超然豁达,其诗词更多地表达经过人生历炼后的一种大气,一种感悟,更体现了他不凡的人生境界

(三)把握古代诗歌的常见类型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赠友送别诗。

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

写景咏物诗。

这类诗歌类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多,其中写景诗多是借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咏物诗多为托物言志之作,借物表达自己的志趣、胸襟或抱负。

山水田园诗。

下笔多描写山林的静谧、田野的悠闲,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羁旅思乡诗。

抒写羁旅之愁,表达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忧愁伤感,真切动人。

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

追慕古人,表缅怀之情,实则是怀古而伤今,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吟咏史实,多为借古讽今,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以上几点谈到了快速把握诗歌基本内容的方法,在迅速领会古诗大意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二、懂得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和其它文学作品的阅读一样,古典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把握。

(一)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指的是诗中有直接表达喜怒哀乐和理想愿望等情感的字句。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

”直接抒情,表达了一种旷世的孤独感。

还有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直抒胸臆,真切感人。

借景抒情在古诗中很常见,因为中国诗人作诗有一个共同的宗旨——诗贵在含蓄。

诗人的感情往往通过景物描写含蓄地表现出来,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丞相祠堂的冷落凄清来表达命运不济,壮志难酬的失落;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达出无限的凄凉之情,感人至深。

2.象征和托物言志 象征是借用某种...

阅读下面的诗歌,从情感或结构方面自选一个角度赏析

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杜牧、李商隐等,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②借古讽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历史陈迹为题材,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①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②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两宋的王安石、苏轼、张孝祥,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借登高望远、陵墓、祠庙、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 ⑶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群山仍在,潮水依旧、马嵬、华清宫、汴河,背西风,追念往事,触景生情,后庭遗曲。

”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但寒烟芳草凝绿,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念往昔、【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A。

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 地下若逢陈后主,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乌江亭. 於今腐草无萤火。

怀古诗、李清照、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无情最是台城柳,夜深还过女墙来、陈琳墓,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

六朝旧事随流水。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表达敬仰之情; 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诗、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咸阳、长安,多情应笑我、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金陵、姑苏、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3,抒发感慨; ⑴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夜深还过女墙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征帆去棹残阳里、【咏史怀古诗的意境】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6,小乔初嫁了,潮打空城寂寞回。

六朝旧事随流水,人道是。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

——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新亭、隋堤。

凭谁问,一尊还酹江月。

” ⑵感慨国运衰微,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乌衣巷:用典,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陈与义,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

代表作家: 魏晋时期的左思,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反衬 (1)抒情方式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锦帆应是到天涯:①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征帆去棹残阳里, 如杜甫的《蜀相》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⑸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终古垂杨有暮鸦,六朝如梦鸟空啼、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想当年?” ②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前代的都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潮打空城寂寞回,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 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托古讽今等目的

2、【常用的技巧手法】 “诗”与“史”的结合、借古伤今、吊古伤今 A、《桂枝香》王安石 金陵怀古词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淮水东边旧时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浪淘尽: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湘妃祠,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骊山、赤壁,但寒烟衰草凝绿,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后庭》遗曲。

” ③李商隐的《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 全诗通篇写景、张元干、【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 7:虚实结合,对比、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⑷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 咏史怀古诗 一,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吴钩、《后庭花》 5、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依...

古诗赏析的情感基调有哪些?

古诗赏析的情感基调主要有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激昂消沉、婉约、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积极、消极、朴素等。

古诗词的情感基调把握的方法如下: 1、分析意象,把握情感。

意象是情感的载体。

情感的把握,离不开对意象的理解。

通过分析诗文本意象选择与组织的特点,可以体会到古诗蕴含的情感。

2、分析文本意象时,首先要理解意象本身的通常意涵;其次要注意通过分析意象的结构关系,揣摩意象的有关修饰语,玩味由若干意象所构成的意境的特点,从而体会诗词的情感内涵。

3、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古诗词是语言的艺术

情感的把握,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

4、通过品味诗词的语言来深入领会其所传达的情感,就要注意捕捉文本中直接点明感情基调的字、词、句,细致分析炼字炼句之妙——举凡虚字的调配,句眼的设置,语序的调整,动静、色彩、虚实等的安排等。

5、抓住细节,把握情感。

古诗作品中的细节往往是情感的聚焦点。

把握诗词的情感,也离不开对文本细节的关注。

细节是文本中对景、物的形、色、声、味等方面的细微特点以及人物的外貌、言行等方面的具体入微的展现。

6、通过分析文本的细节描写,可以更具体真切地感受其所传达的情感。

7、赏析手法,把握情感。

古诗情感的表达,总是要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

因而,把握诗词的情感,应该结合赏析文本的表现手法来具体深入地分析。

8、古诗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抑扬、象征、用典、衬托、对比、铺垫、铺陈、比兴、渲染、联想、想象、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等。

9、通过赏析手法来鉴赏诗词的情感,要注意整体阅读感知文本,辨识其所用表现手法类型,阐释其运用该手法所传达的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内涵。

...

【宋词的结构特点是什么?】作业

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原因如下:① 两宋城市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宋词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词

如痴似醉的神态。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其峰尖圆,烟云聚散,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

它夸张而又自然,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

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把绿水缭绕,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呢!所以说不敢出翠帏。

香炉,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

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萧飒暮蝉辉,散入春风满洛城,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才更为生动、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

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看过沧海 和巫山 就觉得其他地的海和云不怎样了 花丛虽美也懒得观 在这里修道一半情啊还在心上人身上 没有心去寻新的恋情 6,“又”字开头,“也”字结尾,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

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柔顺婀娜,经受着别离的苦痛。

时隔一年,使物我交融,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舍南舍北皆春水”,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你看。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点明寻花的地点。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

一句中,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诗...

有哪些带着思乡情感的古诗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有关诗歌的几个问题:1.情感对诗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诗歌情感有...

1:意义:感其况而述其心(咱都文学点,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特点:诗歌情感主要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有鲜明的节奏感.2:意向是一种未分化的、没有明确意识的需要,它使人模模糊糊地感到要干点什么,但对于为什么要这要做、怎么去做都还是不大清楚的.意向也许很快会消失,但也可能作为动机产生的一个阶段而转为意图.任何由文学语言所引起的可感效果,任何感人的语言、暗喻、象征,任何形象,都可以被称为意象.:其他的不会哦,Sorry

推荐表达思念情感的诗

乡思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精神母题之一。

或为羁旅之愁;或为行役之苦;或为宦游之艰。

总之,出门在外的客子总会为物所动,书写他们内心的沉郁的乡情。

综观这些各言心声的思乡诗,抒情角度可以概括为两种——从己入笔和从对方入笔。

下面结合具体诗歌作一浅谈。

一、从己如笔,抒写切身感受,表达思乡之情。

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

诗人直接从自身写起,表达无限的乡思。

无边的月辉流水般泻入室内,淌入诗人颇不宁静的心田。

于是如霜的皎洁便勾起了静夜深思游子的迫切归情。

身姿俯仰之间,思绪早已箭般飞回了阔别的故乡。

全诗笔意轻淡,角度直接单纯,而思绪绵长,如流如水,如泣如诉。

再如杜甫的《春望》。

此诗历来被称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之作。

全诗八句,前四句感时忧国,后四句思亲念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同样直接从己入笔,抒写面对家书的感慨,虽未年高,但身心却垂垂老矣的喟叹。

离情充溢,沉着蕴藉。

家书的可贵,就在于它载着深情冒着烽火而来;出现在兵荒马乱之际;报告着妻儿家小的平安

面队这样的家书,诗人怎会不欣喜万分,归心似箭呢?愈搔愈短的白发,谁又能说不是因思乡而生呢?真可谓“白发镊不尽,只缘根在愁肠中”,或如谢眺诗云:“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

总之,全诗从己入笔,描摹自身之态,抒写思乡之情,诗人对家人的眷眷思念跃然纸上。

二、从对方落笔,想象对方情状,表达思念之情。

同为杜甫思乡作的《月夜》,却采用了与《春望》截然不同的抒情角度——从对方落笔。

今日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开篇从妻子儿女入笔,曲写思情。

想象妻子在此同样月圆之夜,望酣睡儿女,却辗转难眠,孤身一人,凄然而立,眷念生死未卜的丈夫,不知他如今飘至何方。

诗人以白描手法,清晰的勾画了一幅《闺中望月思亲图》。

而对妻子形象真切不爽的描绘,实际上达到了诗人自我情态毫发毕现之效,诗人最后以设想日后重逢之喜反射如今天各一方之苦,仍为曲传相思之笔,曲写思情。

思绪缠绵,不绝如缕。

再如:边塞诗人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也是从对方入笔,表达四乡之情。

真可谓思念之人必为至亲至爱,身处异地而心幽灵犀,两地相思,一样深情。

以上浅显分析了古代思乡诗的两种抒情角度。

分开来谈,实为方便。

实际上这两种抒情角度时常出现在一首诗中,双“管”齐下,表达思情。

例如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前两句从己入笔,描写切身感受;后两句改为从家乡的兄弟入笔,表到思归之情。

前后两句殊途同归,珠联璧合。

了解古代思乡诗的抒情角度,有助于我们对此类诗歌整体结构的探究,从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 回答者:蓝梅橡皮糖o○ - 秀才 三级 6-9 13:18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按】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