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兰州黄河诗词 000929兰州黄河



兰州黄河风景古诗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

兰州黄河风景古诗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赞美黄河的作文,450字左右,小学生

黄河,中华民族母亲河。

她虽或穿过只有蓝天黄沙的莽莽荒漠,或流淌于只有高山峡谷的青藏高原,但始终却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梦里,渗透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底…… 我们为黄河骄傲,骄傲她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文明,骄傲她气贯长虹,一泻千里的襟怀与气势;我们为黄河而自豪,自豪她百折不挠,誓死入海的执着与忠诚,自豪她不舍昼夜,始终如一的韧劲与坚强…… 但,我们应该为母亲河去思索,去反省,去觉悟……思索母亲河给我们付出了几多血汗与乳汁;反省我们又为母亲河做了哪些回报与抚慰;觉悟我们在以后该做些什么又该怎么做? 每年有十六亿吨的泥沙涌入母亲的血液;每年以十公分的高度在母亲河的血管里沉积;每年母亲河都有高低相差竟达白倍的流量……这说明了什么?又预示着什么? 难道母亲河就真的变清无日?难道“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千年古训就真的不能重写?难道炎黄子孙对黄河的畏惧真的就无法消除? 不论是在青海贵德德黄河边,还是在兰州黄河第一桥上望河水滚滚东去,不论是在三盛公水利枢纽上看河水已成浊汤,还是在梁山黄河大堤上看高悬地上的河水沉稳而下……我都无法让自己平静地面对黄河,说不清眼前地黄河水中有几多辛酸,几多苦涩,几多泪水,几多血汗……尤其在兰州,看着那定河地巍巍铁柱,再看看那安详地黄河母亲雕像,心里更难平静,我们究竟是该制服黄河,还是该善待黄河?我们如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所作所为,还能在黄河母亲地怀中安详地生活多久? 黄河地儿女们,我们该清醒了,该起来为我们地母亲河做一些实实在在地善事了。

拯救黄河吧!那就是在拯救我们! 善待黄河吧!那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kj-cy.cn/htm/201321/17779.htm 展开

兰州的黄河铁桥始建于那一年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兰州黄河铁桥人们都熟悉,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它近百年前那段堪称创举的兴建历史。

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叶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

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

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

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

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

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

“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

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

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

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

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

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摘抄一篇赞颂黄河的作文大全

篇一:又读黄河 无数次的穿越黄河,无数次的研读和思索。

这是一条绵亘古今、跨越时空的河;这是一条百折不挠、誓死入海的河;这是一条让人敬仰、让人畏惧的河。

她有着充满艰辛和苦难的身世,因而也有着不可悉数的性格。

童年的她,柔心弱骨,清澈见底。

温顺得似涓涓细泉,旷野中无语而涌,羞怯得如潺潺小溪,草丛里躲躲闪闪……几经挫折,屡遭磨难,数不清穿过了多少个峡谷和川地,记不住走过了多少里草原和荒漠,更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回头路,又有过多少次急转弯……因而,生活教会了应变。

有时痛快淋漓,奔腾不息,如游荡女侠;有时含蓄沉着,如歌如诗,似大家闺秀;有时又随遇而安,遇山躲闪,遇河结伴。

然而,前途毕竟多难多险,明知是深渊,也只好呼啸而下,明知是险关,也只能挺身迎上……于是,窄峡陡崖使她变得脾气暴躁,喜怒无常;荒山黄土又使她负载沉重,身心疲惫……实在不堪重负了,她发怒,冰坝封路,拒不前行,撕扯堤坝,淹没土地…… 崇山峻岭,盆地高原,沙漠戈壁,草场平川,使她赖以依存的家;漫漫岁月,似水流年,塑造了她今日的形象,磨练了她固有的性格,禀赋了她独有的气质,使她超越了时空,获得了生命

不管是阴晴圆缺,不管是春夏秋冬,依然地跌宕腾挪,穿山越岭,向着前方,向着大海,呼啸,奔腾…… 岁月给了她今天的一切,她的一切又充实丰富了岁月…… 叙不完,她身边发生的千万万悲欢离合的故事;描不出,她绘就的一幅副摄人心魄的图画;说不清,她成全了多少英雄豪杰的千秋大业;数不尽,她埋葬了多少暴君和奸雄…… 黄帝、炎帝就曾率领着他们各自的部落,在黄河流域,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的子孙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大禹曾疏通九河,走遍了黄河下游的每一块土地;汉武帝时,曾测量地形,开凿山阜,疏决壅塞,从此以后的八百年,黄河未曾改道;河阴之变,演义了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改朝换代的更替……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她虽或穿过只有蓝天黄沙的莽莽荒漠,或流淌于只有高山峡谷的青藏高原,但始终却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梦里,渗透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底…… 我们为黄河骄傲,骄傲她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文明,骄傲她气贯长虹,一泻千里的襟怀与气势;我们为黄河而自豪,自豪她百折不挠,誓死入海的执着与忠诚,自豪她不舍昼夜,始终如一的韧劲与坚强…… 但,我们应该为母亲河去思索,去反省,去觉悟……思索母亲河给我们付出了几多血汗与乳汁;反省我们又为母亲河做了哪些回报与抚慰;觉悟我们在以后该做些什么又该怎么做? 每年有十六亿吨的泥沙涌入母亲的血液;每年以十公分的高度在母亲河的血管里沉积;每年母亲河都有高低相差竟达白倍的流量……这说明了什么?又预示着什么? 难道母亲河就真的变清无日?难道“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千年古训就真的不能重写?难道炎黄子孙对黄河的畏惧真的就无法消除? 不论是在青海贵德德黄河边,还是在兰州黄河第一桥上望河水滚滚东去,不论是在三盛公水利枢纽上看河水已成浊汤,还是在梁山黄河大堤上看高悬地上的河水沉稳而下……我都无法让自己平静地面对黄河,说不清眼前地黄河水中有几多辛酸,几多苦涩,几多泪水,几多血汗……尤其在兰州,看着那定河地巍巍铁柱,再看看那安详地黄河母亲雕像,心里更难平静,我们究竟是该制服黄河,还是该善待黄河?我们如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所作所为,还能在黄河母亲地怀中安详地生活多久? 黄河地儿女们,我们该清醒了,该起来为我们地母亲河做一些实实在在地善事了。

拯救黄河吧!那就是在拯救我们! 善待黄河吧!那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篇二: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代诗人李白如是说。

的确,黄河自雪山清泉汇集而来,跨越千里,直至波海边,流出来灿烂的黄河文化,滋养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流着、流着…… 雪上脚下的每一个清晨都在她的歌声中度过。

参天古木郁郁葱葱,阳光穿过枝叶,洒在小溪晶莹的水上,活泼泼地跳跃。

无数这样的掺满碎金的小溪山泉,从草根下、石缝中,从山中的每个角落中汩汩地流下,汇聚到一处,蜿蜒向山下去。

村落中淳朴的山民到溪边挑了两桶水,遗落下一路古朴的山歌。

采茶女们被这歌声唤醒,一边梳洗一边回应。

黄河流着、流着…… 原来的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流进了茫茫大漠。

她愈流越急,却以几乎不可能的方式盘成了九曲十八弯。

厚重的土地给她染上了一层浓艳的色彩,于是,她的身上便带上了大地馈赠的礼物。

沙漠中的太阳,炙热难当,正因为有了她,大漠中的旅人才有幸和仙人掌一同看那如血夕阳与袅袅狼烟,谁会知道,刚走出沙漠的她正在积聚着力量呢? 黄河流着、流着…… 然而这力量终于爆发了,就在阶梯间、壶口处,无数条黄龙翻滚着一同涌下。

霎那间,黄水沸腾,黄玉四溅,蒙蒙的雾气悠悠升起,下面却是涌天的巨浪与继续前仆后继的黄色猛龙们,前面是高高的岩石,她们冲击;是巍巍的峭壁,她们冲击;是茫茫的旷野,她们冲击;是深深的沟壑,她们还要冲!只有这样,她们才能跃入大海;只...

黄河大桥的介绍

现今的黄河大桥从黄河上游至黄河中下游依次为: 兰州黄河铁桥,即中山桥是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甘肃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上游第一桥”之称。

兰州黄河铁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

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

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

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

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

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

“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

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

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

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

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

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附:兰州黄河铁桥演义作者南京市民谢子徒2013年9月18日初到兰州,登上兰州黄河铁桥,想到许多故事,因此写了以下几句话,以记之。

万里黄河无大桥光绪慈禧脸害臊兰州河宽两百米建座铁桥花钱少北京翰林把头摇中华鲁班不会造大清高价付白银烦请洋人来承包 位于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跨越黄河,长810米,宽12米。

上部结构为3联4孔65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组合为3*(4*65)+20米,1983年建成通车,是黄河中上游最大的桥梁之一。

设计荷载汽车—20级;拖车—100级。

包头黄河大桥黄河大桥包头景区景点一 位于市南郊,它是从包头市白云鄂博到陕西等省通衢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桥全长810米,主孔12孔,每孔跨径为65米,桥面宽12米,下部由14墩台组成,上部构造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式连续梁,采用最新工艺多点顶推法施工。

上部结构为3联4孔65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组合为3*(4*65)+20米,1983年建成通车,是黄河中上游最大的桥梁之一。

设计荷载汽车—20级;拖车—100级。

在包头与黄河有关的几处自然景点中,黄河古渡仅剩一座经今人加固的浮桥,南海公园被浮躁的人造游乐项目所充斥,只有黄河大桥下的黄河水,虽经沧桑,始终一如既往地奔涌流淌。

包头黄河大桥这里的河面不是黄河流域河面最宽的地段,这里的黄河大桥也不是修建最雄伟的桥梁。

推荐黄河大桥的原因,正在于它是一个没有多少人关注的景点。

说是景点,其实人工景观设施就只有旧桥下的一座雕塑,名为“摇篮”。

平时去观光的人少,反而在这里有一份自在的感觉。

在这里你可以静静地看着落日余辉下,黄河水泛着粼粼波光安静流淌,几条摇橹渔船系于岸边,柳树下渔家的狼犬伸长舌头好奇地打量着你,却不放声高吠。

桥上车来车往匆匆忙忙,桥下却怡然自得。

窃以为,这才是养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温柔母性的展现。

包头黄河大桥担负着连通包西公路(包头—西安)的重任,新桥是内蒙古自治区世界银行贷款建设项目,尚未竣工。

新桥与旧桥相距百米。

孟门黄河大桥,又称“柳林黄河公路大桥”,该桥起点位于自古就被称为“晋西第一门户”的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沿黄公路,终点位于与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寇家塬镇沿黄公路,是沟通晋西和陕北的重要通道。

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建大桥全长约501.6m,桥面宽度27m,桥头引线35m,设计行车速度80km/h,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km/h。

桥头连接线总长627m,其中山西柳林侧连接线527m,陕西吴堡侧连接线100m,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行车速度60km/h,路基宽度10m。

该大桥预计于2013年7月底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93亿元

吴堡黄河大桥,位于山陕黄河峡谷的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宋家川镇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薛村镇军渡村之间,是307国道连接东西的一座重要桥梁。

其结构为10栋11孔,主跨为钢椅梁,两边为水泥T型...

黄河清大桥是黄河上的第一座桥吗

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东营胜利黄河大桥,平阴黄河大桥,包头黄河大桥,银川黄河公路大桥,乡韩黄河公路大桥,黄河中下游的三门峡黄河铁路大桥:黄河上中下游的十几座公路铁路高铁大桥,黄河上游第一桥——兰州中山桥,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京广铁路),郑州(花园口)黄河公路大桥,郑州黄河高速铁路公路特大桥(京港高铁和107国道),郑州黄河高速公路大桥(京港澳高速),开封黄河高速公路大桥(京开高速),长垣-东明长东黄河大桥黄河清大桥不是黄河上的第一座桥。

中山桥建于光绪33年,洛阳黄河铁路大桥,洛阳黄河公路大桥,不过直到光绪33年才建成了一座横跨黄河的铁桥。

这座铁桥位于甘肃金城(今兰州)。

黄河大桥包括,是中国第一座黄河大桥。

中国第一座黄河大桥拟建于光绪初年...

黄河在华夏文明演进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

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

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

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

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

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

黄河在华夏文明演进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黄河·母亲河黄河是世界上著名河流之一。

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依次流经我国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

沿途汇集有黑河、湟水、洮河、清水河、渭河、汾河、沁河、洛河、大汶河等约40条支流。

黄河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

她一路奔腾,生生不息,直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不仅是一条大河,它黄水、黄土、黄帝、黄皮肤民族。

沿九省区千转百回,奔流不息。

它身裹黄土泥沙,怀抱卵石图画。

从高空俯瞰,黄河宛如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图腾——一条黄色巨龙,这就是它的表征。

《汉书·沟洫志》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

”植物学家研究发现,六千年前的黄土高原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枣、黄荆条等植物生长。

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我们的老祖先就在这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在黄河中捕鱼捉鳖,在黄河两岸播种五谷,欢歌笑语,生养繁衍,度过了华夏文明的金色童年。

二、母亲河与华夏文明“记从史来,史自实来。

”为彰大国之气度,显礼乐之精微,扬华夏之精气,朔炎黄之正源,我们必须首先从母亲河——黄河文明说起。

母亲河的文明史与文化史,一靠神话传说,二靠考古发现。

只有从国学典籍与考古发现的实物中,才能找到她的基因和文脉。

事实证明,黄河流域沿岸是华夏民族生养不息的发源地所在。

母亲河沉淀着华夏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她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影响,作出了史无前例的贡献。

诚如诗人肖草《卜算子·黄河》词曰:“天外挂飞川,骇浪生素幔。

已过悬崖万仭山,犹有惊涛溅。

溅不入春时,却把暖春唤。

一任沧桑岁月多,尽在长河岸。

”只有通过对黄河和黄河文化的研究,我们才能看到古朴、厚重的历史画卷,才能读懂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和黄河石文化的博大精深。

⑴神话传说天老地荒的神话传说听起来虽显虚幻缥缈,但它传达出的信息,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类共有的信念、理想和祈愿,它是人类直至永远的精神存在。

传说中的女娲氏炼五色石补天、精卫鸟哘木石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仙女飞天、天女散花…这许多迷人的故事,经学者们实地考察与研究,她们统统发生在黄河流域。

⑵考古发现石器考古证明,180万年前,在今山西省黄河岸边的芮城县境内,发现了西侯度猿人和由他们制造的32件旧石器(图1);80万年前,陕西蓝田猿人和6000年前半坡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石质和玉制饰品;30万年前的陕西大荔猿人已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养繁衍;在距今8000年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层也发现有石器和玉器;在距今5000—7000年的河南渑池仰韶文化遗址也发现了石器和玉器。

7万年前的山西襄汾县丁村出现了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出现了晚期智人。

考古还发现,在距今4000—5000年,相当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夏代以前帝尧陶唐氏,在黄河中游山西晋南襄汾县陶寺遗址(陶氏村南)有石磬4件(图2)和夏县东下冯村文化遗址石磬1件(图3)。

陶氏石磬比曾在黄河下游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石磬还早了1000年。

旧石器时代是华夏文明的开端。

是由猿到人转变的实证。

所以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词上阕曰:“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玉器考古学认为,玉器脱胎于石器制作,是石器衰落之后一定历史阶段石文化发展的又一产物。

其实,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2.8万年前的山西峙峪文化遗址和晋南陶寺小型墓地就有了玉制品——“水晶小刀和玉琮、玉瑗等饰物(图4)。

此后在红山文化遗址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三里塔村出土了‘中华第一龙’(玉雕龙)(图5),”在河南洛阳也出土了“猪形玉器”(图6)以及其他地方出土了许多玉器。

陶器由石器到玉器,再由玉石器(新石器)向陶器发明,是华夏文明对人类的又一重大贡献。

例如1973年在黄河源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图7),和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盆在黄河中游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鹿纹彩陶盆”,在中下游河南临汝闫村出土的“鹳鸟石斧彩陶瓮”(图8)以及在北方其他地方挖掘出的许多陶器文物,都是华夏文明创造的物证。

青铜器在陶器之后的青铜器时代,有传说中的“夏铸九鼎”(九鼎者,言其众多者也)等青铜器被考古发现。

如河南洛阳出土的“雷纹三足鼎”,(图9)陕西城固县出土的青铜面具(图10)等等都是华夏文明创造的重要标志。

“龙骨”·化石上发现的甲骨文所谓“龙骨”,是化石的俗称。

龙骨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具有观赏和重要的科学和文化研究价值。

它是华夏族最早使用的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和记事文字。

1899年,北京古文字学者、金石学家王懿荣先生首先在药方上看到了叫“龙骨”的一味药材,接着他看到药包里没有磨碎的“龙骨”上刻有古文字。

于是他便从各药店收购了约1500多块有3000年历史的有字的龙骨,也就是称作“甲骨文”的重要文物(图11)。

随后,经过刘鹗、罗振玉等进一步研究、解读,确认...

关于黄河的诗歌

《黄河》我眼中咆哮而去的白天和黑夜我胸中汹涌而来的绿草和黄金我炎帝的龙袍黄帝的内经我泥沙俱下的泪水和表情我奔流不止的青春光阴我万马齐喑的血脉呼吸当我手执铜壶烫暖一河热泪谁是你醉而不归的舟子压抑怦然心动的胸口我展望斟满雷声的北斗黄河 一千张日记被你揭走一千张日记就是一千帆背影一千帆背影 你是卷土重来的怒吼我的情感铺张浪费的草纸我的命运柳暗花明的大道我的一声不吭被旱烟呛出泪水的父亲我的唠唠叨叨被灶火熏黑额头的母亲我的辣椒放多了的兰州牛肉面我的盐巴放重了的陕西羊肉泡当我牵着牲口赶着鸟群 消失在你黄昏喧哗的入口当我拖儿带女抚老携幼在你的沿途生息漫游当我头顶火盆跪拜你博大精深的源头当我用回忆掀开你阴云密布的眉睫黄河 我渴望风暴后大地的丰收我的黑发白发三千丈的黄河我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黄河我的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黄河我的轻舟以过万重山的黄河我的带走我的照片带不走我的容颜的黄河我的带走我的歌声却带不走我的情感的黄河海水日升 淹不住我心中的落日江河日下 埋不掉我眼里的红尘我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河我的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河我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河我的不见大海心不死的河我的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河我的跌跌绊绊风风火火的河我的不见不散一个也不能少的河啊当石头化做泡沫当骨头化做浪波当高粱倒下一片鲜血当眼泪塑成一穗青稞当我双脚都沾满了泥水手里攥着一把苦活黄河 你是我累了时想唱的那首歌一道道鞭影驱赶着装满火焰和泪水的马车一首首民歌开满杏花打湿的村落豪饮北风 伫立在你的河东河西河南河北黄河 我是你看着长大的山脉我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百家姓我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千字文我的洋溢着神州药味的本草纲目我的泛滥着华夏光辉的二十四史我的睁着眼失眠的红楼梦我的流着泪微笑的长恨歌我的风风雨雨生生死死的船工号子我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万家灯火我的汹涌澎湃酣畅淋漓的心血我的叮叮当当铿铿锵锵的骨骼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艳了你水做的峰峦涛筑的山坡天上星星一点点 一点就点燃你九曲十八弯的脉搏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的黄河啊当我头顶烈日脚踏寒霜哼起那支儿歌您 就是我以梦为马的中国《啊,黄河》泛涌着浑浊的涛沙催绽了畔边的黄花一路滔滔唱着一曲皈依的歌莫小觑那一河水沙啊沉淀了多少畔上风月养育了多少黄河儿女又陶醉了多少水乡人家告别巍巍山岳的皑皑白雪挽起逶迤低岭的漫漫风沙点亮正月十五的灯笼掠过八月仲秋的月华高唱着浑厚悠扬的信天游低吟着凄婉动人的兰花花就这么一路蜿蜒地走来像秋枯春荣的千滩水草也如披星戴月的万家灯火是啊 经过多少岁月的轮回才有了生活的箴言水土相依是家的内涵灵肉一体才是爱的真谛经过多少次生死的冲撞才有了生命的铭刻人以水土为本源水土以人为魂魄如黄河儿女擎着节气中拔节的气节披着水土一色的皮肉风流唱起天地一体的魂灵恋歌撒播着惊天动地的故事把气壮山河的传说收割《黄河》浑浊的河流把天地间的泥沙都溶进你的胸怀激起翻腾无比野马般的浪头九十九道弯留下的痛苦千百年伤痕累累拍岸惊起中华民族历史雄伟的见证黄河 你似粗犷的男儿冲破桎梏放荡不羁滔滔奔流如此雄伟的性格是寻找宽阔明镜般蓝色的海洋是注视深水多姿的鱼儿还有自由飞翔的飞鸟生死度外的筏子客无不为你惊奇我是黄河的不肖子孙站在巴彦咯拉源头遥望东方天空一片空白梦幻冲击原始的古化石黄色的星落入涛涛瀑布……不朽的黄河奔腾的黄河造就中华亿万年文明历史的长河倔强的骨魂青春永驻一往情深激荡着民族腾飞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