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屈大均诗词代表作 苏东坡诗词代表作



李白的著名诗词《赠汪伦》等等,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其他传为李白作的长短句均不甚可信。其中《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

李白的著名诗词

《赠汪伦》等等,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

其他传为李白作的长短句均不甚可信。

其中《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的散文,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使之更加精练、优美。

他的某些歌行和绝句

五律有70多首。

李白的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这类诗受屈原作品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最深。

李白擅长绝句,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

言多讽兴,号青莲居士。

但语言比较自然流畅,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

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矿工的生活,形象雄伟,气势磅礴,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集中七律最少,写仕途艰难、《赠汪伦》等等,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

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

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

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继续在黄河、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

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

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庐山一带隐居。

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

李白的不少诗篇。

他的“蜀道之难,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

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

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苏轼、陆游、“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花庵绝妙词选》著录7首。

其中《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深入浅出。

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惊心动魄的境界,与其诗歌风格有相似之处、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途中遇赦得归。

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

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

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蕴藉含蓄,意味深长、《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气骨高举。

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

五绝如《静夜思》、《玉阶怨》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感情深挚,形象鲜明,除儒家经典,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不满两年,宋代欧阳修,并“好剑术”。

相信道教,变化多端。

从文学渊源说。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

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

后又有根据苏本翻刻的蜀本,是现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间缪曰芑据以翻刻,世称缪本。

最早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杨齐贤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释颇为繁富。

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

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运动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有李长之著《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詹著《李白诗文系年》、《李白诗论丛》、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单篇论文,中华书局曾选择其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于20世纪60年代编成《李白研究论文集》出版。

他仍然关心国事,内容丰富多采。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飘然引退。

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感情也颇为深挚,今存60多篇。

多对偶句。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含意深长。

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天然去雕饰”。

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

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

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他曾一度抵长安、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代文史名著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

《梁甫吟》,漫游了长江。

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

清朝的诗歌代表人物有谁?

这些诗人主要有阎尔 梅、傅山、黄宗羲、杜濬、钱澄之、归庄、顾炎武、吴嘉纪、王夫之、吕留 良、屈大均、陈恭尹等。

其中顾炎武的诗宗法杜甫,诗意坚实,风骨劲健; 王夫之的诗瑰丽奥衍,纵横排募,寄托深远;阎尔梅的诗吊古咏时,抒离发 悲,感情强烈;钱澄之的诗题材广泛,激越苍凉,凄急幽奥;吴嘉纪的诗善用白描,哀民疾苦;杜濬的诗清郁;归庄的诗绵丽;屈大均、陈恭尹的诗铿锵遒劲,兼具气韵声色之美。

我要李白的资料和代表作!!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亚细亚。

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

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

早年在蜀中度过。

他的父亲是个富商。

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

李白蔑视权贵,传说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给他脱靴。

高力士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摘取李白诗句激怒杨贵妃。

玄宗每次让李白做官,杨贵妃就加以阻止。

李白知道玄宗的亲信对他有意见,于是恳求还家。

玄宗赐给他财物,放他离开。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

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

著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他的出生地历来是个迷。

现在一般都认为是在中亚碎叶一带。

但经过众多学者最新考证,同时也根据李白的某些诗句来判断,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15岁以前都是在洛阳度过的,但他15岁时因与别人打架产生了很大的矛盾,15岁后才迁移到了四川。

李白15岁随后到长安过2次,到洛阳过4次。

所以说李白和洛阳有着很深的情缘。

5月31日洛阳电视台4套20:00《探索发现》播出。

洛水秋色再无双, 已无京师烟花香. 倦居客地强颜笑, 留叹白马梦中央.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登洛阳故城 许浑 禾黍离离半野蒿, 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 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 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 犹自吹笙醉碧桃。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猛虎行 内容: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 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颠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 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 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玉剑挂高阁, 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 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 杨花茫茫愁杀人。

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 得鱼笑寄情相亲。

洛阳女儿行 时年十六,一作十八。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薰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同崔傅答贤弟 王维 洛阳才子姑苏客, 桂苑殊非故乡陌. 九江枫树几回青, 一片扬州五湖白. 扬州时有下江兵, 兰陵镇前吹笛声. 夜火人归富春郭, 秋风鹤唳石头城. 周郎陆弟为俦侣, 对舞前溪歌白紵. 曲几书留小史家, 草堂棋赌山阴墅. 衣冠若话外台臣, 先数夫君席上珍. 更闻台阁求三语, 遥想风流第一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芙蓉楼送辛渐 陈子昂的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张说的“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此地春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曹植《名都赋》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曹植《送应氏》 洛浦有宓妃,飘摇雪争飞。

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李白《感兴八首》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梁武帝时乐府 洛北风花树,江南彩画舟。

荣生兰蕙草,春入凤凰楼。

--薛惑《进船于洛水》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阳闻笛》 步登北邙阪,踟蹰聊写望。

宛洛盛皇居,规模穷大壮...--郑世翼《登北邙还至京洛》 生在兵祸中,不知太平欢。

今还洛阳中,感此云苦酸...--韦应物《广德中洛阳作》 洛城洛城何日归?故人故人今转稀。

莫嗟雪里暂时别,终拟云间相逐飞。

--刘禹锡《醉答乐天》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有关咏月的诗句

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绿槐阴转小栏干,八尺龙须玉簟寒。

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

秋月,每每与露、霜等物象共处:“白云映水摇空城,?B 月洞怪榈吻?B 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冬月又总是与梅、雪等物象相互映衬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篱”(宋·赵葵:《雪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

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诗人望月思乡,于平谈处见深情。

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其弟的深切思念之情。

他的另一首《月夜》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以月为主线,处处从对面着墨,描绘出了一幅妻子儿女月下思亲图,从而,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此诗堪称望月怀远之代表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在中天,遍地洒满清辉,于是,诗人们生发出奇想,托明月将自己的思亲之情捎给远方的爱人或友人:“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有首《绝句》:“美人揽明月,盈手以瑶华。

欲赠离居者,徘徊秋汉斜。

”此诗写美人用手揽起月光想赠给客居异地的心上人,可又不知如何赠送,为此,她徘徊不定,想象更是奇特大胆,与唐代诗人李冶的诗句“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明月夜留别》)有异曲同工之妙。

月夜,诗人们遥望明月,自然会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并以此为题吟诗遣兴。

嫦娥,也作姮娥、恒娥,系神话故事中后羿之妻。

后羿从西王母处取得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奔上月宫。

在众多吟咏嫦娥的诗中,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是一首耐人咀嚼的佳作: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诗写嫦娥独处月宫,孤寂凄凉,长夜不寐,她应悔恨当初不该偷吃不死之药奔月。

古今学者大都认为此诗有寓意,至于有何寓意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思人,或以为是悼亡,或以为是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等等。

笔者以为,对此诗有何寓意,解诗者大可不必像科学家那般论证坐实,还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不是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写嫦娥悔恨的还有李商隐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垣娥应断肠”(《月夕》),宋代诗人晏殊的“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等。

明代边贡的《嫦娥》也写得很出色: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此诗由望月联想到嫦娥在月宫的孤寂,进而将天上与人间联系起来,突出嫦娥与人间两相忆这一中心,欲露还藏.似淡实美。

月出月落,月圆月缺,这一自然景象的奥秘何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废寝忘食地探索之,试图找到科学的答案,诗人们则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咏之问之。

李白的《把酒问月》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题下有诗人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可见,此诗系诗人应老友贾淳之请所作。

全诗紧扣一个“月”字,突出“把酒问月”的主旨,共有四问:明月几时有?月,夜晚由于东海,白日隐入云间,又是怎样归落东海的呢?月中白兔为何年复一年地捣药不止?寂寞孤独的嫦娥与谁为邻?但诗中皆问而不答。

一是无法作答——前两问尚属未解之谜;二是无须作答——后两问涉及神话故事,读者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寻答案。

最后,诗人由问月而慨叹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从而,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此诗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宋代大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一词的发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便是化用了此诗的开头两句。

一言以蔽之,月亮美,古代的咏月诗也美;月亮是永恒的,诗人咏月也是永恒的。

tenten6666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ichinlan3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gch0099 明月松...

哪些写江南风景的诗词

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忆江南 【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望江南 【宋·苏东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双调望江南 寿秋水 【宋·刘辰翁】 齐眉举,彩侍紫霞记。

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

人唱自家词。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

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

留着晚香时。

双调望江南 寿张粹翁 【宋·刘辰翁】 七日后,董会是垦前。

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

日拟醉华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传。

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

自唱鹊桥仙。

江南好/忆江南 【宋·赵师侠】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

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

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

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

休与俗人言。

望江南 【宋·朱敦儒】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

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

枕上是仙乡。

望江南 【宋·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

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

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

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

无处不凄凄。

忆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望江南 【宋·戴复古】 有说未尽处,为续四曲 壶山好,博古又通今。

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直千金。

四海有知音。

门外路,咫尺是湖阴。

万柳堤边行处乐,百花洲上醉时吟。

不负一生心。

江南柳 【宋·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望江南 【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忆江南 【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

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沈。

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

山下孤烟渔市晓,柳边疏雨酒家深。

行客莫登临。

江南草,如种复如描。

深映落花莺舌乱,绿迷南浦客魂消。

日日斗青袍。

风欲转,柔态不胜娇。

远翠天涯经夜雨,冷痕沙上带昏潮。

谁梦与兰苕。

江南水,江路转平沙。

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

迢递送星槎。

名利客,飘泊未还家。

西塞山前渔唱远,洞庭波上雁行斜。

征棹宿天涯。

江南燕,轻扬绣帘风。

二月池塘新社过,六朝宫殿旧巢空。

颉颃恣西东。

王谢宅,曾入绮堂中。

烟径掠花飞远远,晓窗惊梦语匆匆。

偏占杏园红。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沈钩。

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

江南酒,何处味偏浓。

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

竹叶满金锺。

檀板醉,人面粉生红。

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

酩酊任愁攻。

江南雪,轻素剪云端。

琼树忽惊春意早,梅花偏觉晓香寒。

冷影褫清欢。

蟾玉迥,清夜好重看。

谢女联诗衾翠幕,子猷乘兴泛平澜。

空惜舞英残。

江南雨,风送满长川。

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

飘洒正潇然。

朝与暮,长在楚峰前。

寒夜愁敧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

烟浪远相连。

江南竹,清润绝纤埃。

深径欲留双凤宿,后庭偏映小桃开。

风月影徘徊。

寒玉瘦,霜霰信相催。

粉泪空流妆点在,羊车曾傍翠枝来。

龙笛莫轻裁。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梦江南 【清·屈大均】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

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

且逐水流迟。

宿新市 【宋·杨万里】 春光多在柳梢头,拣得长条插酒楼。

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题觉海寺 【宋·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

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鹊桥仙 【宋·吴潜】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且断闲云千里。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痴儿马矣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乞巧千门万户。

到头人事空抟难,与拙底、无多来去。

痴儿妄想,夜看银汉,要待云车飞渡。

谁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欢娱意绪。

满江红---禾兴月波楼和友人韵 日薄寒空,正泽国,一汀霜叶。

过万里,西风塞雁,数声哀咽。

耿耿有怀天可讯,悠悠此恨谁能说。

倚阑干、老泪落关山,平芜隔。

.提短剑,腰长铗。

昔壮志,今华发。

有江湖征棹,水云深阔。

要斩.鼠..生.鼯埋九地,可怜乌兔驰双辙。

羡渠侬,健笔扫磨崖,文章别。

二月朔日夜观灯偶成 【清·陈庆之】 通街士女涌如潮,历乱灯光照碧霄。

箫管酿成春一片,还疑今夕是元宵。

十景塘散步 横塘如带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

只有菜花秋稼好,黄云黄锦似当年。

韶村夜泊 【明·谈应祥】 芦苇弄秋声,轻舟泊晚汀。

客情成鹤梦,人...

关于江南的古诗

1、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2、忆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3、忆江南 ——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4、望江南 ——宋·苏东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5、双调望江南 寿秋水 ——宋·刘辰翁 齐眉举,彩侍紫霞记。

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

人唱自家词。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

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

留着晚香时。

6、双调望江南 寿张粹翁 ——宋·刘辰翁 七日后,董会是垦前。

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

日拟醉华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传。

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

自唱鹊桥仙。

7、江南好/忆江南 ——宋·赵师侠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

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

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

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

休与俗人言。

8、望江南 ——宋·朱敦儒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

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

枕上是仙乡。

9、望江南 ——宋·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

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

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

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

无处不凄凄。

10、忆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11、江南柳 ——宋·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12、望江南 ——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13、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4、梦江南 ——清·屈大均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

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

且逐水流迟。

15、宿新市 ——宋·杨万里 春光多在柳梢头,拣得长条插酒楼。

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16、题觉海寺 ——宋·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

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17、十景塘散步 横塘如带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

只有菜花秋稼好,黄云黄锦似当年。

18、韶村夜泊 ——明·谈应祥 芦苇弄秋声,轻舟泊晚汀。

客情成鹤梦,人迹似流萍。

横渡炊烟暗,障川渔火明。

倚樯闲眺处,片月逼人情。

19、春梦——唐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20、江南——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给我一些关于爱国的古诗词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唐?杜牧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 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唐代乐府名。

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击西北部少数民族侵扰战争情况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诗的前四句描写景物,极写边地的酷寒,以表现戍边将士为国御敌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全从侧面写出,意脉贯通,措语天然,不拘格律。

诗的后四句刻画人物,表现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戍边将士的英勇、警惕。

结构上看,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描写,正是为后四句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作铺垫,足见作者构思的匠心。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

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以“随金鼓”和“抱玉鞍”来硐终绞棵欠苡律钡屑案叨染?枥纯艿那榫啊=嵛擦骄洹霸附??陆#?蔽?堵ダ肌保??舜?娼?棵侵笔阈匾埽??且粼巷?希??坪雷常?泶锪耸乃老??呋迹???⒐Φ脑竿?刖鲂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指剑门关以南,也称剑南,这里代指古代蜀地。

蓟北,即蓟州,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一带,是安史叛军举兵叛乱地。

由于个人的生活遭遇和身处复杂动荡的时代,杜诗大多都有沉郁、悲凉、凝重的色彩,但此诗却不同,它一扫往昔沉郁悲壮的气氛,写得大喜若狂、轻快明朗。

首联点明事实原委,写诗人虽偏居“剑外”,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喜极而泣。

河南河北被收复,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 颔联两句以转作承,着笔深化,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

此两句妙笔传神,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诗的后两联,继续就喜意升华,由前面的国喜、家喜,转入写喜归,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放声高歌,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

这是一首有名的“快诗”,开篇伊始,即运笔如飞,四联八句,一气呵成,情感炽烈。

它之所以 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主要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

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

这里泛指武器。

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

这是李贺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表达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的愿望。

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势急切,气魄豪迈,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在鼓动别人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

接下来的次句承前启后,气势磅礴,喊出挥刀杀敌、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心声,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令人读了为之精神振奋。

诗的后两句则是呼吁有志男儿“带吴钩”效命沙场,以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为国建功立业。

(当然,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诗中也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 全诗运用设问、借代等修辞手法,语言通俗易懂,壮志豪情与爱国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泛指边地。

诗的前两句点明自己虽然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还想着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表达出诗人对复国大业充满胜利信心。

“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更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写得形象感人。

诗人心头始终郁结着慷慨之情,所以当夜深人静、听窗外风雨时,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诗人激动不已,即便入梦也是铁马冰河,从而抒发了诗人宝刀不老,愿为收复中原大地而驰骋杀敌的壮志豪情,并以此喻写、衬托抗金义士的坚强勇武及收复失地的壮志。

全诗意境开阔,气魄...

描写月亮的诗句,(*^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风飘荷叶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

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

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

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

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

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

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

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

夏月,常常与荷花等物象、与纳凉相联系:“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首》之一);“绿槐阴转小栏干,八尺龙须玉簟寒。

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

秋月,每每与露、霜等物象共处:“白云映水摇空城,?B 月洞怪榈吻?B 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冬月又总是与梅、雪等物象相互映衬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篱”(宋·赵葵:《雪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

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诗人望月思乡,于平谈处见深情。

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其弟的深切思念之情。

他的另一首《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以月为主线,处处从对面着墨,描绘...

求写山写水的古诗各10首

平都山 陆游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修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平都观 范成大 神仙得者王方平, 谁其继之阴长生。

飘然空飞五云屏, 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鸣, 龙光万柏森年龄

峡山逼侧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 太阴黑簿囚鬼灵。

自从仙都起岩扃, 高霞流电飞伏精。

晖景下堕烁九冰, 塞绝苦道升无形,至今台殿栖岑屏, 隋污唐垩留丹青。

上仙怪寄溪如清, 瑶池仙杖纷娉婷。

琅敖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

汗流吁气衣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

聊记梗概知吾曾。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受禅学影响颇深,故部分诗流露出虚无寂灭的思想。

范成大二十九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职。

南宋年间 (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抚使时,来丰都视察,登游平都观,留题下诗。

(注释)(1)平都观:即今“天子殿”。

(2)吏部员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枢(中央)设六部,吏 部是其中之一。

其职能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考核等事务。

员外郎,部内分司,司的长官 为郎中,郎中以下有员外郎,是郎中的付职。

吏部员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

(3)屏,古代贵族妇女 所乘有帷幕的车。

(4)旋,水流回旋。

(5)扃,音卷,门。

上闩,关门。

(6)琅敖,古乐器名。

(7) 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也指帝都。

(8)寥阳,指寥阳殿,今称奈河桥。

(9)成都路安抚使,南宋 时,将全国设十六路,四川当时叫成都路。

安抚使,宋代一官名。

题平都山 苏轼 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但也有些作品表现 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

宋仁宗嘉佑年间,苏轼考取进士,做过翰林学士。

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 ,苏轼自成都去汴京(今开封),途经丰都,写下“平都山”等诗。

(注释) (1)平都山:据《丰都县志》载:“治东北一里。

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

旧志谓平 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

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

传麻姑过之有留题绝句。

”后人依据苏轼“平 都天下古名山”这句诗,渐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

(2)蹑:踩、踏的意思。

(3)眸:音 木,泛指眼睛。

(4)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

此引申为天地的代称。

平都山 苏轼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搏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常辛苦。

安得独从逍遥君, 冷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存。

(注释) (1)峥嵘:高峻貌。

(2)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名。

内容是七言歌决,讲说道 家养生修炼的道理。

(3)度世:旧谓脱离现世。

(4)逍遥:优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 苏轼 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拘束。

仙子去无踪, 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 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 满山秋草无形迹。

(注释)(1)怅望:怅然怀想。

(2)萧瑟:树木被风吹指所发的声音。

(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平都山留题 吕洞宾 盂兰清晓过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两口单行人不识, 王阴空使马蹄虚。

一鸣白鸟出青城, 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岛好, 抬眸已过洞庭春。

(作者简介) 吕洞宾,又名吕纯阳(793-?),相传为唐京兆人。

唐朝会昌中,两举进士不弟,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

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俗传为八仙之一。

还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注释) (1)盂兰:指盂兰盆会,佛教仪式。

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

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救倒悬”。

(2)三岛:《汉书.郊礼志上》:“自威、宣、燕、 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种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

”后用三岛来泛指想象中的 仙境。

题仙都观 杜光庭 往岁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阳。

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 池凝寒镜贮秋光,时来白鹿岩前后, 应许潜通不死乡。

(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诗人,处州缙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举进士不 弟,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

避乱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议大夫,赐呈“传真天师”。

晚 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善文。

(注释) (1)仙都观:即现在的“天子殿”。

观宇建宇唐代,唐代名“仙都观”,宋代名“景德 观”,也称“白鹤观”、“耀灵殿”。

(2)四真: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 ,即苦、集、灭、道四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