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死人悼念诗词 悼念死人句子



关于悼念的诗词白马篇 【魏晋】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

关于悼念的诗词

白马篇 【魏晋】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拟挽歌辞 【魏晋】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七哀诗 【魏晋】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咏怀 【南北朝】庾信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死后诗 【唐】李叔霁 忽作无期别,沈冥恨有余。

长安虽不远,无信可传书。

伤死奴 【唐】刘夷道 丹籍生涯浅,黄泉归路深。

不及江陵树,千秋长作林。

见道边死人 【唐】刘允济 凄凉徒见日,冥寞讵知年。

魂兮不可问,应为直如弦。

咏死兔 【唐】苏颋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悲歌 【唐】白居易 白头新洗镜新磨,老逼身来不奈何。

耳里频闻故人死,眼前唯觉少年多。

塞鸿遇暖犹回翅,江水因潮亦反波。

独有衰颜留不得,醉来无计但悲歌。

秋雨叹 【唐】杜甫 雨中白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过颜处士墓 【唐】白居易 向坟道径没荒榛,满室诗书积暗尘。

长夜肯教黄壤晓?悲风不许白杨春。

箪瓢颜子生仍促,布被黔娄死更贫。

未会悠悠上天意,惜将富寿与何人? 哭崔常侍晦叔 【唐】白居易 顽贱一拳石,精珍百炼金。

名价既相远,交分何其深。

中诚一以合,外物不能侵。

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沉。

晚有退闲约,白首归云林。

垂老忽相失,悲哉口语心。

春日嵩高阳,秋夜清洛阴。

丘园共谁卜?山水共谁寻? 风月共谁赏?诗篇共谁吟? 花开共谁看?酒熟共谁斟? 惠死庄杜口,钟殁师废琴。

道理使之然,从古非独今。

吾道自此孤,我情安可任? 唯将病眼泪,一洒秋风襟。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唐】白居易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为薛台悼亡 【唐】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精卫 【唐】岑参 负剑出北门,乘桴适东溟。

一鸟海上飞,云是帝女灵。

玉颜溺水死,精卫空为名。

怨积徒有志,力微竟不成。

西山木石尽,巨壑何时平。

昭君墓 【唐】常建 汉宫岂不死,异域犹伤没。

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

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

愤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悲陈陶 【唐】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苦战行 【唐】杜甫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

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

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

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哭孟郊 【唐】贾岛 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

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

冢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

故人相吊后,斜日下寒天。

哭贾岛 【唐】可止 燕生松雪地,蜀死葬山根。

诗僻降今古,官卑误子孙。

冢栏寒月色,人哭苦吟魂。

墓雨滴碑字,年年添藓痕。

经贾岛墓 【唐】杜荀鹤 谪宦自麻衣,衔冤至死时。

山根三尺墓,人口数联诗。

仙桂终无分,皇天似有私。

暗松风雨夜,空使老猿悲。

哭山友 【唐】杜荀鹤 十载同栖庐岳云,寒烧枯叶夜论文。

在生未识公卿面,至死不离麋鹿群。

从见蓬蒿丛坏屋,长忧雨雪透荒坟。

把君诗句高声读,想得天高也合闻。

闻逝者自惊 【唐】李嘉佑 亦知死是人间事,年老闻之心自疑。

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

愿将从药看真诀,又欲休官就本师。

儿女眼前难喜舍,弥怜双鬓渐如丝。

读三国志 【唐】李九龄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观送葬 【唐】欧阳詹 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他时不见北山路,死者还曾哭送人。

邓艾庙 【唐】唐彦谦 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如何...

悼念兄弟去世的诗词有哪些?

1.《白马篇 》魏晋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拟挽歌辞》 魏晋 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3.《七哀诗 》魏晋 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4.《死后诗》 唐 李叔霁 忽作无期别,沈冥恨有余。

长安虽不远,无信可传书。

5.《伤死奴》 唐 刘夷道 丹籍生涯浅,黄泉归路深。

不及江陵树,千秋长作林。

6.《见道边死人》 唐 刘允济 凄凉徒见日,冥寞讵知年。

魂兮不可问,应为直如弦。

...

关于悼念兄弟的古代诗文

白马篇 【魏晋】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拟挽歌辞 【魏晋】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七哀诗 【魏晋】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咏怀 【南北朝】庾信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死后诗 【唐】李叔霁 忽作无期别,沈冥恨有余。

长安虽不远,无信可传书。

伤死奴 【唐】刘夷道 丹籍生涯浅,黄泉归路深。

不及江陵树,千秋长作林。

见道边死人 【唐】刘允济 凄凉徒见日,冥寞讵知年。

魂兮不可问,应为直如弦。

咏死兔 【唐】苏颋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悲歌 【唐】白居易 白头新洗镜新磨,老逼身来不奈何。

耳里频闻故人死,眼前唯觉少年多。

塞鸿遇暖犹回翅,江水因潮亦反波。

独有衰颜留不得,醉来无计但悲歌。

秋雨叹 【唐】杜甫 雨中白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过颜处士墓 【唐】白居易 向坟道径没荒榛,满室诗书积暗尘。

长夜肯教黄壤晓?悲风不许白杨春。

箪瓢颜子生仍促,布被黔娄死更贫。

未会悠悠上天意,惜将富寿与何人? 哭崔常侍晦叔 【唐】白居易 顽贱一拳石,精珍百炼金。

名价既相远,交分何其深。

中诚一以合,外物不能侵。

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沉。

晚有退闲约,白首归云林。

垂老忽相失,悲哉口语心。

春日嵩高阳,秋夜清洛阴。

丘园共谁卜?山水共谁寻? 风月共谁赏?诗篇共谁吟? 花开共谁看?酒熟共谁斟? 惠死庄杜口,钟殁师废琴。

道理使之然,从古非独今。

吾道自此孤,我情安可任? 唯将病眼泪,一洒秋风襟。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唐】白居易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为薛台悼亡 【唐】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精卫 【唐】岑参 负剑出北门,乘桴适东溟。

一鸟海上飞,云是帝女灵。

玉颜溺水死,精卫空为名。

怨积徒有志,力微竟不成。

西山木石尽,巨壑何时平。

昭君墓 【唐】常建 汉宫岂不死,异域犹伤没。

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

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

愤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悲陈陶 【唐】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苦战行 【唐】杜甫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

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

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

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哭孟郊 【唐】贾岛 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

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

冢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

故人相吊后,斜日下寒天。

哭贾岛 【唐】可止 燕生松雪地,蜀死葬山根。

诗僻降今古,官卑误子孙。

冢栏寒月色,人哭苦吟魂。

墓雨滴碑字,年年添藓痕。

经贾岛墓 【唐】杜荀鹤 谪宦自麻衣,衔冤至死时。

山根三尺墓,人口数联诗。

仙桂终无分,皇天似有私。

暗松风雨夜,空使老猿悲。

哭山友 【唐】杜荀鹤 十载同栖庐岳云,寒烧枯叶夜论文。

在生未识公卿面,至死不离麋鹿群。

从见蓬蒿丛坏屋,长忧雨雪透荒坟。

把君诗句高声读,想得天高也合闻。

闻逝者自惊 【唐】李嘉佑 亦知死是人间事,年老闻之心自疑。

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

愿将从药看真诀,又欲休官就本师。

儿女眼前难喜舍,弥怜双鬓渐如丝。

读三国志 【唐】李九龄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观送葬 【唐】欧阳詹 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他时不见北山路,死者还曾哭送人。

邓艾庙 【唐】唐彦谦 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如何...

悼念亡妻亡夫的诗词

第65节:青衫湿 悼亡 青衫湿 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疑君到】 明朝的薄少君女士,悼念亡夫的诗作多达百首——数量也许是同类题目的冠军——同样是以“悼亡”为题。

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留给她们寄托感情的空间并不宽敞,失去一位好丈夫,有时也竟等同于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这种悲恸可想而知。

如果她们有条件作诗,多半要呕心沥血。

薄少君在她丈夫去世一年间写下百首悼亡诗后,周年祭日当天“恸而绝”。

相比之下,男人的选择余地要大得多,即使不甚薄幸,喝喝花酒也是能够理解的,所以伤心的程度应该打折。

读他们的悼亡诗时最好留个心眼,如果他们说“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那就不妨打听一下,诗人丧偶前是否滴酒不沾;如果他们说“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那你也要想想,一对夫妻能有几只眼睛。

我们当然不能说,越煽情就是越虚情。

这和谈恋爱是差不多的道理,如同甜言蜜语不能当真一样,痛心疾首也未必作得算数。

然而容若真是例外中的例外,他的悼亡词没有一丝轻薄卖弄,甚至没有“谁复挑灯夜补衣”的感慨,因为老婆毕竟不是女仆,凭什么到最后留在记忆里的,只是做家务的形象?那还不如怀念保姆。

感谢明珠先生的无私奉献。

丰裕的物质基础之上,没有尘世的干扰,没有俗务的繁琐,容若和卢氏二人在几近完美的家庭环境之中,体验经历着一种纯粹的,更接近其本质意义的爱情。

因此容若的词始终给人一种彻头彻尾的真心实意。

一种自桃花源中流露出来的甘香甜美。

从“忽疑君到”四字隐约可猜出,这首词作于卢氏故后不久。

容若心理尚不能完全接受这打击,才会出现幻觉。

词中所抒发的仍是对亡妻深切怀念的痴情。

上阕起句便痛陈自己的心情:自爱妻亡故后,无限伤心无人倾诉,凄清孤苦,用语直凉已极。

下阕起句即陷入自悔当中,懊悔自己辜负了妻子往日深情。

值得注意的是全词结穴处宕起一笔 “忽疑君到”。

一句用虚拟之景收笔,虚中有实。

笔法虚,情却不虚。

状态和子夜歌里“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诺。

”很像。

此种情形正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思念太深时,才可能出现的幻觉。

容若的凄苦自悔如雪上红梅,斑斑可见。

“忽疑君到”这一句词家纷纷赞好,也著名。

因与卢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贺铸《小梅花》:“一夜梅花忽开疑是君。

”;周邦彦《过秦淮》:“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也正因为著名,它不免就烙下个技巧性的烙印。

悼亡词,技巧如何重要也不如情感深挚重要。

死人不会关心你文章做地如何花团锦簇,如果是做给活人看的,如同张爱玲《花凋》里写到的:“……川嫦是一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十九岁毕业于宏济女中,二十一岁死于肺病。

……爱音乐,爱静,爱父母……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回忆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罢,在爱你的人的心底下。

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

” 那么就没有在这里品评的必要了。

我觉得“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已足够好,才是夫妻间的感慨。

如同藏在心棉里的那根针,一碰,指头便狠狠哭出血来。

为什么给死人献菊花

如果做客或送人的话,此花是万万不可携带的。

在拉丁美洲,菊花也有“妖花”之称,从传统的诗词文章中没有对用菊花纪念先人的痕迹。

古代是以菊花祝福或赞赏活者;而今则是用其悼念故人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是没有哀悼的意思的。

在欧洲。

欧洲的词典上出现“菊花”一词,大约是17世纪末荷兰人在经商时将其从我国引入之后。

可见其在西方的地位,其实主要是“西俗东渐”的结果;而更少会有人知道,菊花是从中国遍及世界的,菊花栽种得最多之处是墓地,因为欧洲的传统文化认为菊花是墓地之花,18世纪菊花传入法国,而后19世纪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以致遍及全球。

菊花的哀悼含义来自国外 很少有人意识到,用菊花扫墓如同用玫瑰表达爱情一样...

找有关与傣族的诗词

傣族文学傣族人口有83万 9千余人(1982)。

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傣族□族自治县和红河、景谷等县。

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有傣那、傣泐和傣雅三种方言,使用傣文。

傣族文学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关于开天辟地的最古老神话,在傣族群众中流传最广的是《布桑该与牙桑该》。

至今,傣族人民仍然把布桑该与牙桑该称为“我们的祖宗”。

关于开辟西双版纳、勐遮、易武,建立村寨,砍柴、修房等,都有一段段神奇的传说。

在傣族地区,还广泛流传着召玛贺、艾苏和艾西等聪明人的故事

这些理想化的人物,具有万能的本领和超人的智慧。

傣族诗歌,包括歌谣和叙事长诗两大类,傣族中有职业歌手或半职业歌手,傣语叫做“赞哈”。

古歌谣,是傣族文学的萌牙,至今还以口头和手抄本形式流传民间。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云南)出版的《傣族古歌谣》中的许多短篇作品反映了傣族先民原始时代的生活、劳动、思想和感情,例如《蜈蚣歌》描述人类通过实践逐渐认识了客观世界;《打水歌》描述人类逐步改变自己的居住条件;《摘果歌》和《拾菌歌》等描述的则是人类的劳动生活。

这些诗歌形式简单,节奏明快。

阶级社会产生以后,出现了大量抒情歌、农事歌、婚姻歌。

《农事歌》唱的是生产技术、生产季节、生产过程,富于情趣。

《婚嫁歌》唱的是恋爱、结婚的全过程,成为傣族男女青年在婚姻方面的教科书。

《甘哈恒恨迈》(即《贺新房》)唱的是对新竹楼的祝贺。

《颂歌》主要是对死者的悼念,有《祝福歌》、《招魂词》、《祭鬼词》等。

德宏的《祭祀词》,包括为死者《滴水》、《哭丧》、《引路》、《划船》、《送别》、《献花》、《哀悼》等全过程,共9首,主要抒发对死者的怀念,歌颂死者的品德。

叙事长诗,是傣族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明珠。

基本上可分三类:神话叙事诗,阿銮的颂歌,爱情悲剧叙事诗。

神话叙事诗与神话传说的内容基本相似。

关于阿銮的颂歌,数量极多。

“阿銮”一词,据说来自梵文,指有本领的匠人。

在傣语中是指出身贫寒、意志坚强、本领高超、正直善良的英雄,或者是有福气、有本领的善良人。

佛教徒则把这些故事说成是描述释迦牟尼转世的故事。

阿銮故事中,有宣传佛教教义的成分,但整个内容远远超出了佛教思想范围,堪称傣族民间故事的总汇,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阶级关系、伦理道德、婚姻恋爱等。

阿銮长诗的特点:①反映人民对结束社会动乱的强烈愿望。

傣族处于社会大动荡时期,人民渴望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希望有一个聪明、勇敢、善良、诚实的人来管理国事,因此,所有长诗的主人公,最后的结局,都当了国王或王后。

②关于战争的描述占有很大比重。

大部分作品都是描写通过战争获得政权,统一国家

因此长诗中战争的描述往往占了很大的篇幅。

③赞美英雄与美人。

阿銮长诗大都以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作为一条主线贯彻始终。

④几乎每篇作品都出现“雅西”(或叫帕拉西),即深山修行的野和尚,还有“混西迦”(或叫叭英),即天王。

这表明小乘佛教与傣族文学有密切关系,这些长诗也因此而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阿銮长诗,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地区,其次是西双版纳。

云南民间文艺工作者在讨论《论傣族诗歌》《兰嘎西贺》插图 陈琦 万强麟作 随着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印度文化对傣族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吾沙麻里》,是由印度的一个小故事发展演变而成,《兰嘎西贺》的情节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相似,但主题思想、人物和故事结构均有变化。

长诗加强了召朗玛对十头魔王的战争,成为反映社会生活、政治斗争与宗教斗争的巨幅画卷。

爱情悲剧叙事诗,与阿銮长诗不同。

其主人公完全由现实的人取代了神佛和鬼怪。

作品的矛头往往不仅直接指向封建势力,反对封建领主,控诉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婚姻制度,有的还对宗教、僧侣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抨击。

已经译为汉文正式出版或在刊物上发表的傣族叙事诗有《召树屯》、《娥并与桑洛》、《线秀》、《缅桂花》、《葫芦信》、《松帕敏和嘎西娜》、《一百零一朵花》、《三只鹦哥》、《兰嘎西贺》、《九颗珍珠》和《苏文纳和他的儿子》等23部。

诗歌理论著作《论傣族诗歌的内容及其价值》、《论傣族诗歌》,都属傣族古典诗论。

傣族作家文学出现较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傣族的民间歌手(赞哈),如康朗英、康朗甩和波玉温等继承傣族民歌传统,创作了一些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新诗。

此外,近几年来还涌现出不少文学新秀。

展开

悼亡兄弟的诗词

白马篇 【魏晋】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拟挽歌辞 【魏晋】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七哀诗 【魏晋】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咏怀 【南北朝】庾信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死后诗 【唐】李叔霁 忽作无期别,沈冥恨有余。

长安虽不远,无信可传书。

伤死奴 【唐】刘夷道 丹籍生涯浅,黄泉归路深。

不及江陵树,千秋长作林。

见道边死人 【唐】刘允济 凄凉徒见日,冥寞讵知年。

魂兮不可问,应为直如弦。

咏死兔 【唐】苏颋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悲歌 【唐】白居易 白头新洗镜新磨,老逼身来不奈何。

耳里频闻故人死,眼前唯觉少年多。

塞鸿遇暖犹回翅,江水因潮亦反波。

独有衰颜留不得,醉来无计但悲歌。

秋雨叹 【唐】杜甫 雨中白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过颜处士墓 【唐】白居易 向坟道径没荒榛,满室诗书积暗尘。

长夜肯教黄壤晓?悲风不许白杨春。

箪瓢颜子生仍促,布被黔娄死更贫。

未会悠悠上天意,惜将富寿与何人? 哭崔常侍晦叔 【唐】白居易 顽贱一拳石,精珍百炼金。

名价既相远,交分何其深。

中诚一以合,外物不能侵。

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沉。

晚有退闲约,白首归云林。

垂老忽相失,悲哉口语心。

春日嵩高阳,秋夜清洛阴。

丘园共谁卜?山水共谁寻? 风月共谁赏?诗篇共谁吟? 花开共谁看?酒熟共谁斟? 惠死庄杜口,钟殁师废琴。

道理使之然,从古非独今。

吾道自此孤,我情安可任? 唯将病眼泪,一洒秋风襟。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唐】白居易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为薛台悼亡 【唐】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精卫 【唐】岑参 负剑出北门,乘桴适东溟。

一鸟海上飞,云是帝女灵。

玉颜溺水死,精卫空为名。

怨积徒有志,力微竟不成。

西山木石尽,巨壑何时平。

昭君墓 【唐】常建 汉宫岂不死,异域犹伤没。

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

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

愤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悲陈陶 【唐】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苦战行 【唐】杜甫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

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

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

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哭孟郊 【唐】贾岛 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

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

冢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

故人相吊后,斜日下寒天。

哭贾岛 【唐】可止 燕生松雪地,蜀死葬山根。

诗僻降今古,官卑误子孙。

冢栏寒月色,人哭苦吟魂。

墓雨滴碑字,年年添藓痕。

经贾岛墓 【唐】杜荀鹤 谪宦自麻衣,衔冤至死时。

山根三尺墓,人口数联诗。

仙桂终无分,皇天似有私。

暗松风雨夜,空使老猿悲。

哭山友 【唐】杜荀鹤 十载同栖庐岳云,寒烧枯叶夜论文。

在生未识公卿面,至死不离麋鹿群。

从见蓬蒿丛坏屋,长忧雨雪透荒坟。

把君诗句高声读,想得天高也合闻。

闻逝者自惊 【唐】李嘉佑 亦知死是人间事,年老闻之心自疑。

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

愿将从药看真诀,又欲休官就本师。

儿女眼前难喜舍,弥怜双鬓渐如丝。

读三国志 【唐】李九龄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观送葬 【唐】欧阳詹 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他时不见北山路,死者还曾哭送人。

邓艾庙 【唐】唐彦谦 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如何...

乐府诗分哪几类?汉乐府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乐府诗分哪几类?乐府的内涵大体有二。

一是官府名。

主管音乐。

“乐”指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内涵。

秦与汉初就有了这一机构

汉初惠帝时(前194~前188)已有乐府令。

武帝时,扩大了乐府的建制与职能。

西汉末哀帝登基(前6),下诏“罢乐府官”(《汉书·礼乐志》),至此汉代再无乐府建制。

二是诗体名。

初指乐府官府所采制的诗歌。

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都统称为乐府。

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乐府诗分哪几类?汉书·艺文志》著录西汉歌诗28家,314篇,基本都是乐府诗。

现在所能见到的西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的作品有《大风歌》、《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首、《铙歌》18首,以及另外为数不多的几首民歌,其他乐府诗都作于东汉。

(其中西汉乐府民歌有138首,今存两汉乐府民歌大约有四十余首。

) 辑录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时沈约的《宋书·乐志》,而后有南朝陈时徐陵的《玉台新咏》、隋代王僧虔的《伎录》、智匠的《古今乐录》,唐代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宋代郑樵的《通志·乐略》等。

但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还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辑录了从不尽可靠的陶唐氏之作到五代的歌谣与乐府,共计100卷,又将自汉到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 1、郊庙歌辞。

帝王祭祀天地、神祗(zhī)、祖先所用的乐章。

多为祝颂赞美之语。

如《郊祀歌》、《安世房中歌》。

2、燕射歌辞。

统治者宴会时所用的乐章。

3、鼓吹曲辞。

主要指用鼓、铙、箫、笳等乐器合奏的军乐。

是武帝吸收的北狄西戎等民族的新声。

如《铙歌》。

4、横吹曲辞。

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武帝时从西域传入,协律都尉李延年更造新曲28解(乐曲一章称一解)。

5、相和歌辞。

是美妙的民间歌谣。

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有“丝竹更相和”与“人声相和”两意。

6、清商曲辞。

声调比较清越,故名。

源出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琴调)。

7、舞曲歌辞。

分雅舞和杂舞。

雅舞为郊庙、朝飨所用舞乐,杂舞为宴会所用舞乐。

最初多起于民间,后来传入宫廷。

8、琴曲歌辞。

与古琴曲调相配合的乐歌。

有五曲、九引、十二操。

《乐府诗集》所收琴曲歌辞,上起唐虞,下迄隋唐,多为后世伪作,尤其题为上古所作诸篇更不可信。

9、杂曲歌辞。

《乐府诗集》说:“《杂曲》者,历代有之。

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所怀,或言征战行役之所苦;或缘于佛老,或出自‘夷虏’:兼收备载,故总谓之《杂曲》。

” 10、近代曲辞。

乐府自唐以后演变为一般的诗词而衰歇,唐、宋人所指乐府中的《近代曲》,实即隋、唐间的《杂曲》。

《乐府诗集》说:“《近代曲》者,亦《杂曲》也。

以其出于隋、唐间,故谓之《近代曲》也。

”后人或主张于乐府分类中删去《近代曲》一类,并入《杂曲》。

11、杂歌谣辞。

为徒歌、谣、谶、谚语。

12、新乐府辞。

是唐代的新歌,辞拟乐府而未配乐,或寓意古题,刺美人事,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汉乐府诗的思想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歌谣辞”中,尤以“相和歌辞”为多。

班固虽然没有把西汉乐府诗全部记录在《汉书》中,但他描绘了当时乐府诗创作与采集的盛况,并对西汉乐府歌诗的总体特征作了精辟的评论:“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汉书·艺文志》)这是西汉乐府歌诗的精髓与灵魂。

班固的这一评论虽是对西汉乐府歌诗而发,但同样适用于东汉乐府歌诗。

班固所谓的“事”具有广义性,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他所谓的“哀乐”也具有广义性,几乎包括社会群体中的各种感情。

大体而言,汉代乐府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民百姓的痛苦与挣扎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

”《汉书·贡禹传》说:“武帝征伐四夷,重敛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困重,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

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

” 平民百姓生活的这种悲惨景象,在乐府诗中有更为形象的反映。

有写义公遭劫而被勒索的。

如《平陵东》: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这首诗写一个善良的人即“义公”平白无辜被人绑架劫持,并被勒索“钱百万”、“两走马”,无奈之下只得让人带话给家人把小黄牛凑钱来赎人。

诗虽然没有明言劫持者,只说“不知何人”,但“义公”既是被劫持到“高堂”(府衙),且追逼的又是“吏”,可见劫持者必与府衙是串通一气的。

本篇是无辜受害者的悲愤的控诉:官吏贪暴,压榨良民,甚至用绑架劫持的手段残害人民。

有写孤儿为奴而受到虐待的。

如《孤儿行》。

《孤儿行》(又名《孤生子行》、《放歌行》)写一个孤儿受到兄嫂的虐待,尝尽了人间的辛酸。

这首诗开言就说:“孤儿生(出生),孤子遇生(遭遇不幸的生活处境),命独当苦。

”这个孤儿于“父母在时,乘坚车,驾...

谁能给我一些关于长征的小故事

给你一首毛泽东的长征之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千军过后更开颜.在这里面有许多长征故事,你可以借鉴一下的.

清明节是死人的节吗?

是祭奠以故亲人的!!也算是死人节!!鬼节!!!三大鬼节: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鬼节注意事项: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

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清明节 我国传统节日 参见 “ 清明节 ”词条。

七月十五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打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麻姑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五日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

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

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

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

民间在中元节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传说是目莲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过著吃不饱的生活。

目连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

目连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

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

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农历7月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

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

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

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七月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

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

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

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道教的“中元节” 按照道教的文化逻辑,一年的时空应该分成上下阴阳两半,而且,中国道教认为养育世界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

所以,道教将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里说的“官”,不是指人间官员的“官”,而是指意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类似于中国围棋对奕中的“官子”的那个“官”。

中国道教主要产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地区,所以,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

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

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

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中国道教不同于世界上的的许多宗教。

世界上的许多宗教都是神人合一的,或者就像基督教那样讲究“道成肉身”的三位一体,这使得宗教传播者往往被高度神化。

中国道教传教的目的很明确,道教传播者不是神而是人,所以,道教传播道德伦理是“因材施教”的。

对智慧高的人,就明示《道德经》的道理,对那些智慧不够或者没有多少时间去深入反省自身道德伦理建设的人,就采取编写故事去说明道理,“寓教于游乐”,就是来源于中国道教的传教方法。

中国道教的“中元节”,其实主要是传播道德伦理的节日,也就是倡导人们在这天注重修德。

中元节这天,有思想和有时间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一起共同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

而对于一般教众,道教则创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于游乐之中”。

比如,道教杜撰出有有个叫做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