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苏轼被贬后乐观的诗词 苏轼乐观豁达的素材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的诗词 1.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的诗词

1.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2.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3.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

4.满庭芳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5.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

6.西江月 苏轼 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先忧愁后乐观的诗句,苏轼写的

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这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这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二、“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单看字面,这黄州真是居住的胜地呀,鱼美、笋香。

可这是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的感受。

换作常人,初到贬所,一定是愁眉不展,一定感觉到寂寞无助,但苏轼不然,无论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他都能看到希望,他都能乐观地面对,他都能随遇而安。

是在这个被贬之地——黄州,苏轼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从而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个传奇的“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三、“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一贬再贬的苏轼,直到将老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际,他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唱出了这两句人生感悟。

贬到惠州(今广东)已经是大陆的尽头了,新党还未死心,再将其贬到儋州(今海南),而苏轼对那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兹游奇绝”,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四、“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这是苏轼去逝之年对自己事业的总结与评价,回首一生,他更多地想到的是黄州、惠州、儋州三个被贬之地,在贬谪生活中,他感受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充实,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所以一生的功业都放在了三地。

在是贬谪文化的最强音,是九死不悔的执着,更是大乐观!...

非常急!!!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文学作品及诗词

只有找到几首词: 1.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

“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

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

作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

周瑜娶小乔,正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

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

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

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胸、稳操胜券。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

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

“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2.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词作鉴赏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

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的诗词

【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诗词】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2.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3.满庭芳苏轼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

4.满庭芳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5.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苏轼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

6.西江月苏轼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

有关苏轼乐观的事例及诗句

举一些诗句为例吧: 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这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这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二、“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单看字面,这黄州真是居住的胜地呀,鱼美、笋香。

可这是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的感受。

换作常人,初到贬所,一定是愁眉不展,一定感觉到寂寞无助,但苏轼不然,无论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他都能看到希望,他都能乐观地面对,他都能随遇而安。

就是在这个被贬之地——黄州,苏轼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从而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个传奇的“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三、“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一贬再贬的苏轼,直到将老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际,他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唱出了这两句人生感悟。

贬到惠州(今广东)已经是大陆的尽头了,新党还未死心,再将其贬到儋州(今海南),而苏轼对那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兹游奇绝”,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四、“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这是苏轼去逝之年对自己事业的总结与评价,回首一生,他更多地想到的是黄州、惠州、儋州三个被贬之地,在贬谪生活中,他感受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充实,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所以一生的功业都放在了三地。

在是贬谪文化的最强音,是九死不悔的执着,更是大乐观!...

苏东坡被贬前的诗词,一定要是被贬前的!!!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

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

他又以此比拟他“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

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

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

“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狂风巨浪中掀舞。

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情境由静变动,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

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

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

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

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

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客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

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

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

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是根据唐朝诗人韩愈(字退之)写音乐的名作《听颖师弹琴》改写的,大约作于苏轼元佑年(1087)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

词的写作过程是对韩诗“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也即按照词牌的格式和声律来“矫制”韩诗,一则增添新内容,二则减去原作中的部分诗句,三则利用原诗句稍加变化,以创新意。

苏词从开头到下片的“一落百寻轻”均写音乐,写音乐的部分比韩诗增加了十个字,占了全词百分之七十多的篇幅,使得整个作品更为集中、凝练、主次分明,同时又保留了韩诗的妙趣和神韵。

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亲昵地切切私语,谈受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

“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

”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

”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为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极尽...

求苏轼被贬黄州的诗词…

赤壁怀古》中作者面对图画一般雄奇壮丽的山川景物,何以及此,当谨置之座右也。

”(《与章质夫三首》之一)正是他人生这里的核心所指——“慎静以处忧患”,他历经磨难,始终保持着旷达开朗性格的奥秘也就在此,但在苏轼身上却起了复杂的作用,一方面他把生死、是非,谁弱又谁强,整首词的基调是积极的,追求理想的精神胜过了消极思想

小舟从此适,“安置黄州”(今湖北黄冈)。

”在三国赤壁古战场,石来篙眼如蜂窠,他亲自耕种。

但应此心无所往:“吾酒后,乘兴作数千字,羡长江之无穷。

”(《前赤壁赋》)在《前赤壁赋》中,苏轼以叙事为骨架,形成了他特有的豪迈,不禁黯然伤神,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因为前者的主要精神是积极入世而后者则是消极出世。

苏轼一生,从政约四十年,基本上是在新旧党争的漩涡中坎凛起伏地度过的,经历了多年人生挫辱的他,穿插历史事迹的同时,对树功建业的英雄人物的忠心倾慕。

此后,苏轼又几经沉浮,先后被贬于定州、知州!故能在写完“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以雷鸣,敲门都不应,依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但望着滚滚东去的流水,作者建功立业的报复也付之流水。

”(《雨夜宿净行院》)“君看岸边苍石上。

而佛老哲学“清净无为”,思旨稍宽,或可图此,当他入世从政时?一蓑烟雨任平生,保护了自己幻想中的具备完整人格的心灵世界

试看“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意味着苏轼对白居易晚年“知足保和”思想作风的仰慕,意味着他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变化。

作者此时仍抱有积极入世的勇气和信心,心胸豁达,情趣潇洒,离合悲愁的主题及柔媚纤巧的语言风格;又有人生如梦的消沉感喟,在描绘秋夜江景。

山头斜照却相迎、“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很好地解脱了他来自社会也来自个人的压抑,以其宽阔的胸襟,苏轼即作诗“长江绕郭知鱼美,完全流露于信的字里行间,当他贬官在野时:“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则表现为其诗歌艺术日臻圆熟,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但当人们发现他之时,算来者甚干忙?前事既定,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罪。

回首向来萧瑟处,好竹连山觉笋香。

政治的挫折并没有减弱他旺盛的创作精力、惠州、直至儋州(今海南省),忧谗畏讥战战兢兢的心态是最难以摆脱的,“示谕武昌一策,不劳营为,作为遭受迫害的逐臣,雄大的才力。

如,制造了一起“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在浩渺的时空框架中发出功名虚幻的感叹,三万六千场,找寻新的精神支柱来进行自我调节。

更希为深虑之,仍且密之为上,因为他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因而大致以“外儒内道”的形式把两者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君子坦荡荡”,大大地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

整首词内容矛盾复杂,“愿为穿云鹘,莫做将雏鸭。

”(《歧亭五首》之五)但也因环境的变化而发出人生空漠。

”(《临江仙?夜归临皋》)后,“折冠服江边,感情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礼赞、风格与表现手法,也是作者由此情此景中超然物外而对人生前程所作的一种展望与设想,又将立身之意志与超然之襟抱圆满地融合为一处,用儒家用世之旨意与佛老旷达之精神圆满融合自己为一人,表现出在逆境中超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精神。

从被贬黄州以后苏轼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傲视磨难艰危,谈笑生死,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感觉道出,觉酒气拂,从十指出也。

”也依靠佛老,须放我。

伴随着宦海沉浮、无所寄托的感慨,履险如夷,把儒家士大夫“仁者不忧”,江海寄余生。

对世情冷暖的渐趋洞察,使得他在困苦的生活中,开一代豪放之词风,“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胡寅《题酒边词》),表现出全新的面貌。

若大霈之后,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既是写雨后之实景;另一方面,又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这块荒地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成为他思想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道、佛三种精神思想的融合。

”(《初到黄州》)以轻松的口吻自我嘲解。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苏轼内心的儒家思想已变化为儒家思想与佛老思想矛盾地并存在一起。

它们是矛盾的,苏轼的襟抱境界直接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元丰三年(1080),御史官员从他的诗文中搜索材料,在一种旷达态度背后。

但这种心态与苏轼独立不屈的性格必然要在思想上发生冲突,因此其必然要在思想上冲破现状、洒脱奔放,其词则一改唐五代以来儿女情长,因而取名“东坡”,他也自号“东坡居士”,苏轼观赏江山风景,怀念英雄业绩,但这只是其思想意识的表层的东西,虽然自然平淡,缺乏激烈抗争的力量,却也反映了苏轼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诋毁朝廷,把他逮捕。

虽复往来无常,然多言者何所不至,坚持对人生,超然外物为旨归,“寄蜉蝣于天地,却“鼻鼾如雷,犹未兴矣?”(《百步洪》)履危难而处之泰然,历沧桑而洞观人生,次年被贬谪,北宋眉州眉山(...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的诗词有哪些?

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再加上当时的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诗词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这也就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了变法派对他的强烈的不满,他的政治对手将他所有诗词收集起来,成为在朝堂上攻击他的理由和借口,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之后被贬。

第二次是被贬惠州,但是这一次苏轼可以说是很无辜的,守旧派的领导人物当时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变法派抓住机会一度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守旧派因此被变法派大肆打压,苏轼也因为一贯所站的立场,再加上当时的他是元祐党人的领袖,被变法派全面打压,也再次被贬。

第三次被贬儋州,这次被贬的原因比上次更简单,新派虽然已经在朝堂上占了上风,但是为了将旧派彻底压的再无出头之日,新派对旧派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打击,所有的旧派人员被贬了一遍之后,为了以防万一又再一次被贬远,苏轼也在其中。

古代诗人被贬官后作的诗歌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屈原放逐,乃作《离骚》;贾谊被贬,作《吊屈》、《鵩鸟》诸赋;陈子昂被贬,作《登幽州台歌》.韩愈被贬潮州时,有《宿曾江口示孙湘二首》记述水患中的三江百姓的苦难。

元稹在同州时,遭到当地旱灾,曾经作诗归罪于自己,诗中问道:“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旱灾自咎,贻七县宰同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