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王应麟的诗词全集(诗集、词集) 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熠的诗集或词集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名《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朱敦

李熠的诗集或词集

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

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名《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已佚;今有词集《樵歌》。

今录诗九首,致仕,居嘉禾。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有词三卷...

屈原诗词全集 屈原的诗词有哪些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湘夫人》)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大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九歌·少司命》)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东君》)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山鬼》)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礼魂》)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九章·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九章·抽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世溷(hun)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九章·怀沙》)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chai)?(《离骚》)...

贺铸的诗词全集 贺铸的诗词有哪些

《行路难·小梅花》、《捣练子·杵声齐》、《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思越人》、《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踏莎行·杨柳回塘》三首为最著名贺铸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踏莎行·杨柳回塘》...

毛泽东诗词全集

1、《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2、 《虞美人 赠杨开慧 》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

3、《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4、《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忆是县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

吴文英的诗词全集 吴文英的诗词有哪些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宋史》无传。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

并以苏州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

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吴文英的《 梦窗词》存词三百余首,在南宋词人中仅次于 辛弃疾。

内容除部分酬酢之作外,有不少是抒发“绵绵长恨”的恋情词,其中著名的长篇《莺啼序》,极言相思之苦,所表达的低回缠绵、生死不忘之情催人泪下,其艺术感染力远非那些描写幽会欢情的艳词可比。

在措词、用典、结构上无不刻意求工,因而在古今长调中享有极高声誉,广为后人传诵。

有名的词有:词牌名+首句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花犯·小娉婷 渡江云·羞红鬓浅恨 高阳台·宫粉雕痕高阳台·修竹凝妆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瑞鹤仙·晴丝牵绪乱 霜叶飞·断烟离绪 踏莎行·润玉笼绡诉衷情·片云载雨过江鸥 西江月·枝袅一痕雪在 宴清都·绣幄鸳鸯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 澡兰香·盘丝系腕鹧鸪天·池上红衣伴倚阑 祝英台·采幽香 惜黄花慢·送客吴皋祝英台近·剪红情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琐窗寒·玉兰...

张雨的诗全集,张雨诗词大全,张雨的诗句有哪些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

在同时代的革命领袖人物中,他更具有鲜明的诗人气质和风采,这是由于他的兴趣、爱好和深厚的素养所使然。

他的诗词创作成就,一方面与他作为伟大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的恢宏气魄和宽广胸怀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与他对文学艺术的深刻见解有直接关系

从毛泽东关于诗词与欣赏的见解和主张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创造无产阶级新文化的。

为了深入说明这一点,本文不能不涉及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些有关问题。

一、肯定“诗言志”。

1945年毛泽东为诗人写了“诗言志”的题词。

这既是他关于诗的一种见解,也是他对诗人的一种主张和号召。

所以关于“诗言志”的内涵,必须加以说明。

“诗言志”之说,屡见于先秦以来的古籍,为历代优秀诗人所遵循。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人对于诗歌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它作为中国诗歌最基本的审美创造原则,一直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史。

这样的诗歌传统,必然被毛泽东所接受。

青年时代在湖南师范读书时写的《讲堂录》,就记述了关于诗歌特征的一些语录,这些语录自然反映了他当时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

录中所记“有情而后著之于诗,始美且雅”;“性情识见俱到,可与言诗矣”等,就属于“诗言志”的范畴。

他从青年到中年写的诗词作品,也鲜明地表现了忧国忧民、奋发有为的豪情壮志。

因此,他在抗战期间提倡“诗言志”,就不是偶然的了,而且他又使这条古老原则增添了新的光彩。

但是,毛泽东不仅肯定了“诗言志”的积极内涵和优秀传统,而且又给它赋予了新思想、新内容。

关于“诗言志”的“志”,他没有直接进行诠释,但我们可以从他的大量诗词品评中看出来。

从1937年到1944年期间,他在给何香凝、柳亚子、萧三等人的书信中,屡屡以不可抑制的激情,赞美他们的诗中所表现的那种不被恶势力所压倒的“骨气”和为民族解放全力以赴的“战斗”,就清楚地表明了他之所谓“诗言志”的新内涵。

毛泽东自己的诗词所表现的“志”,不论是战争年代的作品还是和平时期的作品,都具有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骨气,具有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

二、注重“诗格”。

1945年秋,毛泽东由延安重庆谈判期间,曾多次致函柳亚子。

其中有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这里所说的“一首词”,指的是1936年2月他写的长调词《沁园春·雪》。

这里所说的“诗格”指的又是什么呢? 关于“诗格”,在中国古典诗学中也是由来已久的。

它的含义大致有这样几种:一种是指诗的体制、格式或格律;一种是指诗的品格、风格或格调。

毛泽东所说的“诗格”是属于后者。

因为他在寄词之前,曾收到柳亚子的赠诗,并当即复信赞赏:“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

”这就为他的“诗格”作了注解。

陆游和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词人,力主抗战,反对求和;所作诗词,慷慨激昂,为历来诗评家推为高格。

然而毛泽东竟以为柳亚子超过了陆游和陈亮,其诗格之高可想而知。

毛泽东说自己的《沁园春·雪》略近于柳诗,显然是谦逊之辞,但也说明了他是多么重视“诗格”。

柳亚子接读毛词后,极为激动,赞赏不已,当即次韵奉和,盛赞毛词高格:“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

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其中“黄州太守”,指的是北宋大词人苏轼。

他打破了唐五代以来婉约词风的传统,开创了豪放词风的新生面。

柳词所谓“稼轩居士”,指的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将豪放词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柳亚子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是这样的词坛巨擘的豪放高格,也是比毛词逊色的。

在“诗格”上,柳对毛之评价,大体说来不算是溢美,毛词《沁园春·雪》确是绝唱,自有词这种艺术形式以来,以《沁园春》的词牌咏雪的,还没有如此雄浑的作品,千古词人向他折腰敬服是可以想见的。

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毛泽东为什么将“慨当以慷”的作品视为高格?这是因为中国文学史历来以“建安风骨”为高格,而“建安风骨”就是以“雅好慷慨”为其特征的。

毛泽东所说的“慨当以慷”一语,就出自领导“建安风骨”的曹操之《短歌行》。

1949年所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又用此语:“天翻地覆慨而慷。

”总之,他很喜欢“慨当以慷”的作品。

关于这个问题,他自己作了回答,即给柳亚子信中所说的:“读之使人感发兴起。

”这句话十分重要,因为它将慷慨高格的审美价值的精髓很集中地提炼出来了

三、崇尚“诗味”。

关于“诗味”问题,是毛泽东于1957年1月12日给臧克家等人的信中提出来的,在1965年7月21日致陈毅的信中有比较深入的探讨,因此是他十分重视的诗歌理论问题。

“诗味”的“味”,也是一个最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非常有趣。

“味”,本来是一个味觉概念,把它引入艺术领域也是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