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格律与写作公开课 诗词格律与写作



有谁选了古典诗词格律与创作的E类首先我忍不住想告诉你你太严肃了.如果你看过我写的诗,可能觉得我,也是所谓的“老师”吧?晕,找了下,还是不发给你了,因为,写在纸上,发到网上就容易被人家抄了去,而,那很

有谁选了古典诗词格律与创作的E类

首先我忍不住想告诉你你太严肃了.如果你看过我写的诗,可能觉得我,也是所谓的“老师”吧?晕,找了下,还是不发给你了,因为,写在纸上,发到网上就容易被人家抄了去,而,那很多都是对我很珍贵的感情,不想这样.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74115713247037099.html?oldq=1我就是觉得你太严肃了.如果非要说什么对你有帮助,我也不知道什么会对你,就说下我自己的诗歌这方面的历程吧,虽然我其实不怎么写诗的.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这样玩了,当时写的是古诗,严格的押韵,其实内容没什么意思的,为了押韵而押韵,当然很高兴,因为这是自己的作品.很厉害.后来,好久就淡忘了.毕竟,那个,就好像一种证明,就好像我跑得了第一名,就成功了,以后也就不再跑了,因为跑的过程没什么意思,我只是想得到一个奖牌.---------但后来,青春期.痛苦,烦恼,有的痛苦是难以说出来,难说明的,突然间自己开始尝试写出来,其实很激荡的内心,外加抑郁中的忧伤的情感下,很容易把内心的情景以优美的语句写下来.当时我认识到,相比一些语句优美、无病呻吟、赞美美好的所谓诗歌.这才是真正的诗了.当时,青春的激荡,写的诗可能很,突兀用词,就好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并不那么丰满,满身的小肌肉线条,瘦瘦的.但是那些诗却是真实的.----------慢慢的到了成年,内心的态度感受.已经不是青春时那种,新鲜、深刻,而是多了一层缓和,但是依然深远,虽然在深远下,变得有点模糊.而这个时候,我会用诗歌来表达.当别是当比如看了一个电影,有了某种触发,有一种感慨中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诗歌,不像青春那么突兀,而是多了一层平和.却多了一层忧伤和悠远.写的时候,体味着自己的感觉,也尝试着尽可能能让读者看的懂,容易明白是什么感受,并产生共鸣.这个时候,其实心已经完全不在乎押韵了,而是在乎语句的结构,或者用词的感觉的传神,但是写出来的诗歌依然会押韵——因为押韵本身就是有利于传神的一部分,而这,也许是诗歌最恰当的状态吧.

诗词对联格律写作:第七章 对联格律

对联的格律是指在对联创作中要遵循的基本规范。

“格律”一词原指诗、词、曲以及律赋等韵文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在对联创作中把形式方面的基本规范称之为“格律”,只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种习惯用法,其实与古典词曲的那种“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严密格律不同,对联却是在字数、句数、节奏及语言风格等方面极富变化。

对联的形成受律诗的影响很大,所以最初的五七言联基本承袭了律诗中两联的格律要求。

在后来的发展中,对联在形式上集合了骈文、赋、词、曲、古文乃到白话诸多文体的特征,对于形式的要求也趋于宽泛和复杂,以至于根本无法以“一刀切”的方式用一种绝对化的“联律”来统领全部的对联创作。

但没有“绝对的联律”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一个相对宽松的使对联文体得以成立的基本规范,如果从这一高度看待古今的对联创作,那么有两点原则可以说是可以涵盖所有对联的基本规范,这两点便是词语对仗和声调和谐。

即从广义上说对联格律包括了词语的对仗和声调的和谐。

中国楹联学会于2008年10月正式颁布了《联律通则》,对于对联文体的形式要求进行了“严入宽出”式的详细规定,这便为当代对联的创作和鉴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虽然在“严谨的格律”与“宽松的规范”之间有着极大的空间可任作者从事对联创作,但对于初学者而言,格律上均应以从严为宜,即把“词语对仗”的要求落到尽可能多的工对上,把“声调和谐”的要求落到最严格的平仄排列的格式上,只有这样才可能通过磨砺而提高创作水平,迅速完成入门的过程,尽快登上对联艺术的殿堂。

对于参与征联活动者以及有特定要求的场合也宜从严要求。

第一节:对联的对仗楹联的对仗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积累归纳而成的一种格式、一种对法、一种类型或一种模式。

楹联的对仗源于对偶修辞,借鉴了古诗文中的对仗。

古人最早是从对偶修辞的角度把汉字分成虚实两大类,然后用“实对实、虚对虚”的方法构成对偶,这种方法讲究的是每个字的相对,除少数联绵词外,一般不涉及词语更不涉及句子的对偶。

古人总结对联的对仗方式不下几十种,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自对、隔句对、虚实对、无情对、双音对、叠音对、连绵对、邻对、回文对等,每种方式均归纳为一种修辞格。

随着清末民初西方语法学的传入,国人渐渐形成了以语法学分析并指导对偶现象的风气,语法学指导下的对偶理论侧重于基于语法学意义的词性分类和句子成份分析,然后用词性相同或句子成份相同的词语构成对偶。

单纯从修辞学的角度论对偶,与古人对偶的原貌相接近,但与现代的语言环境有隔膜,各种独立的辞格之间也缺乏条理性;单纯从语法学的角度论对偶,贴近现代的语言环境,但无法清晰并简洁地反映古人对偶的现实。

按照《联律通则》的相关表述,我们采用从语法学角度讲“基本规则”,然后辅以修辞学的对偶辞格,以求深入和完善,最后融会古人字类虚实相对和今人词性相对与句法成份相对,形成灵活而宽容的对仗理论体系。

对仗的基本规则《联律通则》六条基本规则中,关于对仗方面的规定便点了四条,分别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因为“字句”和“节律”都可以附属于词语和句子的结构中,所以从语法学角度来说,对仗的基本规则主要表现在词性和词语句式结构的相对上。

先说词性的相对。

当代语法学大 师王力先生通过对古典诗歌研究,认为古人一般把词分为名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和代词九类。

他在《诗词格律十讲》中说:““对仗要求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

从现代汉语语法来说,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十一类,现代汉语所说的对仗,便是照上列十一种词性相同的字词来相对,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等。

作为初学对联的学生而言,按照所学的现代汉语知识来进行对仗练习,很易于把握和提高。

下面我们就结合对句实例,针对现代汉语中十一类词的对仗及其要点,进行逐一分析。

一、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在汉语中数量最多

名词又分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和书籍名称等;具体名词,即山、水、松、柏等;抽象名词,即性、情、忠、义等。

这三种名词要尽量做到各自相对,以显出对仗的工整。

如劝学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山”对“学海”、“径”对“舟”都是名词相对。

二、动词:是表示变化或动作的词,有走、跑、做、作、说、吃、看、闻、视、听、浮、沉、争、打、呼、问……,如南昌滕王阁联: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想见”对“送来”是连动词相对,前者作状语。

三、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的词,有好、坏、软、硬、难、易、凉、热、大、小、长、短……,如汉阳鹦鹉洲联:芳草萋萋,孤冢西望已陈迹;洪涛滚滚,大江东去有新声。

“萋萋”对以“滚滚”是叠字形容词,“陈”...

诗词格律·鉴赏与创作 夏传才两个版本哪个好

当代诗词流派并未引起社会重视,但其存在。

当代诗词以“体”论,少以派论,现代更倾向个体性。

当代旧体诗歌能开创独特诗风人物:90年代聂绀弩【绀弩体】《聂绀弩诗全集》、熊鉴《熊鉴诗集》,他们开始以口语今词与文言结合,诗作新奇而不失韵味、幽默而满含辛酸,具现代性。

21世纪代网络诗:曾少立【李子体】《李子词》,现代文学语言与旧体诗词格律结合,具有时代特征和个人化风格;观云【围脖体】,当代首家诗词微专栏《围脖风月》,其体比格律略宽,较打油更雅,用韵宽,吸收了“段子体”、“语录体”、“网络语言”等当代文风,尽量行文流畅,文字直白,幽默时尚,以更有效地吸引当今信息时代的现代人群,具现当代性。

格律诗歌写作的规则有哪些?

“格”有规则、法式之义。

讲求一定规则的诗,前人称为“格诗”。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建安(汉末年号)无偶句,西晋颇有之,日盛月加,至梁、陈谓之格诗。

”“律”也有法式、准则之义。

因此,讲求一定规则、不能任意改变的诗,也称为律诗。

“格律”合起来就指诗所讲求的规则,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对仗等方面的要求。

我国诗歌史上的词、曲在这些方面也有一定规则,它们也是广义的格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