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描写不被理解的诗词 心累且无人理解的诗词



形容彼此不了解的诗句有没有?1《诗经》之《王风 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原意为: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论语 学而

形容彼此不了解的诗句有没有?

1《诗经》之《王风 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原意为: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论语 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强调个人修养。

3,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齐怒。

”意即:楚王[你]不觉察我的本心啊,反而听信谗言[火上加油]燃烧起怒火[一同发难] 。

强调楚王失察。

(如果朋友之间相互调侃,一人正色道:“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齐怒。

”另一人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之,可谓连璧。

) 4,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粗俗直接。

5,如果显得孤高一些:“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李商隐·《安定城楼》)。

或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又似乎有些狂气。

6,诚如楼上所言,“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其出处不详,按出现的时间顺序,应该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记》最早。

网上有帖子说最早的出处是《封神演义》,但《封神演义》为明代天启年间所作,而《琵琶记》却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记》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记》更早的。

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齐澣的诗中有“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的说法,这不能算。

7,以上都是稍显其志的,至如以隐喻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几乎篇篇皆是。

如果你考了第一名,别人妒嫉你,你可以微叹一声“高处不胜寒”;如果你是男生且失恋了,大叫一声“天涯何处无芳草”,别人都能理解,如果是女生有人追求,可到处炫耀“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非来贸丝,来即我谋”,呵呵呵。

至于愁绪,不但诗词曲能拿来佐兴,还有《秋色赋》、《秋声赋》、《赤壁赋》拿来借鉴。

古典诗词几乎都是具象的,心情有好多种,具体哪一种,要对应而论。

不被世人理解的诗词

1.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2.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3.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6.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7.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8. 宝剑埋深狱,忠魂绕白云。

9. 念天地之悠悠,独伧然而涕下。

10.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1.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12.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3. 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4.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15.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6.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17.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18.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辛弃疾《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形容别人不理解自己的诗句有哪些?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道不同,不相为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以我心 ,换你心,始知悲之深! 悠悠天地,奈何独立苍茫 满座衣冠尤胜雪,更无一人是知音 辛弃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其中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能表达 不被爱人理解的诗句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王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张九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骆宾王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