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赋雪的诗词 歌颂新时代的诗词联赋



【描绘雪的诗句】有关“雪”的古诗词颂扬,描绘“雪”的诗词歌赋 望雪 李世民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晚雪吟 孟郊 贫富

【描绘雪的诗句】有关“雪”的古诗词颂扬,描绘“雪”的诗词歌赋

望雪 李世民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晚雪吟 孟郊 贫富喜雪晴,出门意皆饶。

镜海见纤悉,冰天步飘飖。

一一仙子行,家家尘声销。

小儿击玉指,大耋歌圣朝。

睿气流不尽,瑞仙何?榱取J贾?疑£找梢炖裾小? 市井亦清洁,闾阎耸??i。

苍生愿东顾,翠华仍西遥。

天念岂薄厚,宸衷多忧焦。

忧焦致太平,以兹时比尧。

古耳有未通,新词有潜韶。

甘为酒伶摈,坐耻歌女娇。

选音不易言,裁正逢今朝。

今朝前古文,律异同一调。

愿于尧琯中,奏尽郁抑谣。

雪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早春咏雪 王初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燕山雪花大如席,偏偏吹落轩辕台。

评:豪迈不 羁 ,又极度夸张,这是典型的李白诗歌风格

—唐 李白《北风行》。

但觉衾绸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评:深夜忽然觉得被窝里阵阵发冷,不知院子里已落满雪花。

虽是咏雪,却不露一个“雪”字,实在堪称绝妙。

————唐 杜甫《岁晏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评:比喻新奇,令人叫绝。

————唐 岑参《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 卢梅坡《雪梅》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注: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程雪花。

————唐 高骈《对雪》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唐 李商隐《对雪二首》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元 黄庚《雪》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岭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毛泽东《冬云》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 2、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

(元稹) 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9、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10、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11、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12、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13、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沈佩) 14长安喜雪 唐 朱湾 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全似玉尘消更积, 半成冰片结还流。

光含晓色清天苑,轻逐微风绕御楼。

平地已沾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

15、出山逢耿?? 唐 卢纶 云雪离披山万里,别来曾住最高峰。

暂到人间归不得,长安陌上又相逢。

16、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1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1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2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2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2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5、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

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2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27、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28、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宋?杨万里《观雪》 29、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30、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

宋?辛弃疾《和廓之雪》 31、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32、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

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33、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34、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元?华幼武《春雪》 ; 35、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

雪: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

描写初雪的诗词

1. 只应踏初雪,骑马发荆州

——《更题》2. 初雪为欢谣,再雪犹喜视。

——《连雪偶书》3. 京尘滚滚日眯眼,心豁郊原初雪晴。

——《雪霁出郊》4. 残云初雪雍容甚,高下东风点乱红。

——《柳絮二绝》5. 远极山逾好,晴初雪更寒。

——《细省》6. 老子髯初雪,门生鬓未星。

——《读宣枢南山朱公遗集二首》7. 著我瑶林琼树里,何须初雪画江干。

——《再和》8. 初雪已覆地,晚风仍积威。

——《雪》9. 初雪落旄节,始删无传诗。

——《探梅》10. 不见早梅宁对酒,为怜初雪漫题诗。

——《辛巳至日》11. 山晚云初雪,汀寒月照霜。

——《途中送权三兄弟(一作送权骅)》12. 况值群山初雪满,又兼明月交光好。

——《满江红·无利无名》13. 却问荔支何所似,江瑶初雪水日盘。

——《三绝句赋和靖梅》14. 扇题杜牧故园赋,屏对王维初雪图。

——《初夏杂兴》15.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

——《聚星堂雪》16. 文君酒市逢初雪,满贳新沽洗旅颜。

——《送人入蜀》17. 初雪洒来乔木暝,远禽飞过大江澄。

——《暮游岳麓寺》18. 细冰和洛水,初雪洒嵩高。

——《寄河南郑侍郎》19.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

——《失调名》20. 白日流云暖,梅花初雪晴。

——《立春日迟道复不至》...

关于秋的诗词赋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

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

有关梅花与雪的诗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这三句诗句,是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

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

(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

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在因雪而凌厉肃杀。

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这两句诗是作者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

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这是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

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

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

柳絮因风起(谢道蕴)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沈佩) 这是雪与人的静思之情的很好结合,是封建社会才女的寂寥,窗内窗外人与雪的情景交融,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这是文学作品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有联系的典型例子。

年代:宋 作者:吴潜 作品:暗香 内容: 雪来比色。

对澹然一笑,休喧笙笛。

莫怪广平,铁石心肠为伊折。

偏是三花两蕊,消万古、才人骚笔。

尚记得,醉卧东园,天幕地为席。

回首,往事寂。

正雨暗雾昏,万种愁积。

锦江路悄,媒聘音沈两空忆。

终是茅檐竹户,难指望、凌烟金碧。

憔悴了、羌管里,怨谁始得。

--------------------- 年代:元 作者:元无名氏 作品:八声甘州 内容: 一团春雪,抛在玉炉中煎。

炎炎进火不住添。

要晓得通红无焰烟。

须管莫亏折,斤两依然。

如此三千。

锻炼待不摇不动,方可为禅。

全真养命,只在恁么之间。

家园自有甘露泉。

要浇灌黄芽长瑞莲。

------------------- 年代:唐 作者:朱湾 作品:长安喜雪 内容: 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全似玉尘消更积, 半成冰片结还流。

光含晓色清天苑,轻逐微风绕御楼。

平地已沾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

----------------------- 年代:唐 作者:卢纶 作品:出山逢耿湋 内容: 云雪离披山万里,别来曾住最高峰。

暂到人间归不得,长安陌上又相逢。

--------------- 年代:唐 作者:焦郁 作品:春雪 内容: 散漫天涯色,乘春四望平。

不分残照影,何处断鸿声。

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

因风低未敛,带雨重还轻。

干吕知时泰,如膏候岁成。

小儒同品物,无以答皇明。

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1、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

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2、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3、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

4、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

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5、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6、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

7、风越来越大了。

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

诗词歌赋的赋是什么意思?

赋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鹪诤禾剖笔?敫惩??⒕倭?疲?硬茇У摹笆?秤?觥焙吐交?摹笆?登槎?裁遥?程逦锒??痢笨煽?四摺? 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

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

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

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

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

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

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

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

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

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

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

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

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描写风,霜,雨,雪的诗词名句各50句!

写“风”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摹,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人题景诗云: “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 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 菩萨蛮(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沈佩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雪梅》(二首)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扌戚][扌戚]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元稹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欧阳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衣卿相诗词 别思 白衣卿相 十里长亭霜满天, 青丝白发度何年? 今生无悔今生错, 来世有缘来世迁。

笑靥如花堪缱绻, 容颜似水怎缠绵? 情浓渺恰相思淡, 自在蓬山舞复跹。

描写雨的诗词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

形容春天下大雪的诗词

1、《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宋代: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2、《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宋代: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3、《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唐代:李煜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4、《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代: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5、《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宋代:晏几道梅蕊新妆桂叶眉。

小莲风韵出瑶池。

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

伤别易,恨欢迟。

惜无红锦为裁诗。

行人莫便消魂去,汉渚星桥尚有期。

...

刘学箕的这首诗词是错误的,敬请更正.贺新郎(再韵赋雪)【刘学箕】...

我在网上查到了这首词,但是文字没有看到有错误之处,不知你的题意究竟如何?一般而言,这里的错误是指标点错误,比如【唤小艇、渔翁鹤发,】发字之后句号误为逗号. 贺新郎 再韵赋雪(宋·刘学箕)晓听儿曹说.道前村、疏梅莫与,蔽萧缠葛.急与呼童诛剪尽,趁此江天暮雪.唤小艇、渔翁鹤发,凛冽寒风吹酒面,与何人、共泛山阴月.归浩叹,御琴瑟. 世寰恍惚山川别.望琼楼、玉宇相映,烂银环合.冰柱雪车新句就,不疗饥肠病骨.奈野鸟、千山飞绝.我笑书生贫亦甚,诵布衾、岁久寒如铁.儿恶卧,踏里裂.

诗词歌赋的赋字的意思?

赋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

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

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

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

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

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

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

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

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

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

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

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

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fu】 赋endow with;tax;ode;赋(1)赋fù(2)(形声。

从贝,武声。

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

本义:征收)(3)同本义 [tax]赋,敛也。

――《说文》赋,税也。

――《广雅》厥赋惟上上错。

――《书·禹贡》。

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七赋之所养。

――《法言·问道》而令贡赋。

――《小司徒》。

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4)又如:赋银(征收税银);赋粟(征收田赋);赋里(征收商业税);赋币(征收财物)(5)缴纳赋税 [pay taxes]讼者平,赋者均。

――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6)又如:赋金(交纳税款)(7)给予;授予 [give to;confer]出高库之兵以赋民。

――《吕氏春秋》为百姓困乏献其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

――《汉书·平帝纪》公属百官,赋职任功。

――《国语·晋语》(8)又如:赋命(天所授予的命运;给予生命);赋给(分配发给);赋食(布散饮食);赋政(颁布政令);赋质(上天赋予的资质);赋灵(天赋的灵性,生性);赋就(天生的);赋禀(天生具有的智能、性情);赋职(授与职事)(9)做诗 [write poems]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唐·王勃《滕王阁序》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10)诵读;吟咏 [sing]不歌而诵谓之赋。

――《汉书·艺文志》公入而赋。

――《左传·隐公元年》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1)又如:赋诗(吟诗;写诗);赋笔(写诗用的笔);赋声(善于辞赋的名声);赋咏(创作和吟诵诗文)(12)陈述 [state]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宋·姜夔《扬州慢》(13)通“敷”。

颁布 [issue;publish;proclaim]明命使赋。

――《诗·大雅·丞民》(14)又赋政于外。

赋(1)赋fù(2)田赋;赋税 [feudal land tax;taxes]以九赋敛财贿。

――《周礼·太宰》薄赋敛,广畜积。

――汉·晁错《论贵粟疏》(3)又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4)又如:赋算(赋税);赋徭(赋税与徭役);赋钱(税钱);赋禄(赋税与禄赏);赋租(赋税,租税)(5)特指民赋,即征收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