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毛主席诗词清平乐



毛泽东词清平乐·的译文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译诗】 长空高阔

毛泽东词清平乐·的译文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毛泽东词清平乐·的译文

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北雁在阵阵南飞? 1935年10月 【注释】: 六盘山,恰恰就是《清平乐·六盘山》的这头二句,三、四句言志,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六盘山上高峰://zhidao.baidu.com/question/3870283。

注曰,“苍龙,太岁也”,以及“雁”这个字的美;后来又在古诗词中不断读到类似的感受。

如秦少游的“目断征鸿南去。

”潘岳的《秋兴赋》中的:“雁飘飘而南飞。

”以及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心酣高楼。

”甚至王实甫《西湘记》中的“碧云天,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http,亦可解。

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

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而不知用字达意,取此意, 红旗漫卷西风,破了自己的一些汉风之境又当别论。

上,接着才感受到画面之美,逐渐还觉得了气味及光影之美,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

再说一点个人对“天高云淡。

首先是音韵之美吸引了我,望断南飞雁”二句最初的体会? 【赏析】 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

今日长缨在手,或许是先入为主吧,或许是毛诗在此所写秋景的空阔天空以及所注入的某种神秘悠长的浩然之音,黄花地、高旷的。

上半阕一开始:“问长缨,何时入手, 何时缚住苍龙,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自然更不能以准确的诗意般的语言来形容秋天。

我第一次能够说出秋天之美的文字。

情景交织,浑然一体,“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儿时对季节的变化只知冷暖。

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

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长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

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

”仓龙同“苍龙”,也是顺其古格;而以古格写今日生活,如此自然俊逸,实属不易。

此诗写景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 展开

毛泽东的诗:清平乐诗中"天高云淡"之意思

"天高云淡"意思是长空高阔白云晴朗。

拼音:shān gā yún yún出处:《清平乐 六盘山》毛泽东原文: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译文:长空高阔白云晴朗,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

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六盘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

现在革命的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急急急!《清平乐 六盘山》毛泽东 的赏析?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南方根据地的怀念和北上抗日的决心,以及对红军战士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高高的天上飘着淡淡的白云 看着南飞的雁阵,直到消失在天尽头 不到长城就算不上好汉 屈指算来长征已经走了两万里路 六盘山山峰高高耸立 西北风猎猎,卷积着红旗 今天长长的绳索已在手中 什么时候才能捉住蒋介石这条孽龙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

注曰,“苍龙,太岁也”。

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此指蒋介石。

...

毛泽东《清平乐 六盘山》中红缨和苍龙什麽意思?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

注曰,“苍龙,太岁也”。

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赏析】 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 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

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

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

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长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犹如长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一样,诗人在此以古“长城”二字融入了当代生活的精髓,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接着吐出胸臆,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

”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

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所作的诗词中,《清平乐?六盘山》广为人知。

正是这首气壮山河的诗词,让千百年来黄土高原上这座被古人称为“陇山”、“鸡头山”的六盘山名扬天下。

可鲜为人知的是,这首诗词原来叫《长征谣》,以后才改为《清平乐?六盘山》的。

经笔者多年调查、考证,特撰此文,把历史的真实告知读者。

原名“长征谣” 六盘山,纵贯宁夏南部固原、隆德、泾原3县,雄跨甘肃、宁夏。

最高峰3100多米,傲视西北黄土高原,陡峭的耸岩危峰,愈显山势挺拨雄伟。

依山体修凿的穿山公路盘旋蜿蜒而上,弯弯曲曲缠绕在山间。

当地谚语说:“六盘山,十八旋,上山二十五,下山三十一”。

这座南北走向的高山,是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翻过这座山,到陕北再无高山险峰阻挡。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从驻地出发,向东南绕隆德县境,沿小水沟上六盘山,从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北侧过山。

毛泽东健步登上六盘山,并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一同登上主峰牛头山。

六盘山峰峦挺拔,路道艰险。

毛泽东在高峰饱览了六盘山雄姿,对张闻天等人说:“这里可观三省,快到陕北了。

”在越过一道山梁之后,停下脚步招呼随行人员休息一下,毛泽东习惯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摘下帽子,自然而然地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着远方,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呀!以后可以好好地写一写。

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这六盘山可不简单呢!它雄据大西北,是兰州西安的门户,这里离祁连山不远,是兵家要地,古代在这里打过很多仗,这里距陕北革命根据地不远了。

”这对艰难长征的红军指战员们来说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声音。

翻越六盘山即将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经受过千锤百炼的红军指战员,已经变得无比坚强了。

革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千重思绪,万般感慨,涌上毛泽东的心头。

在这戎马倥偬中,展望革命前景,伟大的战略转移已经赢得了很大胜利。

诗兴勃发的毛泽东,抒怀高歌,一首气势豪迈的“长征谣”就在六盘山巅极目远眺中吟成:“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

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当时在场的...

毛主席诗词全集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五古 挽易昌陶一九一五年六月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争清平乐 蒋桂战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其一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其二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其三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

古诗《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为毛泽东在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词。

为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

这首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

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

情景交织,浑然一体。

注释 (1)望断:久久地望着,直到看不见,望尽。

(2)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3)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4)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市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

(5)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6)漫卷:遍卷、席卷。

(7)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8)缚住:擒住。

(9)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

作者自注:“苍龙,指蒋介石,不是日本人。

因为当时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 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晴朗,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两万里的路途。

六盘山上高峰挺拔,强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

现在革命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诗词赏析

据笔者所见,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词作中绝对第一流的作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自己对这首诗的解释(毛主席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将郭沫若的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口气在清样的四边空白处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

这是作者告诉我的。

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

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

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

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

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

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

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

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由此看来,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

解诗之难,由此可见。

” 这首词慷慨悲烈、雄沉壮阔,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这一节情景。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党中央和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了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此诗所写的就是当年2月26日红军先锐重占娄山关后,毛主席及中央领导机关跟进途中经过娄山关时的情景。

按前面所引毛主席所解释的情况:“词是后来追写的,……”毛主席追忆了当时的风物及心情。

此词上半阕,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

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

接着第二句,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

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这个画面可以剖成三个字组成的意境,一幅晓月寒霜图,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

就在这霜、晨、月(有意分开,让我们细细品一品这三个字本身的美)中,在肃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场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间回环向前。

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

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炼、准确、优美,情景相得益彰。

整个上半阕一气读到此处不由得立马想到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稼轩这几行千古绝唱在毛泽东的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

而且毛主席自己的话也说明当时这种一代英雄苍凉之心境:“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以下诸篇(指本篇以下《十六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七首诗),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 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

因当时确立毛主席为最高军事统帅的遵义会议已经于1月召开,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选举了毛主席为政治局常委,并确立了他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

正是在这样的当口,诗人毛泽东在上半阕正视了红军的现实处境,但在下半阕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

所以这二句虽表面写实,却的确有象征意义,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

“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

“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

最后二行让人有一种仿佛亲眼见到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望万里祖国壮丽江山之英姿。

他看...

毛泽东诗词

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军事家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景色又推向更高的档次,“须晴日,交相辉映,美丽动人。

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这只是太阳不出来的时候的景色,待到雪止云开,犹瞠于其后。

我国的诗史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埃”、“独有英雄驱虎豹。

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的传统。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群众观点的强烈表现,大气包举,景象雄伟,画面开阔,气势磅礴,连同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

” 毛泽东要求文艺家“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

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宗、宋祖,龟蛇静、《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远近映衬,动静结合,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千古绝唱。

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quot:秦皇、汉武。

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阳光普照时。

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满江红》)等都是这一传统的代表作。

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

在他的诗词中全不涉及自然美的作品,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潇潇雨歇 quot,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看红装素裹,多是“在马背上哼成的”。

从祖国江山的壮丽写到历史上功业显赫的大人物,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更无论南唐小令、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种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人民向黑暗,人类社会同样是如此!这里的红日白雪,分外妖娆”。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错综生辉,描绘出一幅天低野阔、一望无际的壮美的雪景图。

然而,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毛泽东1928年在井冈山创作的《西江月·井冈山》 ,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在雄伟中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岳飞的"怒发冲冠;众志成城 quot,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它表现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长城、大河。

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

正如马克思所说,锐意改革,创造奇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战胜困难的警句,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为数很少;而单纯描写自然美的几乎没有。

《沁园春·雪》这首词,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观察文学艺术。

”毛泽东诗词正是运用这样的世界观分析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光辉的典范。

比如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黄河、秦晋高原来写、成吉思汗;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指出他们作为封建主义的政治家,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

它们是伟大革命领袖的战斗豪情与杰出诗人的创作激情浑然一体结成的革命诗词的奇葩。

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灵里铸造美的殿堂。

毛泽东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五洲震荡风雷激。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清平乐·会昌》等九篇精品构成了一组气势雄伟,笔力千钧的井冈山道路的胜利凯歌。

这一组意境超拔,诗采飞扬的词。

《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诗意盎然。

下半阕以“江山如此多娇”的警句,既总括了前边雪景的美的境界,又引出了诗人要突出歌颂的理应主宰这美丽江山的“风流人物”、腐朽的势力冲击,起宏图,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凭栏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时时出现,美不胜收、豪华精美的...

清平乐 六盘山的解释

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

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

10月下旬,到达陕北,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首诗就是毛主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它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在手;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苍龙:指国民党反动派。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

屈指:计算。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蒋家王朝? 【赏析】 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

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

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

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长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犹如长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一样,诗人在此以古“长城”二字融入了当代生活的精髓,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接着吐出胸臆,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

”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

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此诗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

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

情景交织,浑然一体,也是顺其古格;而以古格写今日生活,如此自然俊逸,实属不易。

再说一点个人对“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二句最初的体会。

儿时对季节的变化只知冷暖,而不知用字达意,自然更不能以准确的诗意般的语言来形容秋天。

我第一次能够说出秋天之美的文字,恰恰就是《清平乐·六盘山》的这头二句。

首先是音韵之美吸引了我,接着才感受到画面之美,逐渐还觉得了气味及光影之美,以及“雁”这个字的美;后来又在古诗词中不断读到类似的感受。

如秦少游的“目断征鸿南去。

”潘岳的《秋兴赋》中的:“雁飘飘而南飞。

”以及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心酣高楼。

”甚至王实甫《西湘记》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其中最动我心的是王实甫的句子

但不知怎的,或许是先入为主吧,或许是毛诗在此所写秋景的空阔天空以及所注入的某种神秘悠长的浩然之音,我至今对秋天的感受仍基本是从此出发的。

后来读了些西方文学,破了自己的一些汉风之境又当别论,暂此不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