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代自我评价的诗词 自我评价的古诗词



关于自我评价的诗词楼主的要求挺高,带“影”字的古典诗词不少,经典却少,而经典中的伤感更是少之又少。我想在古诗词查询网一搜“影”,或许会有不少结果,但要得到楼主的结果,可谓要花费不少心思。鄙人不才,读

关于自我评价诗词

楼主的要求挺高,带“影”字的古典诗词不少,经典却少,而经典中的伤感更是少之又少。

我想在古诗词查询网一搜“影”,或许会有不少结果,但要得到楼主的结果,可谓要花费不少心思。

鄙人不才,读书甚少,也只能拿出依稀印象深刻的几句,供楼主斟酌。

至于解释,我想百度一搜有很多,不必我来黏贴。

我个人对部分诗句的喜爱从来都是一见钟情。

不必太在乎意思,而更在乎感觉。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红楼梦之林黛玉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另外 纳兰容若的词有很多影,且大都伤感,以下两首《如梦令》中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其一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其二 十八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边。

相看好处却无言。

——《浣溪沙》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

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

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虞美人》姑且就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请问古诗词的评论在古代怎么说?

眨眼之间,我们已读了近十年的书

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无论欢喜或感动,悲伤或愤慨,陪伴我们的依旧是那与我们心灵契合的悠悠诗文。

即使时空穿越了数千年,也不能阻隔我对古人种种情怀的欣赏与感动。

是谁,谁在狩猎场意气风发地狩猎?哦,原来是东坡先生。

难怪您的大黄犬与苍鹰如此威猛!您笑得那么开心,即使是鬓间的几丝白发也影响不了你的英姿。

可是,我分明看到了您眼中流露出的难以察觉的忧虑。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您想报效祖国的豪情依旧未减少。

其实,我更希望您可以像陶渊明先生一样,隐居山间,寄情山水,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先南山”的惬意生活。

那样,您就不会在独自一人时,愁容满面,忧虑家国了。

相比您的大义,我的想法是那么渺小与自私。

所以,我真心祝愿您能够“持节云中,旦日遣冯唐”!在那打打杀杀的战场上,我看到了您,辛弃疾。

军帐里,您深情地借光看剑,眼前浮现的是否是有朝一日率领全军战士凯旋回朝的情景?您的耳旁是否回响着号角声?我不明白,为何南宋王朝要固执地派你来打仗?你的豪爽,你的儒雅,你的翩翩,这一切就注定了你是属于那个鸟语花香,风花雪月的诗词世界的,厮杀的战场,只会污浊你的神仙气质!我依然记得,那个上元节间,在街市上寻找的俊秀书生。

他低吟的《青玉案》至今令我无法忘怀。

我尊重您的选择,但是“可怜白发生”仍然让我心碎。

历史是不会忘记你为国尽忠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一片朦胧的月光中,迎面走来了一位低吟“争渡争渡”的女子

这个微醉的姑娘,除了李清照还能有谁?那一刹那,我曾祈祷她一生幸福无忧,可是上苍遗漏了我的祷告。

从姑娘到为人妻需要多长时间?那个本有着干净笑容的李才女竟无踪了。

国家的凋零,丈夫的离世,对于她,一个柔弱女子是莫大的打击呀!留在世间的还是那个满腹才华的女子,只是脸上布满了沧桑。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你可知,你对我是不需言语的,我只想借你一个肩膀,这已足够。

我只希望有朝一日,还能在那个小酒家,与你一同把酒争渡。

诗词不需朗诵,因为她已印在了我的心上;欣赏不需说出,因为我心已随她而去;情怀不需言语,因为她已与我连为整体。

任时间飞转,也许在多年后的某一天,我依然会欣赏古人的这种情怀,永不改变!

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作者观点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了我上学的时光。

1、首先要先通读一下作品,有了个初步的理解;2、认真了解下作者的生平,文风;3、扒一下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比如当诗人是漂泊他乡,还是家国破败,还是中第后喜欲狂;4、再次总结你的理解。

相信你已经整理了一些评价的模板。

作者运用了XX手法,描写了XXX内容,通过写了XXXX,表达了XXX。

套一下你的理解,一篇评价就出来了。

最后附上刘需敏老师的高见。

首先,关注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比如说欧阳修的《晚泊岳阳》,这首诗的题目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是:诗人在傍晚十分将船停靠在岳阳城,说明诗人出门在外,行船漂泊,那么思想感情就有可能是思乡之情或者是行路的羁旅之愁亦或者是行船的漂泊之感。

如果这首诗是咏物诗的话,比如说《咏梅》,根据这个题目,作者表面上是要赞咏梅花,其实作者是想托此物言志,或表达其高风亮节,或抒发其孤高的精神,或表现其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坚贞。

其次,关注作者。

一般来说,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分为两类:一类由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自己,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

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而无论是由诗人代言还是诗人自己,对诗人生平的了解对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

比如,说到李白,就想到他望月思乡;说道杜甫,就想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说到陆游,想到他的爱国情怀。

接着,关注注释。

做题目的时候,有的时候诗歌的内容看不懂,最聪明而最有效的方法是看诗歌的注释,因为有时候注释就已经告诉你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今年的高考题《秋夜纪怀》的注释③散关:即大散关,此注释一出现,学生应该马上会想到陆游的另外一句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句曾经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这本书里学过,这是诗人回忆两次抗金胜战,即使已两鬓斑白,扔渴望上战场杀敌,恢复大好河山的爱国情怀。

再者,关注关键词或诗眼、词眼。

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最生动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孤”……这些字都是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2013年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的颔联:“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一句中的归字就写出了诗人归家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而后,关注意象。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

诗歌的根本是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抓住意象这个切入点,我们就能够与几百年前的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因为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往往饱含诗人的情感。

如柳的意象饱含依依惜别之情;菊的意象是高洁的品质、淡泊的名利的代名词;满地黄花是愁绪、容颜老去的象征……2007年广东卷林景熙的《溪亭》第一题是: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的?诗人就是通过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和孤灯这些表示时间的意象来表现他的凄凉孤寂及因国破家亡的飘泊无依之感的。

再有,关注诗中的典故。

古代的诗人为表达委婉一些,往往喜欢用典,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为了更理直气壮一些,也会借典故来以古喻今;为了使表达简明一些,会用典故这种较少的文字来传递较多的信息。

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正因为如此,它成为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例如杜甫的《发潭州》的颈联“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诗人用典抒情,诗人以才高招忌而被贬长沙的贾谊以及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贬潭州的褚遂良自况,抒发了自己忠而见疑、贤而被谤、怀才不遇的感伤。

再如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中的两句:“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诗人借祖逖中流击楫和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这两个劝勉南宋当权者,希望他们坚定信念,利用有利形势,长驱千里,扫清河洛,尽收故土,表达了作者必胜的乐观信念。

最后,整体感知。

阅读一首诗,无论你抓住了多少细节,如果诗歌的意思你是不懂的,那么这首诗你也就不懂了。

因此,最后你还是要回归诗文,整体感知一下诗歌的意思

10首关于历史的古诗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

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

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

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

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

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初中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一)识字与写字 1.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2.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3.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二)阅读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朗读、默读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3.精读的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略读、浏览的评价.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6.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写作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四)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