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柳楷古诗词 方正苏新诗柳楷简体



关于刀鱼的古诗词如下,望采纳: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寒芦港》【宋·苏轼】 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 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 《花下小酌》【宋·陆游】 柳色初深燕子回,猩红千点

关于刀鱼的古诗词

如下,望采纳: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寒芦港》【宋·苏轼】 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

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

《花下小酌》【宋·陆游】 柳色初深燕子回,猩红千点海棠开。

鮆鱼莼菜随宜具,也是花前一醉来。

《邵考功遗鮆鱼及鮆酱》【宋·梅尧臣】 已见杨花扑扑飞,鮆鱼江上正鲜肥。

早知甘美胜羊酪,错把莼羹定是非。

《钓鱼图》【明·庄昶】 溪上春云与浪飞,溪头春水鮆鱼肥。

闲人只是闲无事,日出船来月出归。

《江上杂咏三首》【明·尹嘉宾】 河豚雪后春还浅,刀鲚风来水已波。

携酒江边吹笛坐,那山今日出云多。

《龟山道中》【宋·吴则礼】 久著南冠殊未痴,长淮水暖鲚鱼肥。

更无一点蔫红在,只有杨花作阵飞。

《走笔谢王去非遣馈江鲚》【宋·刘宰】 环坐正无悰,骈头得嘉溃。

鲜明讶银尺,廉纎非虿尾。

肩聋乍惊雷,腮红新出水。

芼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

河魨愧有毒,江鲈惭寡味。

更咨座上客,送归烦玉指。

饤饾杂青红,百巧出刀匕。

翩翩鹤来翔,粲粲花呈媚。

颇疑壶中景,仿佛具盘底。

又疑三神山,幻化出人世。

更于属餍馀,想像无穷意。

知君束装冗,不敢折简致。

厚赐何可忘,因笔聊举似。

诗句: 樯燕惊三叠,刀鱼送两旗。

-《泊舟兜率寺呈王承可》宋·黄彦平 却忆旧居江口市,雨香苹藻鲚鱼肥。

-《荆山乡思》明·龙瑄 荻笋洲青鸥鸟狎,杨花浪白鲚鱼鲜。

-《送东流叶县尹》元·贡师泰 鮆鱼一尺楷杷小,放溜船来酒满尊。

-《蔡山渡》宋·高似孙 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

-《赠莘老七绝》宋·苏轼 民谚: 1.清明前细骨软如绵,清明后细骨硬如针。

2.宁去累死宅,不弃鮆鱼额。

解释:刀鱼浑身都是美味,连鱼头也好吃无比,宁肯丢掉老祖宗的房子,也不愿意放弃只有瘦骨的刀鱼头,极言其美味。

注:刀鱼,别称鮆鱼、鲚鱼、刀鲚、苦初鱼、凤尾鱼、毛鱼。

...

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代表人物作品

首先当然是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了,以及楷书四大家: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祭侄稿》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洛神赋》 书法史上其他人物及其简介如下: 被明代大书家董其昌盛赞为“烜赫有名之迹”的东晋王献之的传世名作《鸭头丸帖》,应是“二王”经典法书中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

王献之作书先承其父,后师张芝,行笔流畅舒展,结体妍美自然

《鸭头丸帖》为王献之书与友人的一通手札,内中所及“鸭头丸”,是一味利尿消肿的丸药。

彼时人们互通信札可谓寻常之事,然因王献之的书写功力和书写才华之故,便显得不同寻常。

他的不同寻常正如张怀瓘在《书议》中说得颇真切:“子敬才识高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

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

子敬(献之字)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中最为风流也”。

显然,以彼时所论作书方式,与现今惯常术语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断言,即王献之作书除了在具体技法上迥异于前人外,一定还带着“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的创作情感,因此才开创了具有俊逸爽迈鲜明风格的书法新体。

身为“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楷书代表人物虞世南,虽然有着相当身份和不凡名声,但他的作品流传却非常有限。

此中,除书道中人人尽相知的碑刻楷书经典之作《孔子庙堂碑》外,墨迹本《汝南公主墓志铭书卷》,便被认识为传世唯一的最接近虞世南书风的作品。

《孔子庙堂碑》在唐贞观时已遭毁坏,所拓之本当然珍贵无比,北宋大书家黄庭坚说的“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买得”,就是指此碑此拓而言的。

《汝南公主墓志铭书卷》彼时为《宣和书谱》所载“虞书九迹”之一。

总十八行,二百廿二字,已残。

此书温润圆融,有遒丽之气,笔体意近智永《千字文》,亦似王羲之《兰亭叙》神采。

素有“颠张狂素,以狂继颠”之称、与张旭齐名的怀素,在唐代书坛享有崇高的地位。

流传至今向有定论的怀素书迹,除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苦笋帖》,辽宁省博物馆所藏《论书帖》、及私人所藏《食鱼帖》,连同台湾故宫所藏但尚存不确定因素的《自叙帖》外,不过4件而已。

怀素书法初学欧阳询,后专从张旭弟子邬彤学习草书,始知运笔之法。

时评怀素草书有“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之势,陆羽也称赞他“草书古势多矣”!乃至张旭也用“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这样的句子,来形容怀素书法之妙。

怀素的晚年创作,渐从激越飞扬趋于稳健安雅,运笔结体尤多内蕴。

如果说,《自叙帖》和《论书帖》偏于狂放的书写特性,大体能够表现怀素中年时代的独特风格的话,那麽,《苦笋帖》和《食鱼帖》的逐显平正,则标志了他的中年以后直至晚年的基本风貌。

高闲是唐代后期的一位僧人书家,所作草书盛名一时。

高闲作品的主要特征是,既有张旭“变动泣鬼神,不可端倪”的笔意,又有怀素“深穷开张”的体势,即用笔娴熟痛快淋漓,又结体丰厚富有内含,可谓法则俱备。

这在唐代书家中极其难得。

高闲书作传世稀少,北宋时宣和内府仅收得《五原帖》、《中丞帖》和《雨雪帖》三事。

此件《草书千字文》虽为残卷(仅存248字),却无疑可称为高闲的草书杰作,也是流传至今的高氏唯一可见之迹。

为显虔诚重礼尚,历来写经一向多工致齐整的楷书。

上海博物馆所藏唐代《法华玄赞经卷第六》却为少之又少的特例。

此卷系用草书写经,但见乌丝栏画格中,作者以浓淡相间的墨色,大体不失草书书写法则地作小字经文。

抄写经文自然不同于书法创作,书法不必工整多求其神韵,而写经,虽说毋需斤斤计较于技法,然须求其清晰整饬状,此犹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

从这一审美视角出发,《法华玄赞经卷第六》在运笔结体上似更接近于书法之作。

故尔,董其昌于卷后题赞曰:简淡一洗唐朝姿媚之习,宋四大家皆出于此……。

当代鉴定家谢稚柳继题道:……此法华玄赞乃出唐人,草书经卷中绝少经见,笔势颇类怀素晚年体,尤为奇妙。

唐人无名氏草书经卷虽不大差书写法则,但与彼时所谓正统书风自然也有所不同,而董氏断言“宋四家”皆学此式,则未免令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宋四家”书法脉出“二王”正统,此已素有所论,即便当时有“尚意”之说,然仍不悖帖学格辙。

尤其从具体作品看,彼此差异显而易见。

至于谢氏所谓类似怀素晚年体,则多限于其结构形态,异于此为清健彼为疲滞的两类不同的用笔方式。

此卷曾入藏清宫。

北宋原刻《淳化阁帖》拓本,为上海博物馆于2003年购藏的一部四卷本残本,为有史第一部传习古贤法书的大型丛帖。

原帖十卷,此版宋时已毁,故原刻本传世殊罕。

上博所藏四卷本《阁帖》第四为历代名臣法书,第六、七、八为王羲之法书。

其间显示时代特征的多处枣木版横裂纹和银锭纹清晰可见,相鉴之下,其中卷六为泉州本祖本,卷四、七、八为足能资信的北宋原刻拓本。

此外,帖中所钤公、私印鉴,皆印证了此帖的藏有所自和流传有绪。

宋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不言而喻。

两宋书法中,北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