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读屈原诗词有感 读屈原有感



读《屈原》有感 读《郭沫若剧作选》——《屈原》有感 青铜的屈原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虽然 屈原离开人世已经二千二百多年了,但他的精神和作品却一直在人间闪耀着晶莹夺目的光

读《屈原》有感

读《郭沫若剧作选》——《屈原》有感 青铜的屈原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虽然 屈原离开人世已经二千二百多年了,但他的精神作品却一直在人间闪耀着晶莹夺目的光彩。

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相传裹粽子是为了防止蛟龙夺食投祭屈原的祭品,赛龙舟则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

屈原的作品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而且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有精神财富,被译成各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祠外观 今天又是端午节了,翻开自己的读书笔记,查询屈原的生平和诗作,对他的敬慕之情油然而升,他的志向和抱负,他的创新,学识和成就,他的眼界和胸怀,他的气节和风骨,让人绚怀和赞叹! 第一幕:写屈原对宋玉的教诲,他不光是教宋玉做学问,更重要的是教他做一个人,兼写子兰和婵娟。

其中的对话很精彩: 橘颂 辉煌的橘树啊,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啊,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 内容洁白,芬芳地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 赋性坚贞,类似仁人志士 啊,年青人,你与众不同, 你志趣坚定,竟与橘树同风 你心胸开阔,气度从容 你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 你慎细心,决不胡思乱想 你至诚一片,期与日月同光 你愿和你永远做个忘年的朋友 不挠屈,为真理斗到尺尽头 你年纪虽小,可以为世楷模 是比古代的伯夷,永垂不朽 宋玉:我怎么当得起呢? 屈原:我希望你当得起,(以右手指园中的橘树)你看那些橘树吧,那真是多好的教训呀!这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

(稍停)是的,它们喜欢太阳,它们 不怕霜雪。

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是翡翠一样,太阳光愈强愈使它们高兴,霜雪愈猛烈,它们也丝毫不现些儿愁容。

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香,多么洁白呀。

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果实是多么圆满,多么富于色彩的变幻呀。

由青而黄,由黄而红,而它们的内部——你看却是那样的有条理,又纯粹而清白呀。

(随手将劈开的橘子分示其内部)它们开了花,结了果,任随你人都可以欣赏,香味又是怎样的适口而甜蜜呀。

有人欣赏,他们并不叫苦,没人欣赏,他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大公无私。

但你要说他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吗?那你就错了。

它们不是那样的。

你先看它们的周身不是都有刺吗?(又向橘树指示)它们是不允许你任意侵犯的。

它们生长在南方,也就是爱这南方,你要迁移它们,不是容易的事。

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 宋玉:是经先生这一说,我感受了极深刻的教训。

先生的意思是说:树木都能够这样,难道我们人就不能够吗?(思索一会)人是能够的。

屈原:是你是了解我的意思的。

你是一位聪明的孩子,你年纪表表就晓得好学,也还专心,不怕有好些糊涂的人要引诱你去跟他们胡混,你也不大随波逐流,这是使我很高兴的事。

(稍停)所以我希望你能够象这橘树一样,独立不倚,凛冽难犯。

要虚心,不要做无益的贪求。

要坚持不要同乎流俗。

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外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胸怀。

那你就不会有什么过失,而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了。

(再停)你能够这样,我愿意永远做一个忘年的朋友。

你能够这样,不怕你看纪还轻,你也尽可做一般人的师长了。

(略停)不过也不要过分持,总要耿直而通情达理,但遇到大节临头的时候你却要丝毫不苟且,不迁就。

你要学那古时的贤人,饿死在首阳山上的伯夷,就是饿死也不要失节。

我这些话你是明白的 屈原这些话虽是教育其弟子宋玉的,这实际也是屈原光明磊落、爱国爱民伟大襟怀的诗意概括和自我抒发。

而且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有启发的:人最重要的是保持气节,没有节气,就好似没有了骨鲠,既使有才,也是御用文人,为政治服务,而不能大众化,没有自己的主心骨,见风使舵,有的加害于人,助纣为虐,最终受人鄙视。

屈原只所以有节,就是因为他善于总结学习别人身上的实质性的东西。

他博古通今,少年得志,雄才大略,但却生不逢时,受小人嫉恨,被罢免和放逐而不被重用,纵有十八武艺也难施展,一生政治上不得志。

但正是这种磨难,强化了他的个性和爱国之心,激励了他的意志,深化了他的思想,飞扬了他的文笔。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

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

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省。

屈原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

读《屈原》有感作文

空气凝固,风欲起而未能。

屈原,你最终还是来到了边。

你脸色憔悴,形容枯槁。

面对无理的诽谤、不公的流放、坎坷的人生,你最终选择了纵身投进的这条大江。

用尽了力气,拂不去悲伤的回忆。

你——屈原,楚怀王的左徒,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当年,你是多么的精明能干,你是多么的擅长言辞,又是多么的明于治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主张抗秦,却遭受到楚国佞臣们的迫害。

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技蔽君子之才。

于是,你渐渐被君王疏远了,被流放了,直至看到你心爱的祖国灭亡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精灵,你赋《离骚》。

没想到当年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遭到受尽诽谤的后果! 你竭忠尽智,但终日被谤,你的心里又怎能无怨无恨呢?理智是冰冷的慰藉。

你最终选择了汨罗江为长眠之地。

这一天,你出现在汨罗江边。

憔悴枯槁的身心,就连渔夫都能看得出你那沉重的心。

你宁愿赴江流而葬身鱼腹,也不愿蒙受尘世之污浊。

这就是你,华夏大地上坚挺而自豪的脊梁。

你,就在这一年的这一天,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了对楚王的憎;以高尚的情操,表达了对楚国的爱。

即使成为鱼腹中的佳肴,你也要与楚国永在一起,永不分离! 这时,在那一段沉沦历史的长夜中,熠熠生辉的只有这汨罗江中的一颗不屈的心! 啊,屈原!

读屈原爱国故事有感

这是个谬论啊。

屈原一生都奉献在改革上。

屈原从小就怀着振兴楚国的远大志向。

他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塾馆教育,饱览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诗书。

楚怀王十一年,屈原由文学侍臣晋升为左徒。

这职务相当高,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

这时候,屈原才22岁。

屈原在楚国政坛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张的提出,在楚宫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老百姓拍手叫好,却引起了贵族势力的一片恐慌。

因为屈原的政治主张特别是改革主张,跟楚国早年的改革家吴起有许多共同之处,对旧贵族势力显然不利,对楚国内部的亲秦派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两股势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现后郑袖、上官大夫靳尚和稍后的公子子兰。

他们结成死党,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用恶语中伤屈原。

怀王虽然对屈原十分赏识,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却表现为孤傲自大,头脑简单,无一定主见。

怀王经不起郑袖、靳尚一伙的挑唆,一气之下疏远了屈原,撤掉屈原左徒职务,任命他掌管王族三性事务,不让他参与国家大事。

从此屈原郁郁而行。

楚怀王三十三年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见亲秦派已经得势,趁着怀子棂柩运回郢都,举国默哀致祭的机会,拼死揭露了那批祸国殃民的亲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重的打击。

他被流放了,标志着他的政治生涯的结束 可以说屈原的一生都是个悲剧。

他一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为何“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他把满腔愤怒化为诗歌。

著《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作品20多篇,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向往光明、憎恨黑暗的炽热感情。

这些诗作如今万古流芳。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克楚国郢都,长期在洞庭湖流域过着流放生活的屈原,深知楚国大势已去,他绝无回天之力,只好以身殉国,于当年五月初月怀石投汩罗江而死,终年62岁。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

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

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

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

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

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

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读屈原的《湘君》有感1500字

1.二人均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为核心,表达出想尽快见到对方的急迫心情.但在个性上又有区别,《湘君》中的湘夫人带有一定的怨言,指责对方不守信用,《湘夫人》中的湘君则信誓旦旦地表达爱情. 2.本诗中的“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以“到水中去采薜荔,到树梢上去采芙蓉”这种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作比兴,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总结自己的追求不过是一种徒劳而已,强调爱而不见的事与愿违.(意对即可)

屈原爱国诗歌(2分钟左右能读完)

九章之七 惜往日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竢。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心纯庞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信谗谀之浑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独障壅而弊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何芳草之早夭兮,微霜降而下戒。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九歌 国殇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1],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2],援玉枹[3]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5];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6];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注释【注释】:[1]:音“航”。

[2]:音“老。

”[3]:音“扶”。

[4]:音“墅”。

[5]:音“从”。

[6]:音“隆”。

读《屈原自沉汨罗江》有感要联系自己谈谈!还有感悟~

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不愿意随波逐流;他的死亡也和他的思想有关,在楚怀王不听他的劝阻被秦国软禁后,楚顷襄王又没采纳他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的建议,反而被亲小人远贤臣的楚顷襄王放逐到了湘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抱负,有的是实现了有的就没能到达目标.在屈原身上能看见失意后的最沮丧的一面,他常常在汨罗江边哭着唱伤心的歌,我们不是吗?我们没有过吗?我们也许还有更多的都是忧愁,他呢?也有也是很多.他本是高高在上的大夫(古代的官名)现在成了流放民间的罪人,波折很大很大,面对别人的询问他的回答被误认为是清高.他在意的不是这些,他在意的应该是自己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难.我们呢?更多的时候会考虑面子问题,还有无人员问津的事情,可悲可叹啊!都城破了,自己的国家从此灭亡了,活在世上已经没有意义!以死报国,以死来告别污浊的社会,用自己的生命来作警示!

“把栏杆拍遍”语出辛弃疾的《水龙吟》,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

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作者认为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 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

作者首先就把辛弃疾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抓住他的“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的特点,突出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唯一性”和“独特性”。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将对辛弃疾的人生遭际的介绍与对他的诗词创作的评价交错起来来写的。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主要围绕他的以下几个经历: 一是他的行伍经历。

这一段介绍充满了神奇色彩,他单人独马追杀偷印之贼,他跃马横刀突入敌营生擒叛将,活脱脱一个血气方刚,骁勇善战的武夫。

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有谁有这样的能耐? 二是他的为官经历。

作者用数据作了这样的介绍:“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

”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辛弃疾南归后不为朝廷喜欢的种种原因: 其一,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于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 其二,他工作特别认真,简直是个工作狂,于是招来许多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上也就对他时用时弃; 其三,他爱提意见,45年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不停地要求痛杀贼寇,收复失地,这怎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辛弃疾的这些特点在今天看来都是优点,是大大的优点,但在当时的朝廷看来却都成了令他们心烦的缺点,是不能容忍的缺点。

于是他就只能痛拍栏杆,吟诗寄恨了。

三是他的心路历程。

从一个沙场英雄对军营的渴望,到一个忧国游子对苍天的发问,从 “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的心病,到“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的内痛,这里有悲壮的呼喊,有遗憾的叹息,也有无奈的自嘲。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穿插引用了他的八首词,这些词几乎都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作者在引用这些词作时既没有一引了之,也没有详加赏析,而是结合人物的命运作了精当的点评。

作者首先总评辛弃疾的由行伍经历到弃戎从笔的无奈:“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笺,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这里有“钢刀利剑”与“羊毫软笔”的对比,这里有“奔走沙场”与“笔走龙蛇”的对比,我们还透过“只剩下”、“泪洒”等词语真切感受到作者对诗人的同情和惋惜。

作者主要是从词作的内容和读者感受的角度来评说的,引《破阵子》时作者说“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引《水龙吟》时作者说“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引《菩萨蛮》时作者解说道“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引《永遇乐》时作者提醒读者辛弃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鱼儿》时作者感慨道“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引《水调歌头》时又告诉我们辛弃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两首《丑奴儿》时看似在谈词的风格,仍然揭示了辛词“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的特点。

寥寥数言,一语中的。

文章主体部分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运、作品以及作者的阅读感受、评说融为一体,读来饶有兴味。

文章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最后一小节,作者点明了以“把栏杆拍遍”为题的原因,回应了开头,揭示了辛弃疾从一个爱国志士而成为一个“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的爱国诗人成熟之由。

这一段的评说非常形象,什么“九蒸九晒”,什么“水煮油炸”,什么“千锤百炼”,辛弃疾在词作领域的成功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历史的“歪打正着”毁掉了一个赳赳武夫,却成就了一个千古词人。

这是一篇充满阳刚之气的人物评传体散文,在写作上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一、联想丰富 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

本文作者就是这样。

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例如,在第三段简要述说了辛弃疾南归的遭遇后,就联想到他的《破阵子》《水龙吟》两首词,引述下来并加以评说,把一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杀贼寇...

屈原写过什么诗是带有“国殇”二字的?快速!!

屈原的九歌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3),矢交坠兮士争先(4)。

凌余阵兮躐余行(5),左骖殪兮右刃伤(6)。

霾两轮兮絷四马(7),援玉枹兮击鸣鼓(8)。

天时怼兮威灵怒(9),严杀尽兮弃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远(12)。

带长剑兮挟秦弓(13),首身离兮心不惩(14)。

诚既勇兮又以武(15),终刚强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灵(17),魂魄毅兮为鬼雄(18)!( 欢迎采纳

读《中国古代名人录》有感作文

公元278年,在汨罗江上,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目送的涛涛的江水,不由心情沉痛,因为屈原深知在这一刻,楚国已经到了朝不保夕、无法挽回的地步,他不由叹了一口气,泪水不知不觉地模糊了双眼,哭着哭着,屈原似乎又平静下来,目睹了那铺天盖地的云朵把夕阳团团围住,他微微皱起眉,那沉陷的眼眶中,那双忧愁悲痛的眼睛,望着波涛汹涌的江水,屈原或许感到了一丝悲哀与叹息,会想起他在多年的流放中,与老百姓众同欢乐的情景,或许,屈原会想起他那首《招魂》的诗词,或许……西沉的夕阳渐渐落了下去,涛涛的江水仍然滔滔不绝地流着,但此时此刻屈原对楚国将要灭亡之际的痛楚,是谁也体会不到的。

这时,屈原心中极为愤慨,长叹一声,“扑通”一声,屈原跳进了汨罗江中,江水仍然咆哮着,翻滚着,似乎对屈原那种爱国的心情所感动了。

屈原沈江的那一目,卓然使我心头一震: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竟为了自己的祖国宁可把生命都至之度外,他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令我们敬佩吗?但是,当时中国的爱国诗人的悲哀总是在报国无门,被小人排挤而只好面对祖国的灭亡只能爱莫能助,此时,身处乱径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如此透彻无稽的爱国风情,为那片深沉忧郁的天空中抹上一道闪闪的曙光。

没有了戈盾撞击的声音,没有了战马奔驰的嘶鸣,没有了血与泪的战场,不要以为这样就没有了历史的进步,李时珍,在明代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医药大师。

早在14岁时,李时珍就可以钻研医术,经过李时珍长期的努力,阅读了不少医书,写下了不少记录,不过,李时珍没有满足于一时的记录,他深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宝剑锋从磨砺来,梅花香自苦寒来。

”要想成功,就要先尝尝失败的苦味,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收获,必须春耕,在这一段艰苦的日子中,李时珍不管风吹雨打,不管严寒酷暑,他长途跋涉,到处采药,并开始实验,他花了整整27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整整27年!在这里面李时珍流淌了多少汗水,凝聚了多少心血,谁能数得清!为了在医学方面有所成就,李时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呀!赞叹之余,不由想起他在名山峻岭之中不辞辛苦地亲自考察中草药,想起李时珍在油灯下全神贯注地写书,这不正是我们缺少的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早梦,阶前梧桐已秋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时珍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书写成不入就去世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过去的就让它成为追忆,不要在留恋;让我们埋头努力,把所握抨少;让未来听其自然,不要空盼。

“枯木迎春犹可发,人无两度少年时。

”我们要像李时珍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学习,不要虚度此时的光阴,让我们都能采撷到丰硕的果实,珍惜眼前的时光。

流传千古的古诗词名句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刘邦《大风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遗怀》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何承天《上邪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水浒传》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江》之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

万里小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无边落水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水浒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二首》之一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歇送武判官归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俞文豹《清夜录》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一 九州生气恃春雷,万马齐喑究可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