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张之洞诗词 张柬之诗



【慈禧让张之洞为她的象牙柄白绢面题写诗词,张之洞信手题写了王之...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在社会、经济、教育、哲学、经学、医学、绘画、艺术、印刷、雕刻、戏曲、文学、饮食、

【慈禧让张之洞为她的象牙柄白绢面题写诗词,张之洞信手题写了王之...

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

社会经济、教育、哲学、经学、医学、绘画、艺术、印刷、雕刻、戏曲文学、饮食、科技、工艺、建筑等几乎涉及社会文化生活的所有领域,徽州人占尽风流,贡献卓著,文成风、学成派、商成帮、俗益雅,独领风骚千百年。

1999年底,黄山市举办了一次“千年徽州杰出历史人物评选”,名列前十位的分别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大思想家朱熹,文化巨子胡适,大哲学家戴震,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大画家黄宾虹,珠算大师程大位,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张小泉剪刀”的发明者张小泉等,他们都是由发达的徽州教育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不仅在徽州影响很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

毕 升 毕升(?—约1051),北宋著名科技家、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歙县人。

毕升是徽州一位没有功名的布衣,一生喜爱钻研技术

北宋庆历年间,毕升有感于传统雕板印刷的繁杂不便,潜心研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发明了在粘土坯上刻字,一字一坯,然后烧硬的泥活字,使印刷工艺得到了质的飞跃,速度大大加快,错字可以单独更换,可以重复使用活字,实现了人类印刷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革命。

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升的业绩有专门记载。

方 腊 方腊(?—1121),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歙县人。

方腊出身贫苦,以种地和箍桶为生。

成年后,客居浙江淳安县(宋属睦州青溪),帮工度日。

北宋末期,政局日益混乱,统治集团奢侈的生活和对外求和所耗费用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百姓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方腊有感于朝政的腐败,对不聊生的现状异常愤慨,于是利用明教的信仰形式发动劳苦大众,以武力反抗黑暗社会。

1120年(宋徽州宣和二年)10月初,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后,迅速移师睦州,以帮源为义军大本营,并举行了“漆园誓师”,痛斥黑暗朝政,发布行动纲领,改元“永乐”,自号为“圣公”,正式建立了农民政权。

当年12月,起义军展开强劲攻势,连克浙江建德县、安徽休宁县、歙州以及东南政治中心杭州,并以杭州作为新的指挥中心。

方腊调度有方,在半年时间内将起义烽火燃到江浙皖赣四省,占领了六州52县,宋王朝一时大为惊恐,急派童贯带兵15万前往围剿。

1121年春,杭州失守,方腊退守青溪帮源基地。

初夏,战败被俘,同年在河南开封遇害。

朱 熹 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

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古徽州婺源人。

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宝文阁待制等职。

死后谥赠大师,封徽国公。

仕图多坎坷,潜心治学。

研究领域很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他的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

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提示》对后代教育事业的影响深远;著述巨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讲学于徽州,从其弟子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

《宋史》有传。

程大位 程大位(1553—1606),字汝思,号宾渠,休宁率口(今屯溪)人,自幼聪敏好学,尤喜数学

少时随父外出经商,遨游吴楚,博访闻人达士,遇有“耆通数学者,辄造访问难,孜孜不倦。

”程大位在商务往来中,有感于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决心编撰一部简明实用的数学书以助世人之用。

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不惜重金购求遗书。

四十岁时,倦于外游,便弃商归故里,认真钻研古籍,撷取名家之长,历经二十年,于明万历壬辰年(1592)写就巨著《算法统宗》十七卷。

其后六年,又对该书删繁就简,写成《算法纂要》四卷,成为后世民间算家最基本的读本。

《算法统综》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数学难题并记载了解决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

这两部巨著是我国古代最完善的珠算经典之作,开创了珠算计数的新纪元,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1592—1596年留学中国)将其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

清代前期,该书又传入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

程大位的另一发明是“丈量步车”,以竹篾制作,类似今天的皮尺,上标长度单位,相对木尺是重大革新。

程大位故居坐落在黄山市屯溪区前园渠东9号,建于明弘治年间,由主楼、祀祖楼、宾园组成,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

1986年9月18日,程大位逝世380周年之际,修葺一“新”的故居被辟为纪念馆。

程大位的功绩,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清康熙后期,程氏族子孙在故居对门兴建了覃思堂,以资缅怀瞻仰,1990年辟为珠算资料馆。

走进馆中,犹如步入琳琅满目的算盘城。

金、银、玉、石、瓷、象牙、硬木等质地无所不有,式样囊括筹、珠...

南京总统府内的四首诗句

慕名走进美丽的南京,早上灿烂的阳光,洒落在这座,绿荫簇拥的古城

踏着历史的遗迹,徜徉在,充满古韵古风的南京城,经过中山路,我们来到了,南京长江路292号的总统府。

庄严静谧的总统府,给人一种厚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也许是南京,这个饱经沧桑的城市,曾一次次定都,又一次次地沧陷,饱受蹂躏的历史使然。

从南京的,古代到现代,从传说中的越王,和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到三国的孙权,到明朝的朱元璋,到太平天国,再到孙中山,直至南京大屠杀,最后来到现时,我足下踏着,南京的街道。

饱经沧桑的南京,一段段历史的沉浮,充满了历史的,沧桑和剥蚀,在经过历史的选择后,慢慢地便被积淀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历史的长河中,一片片飘零的落叶,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地沉没,积淀在河床之上,慢慢风化成一页页,专属于南京的记忆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坐落在,南京长江路上的“总统府”,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尽管它已改为博物馆。

蓝朝(国民党民国),也像其他,建都南京的王朝、王国一样不能久长,一九四九年四月,强大的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渡过长江,一支队伍,冲进了总统府,蓝旗降下红旗升起,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当你带着,一种复杂的心境,走出总统府这段,尘封的历史,你会暗暗地决定,回去后再翻一翻民国,这段短暂的历史,尤其是与南京有关的,你知道的和未知的历史,在品咂民国的味道中,穿越时空,去解读南京这座,十朝古都那尚在,沉睡的记忆。

张之洞《劝学篇》谁能节选一段?能带注释更好

百年前张之洞的《劝学篇》说:“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百年之后,当自由主义“新学”(引入中国有百年但中断了大半个世纪)再度在中国“言”开之时,人们将如何看待扬言要与自由主义平分言论平台的“读经”新文化保守主义?我认为后极权中国社会的自由主义者负有比东欧自由主义者更沉重的责任使命:既要图救时“知通”,又要重建道统“知本”;既要抗极权,又要反专制,就因为后极权中国社会拖着一条长长的东欧社会没有的专制主义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有名的诗词

(一)哲理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 4、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等飞来峰》) 1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1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1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二)生活情趣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2、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3、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5、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7、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三)读书 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8、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10、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四)奉献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5、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

(泰戈尔) 6、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陶行知) 8、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 10、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

(白求恩) (五)战争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4、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 5、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6、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8、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10、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经-君子于役》) 11、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 1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六)雄心壮志 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5、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6、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7、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9、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 (七)爱国 1、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5、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6、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8、 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9、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10、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丰子恺) 11、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12、 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

河北历史英雄人物和名胜古迹的诗词 或者燕赵大地历史的诗词 文章...

001傍山冬日渡 侧水夏天凝 河北张家口云泉寺 002 礼乐宗先迹 文章萃上都 宣化畿辅先哲祠 003 青松蟠户外 白鹤舞庭前 承德:乾隆避暑山庄松鹤斋 004 他地特无地 远天别有天 河北平山天桂山真武殿 005 雨过琴山润 风来花木香 承德:乾隆题避暑山庄西暖阁 006 云卷千峰色 泉和万籁吟 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殿,位于松鹤斋北 007 百年遗迹怀仙吏 一掬甘泉续醉翁 牛昶煦题河北河间瀛西寺 008 波含素影澄心镜 鱼跃清渊识道机 乾隆题文安左家庄行宫,位于文安东北 009 潮声只向雨中听 海气都从云外来 孙鉴题河北河间潮海寺 010 春色芳菲入图画 化机活泼悟鱼鸢 乾隆题涿州行宫,在涿州南里许 011 丹花绿树锦绣谷 清澜白石玻璃江 何绍基题河北何定公园洒然亭 012 殿前无灯凭月照 山门不锁待云封 河北井陉福庆寺 013 梵天阁涌金光聚 香水澜回珠颗圆 承德:乾隆题避暑山庄宗镜阁,内祀如来佛像 014 国防要隘呼天堑 寰宇称雄是此关 山海关,在秦皇岛东北15公里 015 丽日和风春澹荡 花香鸟语物昭苏 乾隆题霸县行宫,在霸县城南。

澹荡:犹荡漾 016 两京锁钥无双地 万里长城第一关 天下第一关,为山海关东城门。

两京:指长安洛阳两古都 017 其大神通完十行 是真清净现三身 承德:乾隆题普宁寺大乘之阁,又称大佛寺,内供世界最大木质佛像 018 千古无义夸节义 一身有死守纲常 乾隆题山海关孟姜女庙 019 千载威名垂裕世 万年宗社属神灵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在赵县城南,为我国名桥之一 020 清似钓船闻夜雨 皎如霁月在秋潭 陈希祖题河北保定公园洒然亭 021 日边冲要无双地 天下繁难第一州 河北涿州城楼联 022 三秀草盛云焕彩 万年枝茂露香凝 承德:康熙题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避暑山庄寝宫正殿 023 树将暖旭轻笼牖 花与香风并入帘 承德:乾隆题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 / 北海:晴桂花韵堂 024 水从碧玉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 赵州桥 025 餮口狼牙严垛堞 刀山戟岭插云霄 独石口,长城一个关隘,明徐达所建 026 香袅金炉春昼永 兰芳玉砌晓风清 承德:康熙题避暑山庄东暖阁 027 疑乘画棹来天上 欲挂轻帆入镜中 承德:乾隆题避暑山庄云帆月舫 028 远比华阳编士女 岂无刘向传贤明 张之洞题宣化畿辅先哲祠。

华阳:指东晋常璩所撰《华阳国志》 029 云笼夜月原无碍 鸟宿秋林亦放参 李基和题题河北正定隆兴寺雨花堂。

无碍:佛教术语,即"无挂碍" 030 自有山川开北极 天然风景胜西湖 承德:康熙题避暑山庄水芳岩秀,康熙第五景,乾隆时改为乐寿堂 031 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 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 河北承德水月庵 032 石剑攒青千林天杖合 水衣索碧一鉴月槎横 承德:乾隆题避暑山庄延薰山馆,在如意洲中部 033 一览众山空无所依傍 千秋万岁最苦此夫妻 吴恭亨题山海关孟姜女庙 034 震旦现香林人天欢喜 耆阇开宝纲龙象总持 承德:乾隆题妙高庄严殿,在避暑山庄北。

震旦:古印度称中国为震旦 035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

此联有多种断句方式,据方舟文,有10数种之多 036 曲径通幽罕到弥勒内院 高峰入妙巍然兜率天宫 河北蔚县千佛洞(弥勒宫) 037 野外黄花犹似金钉钉地 城内宝塔好比玉钻钻天 河北定县宝塔 038 殿座辉彩千幅画像呼欲出 壁上生花万古忠贤栩如生 高孝德题河北正定隆兴寺毗卢殿 039 福溥人间阿耨耆阇开紫寒 妙函空有栴檀薝卜护金绳 承德:乾隆题普宁寺大雄宝殿,位于避暑山庄北。

溥:广大,普遍 040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文天祥题山海关孟姜女庙,位于山海关东13里望夫石之巅 041 使君乃天下英雄谊同骨肉 寿侯为人中神圣美并勋名 方葆岩题涿州张桓侯庙,在河北涿郡张飞庄园,传为刘、关、张结拜 042 颂纪华封多福多寿多男子 美观帝典乃武乃文乃圣神 唐县尧庙,位于唐县东北都香山南麓,相传尧受封于此,名唐尧 043 万井浓烟人间正熟黄粱饭 四山云起天上应开白奈花 百文敏(龄)邯郸黄粱店吕公祠联 044 万井烟浓人间正熟黄粱饭 四山云起天上应开白茶花 河北邯郸吕仙祠钟离殿 045 下笔千言撷滹水沱山之胜 停轺一望载清风明月而归 汪元方题定州试院揽胜楼。

滹水:即滹沱河。

轺:古代轻小便捷的马车 046 放眼望乾坤身行万里半天下 偷闲谈风月我生百事常随缘 陈钟祥题沧州渤海郡署堂 047 民气渐皆春社鼠城狐知敛迹 臣心常似水带牛佩犊想成风 陈钟祥题沧州渤海郡署堂。

社鼠城狐:指坏人 048 月上斗圆光示教禅心兼法味 风吹清梵乐归诚景福应真言 梁清标题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斗圆光:佛像头部所放出的光环 049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承德:彭元瑞、纪昀题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殿。

八十:即"木" 050 三摩印证喻恒河人天皆大欢喜 七宝庄严观香界广轮遍绪吉祥 承德:乾隆题普乐寺天王殿,位于武烈河东,磬锤峰西冈上 1、尧,据传说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尧出生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

后人称其为唐尧。

2、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卢龙)人。

3、叔齐,伯夷之弟,与其兄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4、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 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

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有哪些作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取进士。

历任福昌县主簿、文理评事、殿中丞等。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杭州通判。

转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黄州,再徙常州

哲守即位,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起为翰林学士。

苏轼在新法推行时虽上书神宗表示反对,但对“裁减皇族恩例,刊定任子条式,修完器械,阅飞旗鼓”等裁抑贵族特权、增强国防力量的措施,却表示赞同。

多年来作地方官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矛盾和新法的某些好处有进一步了解。

这时司马光要废除一切新法,他则主张:“较量利害,参用所长。

”反对执政大臣一意孤行。

又因此受到旧党程颐的攻击。

元祜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徙颖州、扬州、定州。

八年,复行新法,时新党已变质,他又被贬至南疆的惠州、琼州、昌化等地。

徽宗即位、遇赦北还,次年卒于常州。

苏轼,北宋中期的文学巨匠,所谓“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艺才华颇高,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

其词作多为怀古伤今,咏史咏物,说理谈禅,书怀言志,农村风光,抒情叙事等等,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而容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扩大了词的领域。

形式上力图不受音律约束,使词离开音乐而独立存在。

许多词作豪迈奔放,慷慨激越,南宋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词风格,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

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

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

徽宗初遇赦召还。

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

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

”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

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

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

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

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

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

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

有人知道与襄阳有关的诗词、典故、人物、故事

王维《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黄月英,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之母。

孟浩然,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

曾隐居鹿门山。

皮日休,生于大和八年(834)至开成四年(839)之间,卒于天夏二年(902)以后。

晚唐文学家。

字袭美,一字逸少。

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

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襄樊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

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

行其上空空然有声。

”隆中因此而名之。

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和兴汉蓝图“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

境内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襄樊学院

仲宣楼位于湖北襄樊的襄阳城东南角城墙之上。

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

仲宣楼宣楼是为纪念“建安七子”之首王粲而修建的。

据《襄阳府志》记载,此楼毁于民 国初年,其模样无人知晓,更无图可查。

在重建时,只好参考毁于抗日时期的邻近该 楼的魁星楼建筑结构。

现在的仲宣楼,就是1993年襄樊市政府依据魁星楼修建的。

整个仲宣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可分为城墙、城台和主体楼三大部分。

仲宣楼、黄鹤楼、晴川阁和岳阳楼,是“楚天四大名楼”。

襄阳的仲宣楼在东南角城墙之上。

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

登楼赋【原文】登楼赋① 登兹②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③.揽斯宇之所处④兮,实显敞而寡仇⑤.挟清漳之通浦⑥兮,倚曲沮之长洲⑦.背坟衍之广陆⑧兮,临皋隰之沃流⑨.北弥陶牧⑩,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以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注释】①选自《文选》卷十一,作者在荆州依刘表时登麦城(在现在湖北当阳东南)城楼而作。

②兹:此。

③销忧:解除忧虑。

④斯宇之所处:指这座楼所处的环境

⑤实显敞而寡仇:此楼的宽阔敞亮很少能有与它相比的。

寡,少。

仇,匹敌。

⑥挟清漳之通浦:漳水和沮水灾这里会合。

挟,带。

清障,指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合,经江陵注入长江。

通浦,两条河流相通之处。

⑦倚曲沮之长洲: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

倚,靠。

曲沮,弯曲的沮水。

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南漳。

当阳,与漳水会合。

长洲,水中长形陆地。

⑧背坟衍之广陆:楼北是地势较高的广袤原野.背,背靠,指北面.坟,高.衍,平.广陆,广袤的原野.⑨临皋(gǎo)隰(xī)之沃流:楼南市地势低洼的低湿之地.临,面临,指南面.皋隰,水边低洼之地.沃流,可以灌溉的水流.⑩北弥陶牧:北楼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弥,接.陶牧,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牧,郊外.湖北江陵西有他陶朱公墓,故称陶牧.(11)昭丘:楚昭王德坟墓,在当阳郊外.(12)华实蔽野:(放眼望去,)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华,同”花”.(13)黍(shu)稷(ji)盈畴:农作物遍布田野.黍稷,泛指农作物.(14)信美:确实美.(15)吾土: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16)曾何足以少留:曾不能暂居一段.曾,竟.(17)遭纷浊而迁逝: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纷浊.纷乱混浊,比喻乱世. (18)漫逾纪以迄今:这种流亡生活已超过了十二年.逾,超过.纪,十二年.迄今,至今.(19)眷眷(juan):形容念念不忘. (20)孰忧思之可任:这种忧思谁能经受的住呢?任,承受。

(21)凭,倚,靠。

(22)开襟:敞开胸襟。

(23)蔽荆山之高岑(cen):高耸的荆山挡住了视线。

荆山,在湖北南漳。

高岑:小而高的山。

(24)路逶迤(weiyi)而修迥:道路曲折漫长。

修,长。

迥,远。

(25)川既漾而济深:河水荡漾而深,很难渡过。

这两句是说路远水长归路艰难。

(26)悲旧乡之壅(yong)隔兮:想到与故乡阻塞隔绝就悲伤不已。

壅,阻塞。

(27)涕横坠而弗禁:禁不住泪流满面。

涕,眼泪。

弗禁,止不住。

(28)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蔡绝粮时感叹:“归欤,归欤!”尼父,指...

有关写赤壁的诗,词要全点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霜天晓角》——宋·辛弃疾 雪堂迁客。

不得文章力。

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

直下江涛白。

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赤壁山》——宋·王安石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

《赤壁怀古》——秋瑾 潼潼水势向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

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赤壁歌送别》——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咏史诗·赤壁》——唐·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黄州》——宋·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赤壁怀古》——唐·崔涂 汉室河山鼎势分,勤王谁肯顾元勋?不知征伐由天子,唯许英雄共使君。

江上战余陵是谷,渡头春在草连云。

分明胜败无寻处,空听渔歌到夕曛。

《吴·赤壁》——唐·孙元晏 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

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赤壁怀古》——宋·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忽突成功所未闻。

《画赤壁》——宋·赵孟頫 周郎赤壁走曹公,万里江流斗两雄。

苏子赋成奇伟甚,长教人想谪仙风。

《赤壁》——明·解缙 芦荻烧残孟德舟,洞箫吹彻子瞻愁。

昨从赤壁矶头过,水冷鱼惊月一钩。

《赤壁》——清·施闰章 欹石荒烟路,千年人自游。

空青连来岸,虚白倚沦州。

日气鲛空暖。

风声汉水秋。

谁怜词赋客,今古一虚舟。

《秋日赤壁公宴》——清·宋荦 飞盖真成汗漫游,孤亭如笠俯黄州。

褰衣尽有沦州兴,对酒宁无白雪讴。

断岸霜风吹草树,寒江烟雨冻凫鸥。

中霄渐吐东山日,挥手还登百尺楼。

《黄州》——清·李调元 江边木叶纷纷落,天外飞鸿阵阵鸣。

赤壁已无横槊气,黄州尚有弄箫声。

《过赤壁》——明·袁宏道 悍石奔云浪几春,黄泥坂底射洄鳞。

周郎事业坡公赋,递与黄州作主人。

《齐安郡晚秋》——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两暗残灯棋欲散,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赤壁图》——元·元好问 马蹄一蹴荆门空,鼓声怒与江流东。

曹瞒老去不解事,误认孙郎作阿琮。

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

至今画图见赤壁,仿佛烧虏留余踪。

令人长忆眉山公,载酒庭俯冯夷宫。

事殊兴极忧思集,天淡云闲今古同。

得意江山在眼中,凡令谁是出群雄。

可怜当日周公瑾,憔悴黄州一秃翁。

《赤壁歌》——明·方孝孺 西夏口、东武昌,赤壁峭绝当中央,奸雄将军气盖世,败卒零落惭周郎。

得鲈鱼、沽美酒,孰若黄州苏子瞻,谪向江湖动星斗。

意吁戏!曹公气势,苏子文章,人物销铄,尘迹荒凉,惟有江水,千古万古空流长。

《念奴娇·赤壁舟中咏雪》——宋·秦观 中流鼓楫,浪花舞,正见江天飞雪。

远水长空连一色,使我吟怀逸发。

寒峭千峰,光摇万象,田野人踪灭。

孤舟垂钓,渔衰真个清绝。

遥想溪上风流,悠然乘兴,独掉山阴月,争似楚江帆影净,一曲浩歌空阔。

禁体词成,过眉酒熟,把唾壶敲缺。

冯夷惊道:坡翁无此赤壁。

《满江红》——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酹江月/念奴娇》——宋·林正大 泛舟赤壁,正风徐波静,举尊属客。

渺渺予怀天一望,万顷凭虚独立。

桂桨空明,洞箫声彻,怨慕还凄恻。

星稀月淡,江山依旧陈迹。

因念酾酒临江,赋诗横槊,好在今安适。

谩寄蜉蝣天地尔,瞬目盈虚消息。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与子欢无极。

翻然一笑,不知东方既白。

《乳燕飞/贺新郎》——宋·刘辰翁 赤壁之游乐。

但古今、风清月白,更无坡作。

矫首中洲公何许,共我横江孤鹤。

把手笑、孙刘寂寞。

颇有使君如今否,看青山、似我多前却。

几见我、伴清酌。

江心旧岂非城郭。

抚千年、桑田海水,神游非昨。

对影三人成六客,更倚归舟夜泊。

尚听得、江城愁角。

渺渺美人兮南浦,耿余怀、感泪伤离索。

天正北,绕飞鹊。

《沁园春》——宋·刘将孙 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

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

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

悄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