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的抒情特色 抒情的诗词



10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一、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

10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

一、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二、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四、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题“独坐”,一“独”字为全诗的抒情和描写定下了基调,但首句却用一“众”字开头,然后从众到“尽”,第二句再转出“孤”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心头上无限孤单寂寞的思潮。

最后鸟飞云散,以山比人,仿佛“山”也孤独,与作者同病相怜,共处寂寞之境。

这样不仅把敬亭山写活了,也鲜明地烘托出作者的情感,真是自然天成,匠心“独”运。

五、旅夜抒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的前四句写自己旅途所见,创造出一个雄浑壮郁的意境;后四句是面对这壮阔宏伟的月夜江流图和目前自身的处境抒发感慨,“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凝聚着、浓缩着诗人心中的多少悲苦和不平。

诗的情景交融得妙合无痕,突出了一个忧叹身世而又未肯忘记壮志的孤苦伶仃的诗人形象.六、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中间两联重在写景、叙事,首尾两联都间接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七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就是诗人张继在国家遭受战争、自己赶考落榜,处于痛苦、彷徨、忧愁和无奈之时,借景抒情之作。

...

中国古代爱情诗抒情特点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试分析李煜虞美人与浪淘沙两首词的抒情特色

春风又刮起了,又是明月当空,回首往事是多么的难堪啊,“春意阑珊”是一种凄苦的意识,“罗衾不耐五更寒”是一种寒冷的感觉。

因“帘外雨潺潺”引起的这种种感触,表现了作者的幽怨忧思在《虞美人》中,抒写了自己凄凉的心境。

“帘外雨潺潺”是一种凄清音响李煜《虞美人》《浪淘沙》抒情之比较这两首词都是词人一时感怀之作,或者由于“帘外雨潺潺”引起,或者由于“小楼昨夜又东风”触发,因物感兴,极为敏感,所以很容易借反映时间变化和季节更替的景物,是现实中哀痛心怀的一种有力反衬,一晌贪欢”写梦中的片刻欢乐,时间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可自己依然以泪洗面的生活,对过往的岁月和被俘后节令的变换,只是朱颜改”,也是触景伤情,表现方式都是因物感兴,情景交融,构成了一种非常凄凉的情调。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下阕,感伤情绪进一步发展

最后两句“流水落花春去也。

末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寄托自己的幽怨忧思。

下阕“雕栏玉砌应犹在,是幽怨忧思的发展和深化,主旨和情调相同!因为此时词人被囚,度日如年,天上人间”把其幽怨忧思更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这两首词,是这种情绪以直抒胸臆的形式的强烈表现。

在《浪淘沙》中,由于“帘外雨潺潺”的引起。

昨夜里,由于“小楼昨夜又东风”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感情极其哀痛...

高中语文 古诗词 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触景生情法、咏物言志法,优秀的诗词做到情景交融,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

在写景的诗词中。

抒情:表达情思、直抒胸臆法,吟咏性情也,抒发情感。

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

”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诗者。

”可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咏物寓情法写景就是描写景物,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借景抒情的诗词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 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就是诗人张继在国家遭受战争、自己赶考落榜,处于痛苦、彷徨、忧愁和无奈之时,借景抒情之作。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雨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借月抒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头看见天上的明月, 低下头思念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美景何时有,手捧 酒杯问青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江 南岸,我何时能 在明月照耀下回 到故乡。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 连着海水,海 上的明月与潮 水一同起落。

谢谢 展开...

哪里有抒情的古诗提供一下?谢谢。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比蛇 好向人间较短长, 截冈邀路出林塘 纵然身死尤遗直, 不是偷从背后量 赞梅 冬雪压枝枝愈坚, 霜刀雕花花更妍; 历尽三寒含清香; 苦中报春春满圆。

松 沐风浴寒枝倍坚, 霜冻雪冷本性显; 狂风摧吹腰不弯, 垂范高洁留人间。

赏竹 天生抱节志向高, 若谷虚怀凌云笑; 寒暑往来难改色, 纵有狂飙不屈挠。

柏 地冻风摇蟠龙根, 冰天磨砺铁铜身; 三九严寒还本色, 狂雪霜刀岂奈何? 咏菊 百花凋霜我独艳, 大志自是抵风寒; 丝丝蕊蕊系根本, 苦雨凄风不改颜。

竹 素有凌云志, 坚韧节节高; 空心灭邪气, 汗青丹心耀。

梅 严冬有春色, 寒中吐清馨; 朵朵抗风雪, 岁岁不渝心。

抒情言志诗的意象和特点

抒情言志诗常用意象有:竹、兰、菊、梅、柳、蝉、荷、月、山水 特点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赞扬表达自己品格、际遇或理想 比如:怀才不遇、清高、安贫乐道、不畏强权、不图富贵、忧国忧民、治国平天下、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同流合污 检举古代诗词常见意象的内蕴 诗讲究含蓄。

故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

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现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干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惑。

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内蕴。

一 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1 欣赏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月+情思=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丁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二 菊花——人格的写照(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1 欣赏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号,夕餐秋菊之落英。

"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镇《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 更无花。

"表达丁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三 梅花——高洁的象征 1 欣赏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 诗人抓注悔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下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四 松——孤直耐寒(傲霜斗雪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1 欣赏 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馅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帧《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耶样坚贞,在任间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五 莲——爱的表达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 欣赏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

即"怜子"¨青。

即"请"。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六 悟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 欣赏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捂恫秋叶黄,珠帘下卷夜来霜。

熏笼玉忱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写的是被划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弧影单、卧听宫漏的情 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七 杜鹃鸟——凄怨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舌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扩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

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人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 欣赏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凤直到夜郎西。

”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八 寒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人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戍为悲凉的同义词。

蝉,在古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

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1 欣赏 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以寒蝉高唱,喧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它们都是用蝉喻指一种高洁的人品。

九 鸿雁——引发思乡怀亲之情与羁旅感伤 大雁、青鸟——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

写景抒情的古诗

赠汪伦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1、举:抬。

【韵译】: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早发白帝城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注解】: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诗是写景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客中行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又题《客中作》[注释](1)兰陵:地名。

(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

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独坐敬亭山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春望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注解】: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八阵图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绝】 类别:【怀古】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注解】: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

柳永 八声甘州 一词铺叙与抒情融合的艺术特色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

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

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

”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

“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

“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

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

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

“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

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

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

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赏析】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上片写景。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

“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

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

“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

“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