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回忆少年时代诗词 我们的少年时代



回忆少年时代的往事的诗句1. 《初闻得校书郎示同官三绝》 宋 苏辙 读书犹记少年狂,万卷纵横晒腹囊。奔走半生头欲白,今年始得校书郎。百家小邑万重山,惭愧斯民爱长官。粳稻如云梨枣熟,暂留聊复为加餐。病

回忆少年时代的往事的诗句

1. 《初闻得校书郎示同官三绝》 宋 苏辙 读书犹记少年狂,万卷纵横晒腹囊。

奔走半生头欲白,今年始得校书郎。

百家小邑万重山,惭愧斯民爱长官。

粳稻如云梨枣熟,暂留聊复为加餐。

病后浊醪都少味,老来欢意苦无多。

临行寂寞空相对,不作新诗奈客何。

2.《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五代 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3. 《满江红·天上飞琼》 宋 辛弃疾 天上飞琼,毕竟向、人间情薄。

还又跨、玉龙归去,万花摇落。

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

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吟冻雁,嘲饥鹊。

人已老,欢犹昨。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

最爱霏霏迷远近,却收扰扰还寥廓。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4.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 丑奴儿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哇哦!~真是到了恋爱的季节了!~浪漫呀!~少年浅暖色的微笑我在成年后依然怀念单纯的校园全是因了你那浅暖色的微笑还记得你打篮球的样子笑起来暧昧的样子曾经暖暖的你和对我微笑着告白悸动的心在那时被你看管我们十指相扣去面对一切在微风中说了那些让人敬羡的誓言可当你离开时我仍忍不住痛哭你来过好几年我却在生命中记了好几十年那一回的爱情似乎被定格你笑了我也会笑你哭了我会舍不得记忆时时让我沦陷我会记得曾有一个少年给过我给过我一个薄荷般清凉的微笑我用你的笑容当作我生活的勇气我是不是依然不够勇敢呢?淡蓝色的微笑遥远的天际,闪烁不定的是仿佛几个世纪的清冷还有你稚嫩的嘴角边淡蓝色的微笑心灵灯塔中点燃的生命长灯是你微笑淡蓝色的源泉也是你习惯了泪与苦的淡漠看着同龄人天真洁白的微笑你是曾经是那样渴求拥有可是梦永远不会等于现实就如你面前的母亲的泪永远不会停息无数次心的迷茫被无数次更深的嘲弄你想拥有别人那怕一次的正视你天真地想这可能是这世间最美的礼物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时终于你嘴边绽开了你这一生最真的一次微笑不带一丝蓝色,永远定格成了唯一一次的洁白那一刻是你第一次受别人赞美也许一点心的感动会开启一个人一世的觉悟从此,你成了一个很为众人看重的少年可是,你的出色也只是暂时平缓一个支离破碎的家于是,你的微笑开始变色千万次的着色,深蓝、蓝、淡蓝在交替最后演绎成了不变的淡蓝那是你生命的沉淀,也是你生命早熟的基调黎明前的夜最暗但启明星已然带来那一缕淡蓝的天光明天,梦想,心愿在期盼冲淡你微笑中淡蓝色的那一刻

感叹少年时代美好 古诗词

长安少年行》朝代:唐代作者:李廓原文:金紫少年郎,绕街鞍马光。

身从左中尉,官属右春坊。

刬戴扬州帽,重薰异国香。

垂鞭踏青草,来去杏园芳。

追逐轻薄伴,闲游不著绯。

长拢出猎马,数换打球衣。

晓日寻花去,春风带酒归。

青楼无昼夜,歌舞歇时稀。

日高春睡足,帖马赏年华。

倒插银鱼袋,行随金犊车。

还携新市酒,远醉曲江花。

几度归侵黑,金吾送到家。

好胜耽长夜,天明烛满楼。

留人看独脚,赌马换偏头。

乐奏曾无歇,杯巡不暂休。

时时遥冷笑,怪客有春愁。

遨游携艳妓,装束似男儿。

杯酒逢花住,笙歌簇马吹。

莺声催曲急,春色送归迟。

不以闻街鼓,华筵待月移。

赏春惟逐胜,大宅可曾归。

不乐还逃席,多狂惯衩衣。

歌人踏日起,语燕卷帘飞。

妇好唯相妒,倡楼不醉稀。

戟门连日闭,苦饮惜残春。

开锁通新客,教姬屈醉人。

倩歌牵白马,自舞踏红茵。

时辈皆相许,平生不负身。

年高殿上,始见有光辉。

玉雁排方带,金鹅立仗衣。

酒深和碗赐,马疾打珂飞。

朝下人争看,香街意气归。

游市慵骑马,随姬入坐车。

楼边听歌吹,帘外见莺花。

乐眼从人闹,归心畏日斜。

苍头来去报,饮伴到倡家。

小妇教鹦鹉,头边唤醉醒。

犬娇眠玉簟,鹰掣撼金铃。

碧地攒花障,红泥待客亭。

虽然长按曲,不饮不曾听。

少年古称青年男子,是指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这一时期孩子,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

少年与老年相对,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少年,也可以分男、女两种。

老年回忆少年的诗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

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

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

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情真意切,真实可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作者开篇便说:“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然后以一连串美好的影象-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流光溢彩的画页,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来形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

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孩子,沉迷于书中的世界,汲取着营养,在一天天地成长。

尤其是两次作文的实例,有力地印证了阅读的功效。

“我的长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

在行文中,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尝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

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

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

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

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

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

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

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

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