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王力诗词格律蝶恋花 蝶恋花



我有了王力的《诗词格律》,但感觉不够用律诗: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 头,其余不变[11].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

我有了王力的《诗词格律》,但感觉不够用

律诗: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 头,其余不变[11].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乌蒙磅礴走泥丸。

其实只有 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另一式? 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一从大地起风雷,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楼船夜雪瓜州渡,王孙自可留,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 即。

跟律诗一样,大渡桥横铁索寒,镜中衰鬓已先斑。

平平平仄仄,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 究粘对。

(甲)五言绝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浪下三吴起白烟。

金猴奋起千钧棒。

白头掻更短: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仄仄平平仄仄平。

僧是愚氓犹可训。

平平仄仄平平仄. 另一式 说到古诗词格律的话,王力的《诗词格律》很好,您的问题这本书里都有提到,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铁马秋风大散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跃上葱茏四百旋,城春草木深,山色空蒙雨亦奇,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17],天气晚来秋。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欲把西湖比西子。

冷眼向洋看世界,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 绝句: (一)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

仄仄平平仄,素手玉房前,仄仄仄平平。

晚唐以后,首句用 邻韵是容许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千里江陵一日还。

另一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12].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 跟律诗一样。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平平仄仄平,律绝要避免孤平。

平平平仄仄。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56]。

随意春芳歇。

更喜岷山千里雪。

陶令不知何处去,清泉石上流。

(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塞上长城空自许.五岭逶迤腾细浪。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便有精生白骨堆? 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首。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4].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冬云 毛泽东 雪厌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15].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16],玉宇澄清万里埃。

感时花溅泪,平平仄仄仄平平。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上加仄。

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三军过后尽开颜. 仄上加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烽火连三月。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乙)七言绝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家书抵万金。

明月松间照,浑欲不胜簪[10],黄河入海流,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相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其实只有 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57]. 例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5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原北望气如山[1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桃花源里可耕田。

今日欢呼孙大圣,仄仄平平仄仄平,淡装浓抹总相宜[59],只缘妖雾又重来,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妖为鬼蜮必成灾。

云横九派浮黄鹤,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师一表真名世。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还征难。

仄仄平平平仄仄,热风吹雨洒江天,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庐山 毛泽东 一...

对不起,问题完整内容如下: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说“五律第一句,...

近体诗的韵只能压平声的字,俗称“平水韵”.如果是律诗就是二、四、六、八句押韵,如果是绝句,就是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言诗首句不押是正格,押是变格,七言诗首句押是正格,不押是变格.近体诗总是一韵到底,不可以换韵.首句押韵,可以用临韵,这叫“孤雁出群”,此种情况很少,仅为少数,但尚属正型,不为纰漏拗误. 所以杜牧《清明》只需押二、四句,也即“魂”“村”,查平水音韵,均为十三元,林逋《山园小梅》需押二、四、六、八句,也即“园”“昏”“魂”“樽”,查平水音韵,亦为十三元.是不是你查错了?

什么叫孤平啊?看王力的《诗词格律》都不理解他说的孤平是什么意...

喜欢律诗的朋友大都知道,律诗有八句,可以分为四联.每联的上句叫做出句,下句叫做对句,上句和下句的关系叫做“对”,前联合后联的关系叫做“黏”(也叫粘).下句的平仄和上句的平仄相反,就是相对立,所以叫做“对”.后联上句的平仄和前句下句的平仄相同,所以叫做“黏”.从五言来看,由于出句的末字有平声,也有仄声,而对句的末句必须是平声,所以后联出句的平仄与前联对句的平仄不可能完全相同,由此只能以后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作为“黏”的标准,第四字不必相同.如果是七言,第四个字平仄也要相同,第六个字的平仄不一定相同.

谁能推荐一本诗词格律方面的教材,王力先生的已经有了。

如果有电子...

怎样起笔写诗词 在动笔学写诗词之前,必须掌握诗词内在的基本规律。

从上述古人撰写的诗词看,我们从中应该学到三条规律: 第一、必须掌握汉字的平仄声律。

不管是写诗还是写词,你所使用的每一个字、词是属于平声还是仄声,你必须心中有数。

特别是本应仄声、却很容易当成平声使用的入声,必须下些力气学习和掌握。

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和参考,我们特意编纂出一张《入声汉字表》,附于文后。

这张表中所列的汉字是按秦赵语系选定的,基本不包括吴越语系所用的入声字,因此入声字的数量不是那么宽泛,比较容易掌握。

如果结合现代普通话的广泛施用,这个表列虽然保守一些,但却非常实用,而且可能使得诗词写作会有一些新的发展空间。

这个入声表,可以对你起到吸收和排除两个功能:既可以帮助你寻找、吸收、使用入声韵脚字,又可以帮助你排除在平声字位误用入声字的可能。

第二、掌握平仄之间的换声规律。

对于绝句和律诗而言,一个是有“奇数字不论”的规律,但有另一个规律作为补充,即“宁以平换仄、不以仄换平”,这从诗词格律的通式中尽可发现,它与尽量“避免孤平句、防止无平句”是协调一致的。

对于写词而言,除了有“奇数字不论”之律大体与诗律相同外,还有与诗律不同之处。

从上述通式可见,在有的词牌中 “()”内所标之平或仄,尽管该字处于偶数字位,但却亦为可平、可仄之声,这一点需要初学者特别注意。

第三、如何起笔写作?我认为通式要背,但不一定全都背会才开始写作,完全可以采取“学一写一”的方法循序前进。

写诗,你可以先从绝句开始,先写五言,再写七言;写好绝句,再写律诗,因为律诗中有两个对联比较难写。

把诗写好以后,再着手写词。

不管是诗还是词,其格律通式都是可以背会的。

你可以一首一首地学,一首一首地背,甚至可以把平仄通式抄在面前照着写。

其实对于写诗而言,只要把第一句写出来了,第二句、第三句……按照相对和相粘的关系,即可自然推衍出来。

词要难记、难写一些,虽然它的句型长短参差自由,但每句的字数和格律都是固定不变的,这样要求反而更高。

如果你把诗句写熟了,对旧体诗的平仄格律一旦掌握,写词就比较容易了。

比如,你想写一首《蝶恋花》,只要把《蝶恋花》的通式背熟,或者抄录在前,就可以动笔写作。

写好以后,再去分析、修饰其中的平仄声律,使其符合通式。

这样一首一首地学写,你就可以稳步前进。

我相信用不了几年时间,你就会成为一名熟练的诗词写作者了。

第四、写好韵脚。

初学者在安排韵脚用字的时候,完全可以按照现代普通话的拼音来做,这样做绝不会违背古韵,而只能更加上口易读。

当然,你要好好学学《入声汉字表》。

你会很快掌握其中的规律,如果你能比较自由地使用入声,学会古韵的用法,那在写诗、特别是写词时,会使你的路子更加宽敞明亮。

韵脚的用字是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严格地“押韵”,亦说“叶(xié)韵”;对于惯用和限用入声字韵脚的词牌子,其韵脚就一定要使用入声字。

伟人毛泽东之词作,绝大多数都非常地严谨,但有一首《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句,其中的“迫”字,似应是“逼”字之误。

因为只有用“逼”字才合“急”字的韵脚。

当然,古人、名人有时也是宁可杀“声”成“仁”,不愿舍“义”求“声”的。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仍以遵从诗词格律为好,不可轻易脱离规律而自行其是。

第五、关于书写格式。

关于旧体词的书写格式,作者也在这里提出自己的见解。

现在,几乎所有的出版物都把唐诗分句印刷,使读者看上去非常清晰明朗。

这对愿意学习旧体诗的人,是十分有利的。

然而,却很少有把宋词也按每句一行的形式印刷的,几乎所有的文学印刷品仍然按照古人所用的散文形式印刷,使人看起来缺了层次感。

其实,在过去所有的线装古书中,唐诗和宋词都是以竖行的散文形式自右向左印刷的。

现在的出版社,不知为什么只把唐诗按照现代诗的分行书方式印刷,而却一直不愿把宋词也实行分行印刷,大概是由于宋词不好分行的原因所至吧。

其实,宋词是最需要分段、分句印刷的。

因为,每一个词牌子不论字数多少,都是分作两段的:前段叫“上阕”或“上篇”、“上片”,后段叫“下阕”或“下篇”、“下片”。

每一段的句数都是一定的,每一句的字数也是一定的。

只要搞清“上阕”、“下阕”各有几句,则分段、分句印刷的困难便迎刃而解了。

在本文中,作者便有意列出了各词牌中的句数,以便大家按照每句一行的方式书写。

在作者自己的词作品中,也全部按照每句一行的方式来书写。

但愿今后在新的出版物中,对于宋词的印刷都能够按照新的印刷方式来进行,这对愿意学习的青年朋友是很有益处的。

学习诗词是个慢功儿,需要平时的积累。

诗词的创作方法主要是韵和格律、粘对、拗救等等,在这里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建议买些诗词入门的书籍看看。

比如中华书局出版的《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包括王力的《诗词格律》、启功的《诗文声律论稿》、夏承焘等的《读词常识》和吴丈蜀的《词学概说》。

这几本书通俗易懂,深浅适度,网上也有...

宋词格式,题材,韵脚等有什么规格

词本来是古代的歌词,是配上音乐供人歌唱的,在晚唐、五代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词和乐府诗相似,来自民间文学。

当它登上文坛的时候,正值近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代,受近体诗的影响,使这一文学体裁引进了格律的规范。

后来歌曲的乐谱逐渐失传,词也就跟音乐脱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意思是诗的余绪。

王力给词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

"(《汉语诗律学》509页)词脱离音乐以后,虽然原来的唱腔一般已无法掌握,但仍保留着同歌曲结合在一起的字面格式和特殊的格律规范。

不同曲调的歌词,它的段数、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和对仗都有不同的格式。

各种词的格式,叫作"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作"词牌"。

像《毛泽东诗词集》中所标的《贺新郎》、《沁园春》、《菩萨蛮》、《西江月》、《清平乐》……等等,都是词牌名称。

集合各种格式的词牌、给填词者作依据的书,叫"词谱"。

清代万树编著的《词律》,收唐、宋、元词660调,1180余体,陈廷敬、王奕清等合编的《钦定词谱》,收唐、宋、元词826调,2306体,这两本是现存最完备的词谱。

词牌的来源大致有三:有的是乐曲的名称,或是古时教坊为歌词谱成的曲子的名字,如《菩萨蛮》、《西江月》、《松入风》、《蝶恋花》等;有的是摘取早先名人名篇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的名字,如《忆秦娥》、《忆江南》、《如梦令》等;有的是词人按词的内容为词取的题目如《踏歌词》、《渔歌子》、《抛绣球》、《浪淘沙》等。

后来人们按词牌格式填词,词的内容与词牌的本意已没有什么关系了。

一首《蝶恋花》可以完全不讲蝶,不讲花;一首《渔歌子》可以完全不讲渔,不讲歌。

到了宋代,词人填词时,在词牌下面,往往注上词题,或是写上短序,反映词的内容。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在词牌下面注"赤壁怀古"。

这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毛泽东诗词集》中收集的30首词,除《十六字令》三首外,其余每首词牌下面都有词题,如《贺新郎 别友》、《沁园春 长沙》、《菩萨蛮 黄鹤楼》等。

也可先写词题,后面写上"调寄"某某词牌,如:《黄鹤楼 调寄菩萨蛮》。

词牌前后注不注词题,随作者的便,没有定规。

作者认为需要注就注上,认为"朦胧"、"含蓄"点好,也可以不注。

一般作了短序的,就不必再作词题,否则就显得累赘。

词牌,有的同一格式有几种名称,例如《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如梦令》又叫《忆仙姿》,《忆江南》又叫《望江南》、《谢秋娘》,《念奴娇》又叫《百字令》、《大江东去》、《壶中天》....名称多达18个。

这些词调名称虽不同,格式却是一样的。

还有许多词牌有若干变体,即词牌名称一样,但彼此的段数、句数、字数、押韵和平仄不完全相同,例如《南歌子》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26字,平韵;双调52字,又分平韵、仄韵两体;《木兰花慢》有6体,都是106字,但每一体都有两三个句子组合不同;《定风波》有99字、仄韵体,有62字、平仄韵通叶体。

所以上面介绍的《词律》、《钦定词谱》等书,收集的词体多于词调。

各种词调、词体,清人毛先舒《填词名解》中,按其字数多少分类。

"58字以内的为小令;59字至90字止为中调;91字以外者俱长调。

"这样分类有其方便之处,但亦不必拘泥于多一字、少一字。

某些长调又称慢词。

因为有的词牌下面加个"慢"字,就成了长调慢曲,如《浪淘沙》正格为54字,《浪淘沙慢》延长为134字。

但"慢词"是就音乐方面来说的,词调有"令、引、近、慢"四种体式,慢词是依慢调体式填写的词,并非"长调"之意。

词还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词的段落叫做"阕"或"遍"(简写为"片")。

阕是音乐终止的意思;片是唱完一遍的意思。

单调就是一首词只有一段,即一阕或一片,往往是一首小令。

例如《毛泽东诗词集》中的: 十六字令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如梦令 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 旗如画。

单调的词调还有《捣练子》、《渔歌子》、《忆江南》、《忆王孙》、《调笑令》等。

其中的《忆江南》唐、五代单调较多,宋人将单调词重写一遍,成为前后一韵、平仄相同的双调词。

这个词牌既可填单调也可填双调。

《江城子》也是单调、双调皆可。

一首词有两段的叫双调,分前后两阕,或上下两片。

双调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

双调有的两阕字数相等,格式相同;有的两阕字数不等,格式不相同。

这里以《毛泽东诗词集》中17个双调词牌为例,上下片格式相同者如: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此外还有《西江月》、《采桑子》、《蝶恋花》、《渔家傲》、《浪淘沙》、《卜算子》、《虞美人》等词牌。

上下片格式不同者如: 菩萨蛮 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此外还有《贺...

填词入门;如何选择适合的词牌

做了烟雨的编辑之后,经常看到一些作者词作内容和词牌基调不甚相符,比如用《满江红》词牌填了一首缠绵悱恻的相思词,用《小重山》填了一首苍凉越的哀汶川,所以一直以来希望能整理出一些简捷的资料,让喜欢填词的朋友更好地选择表达自己内容的词牌。

不足之,敬请斧正。

希望能对喜欢填词的朋友有所帮助,并预祝创作丰收! 填词必须有词牌,就如写诗必须有题目。

写诗时的题目,表达了整首诗的基本内容,即便不好标题,也可弄个“无题”之类;而填词时的词牌,亦已规定了作者基本的感,即使无标题也无关紧要,因为可以把首句作为词的标题,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西楼》,李清照《武陵-风住尘香花尽》等;即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有完整词牌、标题的作品,有些书中亦把它标《念奴娇-大江东去》。

可见,词牌比词题更为重要。

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表达自己创作感的词牌,是填好一首词的第一步。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是古人拿来当歌唱的(后来逐步脱离音乐是另一码事),而词牌正是规定了一首词的音乐腔调。

填词要选词牌,词牌又规定了一首词的音调,因此选择词牌就要选择词牌的声,而不是选择词牌的名字。

各个词牌都有它特定的声,或细腻轻扬;或越豪放;或婉约柔;或慷慨雄壮;或幽怨凄凉;或坦昂。

凡此种种,词牌基本已经规定了。

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填一些调子较高,感烈,声俱壮的内容,因此在用韵也以入声字为主;《小重山》、《一剪梅》适合填写一些调子低沉,感细腻,凄清孤寂的内容,因此大多选用平韵。

填词时选词牌,最忌讳“顾名思义”,即依据词牌的表象去填词。

如《千秋岁》,本来是凄凉幽怨的调子,用韵很密,连不压韵的各句也全用仄声字,读来声幽咽(秦观有“落红万点愁如海”的名句,后来黄庭坚就用此词牌吊唁秦观,因此后人多拿它作吊唁之词);而如果你望词生意地用它去祝寿,则无论如何也不合理。

同样,《寿楼》的声调也是哀怨凄婉,不能用来祝寿。

另外如《贺新郎》,词调慷慨昂,与燕尔新婚的感不相适应,因此亦不能用来祝贺新人。

这就是形式对内容的作用,如若违了它,则再大的作家也填不出好词。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郭沫若先生1958年写的一首歌颂大跃进的词,他把李清照的《声声慢》改《声声快》,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改填“蓬蓬勃勃,烈烈轰轰,轰轰烈烈轰轰”,尽管表面已经改了词牌,但实在显得不伦不类。

那么,怎样根据自己的思想感和内容需要去选择那些适合表达相应内容的词牌呢?如果你精通音律,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词谱都以五音十二律标出了词牌的曲调。

如果你不通音律也可以按照夏承焘先生的办法:第一,从声、韵方面探索,包括字声平拗和韵脚疏密;第二,从形式结构方面探索,包括分片的比勘和章句的安排;第三,排比前人同词牌优秀作品,看他们用这个词牌写哪种感最多、最好。

对学者来说,三种方法中的第三种是最实际的,而且便于更快地掌握。

当然,词牌仅是一种格式,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内容,而形式总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因此,我们也不能对词牌的选择墨守规。

我们揣摩古代大词人的作品,就是要用他们的作品来衡量某些词牌的声;而不是用揣摩来的声去衡量大词人的作品。

《诗序》中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就如《诗经》,当也是用来唱的,是先有而后有言,然后才配以音律。

只有这样,个人的感才不至于受到音律的拘束而难于表达。

即使是我们现今的歌曲,亦是先写歌词,然后再根据歌词的内容配曲。

关于这一点,《乐记》中有“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故“有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则有声律,有声律则有乐歌。

”就连宋代王灼的专论词牌选择的《碧漫志》,也有“古人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之说。

可见,表达真切的思想感比形式的选择要重要得多。

下面将常见词牌曲调做简单介绍,并分别归类:一、压抑凄凉类: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楚。

《钗凤》声凄紧。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普萨蛮》紧促转低沉。

《天仙子》伤伤别,急调苦。

《曲玉管》抒写羁旅中的怀旧伤离绪。

《蝶恋花》、《青玉案》是达幽咽调,描写感。

《卜算子》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切。

《南乡子》适宜抒写缠绵低抑调。

《阮郎归》急凄苦,凄婉绝。

《生查子》比较谐婉、怨抑。

《莺啼序》凄凉悲苍,宜写伤伤别之。

《一斛珠》婉转凄抑,不宜表达壮烈豪迈之志。

《风入松》轻柔婉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调。

《忆旧游》、《扬州慢》、《高台》音调缠绵,忧婉凄抑,适宜表达凄抑调。

《何满子》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寿楼》凄音哀乐,抑郁悲哀,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

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

《千秋岁》凄凉幽怨、声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绝不能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