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韶山 诗词歌赋 韶山



到韶山诗词全文《七律·到韶山》作品出处:毛泽东诗词集文学体裁:七律作者:毛泽东别梦依稀咒逝川⑴,故园三十二年前⑵。红旗卷起农奴戟⑶,黑手高悬霸主鞭⑷。为有牺牲多壮志⑸,敢教日月换新天⑹。喜看稻菽千重

到韶山诗词全文

《七律·到韶山》作品出处:毛泽东诗词集文学体裁:七律作者:毛泽东别梦依稀咒逝川⑴,故园三十二年前⑵。

红旗卷起农奴戟⑶,黑手高悬霸主鞭⑷。

为有牺牲多壮志⑸,敢教日月换新天⑹。

喜看稻菽千重浪⑺,遍地英雄下夕烟⑻。

词语注解⑴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

张泌《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

”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

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

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一:“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⑵故园:故乡,指韶山。

⑶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

戟: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⑷黑手:指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右派等黑暗势力的魔掌,喻反动派。

高悬:高高举起。

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武装。

⑸为有:因为有。

多:增强激励。

敢教:能令、能使。

⑹日月换新天:谓半封建半殖民地韵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⑺喜看:高兴地看到。

菽:豆类的总称。

千重浪:一层层波浪,喻指随风起伏的大片庄稼。

⑻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

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

[2] 白话译文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3]...

诗歌"五湖的碧波四海的水,比不上韶山冲里的清泉美。

是1971年...

诗人贺敬之《回韶山》西湖的碧波,漓江的水,比不上韶山冲的清泉美。

毛主席就是那引泉人,浇得满园春色,花也红来叶也翠。

海底的珍珠,深山的宝,比不上井岗山顶的青松好。

毛主席就是那栽松人,栽得满山绿啊,革命的青松永不老。

十五的圆月,满天的星,比不上延安窑洞灯火明。

毛主席就是那掌灯人,照得天地亮啊,革全人民心里红彤彤。

雨后的彩虹,清晨的霞,比不上天安门广场旗如画。

毛主席就是那擎旗人,带领革命人民向前跨!...

七律到韶山的诗意。

他那以四海为家的豪迈情怀显露着年轻人特有的激进与单纯。

而年逾花甲的毛泽东重回韶山之时,他已是党和国家的领袖,是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诗人采用这样的句式结构,不仅能突出革命者志向的具体内涵,而且也能突出革命者志向的崇高伟大。

但是无论敌人怎样嚣张,革命者都不会被吓倒。

“为有牺牲多壮志,农民运动也掀起了高潮,。

最后。

1926年至1927年。

在这种心情下创作的这首诗,也饱含了这种激情,他的心里装着整个中国和世界

“红旗”和“黑手”,且有是老大还家。

它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也是革命者的后代,他们继承先辈的遗志,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韶山的丰收景象,同时运用了多种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的昔与今对比,人世沧桑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古以来以老大还家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感旧伤时是这类作品的共同基调:“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心里怎能不激动,气势宏大豪放。

全诗以人民英雄为主角,正陷入困境。

而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心里装着亿万中国人民

”这一年他只有十七岁。

1959年,毛泽东回到久违的故乡,人生何处不青山,他的诗显得是那样的深沉和厚实。

他对故乡的深情,不在对自己亲人和往事的留恋,也不在对故乡风土人情的颂美,而在于对三十二年来故乡人民火热的斗争生活的重温和赞扬,学不成名誓不还,在湖南也发生了“马回事变”,他所关心的首先是革命事业。

这手七律诗就鲜明地体现着他那高远的思想境界

首联“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诗人从历史的万千追忆中转回到现实。

眼前的现实正是革命者孜孜追求的“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是对1927年大革命是的历史情景的回忆,也不乏浪漫的情调。

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

写法上,诗人采用了因果关系的句式来表现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它是议论,现在暂时的困难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十分新警。

颔联紧接上文“三十二年前”。

因此,诗以写实为主,年轻的共和国由于国际国内的天灾人祸,战友们的牺牲,更加激起革命者对敌人的仇恨和推翻反动统治的决心。

颈联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含义深刻,敢教日月换新天? 十七岁的毛泽东对世界充满着憧憬,他的眼前是一条等待开拓的人生之路。

埋骨何须桑梓地,在这里已完全被“喜”字的欢快情绪所代替了。

“遍地英雄”是昔日农奴的后代,遍地英雄下夕烟。

此外,这两句诗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随着北伐战争的进展。

就在1927年,蒋介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一时间反革命势力群魔乱舞,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开杀戒,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为了人民的事业,为了中国革命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两句诗饱含着诗人对烈士们的深切怀念,理所当然也是英雄。

毛泽东亲眼看到革命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在视觉色彩和感情色彩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果说“红旗卷起农奴戟”是用凝重的笔调描写了革命者的行动,那么这浪句就是用高亢的笔调描写了革命者的精神。

他们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又写了一首诗抒发情怀,此时他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

久别回乡!这给诗人以莫大的安慰,使诗人内心充满了激情,但作为一位浪漫诗人。

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都能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去战胜一切敌人,因而,当他重归故里而不是乍出乡关、回首往事而不是憧憬未来的时候,它教育和启迪着当代人:新中国是无数的先烈和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它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有力地突出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尖锐激烈,他在故乡、在历史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力量。

两句的重心集中在一个“敢”字。

敢是胆量。

他以年轻人血气方刚的热情踏上了征程。

首先,它概括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精神。

数十年来1911年,毛泽东第一次走出故乡韶山到长沙求学。

临行时他还改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孩儿立志出乡关。

”首联中“咒”字所表达的是诗人对时间飞快流逝的怅恨之情。

”,在艺术上也独具匠心,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

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表明诗人对故乡怀有一片深情,也交代自己离别故乡已经很久了。

“逝川”指三十而年前的岁月。

“咒”字是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感叹,这个动词炼得极好,是勇气,色彩上红与黑对比,感情上咒与喜对比等等,毛泽东对此忧心忡忡。

尽管1959年,也是抒情。

“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对上句“壮志”的具体说明 展开

谁知道这些诗词的内容?《清平乐六盘山》、《七律到韶山》、《忆秦...

《清平乐 六盘山》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七律 到韶山》一九五九年六月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举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忆秦娥 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清平乐 会昌》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春居(诗词歌赋)

五七、千里江山图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霸王, 文怒苏轼。

龙飞凤舞挥巨笔, 天下第一! 忽闻天外雷声急, 生灵亿万齐欢喜。

为赴大义轻生死: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诗集? 天开地辟! 诗潮滚滚 有涯沧海,无涯胸怀。

乱世诗狂,盛世英才。

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

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暴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 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

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

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

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

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

伟哉!《诗词三百首》。

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壮哉!《诗词三百首》。

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诗韵悠悠 天地之道,恒久不已。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周易》 《诗词三百首》真真写煞,真真写绝。

不能不让人们引为知己,叹为观止。

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说是炎黄子孙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喷发。

她不单纯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后的知识发挥,而且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血与泪的痛苦结晶;作为一个战士的生与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学者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作为一个游子的爱与恨的情感升华。

她叩响世纪之门,奏起时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

最贴切地道出了一个群体的心灵之声,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读了《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岁月。

是为跋。

——胡庄 诗姿妖娆 太离谱了,太破格了。

太逍遥了,太超脱了。

太投入了,太出色了, 太风光了,太红火了。

好诗多磨 《诗词三百首》是蹉跎岁月的积累;是丰厚历史的沉淀;是多彩人生的浓缩;是天地精华的提炼。

非智者不能窥其门径,非仁者不能望其项背。

(王怀军) 诗心永驻 在你的神韵中,我们获得了永恒;在你的圣律中,我们拥有了完美。

你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暗香、疏影》浅吟低唱;《日、月、星、辰》交相辉映;《风、霜、雨、雪》含情脉脉;《兰、梅、竹、菊》嘲世讥俗;《诗、词、歌、赋》神采飞扬……所有这一切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终生难以抹灭的印象。

(徐晓东) 诗野开阔 你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的蓝天、大地、高山、大海

为你象蓝天一样胸怀宽广;象大地一样包容万物;象高山一样坚韧不拨;象大海一样吸纳百川。

(翟奉勤) 诗境高远 如果把《诗词三百首》比作大海,那么其他各流派的诗则是缥缈在海平面上的一层雾,尽管雾有着迷人的风姿,有着如梦如幻的意境。

但大海自有她汹涌澎湃、浩瀚深邃、无边无际、包罗万象的壮观。

(马先华) 诗出有名 《诗词三百首》既是一部鸿篇巨著的高度概括,又是一部盛世经典的精确简化。

几乎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曾经有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

她毫无质疑地告诉人们:“恶奴群起吠尧舜,万民齐声叹良才”的时代己经一去不返。

(巍昆仑) 诗路遥遥 《满江红》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一剪梅》多少年来争相传阅;《渔、樵、耕、读》翻山越岭,不胫而走;《诗、情、画、意》漂洋过海,不翼而飞;书屋因《大雁歌》而生辉,.闺房因《荷花图》而升华……所有这一切都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诗词三百首》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历史的公正评价!(沈丹诚) 诗梦沉沉 我们需要空气!我们需要阳光!我们更需要《诗词三百首》!每一次读到她,我们的灵魂就会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过去,我们为之陶醉不醒;现在,我们为之流连忘返;将来,我们会为之永远记住一个时代!永远记住一个时代的真正英雄! (李光祖) 诗香浓浓 打开《诗词三百首》,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这股气息来自高山、来自大海;来自天涯、来自海角;载满芬芳、载满激情;上下澎湃,纵横驰骋;沁人肺腑、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金来基) 诗海泛舟 画家戴熙说过:“让人惊不如让人喜,让人喜不如让人思。

” 《诗词三百首》记录的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描绘的是一种世所罕见的人生感悟。

许多历史画面因为有了这些题诗,从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进而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个别画面甚至价值连城,这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

(铁林) 诗气正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诗词三百首》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乎! (王金忠) 诗性天成 白玉先生的《天性、人性、个性》,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诗词三百首》理解。

作者透过历史的烟尘,看到了宋元明清文人在理性的背...

关于扬州的诗词歌赋

第一组是咏扬州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杜甫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陈羽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权德舆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徐凝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李绅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姚合(一)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扬州三首杜牧(一)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二)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过扬州韦庄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广陵寒食夜李中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扬 州陈秀民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曾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陈子龙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广陵怀古洪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维扬竹枝词黄慎(一)箫声吹彻月 ,羡杀歌儿爱比红。

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

(二)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三)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

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

(四)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

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

扬州(四首选二)郑燮(一)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第二组是所咏名胜现在仍然存在的炀帝陵罗隐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雷塘程梦星地北割据多历年,隋文混一九有全。

躬行节俭日康阜,生儿独恨不象贤。

初年平陈责后主,荒亡晚节同流连。

江都何好同梦寐,征辽自说原偶然。

三千宫娃尽粉黛,牙樯锦缆沿堤牵。

迷楼酣宴方未了,雷陂宿草空芊芊。

隋家得国本智巧,天意不欲祚久延。

狂魂荡魄出昏乱,英主乃起唐李渊。

春风杨柳吹线线,秋宵萤火来翩翩。

一 玉匣且泯灭,白头老圃开花田。

茱萸湾钱允治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

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

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

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

幸天宁寺爱新觉罗.玄烨空 为洗竹,风过惜残梅。

鸟语当阶树,云行早动雷。

晨钟接豹尾,僧舍踏芳埃。

更觉清心赏,尘襟笑口开。

前题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有鱼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谈迁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西。

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和刘原父平山堂见寄欧阳修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

关于赞颂毛泽东的诗歌

(一) 横空出世韶山冲,引领革命旗帜红; 赶走鬼子撵老蒋,中国命运从此通。

(二) 主席思想传万代,华章珠玑放异彩; 高鼻洋人亦读研,巨匠气慨全球骇。

(三)山东大学教授高亨【水调歌头】词曰:【水调歌头】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

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

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

毛泽东的红色革命经典诗歌有哪些?

17卜算子 咏梅 1961.02蝶恋花 从汀洲向长沙 1930.12贺新郎 读史 1964 春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1965.12七律 冬云 1962.12.11七律 送瘟神二首 1958.02临江仙 赠丁玲 1936.12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04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1949.01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1961.02七律 答友人 1961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1961.09.09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1961.11.01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1930.01.09七律 吊罗荣桓同志 1963.02十六字令 三首 1934-35七律 长征 1935.04.29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1950.10浪淘沙 北戴河 1954 夏水调歌头 游泳 1956.06蝶恋花 答李淑一 1957.05西江月 秋收起义 1927.09西江月 井冈山 1928 秋清平乐 蒋桂战争 1929 秋采桑子 重阳 1929.10念奴娇 昆仑 1935.10如梦令 元旦 1930.07.01七律 到韶山 1959.06七律 登庐山 1959.07.07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 春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1931 夏菩萨蛮 大柏地 1933 夏清平乐 会昌 1934 夏忆秦娥 娄山关 1935.26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1963.10清平乐 六盘山 1935.10沁园春 雪 1936...

经史子集,诗词歌赋

经史子集“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对经典的分类法。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如《四书五经》、《六经》、《十三书》、《白虎通》等。

“史”是指历史典籍,如《史书》、《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子”是指春秋战国以来诸子之学,如《荀子》、《老子》、《庄子》、《论衡》等。

“集”是指古代诗文词赋的著作,分为总集、选集、别集,如《乐府诗集》、《古诗集》、《全唐诗》、《古文观止》等。

诗词歌赋 指诗词文章的四种形式

作文

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六回:“最妙是古今书史无所不通,做出来的诗词歌赋直欲压倒古人

”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形容才子不是常用‘诗词歌赋,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