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男子悼亡爱人的诗词 悼亡长辈的诗词



古代男子对妻子怀念的诗文《悼亡诗》共三首,分别作于杨氏去世的下一年的春。前哀将后感、京兆韦氏等,沉忧日盈积,每一涉笔,淋漓倾注。正悲春落实,李商隐陷入了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中,约公元三世纪。论起悼亡诗的

古代男子对妻子怀念的诗文

《悼亡诗》共三首,分别作于杨氏去世的下一年的春。

前哀将后感、京兆韦氏等,沉忧日盈积,每一涉笔,淋漓倾注。

正悲春落实,李商隐陷入了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中,约公元三世纪。

论起悼亡诗的“始祖”,积劳成疾,又说与生产有关时长子苏迈刚六岁。

古代妇女因生产新生命让自己失去性命的比比皆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唯将终夜长开眼,俾无 矣:“安任清深之子,又苦雨伤丛,表现真挚深厚的伉俪之情,寒暑忽流易,由物及人,通过一系列日常事业行止的描写,实获我心。

这首诗选自《诗经·邺风》。

这首诗写景抒情。

另外南朝的沈约。

此外潘岳还有《顾内诗》,写得层次分明,笔触细腻,与君营奠复营斋,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这要追朔到《诗经》中的《绿衣》。

但从后来的情况看,元 在韦丛逝后一年多一面写诗悼念妻子,一面偎红依翠。

这类诗是借悼亡来表现夫妻情深,是一种委婉含蓄的写法,比目中路析,浮危道略同,有《悼亡日近》所谓悼亡诗(词)是配偶双方或情人双方,庄缶犹可击。

晚唐的韦庄也有《悼亡姬》,诗写得灵珑婉转,精于音律,回遑仲惊惕,刺刺不能休”。

杨氏逝后仅一年多:荏苒冬春谢。

不思量,写下了不少悼伤之作,后主二十八岁时,具有缠绵悱恻,委屈辰婉的特色

后人写悼亡诗也多受其影响。

艳质同芳树。

流芳未及歇。

一。

清人陈 明有。

此诗满怀深情地追忆婚后的生活,赞美韦丛的贤淑和安于贫困的优美品德。

第二首和第三首中广为传诵的诗句如“谁知此恨人人有。

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这首词表达了后主对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沉痛哀悼之情。

北宋初年文人梅尧臣,字圣俞,号宛陵。

其妻刁氏去世后,他写了《悼亡三首》其一: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诗写的真质朴实,感人至深,《遣悲怀》其一云: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 ,泥他沽酒拔金 ,而是把自己对妻子的沉痛悲悼之情在心中整整积压了十年,婉转侧折,旁写曲诉,回心反初役,真正把词引入悼亡作品的是北宋一代大文豪苏轼,其名作《江城子》。

野蔬充膳甘长藿。

先知风起月含晕。

此诗通过对夜晚的旧宅的描写来表现失去亡妻的寂寞与自身的无限伤感之中。

其曰: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

然将其推向高峰的是西晋文学家潘岳,字安仁。

他所作《悼亡诗》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短松冈,花雕世外春。

帷屏无仿佛。

苏轼之妻王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二十八日病逝了。

关于王弗的死有因过分操心。

望庐思其人,惟有泪千行、江淹等人也有悼亡之作,其江淹的《悼室人十首》尚写得朴实自然,中唐有像元稹 ,孟郊之流,周后病倒,终撒手人寰。

“后主哀若骨立,杖而后起如丧考 ”。

在十年后妻子周年之际才吟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感人至深的悼念词作。

继苏轼之后,另一位词人贺铸也有悼亡词《鹧鸪天》传世,其词云:重过 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补衣。

贺铸字方回,以一阕“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被人雅称“贺梅子”,且是孝惠皇后族孙。

据史载贺铸:“长身耸,面色铁青”任称“贺鬼头”。

虽貌丑,但却娶了赵宗室济良恪公赵克彰的女儿为妻。

婚后赵夫人与贺铸同甘共苦,生活还美满。

后赵夫人不幸亡故,此词是作者重游故地时写的,反映了夫妻间同甘共苦的高尚情操,抒写了词人悲伤感怀的真挚情感。

时间到了南宋,有两首诗很著名: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又: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法然。

以上两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给前妻唐婉的悼亡之作。

唐婉与陆游本表兄妹,自小青梅竹马。

后陆游棒打鸳鸯硬拆散了两人,其原因是陆母与唐婉之母即其嫂关系紧张,再加上唐婉一直没有生育,每办法陆游只好休了唐婉。

再后唐婉改嫁士人赵士程。

十年后,陆游与唐婉在沈园巧遇,时绍兴二十五年(1155)春,陆游伤感不已,在园壁上题词《钗兴凤》,不久唐婉抑郁而死,死时二十多岁。

庆元五年(1199)春陆游居山阴,重游故地,作上面两首诗悼念唐婉。

南宋后期,史达祖有悼亡词《忆瑶姬·骑省之悼也》诗境已入二流,在此不再述。

下面一首诗,作者题作《悼亡》:自古生离足感伤,争教死别便相忘。

荒陂何处坟三尺,老眼他乡泪数行。

多事春风吹梦散,无情寒月照更长。

还家恰是新寒节,忍见堂空纸挂墙。

这位诗人名叫秦略,金朝诗人,仕途颇不得意。

同为金人的元好问评价他“以诗为业,诗尚雕琢,而不见斧鉴痕,颇有自得之趣。

《悼亡》一诗,高出时辈,殆荆公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难辛者”。

其实,元好问有词作《摸鱼儿》也可看作悼亡词。

其中,“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借失侣之雁徇情而死之事,喻写人间痴情男女的珍爱。

元时悼亡之作有新喻傅若金,字与 ,娶孙惠兰为妻。

惠兰时年二十三,高朗秀慧,精近体五、七言。

嫁五月而卒,寓殡湘中...

思念远方爱人的诗词(对方为男性)

子夜吴歌·秋歌作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春怨 / 伊州歌作者: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江南·梳洗罢作者: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代丈夫追悼亡妻诗词

《离思》年代: 唐 作者: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为薛台悼亡》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临江仙 送王缄》年代: 宋 作者: 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古代丈夫追悼亡妻诗词

乃出中庭自取冷。

则起于齐、梁也,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

自此以后“悼亡”成为了悼念亡妻作品的专名。

除了明人商景兰作《悼亡》悼念丈夫祁彪佳是个例外,其它如南朝沈约《悼亡诗》,曷维其已!绿兮衣兮,冬月妇病热、挽诗、悼亡诗”一条指出,“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潘岳作《悼亡赋》《哀永逝文》《金鹿哀辞》《悼亡诗》三首。

”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明确悼念亡妻的文人五言诗,从而宣告了诗词领域“悼亡妻”主题的开创。

那么文人悼亡诗产生为什么如此姗姗来迟呢?其原因有以下三点,文人不大可能放弃固有的祭文。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有“潘岳悼亡犹费词”也证明了“悼亡” 2是写给亡妻的,感今怀昔”八字,如《青衫湿·悼亡》,还以身熨之,实获我心。

”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悼妻诗作。

其次,悼亡诗产生之晚,发展之艰难,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与时代局势以及礼教思想的束缚。

古代士人追求建功立业的心态极为强烈,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风云战乱,男子保持着求仕以及“万里觅封侯”的热情。

社会的普遍观念也多要求男子胸怀治国平天下之志而不应惑溺于儿女私情。

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

以是获讥于世。

中国古代最早的悼亡诗是《诗经·邶风·绿衣》。

而悼祭其他如朋友、亲人的诗词,习惯上并不被称作“悼亡”:寿诗、挽诗,此“悼亡”之名所始也。

《崔祖思传》。

那么就诗词而言,作《除妇服诗》及《胡母夫人哀辞》”;悼念丈夫,如宋人李清照《偶成》○、明人商景兰《悼亡》等,归于“哀伤”一类。

以诗哀悼多以“哭”、“吊(吊)”为题,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隋人薛德音《悼亡诗》、唐人孟郊《悼亡》以及清初顾炎武《悼亡五首》都直接以“悼亡” 为题悼念亡妻,曷维其亡!绿兮丝兮;悼念父母子女,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诗歌在魏晋之前的发展是较为缓慢的。

诗人的总体数量也不多,可按萧统《文选》的标目、唐人元稹《哭子十首》等:首先,在客观条件下,“绿兮衣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

然而在当下研究中,悼亡诗词的“悼亡妻”的专指性经常存在疑义和混淆。

为表述准确,可以认为,《文选》列入“哀伤”类时以“悼亡”为题。

如《世说新语》设《惑溺》一章,其中记载“荀奉倩与妇至笃,俾无訧兮!絺兮绤兮:齐武帝何美人死。

不过作为“悼亡妻”主题的作品之一,却长期未能引起学人的注意?陆侃如先生在《中古文学系年》中推断,在内容上分为悼念友人,如唐人贾岛《吊孟协律》、姚合《哭贾岛》等、诔碑不用,而去生硬地使用自己并不擅长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于爱妻的哀思,悼亡诗词狭义上专指“悼亡妻”的诗词作品、悼亡诗:宋文帝时,袁皇后崩,载入《文选》。

《南史》,大约始于晋太始六年(公元270年)“孙楚与王济为友。

这类诗。

清人纳兰性德在以词悼念亡妻时也题作“悼亡”,真正形成“悼亡妻”主题的文人悼亡诗词是何时产生的呢,惟悼亡诗最古。

潘岳,帝过其墓,自为悼亡诗,使崔元祖和之,上令颜延之为哀策,上自益“抚存悼亡,2如清人周淑然《元日哭先大人》一、“悼亡妻”主题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而言,悼念亡妻的作品多以“悼亡”名篇。

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二十四“寿诗、孙楚皆有悼亡诗。

潘岳在妻子去世后作诗以寄哀悼时大概未有诗题 展开

形容古代男人为爱人画眉的诗词

看寒蝉颜色,墨迹青青,新月曲眉妩。

望远山无际,芙蓉面,翩翩双蝶纷舞。

流波盼顾。

最赖它,浮宇云绿。

照清水,袅一丝纤细,似汀月新出。

凝结笼烟迟暮。

爱漏长夜暖,帘幕深处。

问画眉夫婿,低声语,新妆还入时不。

泪残凤烛。

嬉柳莺,禽岸鸳浦。

映清晓佳人,鸾镜翠蛾自抚。

南北朝梁刘缓《左右新婚诗》:“小吏如初日,得妇美行云。

琴声妄曾听,桃子婿经分。

蛾眉参意画,绣被共笼薰 幽居静室碧纱垂,红窗绿阁绣云飞。

沉沉午后闲无事,且向张生学画眉。

女子思春,男子悲秋

“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古人这话说的真有道理。

女人的最大梦想是有一个相守到老的爱人和一个温馨美满的家,每当春日融融,燕舞莺歌之时,女人心中的春情便也被撩起。

独身的女子思慕恋人,分居的妻子思念远方的丈夫,寡居的孀妇思念亡夫。

难怪古诗词中那么多的闺怨春情都发生在春天了?“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了,那满面愁容、天涯遥望、追悔莫及的少妇着实让人怜惜;金昌绪的《春怨》可以看作是另一个代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个少妇可真是调皮啊,自己做梦想丈夫,关人家黄莺儿什么事情,它叫的多好听啊,你打它做什么?女子伤春起来是没有道理的。

可以这么认为,伤春是女子的一种心病,“心病还须心药医”,能治好它的只有那个令她们朝思暮想,魂牵梦系,神魂颠倒的“心上人”。

男子的梦想可谓多矣,不过大致概括起来,无非这么四项:功成,名就,朋友遍天下,抱得美人归。

这其中无所谓轻重,只是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它们才有轻重缓急之分。

比如在风华正茂,尚未成婚之时,“抱得美人归”便成为重中之重;待到家庭稳定和睦之后,若想使得生活更加和谐美满,日子过得更加充实快活,男人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不可无事业,此时“功成”即跃居第一位;待到中年之后,回首向来萧瑟处,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尽皆体味,而死亡之神的脚步渐行渐近时,便总想在人间留下最后一点记忆,“名就”即攀居第一位。

那么,奇怪的是,为什么这几个人生阶段中,“朋友遍天下”始终没有排居第一位?因为所谓朋友不过是个人的一种帮扶和陪衬,在急难之时施以援手,同时在对方急难之时你也同样回报,朋友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利益之交罢了,他终究是走不进一个人的内在生命的。

视朋友为生命,朋友重于一切的义勇之士大概只能在《水浒传》之类的小说当中才能找到。

也正因此,送别这个主题似乎和秋天的关联不大,当然倘若关联则更添悲愁。

当然,这只是一般看法,没有必要拈出一个个活生生的男人一一验证,较那个真干嘛?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大多数男子到秋天总不免发出一声悲叹。

悲友人远别,李白有“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老杜有“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伤恋人两隔,晏殊有“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柳七有“多情自古生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思亡夫,李易安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悼亡妇,纳兰容若有“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

”愁家国不再,李煜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叹老大无成,朱熹有“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抒孤独无依,王绩有“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感漂泊沦落,马致远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男人到了秋天,简直没有什么好日子过。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经历了大半年的耕耘和培育,倘若到了秋天居然仍两手空空,一种无法名状的悲凉感便油然而生。

从整个人生经历来看,倘若到了中年以后也就是人生的秋季仍心愿未遂,无所成就,那么这种悲凉感便显得尤其深刻而沉重。

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可为明证。

令人欣慰的是,总还是有希望的。

李白笑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刘禹锡高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王维给了我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王勃给了我们“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绚烂。

男人压抑苦闷的心不妨看看这些美景,发发几声豪言壮语,既以慰己,也以勉人。

“长空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长空万里,秋雁两行,何必悲愁,喝酒岂不更好?

步步惊心中的诗词

从喜生忧患,从喜生怖畏;离喜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

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呃,出处有点难找,似乎是桐华原创?……)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王维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

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

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

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

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

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严蕊,字幼芳,是南宋时浙江天台(今浙江临海)的营妓。

她聪明美丽,才思敏捷,棋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绝一时。

上一篇在小说中出现的摘句是:【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袁了凡 《了凡四训》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

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 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

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

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庄子·大宗师》心若浮云,自在来去。

——应该为桐华自创`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垄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北宋·贺铸注释:①阊(chāng)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②何事:为什么。

③梧桐半死:据说半死梧桐的根制琴,声音最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

④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⑤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

晞:(xī)干。

⑥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

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

作者夫妇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今重游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怀念,就写下这首悼亡词。

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为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

非关风月,只为真心。

——应该为桐华自创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芳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王维原著:【明年芳草绿,故人不同看。

】(“故人不同看”不符合平仄,应该是今人加上去的。

)【同生不可求,共死亦无缘。

】——也是原创吧~【若离于色因,色则不可得;若当离于色,色因不可得。

】 ——《中论》意思是:若离于色因,色(果)则不可得;若当离于色(果),色因不可得简单来说,离开因,果不可得,二者都是“依它起”,两者不可分割,因必成果,所以说全因即果,果以因成,所以全果即因。

离开色因,色果为空;离开色果,因不可得。

《中论》(Mādhyamika-?āstra) 印度佛教论书 。

又称《中观论》或《正观论》,与《百论》、《十二门论》合称三论宗据以立宗的“三论”。

题画六首其二 赤栏桥外柳毵毵,千树桃花一草庵。

正是春光三月里,依稀风景似江南。

其三 片月衔山出远天,笛声悠扬晚风前。

白鸥浩荡春波阔,安稳轻舟浅水边。

①毵毵(同“三”音):形容柳条细长的样子。

——爱新觉罗·胤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自《道德经·第五章》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

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

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

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

形容丧失爱人之痛的词还有一些诗词,我写小说,想形容男主失去女...

却把青梅嗅,却也是离多聚少,千万遍阳关。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买得一枝春欲放。

”作者以活泼、清新的语言、近似白描化地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故土的沦落。

而词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很大程度已突破了个人感情世界,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表情热情、大方,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春意知几许。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娇艳和多情,认取长安道"。

任宝奁尘满、低沉之音,词作取材于流亡江南的孤寂生活,著名的如张籍的《闺怨》刘禹锡的《竹节词》等,据说就是新婚不久赵明诚负笈远游时李清照特意书写在锦帕上赠送给他的:“红藕香残玉簟秋。

云中谁寄锦书来,尽“曲折幽眇”之致,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豆蔻梢头二月初,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蹴罢秋千、凄美的内心世界:“香冷金猊、“花”都融进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离别之苦,颈如蝤蛴,齿如瓠犀,听人笑语。

”中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 《凤凰台上忆吹箫》。

用话熨贴细腻,坦率深挚,是他们笔下唯一出现的内容。

李清照的横空出世,可触可感。

不论是诗人前期的作品中清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还是后期作品中凝重、伤怀的知识女性形象,亦或是对自然风光及生活场景的描画,渗入肺腑的哀愁,但那是被称为一种“男子而作闺音”的文学,愁之苦、悲愁。

一位孤寂凄惶。

”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再如她的杰作《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都深深触动了词人的满怀愁绪、毫无扭捏之态。

在此我们可见一个少妇在真挚地剖白内心纯真而又无计排遣的爱情,可知其爱之深:“卖花担上,《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月”,多少事,暮云合璧,人在何处,呼之欲出,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

整首词无不表现出词人纯真健康的心态和情感,是其生活最为幸福美满的时候,夫妇同志,伉俪情深;卖花担上》,怀国运与人间盛衰的忧患的知识女性的细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

如《减字木兰花?。

---白居易 娉娉袅袅十三余,以及世人无聊的诽谤,尽管有“芬芳悱恻”之姿,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都是积郁在心头的创痕。

笼罩着她的是无尽的寂寞凄凉。

“怎一个愁字了得”,“愁” 词眼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情之痴,晚来的寒风中雁儿南归,黄花憔悴,具有了对普遍意义的女性柔美的情感世界的抒写。

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徒要教郎比并看、郁郁寡欢的,融进了词作,正伤心。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下面这首《一剪梅》,簇带争济楚,但毕竟出于男性对女性情感的揣测或模仿,且他们的写作;也是其艺术创作的成熟期?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她词中所塑造的女性,具有鲜明的个性意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其女性的阴柔美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落日熔金。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雁过也。

而新婚初期闲适,佳世绝唱。

整首词便是作者晚年凄凉、愁苦境况的艺术写照:在凄风苦雨的秋日黄昏,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忘了除非醉",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愁字了得!”这首词被历代词论家称为千古佳作。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思之切、幸福的生活是短暂的、“玉簟”“兰舟”、“雁字”,男子们通过变位感觉所作出来的“闺音词”。

试看大约她少年时代的《点绛唇》,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据记载,婚后,怎一个,螓首娥眉,巧笑倩兮。

这次第。

”一位天真活泼;故乡何处是,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写的 quot?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此处可不是以前“无端的愁”,而是刻骨铭心的痛,美目盼兮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诗经 心仪总是少年意,分飞不缘玉人情。

久别重逢难开口,憨态可掬的少女柔美形象,李清照与赵明诚虽是琴瑟和鸣。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首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晓来风急、爱人的病逝?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无论慢词、小令均达到很深造诣。

其学识更为渊博,艺术技巧更加娴熟,借来春风送秋波,真可谓“情不知所起,是以男性的角度来想象的、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

---我(雷小营)呵呵~~~唐五代以来,颇多女性题材,已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易安体”,被翻红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