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曲联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



悬玄对联诗词曲画联:明月高悬千古镜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悬玄对联诗词曲画联:明月高悬千古镜

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

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

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

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词: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

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

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

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作词先要选择词调。

《词源》卷下附杨守斋(缵)《作词五要》,说作词之要有五:“第一要择腔。

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

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从,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

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

——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

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

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

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一见“新郎”二字,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

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

南宋词人史达祖,曾用以填制哀悼之词。

(1)根据前人记载分析:唐宋人书中凡言及词调声情,大致都可信。

如宋毛开《樵隐笔录》说:“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

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这也可见《兰陵王慢》末段的声情。

可惜这类记载,在唐宋人故籍中比较少见。

(2)根据唐宋词作品辩别:这可依《历代诗馀》(清康熙时沈辰垣等所编的一部词的总集,将唐宋以来的词依调分编)诸书,于一调之下许多词中,分析总括它的内容情感,若有十之七、八相同的,即大约可以断定此调是某类声情。

如《满江红》、《贺新郎》就可用这种方法断为豪放激越一类。

虽有例外,大致相差不远。

(3)根据凋中字句声韵体味:有些词情不易分析,或者有些作品感情错综复杂,可按照字句的声韵,进行揣度:大体上,用韵的位置疏密均匀的,声情必然较为和平宽舒;用韵过疏过密的,声情不是迟缓,便是急促;多用三、五、七言句法相间的,声情较舒畅;多用六字、六字句排偶的,声情则较稳重;字声平仄相间均匀的,情感必安祥;多作拗句的,情感必郁劲。

(4)根据作家流派和所处时代分辨:如豪放派词人,作词多...

浅说诗,词,曲,赋,对联的一些常识

浅说诗、词、曲、赋、对联的一些常识 诗 一)什么叫诗: 诗_ 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它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结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 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成为歌。

诗是最古老、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人类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古典诗歌形式采用逐句分行和押韵,现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已经极大丰富,伸缩性极强。

“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之直观体现或感悟.诗言志,诗传情。

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当时的心情故事,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句结而余味未尽。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人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

二)诗的分类: 按内容的性质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按语言组合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按是否押韵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时间先后可分为: 旧体诗和现代诗. 因为古体诗相对比较自由,在这里重点说说近体诗(格律诗)! 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韵脚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了韵脚之外,受到格律的既定格式限制。

2. 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一般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 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所谓几言,就是指一句中有几个字,五个字叫五言,七个字叫七言。

3.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 以用韵分类: 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且要在同一个韵部。

3.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4. 一般用平声韵。

四) 格律诗的基本格式 以七言绝句为例: 绝句的格律如下: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如首句押韵, 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如首句押韵, 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讲的是七绝句的基本格式,那么七律的基本格式又当如何呢?七律其实就是两首七绝的重叠,两首七绝的格式合并就是一首七律的格式,如: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如首句押韵, 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如首句押韵, 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关于平起式和仄起式,只看首句的第二个字,因为第一个字可平可仄,如首句是“仄平仄仄平平仄”,虽然第一个字是仄声字,但却是平起式的七言诗;同样,首句是“平仄平平平仄仄”,以第二个字看,它是仄起式七言 诗。

曾看到过有的人作诗,就把这一点给搞混了,以为第一个字是平声字就是平起式,第一个字是仄声字就是仄起式,这是错误的。

如果是五言绝句或五言律诗,则去掉以上句式中每句的前两字即可。

以上所讲的“平仄”,依平水韵,“上平”及“下平”是“平”声,“上去入”声是“仄”声;依中华14新韵(既依普通话),则“一声”及“二声”是“平”声,“三声”及“四声”是“仄”声。

五)格律诗的特点 格律诗,是一种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

由于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所以称为律诗。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律诗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有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传性。

它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

声律包括押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 律诗有五个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

如果仅六句,则称为短律,超过八句,即十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五律规定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

七律规定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

悬玄对联诗词曲画联:口天为吴

ISBN: 7-5034-1709-9 正书名: 诗词曲联写作技巧谈 副书名: 并列书名: 正丛书名: 当代文化丛书 附属丛书名: 正文语种: 分册号: 分册名: 主题: 诗词-文学创作-中国-文集;散曲-文学创作-中国-文集;对联-文学创作-中国-文集 分类: I207.2-53;I207.6-53 定价: 第一著作者: 黄新铭著 其他著作者: 版次及其他版本形式: 1版 开本: 20cm 装桢: 出版者: 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11 出版地: 北京 内容提要: 本书是本论文集,讲述诗词曲联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等等.

菁莪居诗词曲赋对联诗钟

《菁莪居诗词曲赋对联诗钟》作者: 于海洲出版社: 不详出版时间: 2001版次: 初版装帧: 平装开本: 大32开

诗词曲的区别

古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需要,创造了诗、词、曲这三类诗歌体式,并在各自体式中拥有不同的样式种类,可谓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诗歌是任何一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我国也是如此。

从《诗经》算起,诗歌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诗歌的形式也难以言计。

大而言之,诗可分为不大讲格律的古体诗和讲究格律的近体诗。

古体诗中又有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古乐府、新乐府)、民歌体、七言古诗、五言古诗等。

这种区分,除了时间上的不同外,在表达形式方面也各有不同。

它们总的特色是古朴、凝重,反映现实比较直接,表达形式自由。

近体诗包括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它们总的特色是精练、优美、含蓄,反映现实间接,格律严整,诗句间跳跃性大,绝句更强调蕴藉空灵的韵味。

唐宋后,词这一新的诗歌样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与诗并驾齐驱。

词由于要和乐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会上歌唱,因而比诗更讲究含蓄蕴藉、形式精巧、音调和谐。

词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中调与七言近体诗规模相近,分为上下两阙,但讲究变化,晓畅中见蕴藉,分隔中见整体;长调因其歌唱时一般节拍舒缓、篇幅较长,故又称慢词。

由于长调篇幅长,容量大(最长的《莺啼序》,256字),因此词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叙事、抒情、写景、议理从容展开,结构上讲究转折变化,浑成统一。

元代兴起的曲(元曲分为剧曲、散曲,前者指杂剧中的唱词,这里指后者),虽有配乐歌唱,承词而发展,但又别有风味。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

认识到这一点,再来阅读,不能不让后人佩服古人创造不同诗体的聪明才智。

对于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认识到,作过不少论述。

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国维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有的过于直观,如王士祯以晏殊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汤显祖《牡丹亭》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为例说明词、曲的不同;有的过于简单,如李渔认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

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诗、词、曲都是韵文,其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

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

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灵活,句中经常添加衬字等。

...

求关于"酒文化"的诗、词、曲、对联

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茶边话旧看几许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 好花半开 美酒微醺 对酒歌盛世 举杯庆升平 金凤飘菊蕊 玉露泣萸枝 菊花辟恶酒 汤饼茱萸香 开坛千君醉 上桌十里香 楼小乾坤大 酒香顾客多 捧杯消倦意 把酒振精神 人走茶不冷 客来酒尤香 勺盛九州菜 杯溶万般情 适意琴三弄 抒怀酒一杯 同饮幸福酒 齐绘四化图 香浮郁金酒 烟绕凤凰樽 欲祭疑君在 奠酒泪沾衣 嘻嘻哈哈喝酒 其他上联 叽叽咕咕谈心 小酌令人兴奋 狂饮使人发疯 饮量岂止于醉 雅怀乃游乎仙 薄奠几杯西凤酒 空留一点贡心香 陈酿美酒迎风醉 琼浆玉液透瓶香 大开酒肠使神醉 稍敞襟袍令心宽 登门亲尝饭菜美 过街留步闻酒香 短墙披藤隔闹市 小桥流水连酒家 断送一生唯有酒 寻思百计不如闲 风来隔壁三家醉 雨过开瓶十里香 海盟山誓期百岁 情投意合乐千觞 合家畅饮新婚酒 夫妇同吟比翼诗 合家共饮一杯酒 百卉同迎四季花 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酒果乐中秋 佳肴美酒餐厨满 送客迎宾座不虚 佳肴美酒君莫醉 真情实意客常来 椒酒千年歌大治 桃红万户颂新猷 借酒浇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长流 借酒浇愁愁难蟹 以酒助兴兴更浓 经济小吃饱暖快 酒肴大宴余味长 酒常知节狂言少 心不能清乱梦多 酒间吟诗字句香 醉后挥墨笔生花 酒香十里春无价 醉买三杯梦也甜 酒沿白雪春酿雨 半池秋水海涵量 酒欲醉人人不醉 花香袭我我自清 君子善饮贵斟酌 酒徒贪杯贱名节 六亲吊奠三杯酒 一室哀号四月天 绿酒红梅迎旭日 黄莺紫燕舞春风 琼浆玉液名天下 闻香不禁口流涎 三杯能壮英雄胆 两盏便成锦绣文 三杯入腹浑身爽 一滴沾唇满口香 笙歌曲中千家月 凤酒香里万颗珠 屠苏醉饮三春酒 爆竹联欢四化年 万户酒歌庆盛世 满天焰火旭春光 喜得天开清旷域 宛然饮得桂花酒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新丰主人 储光羲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

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高适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燕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

薄暮途遥归不归?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晨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重经巴丘 张继 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

诗句乱随青草落,酒肠俱逐酒庭宽。

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冥微梦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风回首泪阑干。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中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

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