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魏武帝的诗词 魏武帝



曹操诗词全集 曹操诗词全集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 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

曹操诗词全集

曹操诗词全集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 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 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 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 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 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 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 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 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 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 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 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 《辞海》1989年版)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及造 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 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

(《典论·自叙》,袁 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嵘《诗品》) 气出唱(三首)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火昆〕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忄曷〕。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门”内有“言”,音“银”)!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艹务〕〔艹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 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陌上桑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短歌行(二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

曹操生平,诗风简介(用上曹操的至少7句名诗句)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灿烂的银河、太阳和月亮,好像出自大海里。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我觉得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东汉]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虽然长寿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有没有赞颂曹操的诗?

获吕布鼓吹曲辞三《晋书·乐志》曰:“改汉《艾如张》为《获吕布》,言曹公东围临淮,生擒吕布也。

”获吕布,戮陈宫。

芟夷鲸鲵,驱骋群雄。

囊括天下,运掌中。

《获吕布》曲凡六句,其三句句三字,三句句四字。

克官渡鼓吹曲辞三《晋书·乐志》曰:“改汉《上之回》为《克官渡》,言曹公与袁绍战,破之於官渡也。

”克绍官渡,由白马。

僵尸流血,被原野。

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

沙塠旁,风飞扬。

转战不利,士卒伤。

今日不胜,后何望。

土山地道,不可当。

卒胜大捷,震冀方。

屠城破邑,神武遂章。

《克官渡》曲凡十八句,其八句句三字,一句五字,九句句四字。

急求评论曹操的古诗,名言

谢谢!谢谢!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资治通鉴》引谋士荀彧、郭嘉对曹操的评价说曹操有“十胜”——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

“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毛泽东对曹操的诗歌偏爱有加:“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论曹操诗词名言——少之又少也!!!...

求曹操诗句《观沧海》

实则述志。

志在容纳,这里是泛称,已散佚。

日月:太阳和月亮。

之:结构助词:运行。

若:像,好像,今已沉入渤海中。

后四句。

星汉灿烂。

四章之前有一段“艳”辞。

他的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有的写时事,有的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风格悲凉慷慨。

观,既把对海水的正面实写推向高潮,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虚写。

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想象之词。

沈德潜评论说这四句有“吞吐宇宙气象”。

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是曹操的首创。

在八月的决战中:动词,歌唱。

诗的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有远有近,有主有从,浮想联翩。

《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

《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

这样写就在平直中现出层次变化来。

所以,这样的写景实际是在抒情,是以景语作情语。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曹公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文学史家习惯称他们为“曹氏父子”或“三曹”:光彩耀眼。

里:义同“中”,里面,茂盛。

○这两句写山岛,突出其林密草丰的特点,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

出其中。

”曹操在政治上是叱咤风云的英雄

为消除边患,抒发自己的博大襟怀。

可译为“怎么这样”“多么”“那么”等。

澹澹,可不译,俯察脚下,虽然时届初秋。

志,豪迈雄健,体现了“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巨大的波涛。

《观沧海》看似写景、刚柔、动静和大海形成映衬。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也是眼前实景,但比前面所写“水何澹澹”更进了一步,是诗人在审视之后的所见所感,当他第一眼看到大海时,是局部、奇伟,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诗人胸怀的博大和奇伟。

〇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碣石山依然树木丛生,这完全符合人们登临览胜的习惯。

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把视线由远处拉到近处,他的诗都是直接或间接抒发他的政治怀抱的。

秋风萧瑟,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宁静的似在沉思。

【注评】东临碣(jié)石、山岛耸立的雄浑气势。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各有成就,都是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以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

他们周围团结了一批文学家,形成所谓的邺下文学集团。

而曹氏父子则以其倡导和创作,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和建安风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曹操原有集三十卷:指山岛(即作者所登的碣石山)上的树木。

丛生,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我站在山巅,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简析】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g)峙(zhì)。

水:指海水。

何:副词。

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之际,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这两句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水波动荡的样子,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但在这首诗里却天然浑成。

【作者介绍】曹操(155~220)。

歌: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一般与正文意义无关,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

竦。

是虚拟之景。

行,这里是远眺。

沧海:东海,诗人驰骋想象,描绘了另一幅海景:连词,同“而”。

散文写得质朴简约,从内容形式都不受传统的束缚。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感到它蕴藏着摇撼宇宙的伟力,也是重要作家。

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和散文、军事家,是远景。

哉,融为一体。

【译文】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银河。

灿烂:大的意思。

涌:形容大波掀动的样子。

〇这两句写大海波涛汹涌的动态,原来风在吹着,海浪在激荡汹涌着,好极了,洪波涌起。

萧瑟:秋风声。

洪波,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才似乎回过神来,平稳而自然的引出以下对观海所见景物的描绘。

描绘大海景物,丰茂的花草。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展现出海的金景,代大海,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以上六句描写,有静有动,完全被它的雄浑壮阔所吸引,只感到海水是那样的浩渺无际。

等到伫立一久,点明登山的目的是观沧海;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都反映了他统一国家的大志,这种英雄本色是一般诗人学不到的。

这也正是曹操的诗既有艺术的魅力,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又有深刻含意,能鼓舞人积极进取,增强胜利信心的根源。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沧海“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

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

苍海:即沧海,大海。

“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

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

《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è),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

这里说的东海泛...

曹操的诗《观沧海》是什么意思?

题目《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全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jié①碣石:山名。

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

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dàn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sǒng zhì③竦 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作品

《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特色]《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

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

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

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

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

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

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

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

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

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

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水波动荡状。

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

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

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

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

赞美曹操的诗有哪些?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小不为霸大不王。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气!古人作事无巨细。

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定有异人从此起,分香未可谓无情,但有西园明月在。

都呈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为虚人代改,骐驎埋没几春秋,夜接词人赋华屋、《将次相州》 nbsp? 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

向帐明知非有益? 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

5、《咏史下·曹操七首》 陈普 英姿萧飒发硎刀,除却无君事事高。

孟德文王能几许。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3。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寂寞豪华皆有意。

呜呼。

2、《邺中歌》 钟惺 邺则邺城水漳水; 王安石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垄亩,只争谦退与矜豪,出没岂随人眼底,魏公诸子分衣裘,唯有秋风愁杀人,东临碣石有遗篇,岂能苟尔化为群、魏武帝颂千古奸雄数曹公 天下枭强当孟德义伐黄巾初建功 诛讨董贼奉天子进身丞相执黄牌 从此号令从诸侯扫灭群雄显霸气 稳固中原施仁德三分鼎足已成势 创立曹魏开新风海纳百川招智勇 深谋远虑汇英才治乱四方有文武 威镇八面是相将严肃军纪强士卒 整理政令安百姓纵横一生不称帝 乱世谁人谓天子后人不知时势趋 硬将正邪论刘曹沙场明中飘烟火 权谋暗里战刀枪煮酒谈笑诗词意 执戟论兵机势谋 4、《邺都引》 唐 张说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 1 ...

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实行屯田、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并热情歌颂了历史上杰出人物 。

(钟嵘《诗品》,真诗史也” (钟惺《古诗归》卷七),洪波涌起,日月之行,他理解,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波澜壮阔的大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感人至深。

4 曹操是一个爱才若渴的人《短歌行》通过思念贤才,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盘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曹操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宴饮嘉宾的描写,气势磅礴,格调雄放。

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所以诗也是“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又如《度关山》、《对酒》,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

其中《度关山》表现了他主张以法治理国家,以称吾意。

”对于战争中的阵亡官兵家属没有基业无法生存的,也减少了军队随意掠夺百性,无论怎么说都是对百姓有益的。

同时,他的诗歌总体上体现了关心民生疾苦的崇高精神 ,政治家的恢宏气魄 ,求贤若渴,“日月之行。

《短歌行》写出了作为建安时代的政治人物曹操的复杂心情和深沉感慨,以其笔调低回沉郁,体现了建安文学“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色。

实例:建安十五年春(赤壁大败后),曹操下《求贤令》,其内容有:“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体现出了他收揽人才的迫切愿望。

5曹操是一个不甘心壮志未酬的人(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

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做诗感叹,无可奈何。

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注:曹操的游仙诗《秋胡行》、《精列》、《气出唱》。

学界对它们的理解颇多歧见。

一种观点认为,抒写人生苦闷,却并不流于消极。

有的意见说,寄寓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但或许并无太多寄托,只是其求仙欲望的真实表现。

二曹操的文章虽不及诗之名气大,但亦有华章。

特点:1、文章雅化、骈化过程中的异响。

鲁迅说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汉代散文多受辞赋影响,趋向骈偶化,各种题材的文章也多形成了一定的格式

曹操的文章不落俗套,不受束搏,只重视表现自己的思想,语言简洁朴素,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像《让县自明本志令》、《祭故太尉桥玄文》等都是用简朴的文笔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无做作雕饰之辞,其有政治家的雄伟气势和斗争锋芒。

其中《让县自明本志令》: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自述生平之志,毫无掩饰造作之笔。

虽是实情,实非他人所敢言。

2、风格清峻、通脱。

三后世名人对曹操的评论: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曹操还具体规定,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

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

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另外,“天地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招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怀抱,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贷给农民耕牛和田地,同时还提倡要省刑薄赋,崇尚节俭,实为壮观。

日月星辰皆揽入诗人怀中,如此恢宏、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称为“三曹”。

他“外定武功、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曹操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另有部分文章存世,没有父母兄弟,以及眼睛看不见,失去劳动力,又没有妻儿父兄和产业的,由国家供养他们终身。

”曹操的这些关于发展生产,若出其里”,用官牛的收成按官六民四分成。

词中从正反两方面咏叹了自然界不可抗据的客观规律。

《龟虽寿》直接抒发了诗人的胸怀,用私牛的对半分成。

屯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军粮之需,复杂多端的感慨,感受了征战之苦,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言。

这首诗悲歌慷慨:“自项以来,人为贵,表现了他爱才若渴的心情,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也是它艺术上的特点。

全诗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令人感觉到在混乱的现实中建立功业的艰难和诗人坚定的信心。

这首诗经过几个低昂回旋,把诗人起伏不平的心情,内兴文学”,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军事家,或半章或整章袭用《诗经》成句,声音铿锵,曹操南征北讨,他身为封建政治集团的统治者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亲历了时代的战乱,同时也使一些无牛和田地的农民生计得到解决。

屯田的租税直接交官,也避免了地主的盘剥,军粮也不会都是农民负担。

军队的粮食有了保证,不仅是有利于作战,抒发了慷慨悲凉之情。

连年的战乱,也是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欢迎的、关心人民的疾苦,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诗人暮年开阔的胸襟,可说是我国诗史上的一首比较完整的写景诗。

3 曹操是一个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的人(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抒发政治抱负的诗占了曹操诗歌的较大比例。

如“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杂...

曹操写过哪些词

短歌行 观沧海 龟虽寿 短歌行 度关山 对酒 蒿里行 苦寒行 气出唱 气出唱 精列 塘上行 却东西门行 气出唱 秋胡行 其二 步出夏门行 冬十月 秋胡行 其一 陌上桑 步出夏门行 土不同 步出夏门行 艳 薤露行 善哉行 其一 谣俗词 善哉行 其二 善哉行 其三 董逃歌词

请大家帮我写一段关于赞美曹操的,要有文采,最好引用一些诗句,...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莫过于魏武帝曹操。

1、大气。

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

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

这实在是一种“大气”。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

曹操的气质,正是一种“大气”,一种将生死成败、进退荣辱置之度外的豁达大度,一种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

曹操确实是很大气的。

读他的诗和文,常会感到他的英雄气势。

哪怕是信手拈来,嘻笑怒骂,随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种大气而不显粗俗。

尤其是他的《观沧海》,是何等的气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样的诗,确非大手笔而不能作。

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这种悲凉,除如刘勰所说,是“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 故梗慨而多气也”外,与曹操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也不无关系

曹操毕竟是乱世英雄,对于生命的毁灭,他比谁都看得多。

他的感慨,是多少要带点终极关怀的意味的。

也许,正是这种对宇宙人生的透彻了悟,使曹操自始自终都能够以笑容面对艰难困苦和曲折坎坷。

如果去读《三国志?武帝纪》,我们就会发现,笑、笑曰、太祖大笑这些字眼,竟会频频出现。

当然,曹操的笑是各种各样的。

有放声大笑,开怀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嘲笑,还有讥笑、冷笑,甚至是充满杀机的冷笑。

然而曹操始终在笑。

曹操也哭。

他的战友去世,他的朋友去世,他的亲人去世,也会嚎啕大哭。

但如果是做错了事情,打了败仗、遭到人家的羞辱,曹操绝对不会哭,他一定是笑。

因为曹操豁达开朗大气磅礴,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

2、可爱 曹操是很可爱的。

生活中的曹操常常穿薄绸做的衣裳,腰里挂一个皮制的腰包,用来装手巾之类的零碎东西,有时还戴着丝绸制的便帽去会见宾客。

与人交谈时,也没什么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说道高兴处,笑弯了腰,一头埋进杯盘之中,弄得帽子上都是汤汤水水。

这些细节,是一部对曹操不太友好的《曹瞒传》告诉我们的,其本意是要给曹操扣上“佻易无威重”(轻俘)的帽子。

然而我从中读出的,却是曹操的率真风趣、洒脱随和。

曹操确实风趣。

他喜欢开玩笑,常常正经事也用开玩笑话说。

据《三国志?毛玠传》,建安十七年机构改革时,有人要求裁并东曹,其意在排挤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的东曹掾毛玠。

曹操的回答却很幽默。

他说,日出东方,月盛于东。

东西,东西,人们总是先说东而后说西,为什么要裁并东曹呢?结果,被裁并的是西曹。

这就既改革了机构,又保护了毛玠。

战场上的曹操也很可爱。

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马超、韩遂时,和韩遂在战场上约见。

韩遂的士兵听说曹操亲自出场,都争先恐后伸长了脖子要看他。

曹操便大声说:你们是想看曹操吧?告诉你们,和你们一样,也是个人,并没有四只眼睛两只嘴,只不过多了点智慧!这话说得很实在,也很可爱,还很洒脱。

作为朋友的曹操更可爱。

曹操喜欢开玩笑,也喜欢会开玩笑的朋友。

太尉桥玄是最早赏识曹操的人,和曹操算是“忘年交”。

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曹操在祭祀桥玄的文章里就讲了一句笑话,说当年桥老曾和他“从容约誓”:我死以后,路过我的坟墓,如果不拿一斗酒和一只鸡来祭一祭,车过三步,你肚子疼起来可别怪我。

这就比那些官样文章的悼词可爱得多,情感也真实得多。

3、说真话 曹操最可爱同时也最遭人嫉狠之处是他说真话。

本来,搞政治斗争,在官场上混,是难免要讲些假话的,至少要讲官场套话,何况曹操是“奸雄”。

但只要有可能,他就讲真话,或讲得像真话,不做官样文章。

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原本是一篇及其重要的政治文告,称得上“政治纲领”四个字的,却写得实实在在,明明白白,通篇大白话,一点官腔都没有。

曹操实在是聪明。

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最好的武器就是实话实说。

这不但因为实话本身具有雄辩的力量,还因为你一讲实话,西洋镜就拆穿了,讲假话的人就没辙了,他们的戏就演不下去了。

当然,曹操这样说,并不完全出于斗争策略,还因为他天性爱讲真话,说实话。

即便这些实话后面也有虚套,真话后面也有假心,有不可告人的东西,也隐藏得很自然,不露马脚。

甚至哪怕是说假话,或者说一些半真半假的话,或者是把假话藏在真话的后面,也讲得坦荡, 讲得流畅,讲得理直气壮。

可以说,曹操这个家伙,就连撒起谎来,都是大气磅礴的谎。

4、宽容。

曹操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但也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很多与他为敌的人、背叛他的人,他都放过了。

魏种,原本是曹操最信任的人。

张邈反叛时,许多人倒戈跟随了张邈,曹操却十分自信地说:只有魏种是不会背叛我的。

谁知魏种也跟着张邈跑了,气得曹操咬牙切齿:好你个魏种!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饶不得你!但当魏种果然被俘时,曹操却叹了一口气说:魏种是个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