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中华古典诗词 中华诗词的魅力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鉴赏古典诗词,不过几个步骤,和几个出发点。如果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按课堂老师的走,如果是个人兴趣爱好,那么就要涉及到一些东西上了。古人有“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典故,没有必要去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鉴赏古典诗词,不过几个步骤,和几个出发点。

如果为了应付考试,那么按课堂老师的走,如果是个人兴趣爱好,那么就要涉及到一些东西上了。

古人有“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典故,没有必要去苛求那些专业的鉴赏手段,你能从诗词歌赋里与作者产生共鸣感,那么你就鉴赏到了。

如何产生共鸣?窃以为,一、了解其背景及历史年代,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情怀是不一样的;二、诗歌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当时机遇。

了解了这个才能知道作者是用诗词歌赋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三、了解修辞手法,中国人含蓄,大多不会平铺直叙大多是借以抒情,这类的诗词歌赋那么就有深度了,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才能看懂看透。

四的话,可以作为多出的一种辅助参考,看看作者的平生,有利于把握他的性格,从而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个人理解就是如此,彼此学习,可以交流经验。

中国很美的100句古典古诗词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佚名《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三五七言》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佚名《凤求凰琴歌》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郑愁予《赋别》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三五七言》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纳兰性德《虞美人》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梁启超《台湾竹枝词》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徐干《室思》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18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24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张仲素《燕子楼》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张可久《塞鸿秋》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折桂令》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冠《蝶恋花》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佚名《诗经唐风绸缪》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文廷式《蝶恋花》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李商隐《无题》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况周颐《减字浣溪沙》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欧阳修《玉楼春》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佚名《诗经周南关雎》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辛弃疾《摸鱼儿》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苏武《结发为夫妻》48寻好梦,梦难成。

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聂胜琼《鹧鸪天》49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柳永《昼夜乐》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席慕蓉《印记》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范成大《车遥遥篇》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戴叔伦《相思曲》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5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敻《诉衷情》5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5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5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乐婉《卜算子》6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白居易《浪淘沙》61玲珑骰影埠於梗?牍窍嗨贾?恢?浚?峦ン蕖堆盍?Α?6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邵瑞彭《蝶恋花》6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玉楼春》6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曹雪芹《终身误》65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周邦彦《玉楼春》66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豆词》6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6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冯小青《怨》69锺情怕到相思路...

简述中国古典诗词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是被本民族绝大多数成员认同、接受和追求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这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本质、思想感情在精神状态上的集中反映。

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一个民族不可能自尊、自立、自强。

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攒下”的精神财富。

如何发挥中华民族精神在建设国家中的作用,是百姓非常关心的大事。

中华民族精神是立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

我们要培育和滋养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强自立的精神。

在改革开放、与国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华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培育着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它不但可以转变为巨大的物质技术力量,还可使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时代精神,是深深熔铸在人民心中的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潜移默化,比如“散”,就是把主观意图散在若干细小的事物之中,情节之中;还有“渗”,即把主要目的渗透在若干活动的细节之中;又如“糅”、“恒”、“暗”,可以将主要精神糅进若干过程之中,将工作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把主要要求融化在若干常被人熟视无睹的工作之中。

潜移默化能做到润物无声、渗物无痕、耳濡目染、跬步前进、不知不觉、点滴渗漏,集小成为大成。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上,中华民族堪称最伟大的民族。

她的伟大,不仅在于她勤劳勇敢的人民,壮丽秀美的山河,更在于她孕育了对人类文明曾经发生深刻影响并将永远产生巨大影响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和之美

讲“中和之美",首先得从“中和”这一范畴说起。

“中和”,由“中"、“和”两字组成词组,“中",《说文解字》云:“中,内也,从口l,上下通也。

”段玉裁《注》日:“然则中者,别于外之辞也,别于偏之辞也,亦合宜之辞也。

”《中庸》谓:“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谈到“中”这一范畴时说:“此须自心体认出来。

非言语所能喻。

中只是天理。

日,何为天理?日,去得人欲,便识天理。

日,天理何以谓之中?日,无所偏倚。

"陆象山说:“中之为德,言其无适而不宜也。

”可见“中"之涵义,是与两端相对而言的。

从道德上说,“中",就是公正、而合乎天理人情之正道;从方法上说,“中"指一种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状态;从行为上说则是合理、合宜、恰如其分。

总之,“中”可以看作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标准

“和”,《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和",相应也。

《广雅》日:“和,谐也”。

《辞源》中解释“和”有和顺、和谐之意。

“和''这一范畴早在西周末年就已出现。

据《国语·郑语》记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把“和”与“同"加以区分。

所谓“和"就是性质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后来齐国的晏婴又进一步对“和"之涵义加以解释,据《左传》召公二十年记载:“公日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日‘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公日:‘和与同异乎?’对日:‘异和如羹焉。

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

’宰夫和之,齐之以味……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

清浊、小大、短长,急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 由此看来,“和”与“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同”是多件相同事物的相加,事物不会得到质的飞跃,而“和"则是强调不同事物的有机组合与统一,与多件相同事物的相加及不同事物的简单拼合是有很大分别的。

因为它是在保证各样事物同步发展的同时,加强它们之间的和谐统一性,不会造成此消彼长的局面。

儒家学派继承了春秋时期的“和"之思想。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叶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讲:“孔子的整个美学就是强调‘和’。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尚义,所以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和则固无乖戾之心,只以无乖戾之心为和,恐亦未尽。

若无中正之气,专以无乖戾为心,亦与阿比之意相邻……中正而无乖戾,然后为和。

”固实际上,孔子判定入的德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合于“和”的标准。

老子也讲“和”。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音声相和”,都是讲阴阳、矛盾双方对立中的统一,达到和谐的程度。

这与儒家所讲之“和"有所不同。

在这里,老子所讲之“和"应该有四层含义:“和”,和谐,阴阳矛盾双方对立中的统一,促成一个多样性的统一体或对立面的和合体;其二,“和",调和,不同的因素协调、和解,用之维系着事物从内到外的有序运转:其三,“和",则是此后本文将要涉及的“中和”之说,正是强调“适度”、“中节”,也是讲求“以他平他"的制衡功效;四,便是“和合”之意,即:“天人合一”、“阴阳有序''之意,是矛盾双方此消彼长的变异,是矛盾双方运动转化的目标与归宿,既相反又相成,既相竞亦相用的结果,是矛盾双方合而归一的新的结果。

在先秦典籍中,“中”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二是指适宜、合适、恰到好处、符合一定的标准;三是指人心、内心,泛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而“和",也有着四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整体中的平衡,二是差异中的协调,三是纷繁中的有序,四是多样性的统一。

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中”与“和"是密切关联的。

“尚中贵和”的思想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所在,其精妙之处就在于通过“用中”、“执两”来达到和谐之目的。

这样看来,可以把“中”当做手段与方法,“和”则为目的,也是衡量“中"之标准所在。

“中”、“和"二字的内涵源远流长,但二者首次结合却是在《中庸》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着,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中谈到的中和思想,是针对人的情感来说的,喜怒哀乐未表现于外就是“中”,将感情抒发而符合一定的礼数,就称之为“和",假如能够保持住“中和"的态势,则会社会秩序井然,万事万物得以兴旺发展。

从抒发感情的角度来说,儒家所倡导的“中和''观反对极其极端的情绪,而是更为提倡一种含蓄的,有节制的感情抒发。

道家之中和侧重于人与自然关系上,顺应自然之发展,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儒家讲“中和”,是“中庸"的一个分支范畴。

“仁"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以“仁义"之心去爱人,“推己及人”以成“仁”,是儒家思想追求的总的目标;而“礼”,则是儒家规范各种思想、行为的手段。

作为儒家学术的核心,“仁”包容了众...

中国古典诗文中的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双鲤:代指书信。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三更归梦三更后,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此花开尽更无花: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一声声。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为有暗香来。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

莲:“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能触发往事如烟、高洁品格的追求,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由于“莲”与“怜”音同,劝君多采撷。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言浅而意深。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此物最相思。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

熏笼玉枕无颜色、动物类 猿猴,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

梅: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慎勿作桃李,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青”即“清”: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俄然觉,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

如“鸿雁几时到,珠帘不卷夜来霜。

”早在花开之前。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

鹧鸪鸟,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卧听南宫清漏长,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

2,春来发几枝,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遍绕篱边日渐斜: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只有香如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鸡。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

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

我是一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喜欢读诗,写诗,背诗。

自从人类群居集体生产和生活的时候开始就有诗歌产生了,诗歌,记录了人类的每一步发展,描写生活,歌颂美好,歌颂爱情,赞美圣贤或批判丑恶。

从魏晋风度到大唐盛世,诗歌更是达到了顶峰,优秀诗人层层辈出。

诗与词也是齐头并进。

到了宋代,词的发展也是登峰造极。

我欣赏古诗词就是从最早的诗经读起,以诗歌来探寻古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

诗词把中国的文明与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通过欣赏古典诗词,更加了解了文明古国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

欣赏诗词要了解诗词的出处,社会背景和诗人所著诗词的艺术形式和高度,也读一读诸如【人间词话】解析类工具书,通过它更能广泛和深入的解析诗词的艺术形式,艺术高度,和社会意义。

这仅是个人的一己之见,希望能给予借鉴。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名句

宋词经典 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西夏不敢进犯,说:“范老头子胸中有数万甲兵”,范老头子胸中也有绝妙好词,也有“燕然未勒”的悲慨苍凉之情。

2.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首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为后来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一场作了环境的铺垫。

末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让我们明白范仲淹不仅仅是贤臣、是武将,也是平凡人。

3。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太平宰相晏殊,“未尝一日不宴饮”,美酒弦歌之后,晏殊就挥毫填词,旋即粲然词章就诞生了。

《浣溪沙》正写如此生活,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则道尽了古今人心。

4.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写闺中人秋日怀思,没有锦绣铺排,但却深婉含蓄,风流蕴藉,读之幽怨袭心,余韵萦口。

5.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词中善写“影”,故号“张三影”,这阙中“云破月来花弄影”名噪一时,王国维评价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 6.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任工部尚书时写此篇,因篇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此句用一极俗之“闹”字却展现杏花满树锦簇花团生机盎然的盛景。

8.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一首词中两出名句的并不多,欧阳修这首上阙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堆砌重叠而浑然不觉;下阙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问得无理而情韵毕至。

10.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么凄美深切的感情,难怪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了。

11.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这首词不仅仅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气象不减唐人高处,那落日楼头的羁旅情怀同样有独胜之势。

1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描绘钱塘繁华的词流传到金地,金主完颜亮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便兴起了“投鞭断流,立马吴山”的南侵野心。

13.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伤离怀人,满纸愁云,却无一字空愁。

回忆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不经意成了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1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比曹操、周瑜、诸葛亮更伟大、他不费一兵一卒,用两篇赤壁赋,一首怀古词就将赤壁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化的石碑上,让滚滚东去的大江永远因之而吟唱。

15.苏轼《江城子·记梦》 患难相知10年的亡妻王弗来到了苏轼的梦中,被泪水浸透心灵的苏轼再也不能入眠了,他写下这首致另一个世界中的爱人的心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日读之,谁不潸然? 16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最具苏轼豪放特色的一首词,威武雄壮,风驰电掣,粗犷豪迈,气势沉雄,“老夫聊发少年狂”竟然要“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了。

苏轼称自已的这首词“颇壮观也”。

1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下写中秋的词,自苏东坡一首浑然天成、潇洒出尘的《水调歌头》,都可以作废了。

18.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自然之路、人生之路都会有阴晴风雨,苏轼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旷达。

19.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从“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的苏轼来到黄州,亲友绝交,疾病连年,饥寒交迫,人们相传苏轼已死了。

苏轼寂寞地痛苦地活着,“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就是苏轼,苏轼的品格。

20.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山抹微云,天连(一作黏)衰草,画角声断樵门。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少游词真乃清丽淡雅,气韵不衰。

21.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在写牛郎织女爱情主题的作品,此篇独高一筹。

其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既是对牛郎织女爱情的经典描绘,也成为后代情人的口头禅。

22.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古人有以山喻愁的,有以水喻愁的,贺铸的愁呢?“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时人号之“贺梅子”即由此来。

2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春芳凋谢、美人迟暮已是一个老而又老的主题,可是到了李清照的手里,写来轻灵新巧,却又凄婉含蓄。

其中的“绿肥红瘦”则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24.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是一个薄雾浓云的重阳节,与丈夫异地相处的李清照的思绪也更浓重了。

黄昏的菊花酒太淡了,那是因为愁太浓了,愁可销魂,于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从来没有这样写词的,从来没有这样写愁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字连叠,创意出奇。

词中诉愁,渐深渐浓,到最后只成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6.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是向以婉约著称词坛的李清照并不婉约的一首作品。

27.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有心人读一遍就可以背下来的好词:“红...

中国古典诗歌中蕴含哲理的诗句

七、 忆秦娥十首1.言 志志难挫,鹰击长空万里阔。

万里阔:力挽北斗,气吞日月。

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

勇求索:披荆斩棘,赴汤蹈火。

2.少 年天将晨,雷声滚滚震忠魂。

震忠魂:倾洒热血,造福万民。

熊肝虎胆尚铄今,捷报纷飞传佳讯。

传佳讯:今日少年,明朝伟人。

3.中 年天将午,鹏程万里任崎岖。

任崎岖:文能降龙,武能伏虎。

百万壮士从天出,奋臂为我击天鼓。

击天鼓: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4.老 年天将暮,凭栏望断天涯路。

天涯路:日薄西山,大江东去。

动如流水静如玉,天公劝我天边住。

天边住:瑶台一梦,大彻大悟。

5.送 年北风寒,北风南去何时还?何时还:才弃孤帆,又登客船。

如烟往事成笑谈,神州亿万尽欢颜。

尽欢颜:爆竹声起,又是一年。

6.题芙蓉锦鸡图歌声淳,闲却梅花一曲琴。

一曲琴:与君一别,泪雨倾盆。

泉城旧事成烟云,报晓雄鸡待良辰。

待良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7.春泉小隐图天光寒,铁骑千里斗愚顽。

斗愚顽:星河欲转,力挽狂澜。

壮别泉城何时还?齐鲁英豪尽少年。

尽少年:壮心所向,一往无前。

8.山雨欲来图乾坤重,乾坤留下多少梦?多少梦:峥嵘岁月,生死与共。

青山依旧伤别情,百万壮士从君令。

从君令: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9.将 军 吟枪如林,立马横刀尽忠纯。

尽忠纯:战鼓声急,呐喊声频。

将军雄风何处寻?岁月峥嵘展经纶。

展经纶:足蹬大地,手摘星辰。

10.垓 下归天难,杀气腾腾剑光寒。

剑光寒:力拨青山,气盖中原

欲渡江东却无颜,四面楚歌歌声残。

歌声残:逐鹿问鼎,恨地无环。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动物类 猿猴:哀伤,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天涯共此时,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失意,人生,晓风残月”三句。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高洁品格的追求。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追求 鱼:自由,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鹄,漂泊 乌鸦,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事业的挫折。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竹、卧听宫漏的情景、“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梅,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故乡的象征。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隔千里兮共明月。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

王安石《梅花》。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今宵酒醒何处,新陈代谢。

绿叶。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到黄昏:指家乡风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飘零,伤感 鸟,也是咏自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杨柳岸,坐看牵牛织女星,遍绕篱边日渐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只留清气满乾坤:“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