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庐江诗词试题 古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



谁知道念奴娇的诗词啊 【作品名称】念奴娇·赤壁怀古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姓名】苏轼 【作品体裁】宋词 【诗词原文】 大江(1)东去,浪淘(2)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3)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谁知道念奴娇的诗词

作品名称】念奴娇·赤壁怀古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姓名】苏轼 【作品体裁】宋词 【诗词原文】 大江(1)东去,浪淘(2)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3)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4)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5)。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6)公瑾当年,小乔(7)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8)。

羽扇纶(guān)巾(9),谈笑间,樯橹(强虏)(10)灰飞烟灭。

故国(11)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12)。

人生(13)如梦,一尊(樽)还酹( lèi )(14)江月。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大江:长江

(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

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

现在人教是用“樯橹”。

)(现有教材作“樯虏”“强虏”)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a(二声),花白义。

古代没有“花”这个字,只有“华”这个字,“华”在古代有“花”这个字的义项,后来才有了“花”这个字,但在一些较早的文言文或者成语中,我们是见不到“花”字而只有“华”字。

这里作通假字“花”。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尊:同“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注:一尊还酹江月,“还”字的读法 古时读音是 huán 。

其实就是在现代,稍早一点——比如1960年代,也是只有一个 读音,没有普通话中“hái”这个读音。

也就是说,在用于“归还”的“还”时,读作“huán”,在用作“还是”、“还有”这一义项时,仍然读作“huán”。

事实上在古诗词中没有“还是”、“还有”的用法。

hái这个读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说中开始出现的。

如《红楼梦》第五十回:“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此外,就是在“一尊还酹江月”中,“还”也不是现代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的 一尊“更”酹江月(“还”有“更、更加”的意义)。

试想,“人生如梦”,怎么 一尊“更”酹江月呢?这里“还”是“回还”的意思,不是人回还,是人的“神思”回还,从梦中回还,醒来。

杯中尚有余酒,何不一酹江月?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还”(繁体字为“还”),也只有一个读音: 卷二 辵部 还 复也。

从辵瞏声。

户关切 户关切,切出来就是“ huán” 。

注:其他版本。

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间。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后人书法作品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苏轼的诗词及介绍~一定要有主要诗意和注释~】作业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⑴东去,浪淘⑵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⑶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⑷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⑸.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⑹公瑾当年,小乔⑺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⑻.羽扇纶(guān)巾⑼,谈笑间,樯橹(强虏)⑽灰飞烟灭.故国⑾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fà)⑿.人生⒀如梦,一樽还(huán)酹(lèi)⒁江月.作品注释 ⑴大江:指今天的长江.⑵淘:冲洗,冲刷.⑶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⑷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⑸雪:比喻浪花.⑹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回忆.⑺小乔:乔公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⑻英发:英俊勃发.⑼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⑽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现在人教是用“樯橹”.)(苏教版作“强虏”)⑾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指假战场黄州.⑿华发:花白的头发.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⒀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⒁尊:通“樽”,酒杯.⒂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注:一尊还酹江月,“还”字的读法古时读音是 huán.其实就是在现代,稍早一点——比如1960年代,也是只有一个 读音,没有普通话中“hái”这个读音.也就是说,在用于“归还”的“还”时,读作“huán”,在用作“还是”、“还有”这一义项时,读作“hái”.事实上在古诗词中没有“还是”、“还有”的用法.hái这个读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说中开始出现的.如《红楼梦》第五十回:“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此外,就是在“一尊还酹江月”中,“还”也不是现代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的一尊“更”酹江月(“还”有“更、更加”的意义).试想,“人生如梦”,怎么 一尊“更”酹江月呢?这里“还”是“回还”的意思,不是人回还,是人的“神思”回还,从梦中回还,醒来.杯中尚有余酒,何不一酹江月?在许慎[1]的《说文解字》中,“还”(繁体字为“还”),也只有一个读音:卷二 辵部 还 复也.从辵瞏声. 苏国龙书法作品《赤壁怀古》户关切户关切,切出来就是“ huán”.注:其他版本.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间.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心情.[3]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黄东雷草书《赤壁怀古》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

李白的所有诗的题目

.,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后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

诗词赏析,题目是【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色昏暗听猿猴啼叫声声都带着悲愁,苍江夜里水流湍急。

风吹得两岸的树发出声响,月光照着江中这一叶孤舟。

建德不是我的故乡,怀念扬州的老朋友。

还是把我这两行热泪,寄给遥远的海西头的朋友。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详解: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

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品名称】念奴娇·赤壁怀古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姓名】苏轼 【作品体裁】宋词 【诗词原文】 大江(1)东去,浪淘(2)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3)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4)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5)。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6)公瑾当年,小乔(7)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8)。

羽扇纶(guān)巾(9),谈笑间,樯橹(强虏)(10)灰飞烟灭。

故国(11)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12)。

人生(间)(13)如梦,一尊(樽)还酹( lèi )(14)江月。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大江:长江。

(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

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

现在人教是用“樯橹”。

)(现有教材作“樯虏”“强虏”)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a(二声),花白义。

古代没有“花”这个字,只有“华”这个字,“华”在古代有“花”这个字的义项,后来才有了“花”这个字,但在一些较早的文言文或者成语中,我们是见不到“花”字而只有“华”字。

这里作通假字“花”。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尊:同“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注:一尊还酹江月,“还”字的读法 古时读音是 huán 。

其实就是在现代,稍早一点——比如1960年代,也是只有一个 读音,没有普通话中“hái”这个读音。

也就是说,在用于“归还”的“还”时,读作“huán”,在用作“还是”、“还有”这一义项时,仍然读作“huán”。

事实上在古诗词中没有“还是”、“还有”的用法。

hái这个读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说中开始出现的。

如《红楼梦》第五十回:“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此外,就是在“一尊还酹江月”中,“还”也不是现代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的 一尊“更”酹江月(“还”有“更、更加”的意义)。

试想,“人生如梦”,怎么 一尊“更”酹江月呢?这里“还”是“回还”的意思,不是人回还,是人的“神思”回还,从梦中回还,醒来。

杯中尚有余酒,何不一酹江月?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还”(繁体字为“还”),也只有一个读音: 卷二 辵部 还 复也。

从辵瞏声。

户关切 户关切,切出来就是“ huán” 。

注:其他版本。

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间。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后人书法作品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遁,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编辑本段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

“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展开

《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意思是什么?

1、释义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2、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4、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长子。

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

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

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宋徽宗立,赦还。

卒于常州

追谥文忠。

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

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十大统帅?

中国十大军事天才 1.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

点评: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

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主要战绩: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

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

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

攻韩魏歼灭30万。

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 封号:武安君。

官职:国尉(国防部部长)。

外号:战神,杀人魔,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

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地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长平之战共杀人四十五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后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被王陵取而代之,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

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

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

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

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

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白起的作战指导特点有三个: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

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

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两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将)。

但白起能够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张打歼灭战,这是非常难得的。

二是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

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

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白起战重实践用途与实战效果。

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第一公臣。

2.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

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就在公元前512年,阖闾、伍了胥和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庐江县西),这时阖闾头脑发热,想要长驱直入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

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进言道:“楚军是天下的一支劲旅,非舒国和钟吾国可比。

我军巳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

”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孙武的主张,并向吴王献策说:“人马疲劳,不宜远征。

不过,我们也可以设法使楚人疲困。

”于是伍子胥说孙武共同商订了一套扰楚 、疲楚的计策,即组成三支劲旅,轮番袭扰楚国。

当吴国的第一支部队袭击楚境的时候,楚国见来势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击。

待楚军出动,吴军便往回撤。

而楚军返回驻地时,吴国的第二支部队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轮番袭击,弄得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十分空虚,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从轮番...

是谁的作品??问谁能对作品进行诠释和赏...

我是一滴千年泪,女娲造人所剩水。

不羡九宵天长久,为缘人间几轮回。

我自娥英心凝结,潇湘竹上漫滴落,斑斑驳驳。

伤情时节,镌为别离的箫瑟,每每残阳伴歌,风泣愁雨歇,总有我呜呜咽咽,悲悲切切,将一腔苦怨诉说。

我自玉环腮边滚,望纱窗黄昏,挚爱身影渐隐。

素绞无意世情狠,迫香消玉殒,遗淡魂,化作追梦人。

夜夜孤枕,夕夕冷锦,风刻苍桑容颜衰,皆为相思痕!我是灞桥柳拢烟,莺啼花闲分飞燕。

纵使千缕惹东风,折枝寂寞怎堪填。

聚聚散散人间事,清波远,今生谁无憾?拢舴艋,缆绳且将两心连,明朝别梦寒。

我是巫山朝涌雾,空向南国寄红豆。

抛媚眼无数,他归意如旧,独守候,春又秋,金莲蹒跚山径幽,绿林深处,清溪恼怒,嘲人不知羞。

我是金陵草尖露,相思无缘后,葬愁愁难休。

娉婷潇湘,千斛万盏,莫负年少著绡头。

不须留,欢情短,别痛久。

还君千江水,慰我一幽秋。

我是迢迢银汉冰,咫尺不相逢。

鹊桥难架拆太易,金桂良辰空美景。

纤手织就鸳鸯戏,抬望眼,隔岸苦思几番成?牵牛郎,世间溜溜秋士众。

我是断垣寄梦霜,恸天自悲唱。

翠峰挽幛柔指伤,飘零感万、姜,你阴我阳,桥切痴想,更兼孟婆汤。

此去去,半世缘灭,三生思量,何事比路长?我是纸伞被弃滴,化作一泓碧。

断桥今又柳丝缝,西湖无风也无雨,莲有心,逗涟漪谴鱼,了趣苏堤。

这次第,无净瓶普渡,休痴仙侣!我是三变霖铃雨,无系无寄更无计,青楼醉壶日月长,醒几许,浪几许!前程遥遥岂知期,更苦寻,数体己。

惯看冷月洗石堤,杨柳晓妆邻家玉。

归去哉,魂来兮!我是兰芝赴恨水,情未共,心永随。

西风夜啼犹不悔,高堂铜照青丝碎,霜华流天映残菲,苏州河畔,扁舟向晚楫云归,笑千转百回,谁忆谁?我是楼台蝴蝶泉,千百年,犹未干。

春来共蹁跹,夏至同荫眠;秋高与月伴,岁寒齐隐天上天,何似人间,尘蒙风蔽心两牵,梦难圆!浴爱彩虹悬,笑织女无聊竟思凡!我是十娘沉梦江,遍洒芳汀,东流少语,喜欲狂,刹时惊梦,空一场!我是凋零莫愁湖,串串晶珠无人拂,惹比翼人枕畔欢驻,两去茫茫,两地孤独。

笑畔憩鸠唱:姑姑,姑姑……更有枭泣:狠乎,恨乎!我是酆都洛阳河,缁衣重,眉凝雪,轻风无意碎映月,寂寞嫦娥,还将鬓悄遮。

我是繁华沦沧海,万千风流,今安在?看峰峦叠嶂,劝纵凡胎尘外,任青灯古佛,强将心塞。

我是网中一企鹅,怅夏荷,凄秋叶,暮暮愁似江天阔。

苦苦叩击君心扉,东窗未白残灯灭,对长亭叹,曾拟心结为君系,相思穷碧落。

断鸿声里,君妻将我接…… 我是君心千年泪,时不回,心誓褪。

情随梦飞,再滴落,无味,不如水!我是君心千年泪 文 / 浩川 一 在历史名城绍兴城南禹迹寺,有一座布局典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的沈园。

如果不是因为这里曾经在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春天,陆游和唐婉上演过的那幕凄婉的爱情悲剧,不是那两阙催人泪下的《钗头凤》,也许早就湮没在时光的烟尘中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爱国诗人词人。

唐琬,字蕙仙,陆母哥哥之女也就是陆游的表妹,聪明贤淑,擅长诗词。

陆与唐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唐婉成人后,陆家是以一支家传的凤钗为信物,“亲上加亲”定下两人的亲事,或许这就是《钗头凤》词牌名的由来。

陆游二十岁那年(绍兴十四),也就是写下“上马击胡狂,下马草军书”伟大抱负的那年,两人成亲。

婚后“伉俪相得”“琴瑟甚和”。

但陆母却不能容忍,一是陆游排行第三,不能由“恩荫”取职,必须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才能光宗耀祖,二是唐琬没能生育。

情深倦学,误了仕途功名;不能生育,误了宗祀香火。

这两条“罪状”在当时是极为严重的,于是陆母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

陆游虽百般劝谏、苦苦哀求,甚至另筑别院安置唐婉,期待鸳梦重续、燕好如初。

但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遂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王氏女为妻,一年后即生子。

在这种情况下,唐婉也改适“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算是了断这段悠悠情丝。

二 再婚后的陆游收拾起满腔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学业,苦读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乡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

陆游以他扎实的功底和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

但因同科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

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每每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中,或野寺探幽访古,或酒肆把酒吟诗,或浪迹街市狂歌,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

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来到沈园。

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

在那一刹间,时光仿佛都凝固了,四目相对,千种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

唯有恍惚迷茫,是怨、是思、是怜、更是无名的惆怅!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

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妻的唐婉终于留下深深...

有关齐山的历史故事

齐山,因杜牧而精彩杜牧于会昌四年(844)九月,来到池州,任刺史两年,留下不少好的诗文。

其中,足以吸引众多人士,到池州来,追迹访古,吟咏凭吊,在较长时间期,影响齐山品貌的诗就是《九日齐山登高》(《樊川文集》卷三):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在这首诗中,杜牧一连用了三个典故,是使这首诗意境提高、随之也使齐山知名度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其一“尘世难逢开口笑”句:用《庄子:盗跖篇》:“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其二“菊花须插满头归”句:用《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其三“牛山何必独沾衣”句:用《韩诗外传》卷十一:“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泰山。

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

”此诗是杜牧到池州后,借九日登高齐山,赋诗敞开心扉之作。

杜牧青年时,有远大理想,曾用心研究战争,立志报效军前,为消除藩镇割据,重振大唐,建功立业。

惟他的仕途不利,壮志一再受挫。

特别是由黄州调池州的任命,令他感到报国无门,理想成为泡影。

然杜牧毕竟是豁达的人,池州的水光山色,又利于他排解烦恼。

恰遇重阳日,遂于客携壶登高,把心中的郁闷倾吐出来。

虽然如此,这首诗对齐山所产生的长远影响,却是他始料不及的。

当时与杜牧一同登山的是诗人张祜。

张祜即和了一首诗《和杜牧之齐山登高》:秋菊南岸雨霏霏,急管繁弦对落晖。

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静浦帆稀。

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

流落正恰芳忌在,砧声徙促授寒衣。

杜牧的诗及张祜的和诗,为后人摩崖刻在齐山上清岩上。

会昌五年(845),杜牧又在齐山西巅建一亭,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句“开帘当翠微”曰“翠微亭”。

从此以后,“翠微”也成齐山象征。

齐山在池州东南五华里,山不高,群峰并立,玲珑秀美,岩洞奇绝。

此前并不显名。

自杜牧登高诗流传各地,齐山遂出了名。

其后便有《一统志》曰:“不可胜纪”,《江南通志》曰:“不可胜举”。

历朝许多文人墨客来到这里,追踪杜牧登临的齐山,寻迹凭吊,连绵不绝。

我们不妨一一来追叙一番:北宋名诗人梅尧臣,早年任池州建德(今东志至)县令。

来池州登齐山有《翠微亭》诗曰:“牧之旧游处,苔滑履莫将。

”以凭吊杜牧。

另一首《游齐山寺》曰:“词韵险绝兹所骇,何特杜牧专当年”(均自《光绪贵池县志》),也是不忘杜牧。

与梅尧臣同时齐名的苏舜钦,途经池州游齐山,有《过池阳游齐山洞》、《重过齐山清溪》两诗。

前首曰:“杜郎风流杳何处,祗有此山仍号齐。

”后诗曰:“翠微曾与客同游,涉险搜奇兴未休”(均自《齐山岩洞志》),也在鉴赏杜牧的登高诗。

王安石过池州,有《和王微之秋浦望齐山感李太白、杜牧之》诗,首句曰:“齐山置酒菊花开”,是杜牧句“菊花须插满头归”变化而来。

另一首《次韵吴中复池州齐山画图》曰:“不想杜郎诗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

”更是不离杜牧。

北宋史称“铁御史”的吴中复,在至和元年(1054)贬池州,当了三个月的知州。

期间在齐山赋诗《齐山图》曰:当时齐映为州日,从此山因姓得名。

却自牧之赋诗后,每逢秋至菊含情。

行寻古洞诸峰峭,坐看寒溪数曲清。

梦到亦须尘虑息,那堪图画入神京。

这首诗也是对应秋菊,怀念杜牧,并刻于齐山上清岩上。

另外,吴中复还有一诗写齐山,名为《览齐山寺陈鸿断碑》,这里不再赘述。

科学家沈括的堂兄弟沈辽,生前隐居齐山,筑室曰“云巢”,有《初创二山诗》记其事。

另作《左史洞》诗一首,首句曰:“万古齐山石,谁开左史洞。

”是纪念杜牧为李方玄在齐山北坡凿洞取名一事(李方玄:以起居郎出任池州刺史,唐时,起居郎相当于周朝时左史之职)。

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造访池州,在王哲(池州知州,曾作《齐山志》)陪同下游齐山,有《齐山呈王哲》一诗流传;苏轼挚友钱勰,晚年曾任池州太守,有《题齐山寺壁》一诗流传;被梅尧臣称为“李白后身”的郭祥正,有《翠微亭》一诗流传;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有《齐山怪石森耸,其西峰曰小九华》一诗流传。

这些名家,也都是追踪杜牧,踏上齐山的。

北宋另一些人物,慕名山而来,留摩崖石刻,使杜牧登过的齐山,更放光彩。

如:有“包青天”之名的包拯,于至和二年(1055)冬,出任池州知州,次年登齐山,摩崖刻曰:“至和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庐江包拯希仁,富水吴几复照隣,琅耶王绰德师,同游齐山寄隐岩。

”包拯还题名“齐山”二字,后由明池州知府何绍正刻于寄隐崖,现在属省级重点文物。

曾做过青年苏轼上级的陈希亮、沈立二人,在齐山合有一方题刻,曰:“江东提宪郎中陈希亮,池阳太守郎中沈立,同提刑供备曹泾,至和甲午(1054)仲秋二十六日,偕游齐山石燕洞,谨题。

”至今字迹仍清晰完好。

(陈曾任凤翔知...

徽代表哪个省

徽;代表的是安徽的古代的徽州简称 安徽建省始于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由江南省分治而建,安徽省名由明清时期的安庆、徽州两个府的首字合成。

简称“皖”,以古皖国为名。

古代 在原始社会末期,安徽境内的淮北、江淮地区为淮夷方国及南下部落所建方国的领地,江南地区则为吴越文化地区。

尤其是舜、禹时代掌管刑法等大权的东方部落首领皋陶的后人被封于英、六,为东方偃姓部落所建方国及封国的始祖。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的方国、封国为北方大国和南方的吴、越、楚等北上的大国所兼并。

有的成为最早的郡、县,都邑也成为治所。

秦推行郡县制,安徽境内所设县邑先后为九江、泗水、砀郡、陈郡、会稽(吴)郡等一级地方行政区划所分领。

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又增置鄣郡、衡山、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可考的县在皖境内有25个县。

汉初,安徽境内仍为楚、淮南等异姓王封地,后为刘邦改封的同姓王淮南(后分为淮南、庐江、衡山国,后又从九江郡分设六安国)、荆(吴国,后又为江都等王国)、淮阳、梁国等分领。

后大部恢复为郡、县,并仍以郡(含王国)为一级行政区划,县(含邑、侯国)为二级行政区划。

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设十三部州刺史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安徽地区分属豫、徐、扬3个州。

3个州分领省境内所置74个县(国)。

[3] 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今省境内仍为扬、豫、徐3个州分领。

其中,扬州涉及与安徽境内有关的丹阳(含宣城郡)、九江(含阜陵王国)、庐江(含六安王国)3个郡;豫州涉及汝南(含王国)1个郡和沛、梁(曾为砀郡)、陈国3个王国;徐州涉及彭城(先后为楚国、彭城郡、国)、下邳(先后为临淮郡、下邳郡)2个王国。

3个一级行政区域涉及安徽境内8个郡(国),共置69个县(国)。

三国时期,安徽境内分别为魏、吴国所设扬州及魏国徐、豫4个州分领。

吴国扬州涉及安徽境内新都、庐江、丹阳3个郡在江淮南部及江南地区所设19个县。

两晋南北朝时期,仍实行东汉以来的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

西晋仍为扬、豫、徐3个州,分管安徽境内的74个县。

其中,扬州涉及淮南、庐江、丹阳、宣城、新安及西晋末年新置的历阳共6个郡所设45个县;徐州涉及临淮、彭城、下邳3个王国所设6个县;豫州涉及汝阴、安丰2个郡及沛、谯、梁3个王国所设的23个县。

东晋时期,淮北地区先后为“五胡十六国”中的刘汉、后赵(含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后燕等国先后占领,常守旧制,仍为徐、豫(含东豫)2个州分领。

东晋收复淮北地区,徐、豫2个州仍为常制,但东晋时期主要仍为扬、徐、豫3个州分领。

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均先后收复过淮北地区,领有江南地区,并长期以江淮地区为南北纷争的战场。

陈朝后期则以长江为限,江淮及以北地区为北齐、北周先后占有。

在南朝沦丧北方领土期间,安徽北境则先后为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据有。

隋前期废郡,整饬各级区划和管理体制,实行州、县二级管理体制。

今安徽境内设55个县,涉及颍、亳、宋、陈、徐、宋、仁、寿、庐、熙、和、濠、滁、扬、蒋、宣、歙17个州。

大业初,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二级管理体制,并恢复汉州刺史分巡制度

今省境内设50个县,涉及3个部州15个郡。

唐前期,废郡改州,实行州、县二级管理体制。

贞观初,今安徽境内初设85个县,涉及33个州。

贞观元年(627年),撤并涡、沈、信、成、文、谯、仁、谯(又称北谯)、化、方、巢、蓼、霍、严、高(智)、南豫、猷(含南徐)、桃、池19个州41个县,保留调整为44个县,涉及15个州,涉及河南、淮南、江南3个道。

中唐时期,道正式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实行道、州、县三级管理体制。

天宝年间,改州为郡,则实行道、郡、县三级管理体制。

不久,复郡为州。

晚唐时期,今境内仍设55个县,涉及15个州(不含朱温所设辉州),为4个节镇分领。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短命的小王朝分领,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区)先后为吴国和南唐国所据有。

五代中期至后周前期,淮北地区设13个县,后周据有江淮地区后,设25个县1个军,吴国据有江淮、江南地区,在今境内设41个县,涉及10个府、州,为德胜、清淮、宁国3个军及江都府分领。

北宋时期,实行路、府(州、军、监)、县(不带县的军、监)三级管理体制。

今安徽境内先后设64个三级行政区划(62个县2个监),先后涉及4个府13个州8个军,计25个二级行政区划,分属5个路。

宋、金对峙期间,南宋初领全省,后以淮河为限与金国对峙,江淮地区常为战场,北方先后为金国(含伪楚、伪齐)、蒙古汗国和元朝所据。

南宋先后在省境内设51个县2个监,涉及3个府8个州7个军,计18个二级行政区划,为淮南东、淮南西、江南西3个路分领。

早期,南宋还领有淮北地区的顺昌府、宿州等二级政区。

金国(含伪楚、伪齐及金亡后的蒙古汗国)在安徽境内设16个县,涉及7个州,为2个路分领。

元朝实行行省、路(府、州)、散府(州、军)、州(县)四级管理体制。

今安徽境内设60个县,涉及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