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曲网址 菊斋诗词曲联



诗词曲的特点 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

诗词曲的特点

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

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

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

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词: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

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

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

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作词先要选择词调。

《词源》卷下附杨守斋(缵)《作词五要》,说作词之要有五:“第一要择腔。

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

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从,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

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

——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

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

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

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一见“新郎”二字,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

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

南宋词人史达祖,曾用以填制哀悼之词。

(1)根据前人记载分析:唐宋人书中凡言及词调声情,大致都可信。

如宋毛开《樵隐笔录》说:“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

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这也可见《兰陵王慢》末段的声情。

可惜这类记载,在唐宋人故籍中比较少见。

(2)根据唐宋词作品辩别:这可依《历代诗馀》(清康熙时沈辰垣等所编的一部词的总集,将唐宋以来的词依调分编)诸书,于一调之下许多词中,分析总括它的内容情感,若有十之七、八相同的,即大约可以断定此调是某类声情。

如《满江红》、《贺新郎》就可用这种方法断为豪放激越一类。

虽有例外,大致相差不远。

(3)根据凋中字句声韵体味:有些词情不易分析,或者有些作品感情错综复杂,可按照字句的声韵,进行揣度:大体上,用韵的位置疏密均匀的,声情必然较为和平宽舒;用韵过疏过密的,声情不是迟缓,便是急促;多用三、五、七言句法相间的,声情较舒畅;多用六字、六字句排偶的,声情则较稳重;字声平仄相间均匀的,情感必安祥;多作拗句的,情感必郁劲。

(4)根据作家流派和所处时代分辨:如豪放派词人,作词多...

诗词曲的特点

古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需要,创造了诗、词、曲这三类诗歌体式,并在各自体式中拥有不同的样式种类,可谓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诗歌是任何一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我国也是如此。

从《诗经》算起,诗歌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诗歌的形式也难以言计。

大而言之,诗可分为不大讲格律的古体诗和讲究格律的近体诗。

古体诗中又有诗经体、楚辞体、乐府体(古乐府、新乐府)、民歌体、七言古诗、五言古诗等。

这种区分,除了时间上的不同外,在表达形式方面也各有不同。

它们总的特色是古朴、凝重,反映现实比较直接,表达形式自由。

近体诗包括五、七言律诗和五、七言绝句,它们总的特色是精练、优美、含蓄,反映现实间接,格律严整,诗句间跳跃性大,绝句更强调蕴藉空灵的韵味。

唐宋后,词这一新的诗歌样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与诗并驾齐驱。

词由于要和乐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会上歌唱,因而比诗更讲究含蓄蕴藉、形式精巧、音调和谐。

词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中调与七言近体诗规模相近,分为上下两阙,但讲究变化,晓畅中见蕴藉,分隔中见整体;长调因其歌唱时一般节拍舒缓、篇幅较长,故又称慢词。

由于长调篇幅长,容量大(最长的《莺啼序》,256字),因此词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叙事、抒情、写景、议理从容展开,结构上讲究转折变化,浑成统一。

元代兴起的曲(元曲分为剧曲、散曲,前者指杂剧中的唱词,这里指后者),虽有配乐歌唱,承词而发展,但又别有风味。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

认识到这一点,再来阅读,不能不让后人佩服古人创造不同诗体的聪明才智。

对于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认识到,作过不少论述。

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国维认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有的过于直观,如王士祯以晏殊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汤显祖《牡丹亭》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为例说明词、曲的不同;有的过于简单,如李渔认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

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诗、词、曲都是韵文,其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

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

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灵活,句中经常添加衬字等。

...

人教版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5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赤壁 (唐 )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词曲的资料

二句和三、四句词性都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中间部分。

后因为截句再不可加句、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每联尾字必需用同韵群的字押韵,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

诗也有长短句、对替和词性的对仗,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的定律: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即八句四韵,一,但以五,以每两句为一联进行声律和词性的对仗,已基本淘汰,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

六言律诗也有,但后来很少用:四句两联,首句入韵式三韵脚。

一,就改称为绝句。

二、对联的基本原理对联是由律诗的颔联或颈联的形式单独提出来而成的一种联体。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首句不入韵式两韵脚、四句词性不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后半部分、长联,但它基本的声律交替、对替。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也有首联起句就入韵的格式,叫首句入韵式,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只能是四句、二句叫首联、二句词性不对仗,三;五,即截取律诗四句单独成诗之意,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一诗词曲有关知识一、《沁园春》等,称为词调,包括声律的交替、四句叫颔联。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即成八句五韵。

颔联和颈联除了声律的交替和对仗外。

它完全遵从律诗颔联或颈联的格式、内容相联、结构相称。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节奏相应的六条就是律诗颔联或颈联定律的延续,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词性也要以对偶句形式对仗;首联和尾联词性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排律,三、四句词性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前半部分;一、二句词性对仗。

现代对联发展有九言以上的中:以律诗的要求,十句以上的格律诗叫排律。

绝句、曲的律格词。

绝句最初叫截句。

所以说对联是律诗中的精华,也叫诗中之诗,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格律诗的类别格律诗一般有三类,即律诗、排律和绝句。

就字数来说,一般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三、词:(1)每首词都有词调名、七言为基本句式。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三。

律诗:八句、词性对仗、字数相等。

每首词分成数片...

有没有可以检测诗词曲的工具

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zhà)晴,南山当户转(zhuǎn)分明.更无柳絮(xù) 因风起,惟(wéi)有葵花向日倾.初夏睡起 (杨万里) 梅子流酸(suān)溅(jiàn)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zhuō)柳花.三衢(qú)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xī)泛(fàn)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tiān)得黄鹂(lí)四五声.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山亭夏日 (高骈pián)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qiáng)薇)wēi)一院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jiá)蝶飞.

好听好看又优美的三个字诗词曲

推荐一首古风歌的词,有很多三字诗如画、 一蓑烟雨漫洗雾如纱落流霞、 两地万里心念思白发风细柳、 斜阳沉、 萦损柔肠为君挂轻尘纤、 飞花有尽残古刹歌舞回 、酒满罍、 更阑烛短人落蹋庾楼月、 日薄西山满尘沙城烟碎 、沧月坠、 祭天惆怅浊酒洒清韵绝 、悲恨相续此无言西下梦魂归 、凝噎泪 、残渡幻灭似浮华秋千去、 明朝尘世闲云收尽青锁闼(zhao)影相连 、任衰残 、泪水空流卧病榻乘风望、 凭世难潇洒日暮晚 、雨恨云愁终日凝眸浅潮声连 、明月楼高一人独倚栏霜满地、 幕低垂 、九霄云月华如练伤离别 、苍鸿声凄寸肠断恨何休 、无绝期、 渐觉潇雨花叶残霁蔼微、 寂寞庭院冷无喧伤流景、 旧亭台 、新词书泪情书难忆何人 、此去经年山长水浩瀚月不谙 、夜微寒、 古道瘦马阡陌远别离宴 、杯不停酒入肠不觉泪满面浮生梦 、千金笑、 狼藉残红轻幕卷断人肠 、何处似樽前梦魂归 、凝噎泪、 残渡幻灭似浮华秋千去、 明朝尘世闲云收尽青锁闼(zhao)影相连、 任衰残 、泪水空流卧病榻乘风望、 凭世难潇洒月不谙、 夜微寒 、古道瘦马阡陌远别离宴、 杯不停酒入肠不觉泪满面浮生梦、 千金笑、 狼藉残红轻幕卷断人肠 、何处似樽前白玉盏 、载情还、 飘絮漫天舞风乱静夜闲 、一曲相思谁忆华发改朱颜去无迹、 归无意 、淋漓醉墨落樽前终不似 、人世几曾欢...

诗词曲是什么

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

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

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词: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

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

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

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作词先要选择词调。

《词源》卷下附杨守斋(缵)《作词五要》,说作词之要有五:“第一要择腔。

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

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从,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

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

——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

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

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

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一见“新郎”二字,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

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

南宋词人史达祖,曾用以填制哀悼之词。

曲:盛于元。

元曲分杂剧、散曲。

散曲又有套数。

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共二十八宫调.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

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1、民间性。

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

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

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

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

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

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古代诗词曲中描写雪的句子快!】作业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唐·杜甫《对雪》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唐·祖咏《终南望余雪》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唐·杜甫《对雪》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唐·刘驾《苦寒吟》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箫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唐·孟郊《洛桥晚望》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张谓《早梅》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希望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