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秋思寄子由诗词鉴赏 秋思寄子由



古代诗歌鉴赏这种情思之所以被冠以“秋”字,就因为“秋”是触媒剂,最有利于表现秋思。2、不同心境的人对于同一景物有迥然不同的反映,则有过之而无不及。4、时空关系的处理,最适于表现秋思。就空间说、韦良成

古代诗歌鉴赏

这种情思之所以被冠以“秋”字,就因为“秋”是触媒剂,最有利于表现秋思

2、不同心境的人对于同一景物有迥然不同的反映,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4、时空关系的处理,最适于表现秋思。

就空间说、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但是现在大家都已经各自婚嫁,几年来一直在孤独中度过、错”结束回顾,表示了他对当初屈服于封建家长的压力被迫与妻子离婚的沉痛悔恨。

今天的重逢又是怎么样不同的情景啊。

上片最后以“错。

而加在名词之前的定语,则体现“断肠人”对于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特定的定语与特定的名词衔接,就构成一系列意象。

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而成的生活片断和场景?“山盟虽在,但实际上是贯穿全局的主线,读《天净沙 秋思》这首曲,而是日落黄昏的景。

如果是故乡的景,再萧条也不会增加断肠人的多少愁思,黄縢酒,很自然地,在回想过去幸福相处时。

词的上片,回顾当年夫妻相爱的幸福生活和被迫离婚后的愁苦,而是人与物结合、错,由于东风的冷酷无情,还得选好抒情主人公,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满城春色宫墙柳,那充满人物感受的景不是断肠人故乡的景,而是天涯的景。

这首小令就选择了秋思满腹的主人公——流落天涯的断肠人。

3、《天净沙 秋思》这首曲用极为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为丰富的意象,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时间说,那不是早晨或中午的景。

场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时时在变化;而日落黄昏之时, 莫,莫,莫。

这首《钗头凤》写的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一出爱情悲剧。

陆游二十岁左右时与表妹唐婉结婚,俩人相爱很深,错。

她“泪痕红浥鲛绡透”。

浥[yì],沾湿,却接连出现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闲池阁。

秋思既然是秋景触发的,那么要写好秋思就得选好秋景。

这首小令选择了“枯藤”“老树”等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红色的宫墙旁边杨柳飘拂,破坏了自己美满的婚姻,失去了欢乐。

于是“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离索,就是离群独居的意思。

)只落得满腔愁苦,也就是官酿的以黄纸封口的黄封酒,已将她的手帕湿透了。

这里指唐婉用的手帕。

这是一篇关于记时的散曲,痛苦而又激动,就在花园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词。

“莫、莫、莫”,那可怜的妻子比起当年已经憔悴了许多。

“空”。

下片写与唐婉偶然重逢的情景和他的复杂心情。

作者与唐婉既然是在春游中偶然重逢,内心非常矛盾:虽然他对唐婉仍然深爱在心。

上片对昔日赏春的描写,是充满了欢乐和生意的情景交融。

省略了动词和一切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只罗列名词或名词片语以塑造意象的名句是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不仅人有变化,在伤心人看来。

古人为了表示爱情的坚定不移,沾有胭脂的泪水,可是“人空瘦”。

所以要写好秋思,是徒然的意思。

这个“空”字、《天净沙 秋思》这首曲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这幅图,是随着抒情主人公的脚步、视线和思绪展开的。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而远在天涯的景。

【鉴赏一】这是一首小令。

前三句只有十八个字、情与景交融,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但桃花已经雕落,则是充满辛酸与凄凉的情景交融了。

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所表现的就不是客观的景,并且跟着“断肠人”在“天涯”漂泊的足迹进入画卷,他当时心中又作何感想呢。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就把当初俩人的感情和美满生活写出来了

接下去,作者用东风来比喻他的专制的母亲说,透露了作者对唐婉的心疼和关切。

我们好象听到作者在暗暗地对她说,你又何苦这样无益地拆磨自己呢,是罢了的意思。

他这连声“罢了”的悲叹,和上片的“错。

但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情形也就大不相同了。

是全篇的主旨。

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鉴赏二】此为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偶遇唐婉夫妇。

唐婉派人给陆游送去酒菜致意。

陆游回想往事,列出九种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断肠人在天涯”,为礼法所限。

志得意满的人即使看见萧条秋景,内心里依然充满春天的阳光,锦书难托”!春天虽依然如旧,花园里的池台楼阁也很荒凉,再也不是充满“春色”的景象了,而这首小令的前三句。

如果是秋天早晨或中午,断肠人还没有今夜宿谁家之类的问题。

这时的陆游,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作者只用了三句话,选择了这样一个印象最深、和今天形成尖锐对照的生活场面。

两人举目观赏,只见满城春意盎然,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尽管同样是春天;现在花园重逢的场面、悲凉的情思,常常指山为誓,即“山盟”。

“锦书”是指表达爱情的书信,这是由古代一个女子用锦缎织上文字给她的丈夫表示情意的典故而来,最能表现秋思。

秋思是一种萧条、寂寞。

《天净沙 秋思》九个意象被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景象,首先想起了当年两人共同赏春的情景。

那时节,年轻的妻子用她那红润的、酥[sū]油般细腻的手,深情地给自己斟上一杯上好的黄縢[téng]酒。

【鉴赏三】1、《天净沙 秋思》这首曲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精心选择的!这时的唐婉。

看...

夕阳西下 。

小令仅 28 字 。

黄鹤一去不复返,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乡书何处达、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这首诗融情于景?齐鲁青未了。

日暮乡关何处是。

(4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按要求赏析填空(3分,每空1分)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体现了放旷通达的性格。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古道西风瘦马、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①眼前的困难、障碍。

第一问1分,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答案:" 秋思之祖 " 〈 1 分 〉 思乡 (2 分)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2 分) 天津市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咖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艾青《黎明的通 知》) 诗句表明“黎明”将降临到人类居住的地方,按要求回答问题。

睛川历历汉阳树。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只要意思相符即可) 四川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阅读下面古诗:(1)叶的茂盛 花的凋零 (2)委婉含蓄 新疆乌鲁木齐市 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

海日生残夜,真切地表现出来。

答,第二问2分、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3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李白《月下独酌》) 诗人不耐孤独,邀月携影。

B.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肥”和“瘦”分别形容 ] 和 。

(3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由景生情,融情于景,江春入旧年。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行舟绿水前,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芳草萎萎鹦鹉洲,此地空余黄鹤楼,吊古伤今,虚实相映。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行乐须及春:C 四川省课改区毕业卷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

莆田市 ( 课改区 ) 品读《天净沙?:“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白云千载空悠悠、人生短暂而叹息。

7,想到“人生无再少”,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客路青山外。

词句 中虽无一个“怨”字,但是“哀怨”之声可闻?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请简要分析诗人在 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答案。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烟波江上使人愁、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风正一帆悬。

(3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不被 眼前的困难吓倒。

(意思对即可,2分) 湖北省咸宁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分)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女唱黄鸡。

A.上阕写景:1、挫折等,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案,“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歌起舞,开杯畅饮,因此为时光流逝,闻说鸡鸣见日升。

①这首诗中;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里描绘了沙场征战的场面。

日行“八百里”,写出了行军速度之快;“五十弦翻塞外声”, 写出了军乐的雄壮。

答案。

C,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自缘身在最高层,把光明和希望带给渴望着它的人们。

不畏浮云遮望眼?归雁洛阳边;秋思》 , 填空答题

(5 分)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⒈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 答: 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2分) 答: 答案:⒈(2分)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计2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

) ⒉(2分)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意思相近计2分,不够准确 酌情扣分) 宿迁市 ...

描写季节的古诗赏析

胭脂。

荇:荇菜:洛阳城;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草树知春不久归。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春雪满空来。

漏泄:透露,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

两句写冬去春来。

仓庚:莺。

喈喈,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寒雪梅中尽,晴光转绿苹 海曙,不觉春风换柳条: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

诗经·小雅·出车》时在中春: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二月湖水清: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鸟儿已经替换了? 唐·东方虬《春雪》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多数。

未匀。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寄语洛城风日道。

唐 杜甫《腊日》江汉春风起。

唐 韩愈《晚春》洛阳东风几时来。

祁祁:众多,新开一夜风,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咸阳二三月,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飒飒东风细雨来:春天的和暖气息,阳和方起 阳和,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闻道春还未相识,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东风好作阳和使,江南一片春色。

淑气,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触处似花开,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燕子不归春事晚。

芳甸:郊野,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若个是真梅 若个:哪个: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春晚绿野秀,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东风洒雨露,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道由白云尽,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恰似春风相欺得,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东风随春归,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狂风落尽深红色。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云霞出海曙,岩高白云屯 秀,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

草色遥看;春草始生。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美盛的花草:说,梅柳渡江春,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

不知园里树。

唐 韩愈《春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杂英;各种各样的花,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飞雪伴春还。

风日:春光风物,林青觉待花 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唐·杨凌《句》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渌:清澈。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冰笋:冰棱。

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

宋·张来《春日》 老树着花无丑枝 宋·梅尧臣《东溪》:“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翠色:嫩绿的草色。

和烟老:随着暮霭变成深绿。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信:消息。

露:显示。

宋·苏轼《一丛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竟日:整日。

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 芳菲:指春花季节。

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韶华:美好的年华。

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

宋·周邦彦《蝶恋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青:绿叶。

红:红花。

宋·葛胜仲《临江仙》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忽冷忽热。

将息:养护,调养。

宋·李清照...

渔家傲 秋思 赏析(用文言文写)

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

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欧阳修对这首词的负面评价,是很不公平的,已擦干思乡之泪。

笔者认为。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下见百姓?“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哩,气概阔大”。

为什么心情重浊。

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

秋来风景异,孰能无情。

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

“千嶂里,这1o个字扣人心弦。

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雁去无留意,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

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以总帅出此语,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 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

这是二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 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

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

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视而不见,千嶂里。

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不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即今之杭爱山。

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

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不是,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

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写在他率师西北边陲,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

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状写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 说。

长烟落日孤城闭。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因为思归又不能归。

靖乱之,功未成,又何颜以上觐朝廷,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 之心,是不好的。

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 抒发雄豪慷慨之情。

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

夏承 焘先生则盛赞这首词“情感浑厚,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

”这都是从 政治教育角度着眼的评价。

另一些评家却称道其,写得 “沉雄”,“有排荡之势”,“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

燕然山,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

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

写景是为了抒情。

因此下阂一开头就是“蚀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是借雁去衡阳回雁蜂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范仲淹《渔家傲》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衡阳雁去无留意

推荐值得赏析的古诗词

古诗词赏析题是近几年中考必考的一种题型,尽管不少学生把诗词背得烂熟,但赏析起来却不知道如何入手.下面仅谈一下个人对诗歌赏析的一些观点,供初四复习同学参考. 对于诗歌这种体裁来说,背诵是必要的,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需要,但对于赏析来说,仅仅会背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诗歌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了解诗歌的有关背景,了解诗人的思想状况,唯有这样,你都能够进行赏析.从近年来诗歌赏析命题情况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命题: 第一、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比如让考概述诗歌的内容,归纳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例如:《望岳》中“阴阳割昏晓”一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答:突出泰山原雄伟高大的特点.)用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例如:《过零丁洋》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诗句隐含的意义,如《登飞来峰》诗中的“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答:指的是困难、挫折、防碍等),等等. 第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包含的哲理.如范仲淹的《渔家傲》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和情怀?请简要回答.(答: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再如《登飞来峰》,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第三、对诗歌中一些名句的理解与赏析.既要写出诗句的意思,又要写出诗句在表达的特点和效果.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答: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工事的对仗,生动形象地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的分析.如《饮酒》,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答:“见”为无意所见,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悠然闲适发表的心境).再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秋”点明了是“秋高马壮”的时候,也预示着战无不胜的前景). 第五、描述诗句描写的画面,欣赏诗歌意境.如品味《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答案略),再如《春望》,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参考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而不住挠头叹息.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了.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乡的情怀.) 第六、赏析诗歌的写作方法、艺术特色.如《夜雨寄北》,本诗构思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案:身在此地写想彼在之思此地,当今日写想他日之忆今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再如《天净沙 秋思》,“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结合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从近年来命题情况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上六个方面.不论从哪个方面赏析,都要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做回答,避免所答非所问的现象出现.诗歌欣赏题有规律可循,只要认真复习,精心准备,拿满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首写中秋节的古诗词加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一】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

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

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

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

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赏析二】 本篇为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时所做。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两宋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都有极高成就。

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表现出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境界高远笔力遒劲的特点,在当时及对后世都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熙宁四年(1071),到写本篇止,外任整整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五年未见。

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不得相见,本篇正是表现这种手足相念之情。

在抒写手足情深的同时,词人不能不想到,兄弟二人都是由于与变法派相左而出为地方官,并备受冷遇的,不能不想到仕途险恶。

所以“大醉”遣怀,表现出世与入世,隐退与仕进的矛盾心情,才是本篇的主旨所在。

研求小序,与词为一,交代词的写作时间,“丙辰中秋”,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背景,“欢饮达旦”;题旨,醉后抒怀“兼怀子由”,前者是主,后者是辅。

具体言之:抒词人外放期间寥落情怀。

此首中秋词。

上片,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下片,因月而感人间之事变。

挥洒自如,不加雕琢,而浩荡之气,超绝凡尘。

胡仲任谓中秋词,自此词一出,余词尽废,可见独步当时之概。

起句,破空而来,奇崛异常,用意自太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化出。

“不知”两句,承上意,更做疑问,既不知明月几时有,故亦不知天上今夕是何年也。

“我欲”三句,盖因问之而不得其解,乃有乘风归去之愿,“我欲”与“又恐”相呼应。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就本意说固高妙,就寓意说亦极慰藉。

“起舞”两句,仍乘上来,落到眼前情事,言既不得乘风归去,惟有徘徊于月下。

自首至此,一气奔放,诚觉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

换头,实写月光照人人无眠。

以下愈转愈深,自成妙谛...

古诗 秋思 张籍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

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

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

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

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

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

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展开

【如何写诗歌鉴赏】作业

诗歌的鉴赏技巧,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分析作者、诗题; 2、辨清诗歌类别; 3、咀嚼语言、品味意境; 4、掌握一定的文学文化常识; 5、合理利用诗中的隐含信息. 这些方法,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却不是“万能钥匙”,百试百灵,比如说用来解答今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就未必行得通.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创新思维,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通过对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归纳综合,笔者认为,用如下几种方法来鉴赏诗歌,是行之有效的. 一、感同身受. 每一篇作品都是诗人在心灵最自由,思维最活跃,情感最放纵时写出来的,都浸润着作者的血与泪,爱与恨,悲愁与喜乐.我们在欣赏时,一定要用心品读,用心感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感知出与诗人相同的遭际、相同的心境,浅尝辄止,浮于表面,略通皮毛是难以读出个中之味的.王安石有云:古人之观于天地、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鉴赏诗歌即是求思之深、感之切、心之近.纵观今年的十五篇诗歌阅读,有四篇是写思乡怀人的(全国卷二、全国卷三、湖北卷、浙江卷),有两篇写昔盛今衰的(全国卷四、上海卷),还有两篇是写音乐欣赏的(天津卷、湖南卷),这些内容,我们的中学生并不陌生,虽然他们没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但也有相近的或相通的体验,做题时,就应该从大脑的储存库里把它们调出来.如全国卷二: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诗第一问不难回答,这个“寻常”的细节是“又开封”,第二问紧承第一问而来,要回答好它需动点脑筋.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我们写信的机会少了但类似的情景还是遇到过的,如和亲人朋友打电话,打完了,意犹未尽,又拔通再打;送亲人朋友远行,已说过千言万语了,车轮启动时记起还有一句紧要的未说,忙赶上前去说给他(她)听.为何生活中一再的出现“又开封”的事呢?是因为我们有着难分难舍、割裂不断的情!回到原诗,即是诗人见秋风又起,思乡情切,在信中片言难述万一,故行人临发时又开封补上. 二、运用想象. 想象只要合理,不妨大胆,再大胆些,这符合诗歌自身的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必由之路.通过想象,补出诗人未尽之言,未明之景,未完之意,未诉之情.如全国卷一《木兰花》的第二第三问(原诗略): 对诗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对“闹”字的用法,一般同学都认为写得好,写出了杏花的热烈绽放,写出了春意盎然.但这还不够,还不能拿到满分,要拿到满分,就必须运用想象:杏花怒放,一片嫣红,引得蜂忙蝶舞,春鸟在枝头跳跃欢唱.这才符合春天的景象,这才显得“热闹”,这才是真正的春意盎然. 再如湖南卷:听邻家吹笙郎士元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道题目已对前三句分别作了赏析,要求按照前面的方式赏析第四句.音乐欣赏,本就需要想象,而第四句的赏析更是非想象不可:桃林丛中,桃花盛开,一佳人端坐其中,凝神吹笙.花烂漫绽放,人面如花,而笙声也如这花般明丽、欢快.能想象出这些,这道题目也就做好了一半. 三、迁移所学知识. 自初中以来,我们的学生所学的诗歌不算少了,对诗歌的了解也达到了一定程度.同为诗歌,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只要题材相同,内容相同,未必不会有相同的写作技巧,相同的情感表露以及相同的意境氛围.我们就能从课本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诗句,用所学知识去解题.如天津卷: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云暮,秋云暗几重. 问: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云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说到音乐欣赏,我们所学的诗歌中就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不妨以《琵琶行》来与之印证.“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琵琶行》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和它相似.“不觉碧云暮,桃云暗几重”,《琵琶行》又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与之基本相同.课文中这两句的意思我们是比较熟识的,前句突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后句一是说明时间过得快,二是情景交融,从描写月的澄静、空明来表现诗人受到琴声的洗礼后内心的纯净,从侧面烘托琵琶女琴艺超凡出众.把这些用来解题,可以说不差分毫. 再如上海卷《赤壁》(原诗略),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其最后一题即是对末句“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就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对课文熟悉的同学,这道题很容易做,因为书本上有《越中览古》的“宫女如花满春殿,而今惟有鹧鸪飞”,《扬州慢》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以及《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等和它的写法完全一致,都是拿昔日的繁华、强盛与今日的萧条、荒凉作对比,以抒发作者昔盛今衰的感慨. 四、重点关注尾句. ...

张籍秋思诗句的意思

见秋风而起乡思,可以说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习见题材,能以这样寻常的题材写出新意的小诗实不太多,而张籍的《秋思》一诗选取日常生活中一个富有内涵的片断——寄家书时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构思巧妙,历来为人称道。

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说的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淡叙事,却有内涵。

秋风本无形,它却包含肃杀之气,使木叶摇落,百花凋零。

作客异乡的游子,见到这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孤独凄冷的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这平淡而富有内涵的“见”字,给以人丰富的暗示和联想。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寄居洛阳,离家千里,见秋风而起乡思,当时的交通又不便利,再加其他一些原因,不能立刻返乡,只好写封家书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这就使他本来已经很强烈的乡思之中又增添欲归不能的惆怅,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

思乡情切,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要倾吐,而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作者用“欲作家书”无从下笔,犹豫难宁的情态描写把抽象的“意万重”表现得真切生动。

三、四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描写了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怕匆忙中漏掉什么话,在送信人就要上路时又拆开信封。

诗人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人捎信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难以表达,再加上时间匆匆,觉得这封包含千言万语的信仍不尽人意,好象还有什么重要内容没有写进去,于是在行人将要出发之际,又打开书信。

这毫无定准的“恐”显示了他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其实不一定真是遗漏什么内容。

而“临行又开封”的细节也并不一定真的补上什么内容,这与其说是为了补上几句未说尽的话,不如说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而正是这一行动方显出他此刻细致入微的心理。

这两句所写内容虽然寻常,但由于它准确真切地反映了游子思乡的心理,真可谓化平淡为神奇。

总之,这首小诗以平淡本色自然的语言,对平常的生活素材进行了提炼和典型化,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展开

写月的古诗+赏析

明月出天山。

露从今夜白,泪下沾裳衣,独酌无相亲。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秋空明月悬。

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低头思故乡。

李白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6,飞萤卷帘入。

我歌月徘徊。

李商隐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中秋月(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

此生此夜不长好。

忧愁不能寐. 欧阳修30明月几时有,光彩露沾湿,江枫渔火对愁眠,相期邈云汉。

李白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4,还寝梦佳期,对影成三人。

绝景良时难再并,况乃未休兵,醉后各分散,边秋一雁声,把酒问青天,林栖见羽毛,银汉无声转玉盘,我舞影零乱。

此时瞻白兔。

暂伴月将影,影徒随我身。

金霞昕昕渐东上。

李白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20..《清诗纪事》一、汉魏诗1、却下水晶帘,月是故乡明。

举杯邀明月、举杯邀明月,竟夕起相思、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21、明月别枝惊鹊,归心折大刀。

霜月 (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直欲数秋毫。

醒时同交欢,天涯共此时。

惊鹊栖未定。

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

苏轼27、晓镜但愁云鬓改。

永结无情游,愁思当告谁,天乐一声肌骨寒、可怜九月初三夜..苏轼3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望望空伫立..,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22、举头望明月。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灭烛怜光满,无家问死生。

白居易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25。

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满月飞明镜。

佳期旷何许,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既不解饮,他年此日应惆怅..。

李白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8..,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28月落乌啼霜满天。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三、咏月词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当初聚散。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 文天祥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